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五节

李弘在晋阳大市转了一圈,然后又到护田中郎将府去了一趟。晋中民屯区主要官吏把有关明年休耕的事作了详细说明

。骠骑大将军府考虑到当前黄巾之祸越来越厉害,很难确保冀州明年有充足的余粮供应北疆,所以骠骑大将军府数次建议护田中郎将府重新拟定休耕之策,尽可能再种一部分田地以缓解晋中粮食短缺的危机,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到三年不等的休耕轮种制度。

议事进行了很长时间。晚饭李弘和护田府的官吏在一起吃的,也就是简单的面饼就菜汤。席间李弘很感慨,说了不少感谢诸吏的话。在今天大汉困苦不堪的境况下,北疆能顽强坚持下来,能保证三百多万百姓勉强维持生存,能保证十几万边军戍守边塞,能保证北疆没有流民暴乱,诸位大人居功至伟啊。

诸位屯田吏看到李弘穿着破旧的皮甲和战靴,和他们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简单的粗食,一遍遍地说着感谢不尽的话,心里十分的欢喜和安慰。

李弘如今已是大汉上卿了,不但位高权重,就是食邑也有八千户,但他依旧象过去一样,衣着简朴寒酸,吃着和士卒一样的食物,住着和士卒一样的军帐,他还把自己所有的俸禄和食邑都捐了出去,什么奢华的物品,豪华的宅院,肥沃的田产,和他都没有关系。在晋阳的门阀富豪中流传着一句笑话,说大汉国的大将军中,孝武皇帝朝的卫青算是很穷的。但今天却出了一个更穷的。卫青好歹还有一处宅院,李弘却连个住处都没有,穷困至极。这种人就是白痴。

李弘听了之后不以为然。大汉国这种白痴还真的不少。前太尉桥玄死的时候家中没钱办丧事,是袁逢杨赐几个老朋友出钱把他安葬的。前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吃住和士卒一样,俸禄食邑也是捐助一尽。他在洛阳的住宅是先帝赏赐的,否则他一家人还不知道住哪。他在任职冀州牧期间,冀州的百姓做歌赞美他,天下皆知。前京兆尹盖勋过去在西凉的时候变卖家财赈济流民,结果自己变成了穷光蛋。太傅刘虞的德行在朝堂上下很有名,但伴随着他这个美誉的却是一辈子的穷困。过去李弘以为他也收受贿赂,后来才知道刘虞是通过这种办法弄钱,然后把这些钱捐助府库,赈济流民或者馈赠胡族部落。象桥玄、刘虞、盖勋这样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官吏在大汉国还是有一定数量的,象皇甫嵩这样和士卒同甘共苦的将军也有不少。

李弘曾经在北疆诸府的议事上说,大司马(刘虞)在幽州穿着布衣赤着双脚亲自下田种地,而我们这里还有人抱怨说自己的俸禄少了,官服旧了。我就不懂了,你们学了一辈子的经学礼仪,难道都白学了?难道过去的圣人就是这样教你们做人治国的?就是圣人们在经书里告诉你们如何去尽情享受?如何去不劳而获?如何去贪赃枉法?如何杀戮抢掠百姓?

有人骂李弘虚伪,有野心,做作。也有人骂李弘是个蛮子,除了杀人还是杀人。但在有些人看来,不管李弘衣食简朴,居胡帐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最起码能说明李弘目前有和北疆同甘共苦的意思,这总比他锦衣华服,修建豪宅,极尽奢淫之事要好上无数倍。

北疆官吏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有良知的,都是忠诚于大汉国忠诚于天子的,李弘的一言一行无疑告诉他们,这个人是值得信任的,德行是值得赞扬的,威严是值得尊重的,这让他们逐渐信任和接受了李弘,愿意和他一起拱卫危难重重的北疆。为了社稷和黎民,许多人几年来一直在北疆兢兢业业、克尽职守,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没有这些人,李弘和赵岐他们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无法捍卫北疆,维持和推动北疆艰难地向前走动。

李弘还是象往常一样,态度谦恭平和,这让熟悉他的许多屯田官吏也敢于畅所欲言

。在这次议事上,有人第一次提出了精简边军的建议。

北疆目前有十二万边军,在未来几年里还要再建四万铁骑,但朝廷在未来几年里很难翻身,不会有一个钱送给北疆。仅靠北疆自己的力量支撑这么庞大的边军开支,根本不可能。

今年北疆有十亿钱的财政缺口,但因为朝廷把北疆十年的屯田用资全部调拨了,北疆可以用这笔钱临时支撑一下。今年撑过去了,那明年呢?后年呢?边军军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北疆势必要被它迅速拖垮。

屯田官吏从北疆屯田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李弘把屯田用资挪用给边军使用,以至于让北疆屯田功亏一篑,这一点李弘可以理解,但李弘不挪用屯田用资又能怎么办?

边军军资问题是困扰北疆的一个最大难题。目前北疆军资开支已经进行了大幅缩减,士卒军饷减了三成,军队更换军械的时间也延长了,重要关隘的修缮已经停止了,但就是这样,十二万大军一年至少还需要八亿钱的耗费。八亿钱,失去了朝廷支持的李弘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唯有摇头苦笑,束手无策。他现在深切地感受到为什么当年卢龙塞大战的时候,卢龙塞只有两千边军了。没有钱支付军饷,哪来的士卒?为了多拿钱,军官们又暗中削减士卒以吃空额,结果边军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堪一击。

过去京畿的南北两军一般保持在五万人,董卓主政后把它扩充到了十二万人(北军十万,南军两万)。董卓再有钱,他也无力长久支撑十二万大军的军资,所以他和李弘一样,马上就要自身难保了。虽然朝廷已经允许北疆自主铸钱,但这钱能随便铸吗?钱多,粮食少,其他物资缺乏,物价就要飞涨,最后北疆还是要倒塌。另外,就算北疆想铸钱,那也要有足够的铜才行,但北疆目前铜产量非常低,铸钱数额非常有限。

唯一的办法就是象过去一样,削减军队数量。这事李弘不是没想过,但大漠刚刚平定,边郡刚刚收复,而京畿危机至今没有缓解迹象,兖青徐三州蚁贼又在闹暴乱,没有军队镇制和拱卫北疆怎么行?

李弘心事重重地回到驿馆的时候,已经夜深了。

小雨、风雪陪着裂狂风还在闲聊。风雪最近情绪非常好,天天喜笑颜开的。她远离大漠来到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除了李弘和小雨,周围没有一个亲人,这让她非常孤独。大哥裂狂风的到来,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和快乐。

李弘回来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说笑了一会。裂狂风看看时候不早了,随即起身告辞。

李弘陪着裂狂风走到院内。裂狂风问北疆是不是要打仗了,他知道这类国家大事自己不好随意问询,但他过几天就要走了,这件事一直憋在心里,实在不吐不快。

李弘笑着摇摇头,“我已经对你说过了,对刘豹他们也说了,你们不要担心,只要我在北疆,大漠就不会有事。”

“你不要骗我。”裂狂风狐疑地看着李弘说道,“你当真不从大漠抽调一兵一卒?”

李弘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小声说道:“三年,我发誓三年内不从大漠抽调一兵一卒

。我不敢保证太长时间,但三年时间我还是敢保证的。”

裂狂风点头笑道:“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现在匈奴人实力强大,刘豹和刘冥又跟着你打了很多仗,个个都是百战悍将,如果他们趁着我们鲜卑人实力不济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我们挡不住的。你们有七万大军驻守在阴山南北,匈奴人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三年,三年时间够了,只要大漠不再象去年一样发生大雪灾,我们就可以勉强恢复元气,自保有余了。”

李弘笑道:“这次我请你们几个来,就是想警告你们一下,不要以为我大汉国内大乱,你们就有机可趁。我大汉决不会放弃大漠,七万边军只是暂时的,将来我大汉稳定下来了,边军至少要扩充到十万,而且至少有五万铁骑。去年大漠遭受了几十年罕见的雪灾,如果按照过去的情况,你们不但人畜冻死过半,开春还要南下打仗,但今年实际情况怎么样?我大汉成功赈济了胡族诸部,救活了许多胡人,帮助你们安然度过了严冬,同时也让你们免去了战乱之苦。我大汉的实力岂是你们一个小小的部族可以抵挡?和我们做朋友,远远要比和我们做敌人好。这次,你们应该感受很深吧?”

裂狂风淡淡一笑,担忧地问道:“目前大汉国形势这么糟糕,你有把握稳定局面吗?”

“只要大漠不出事,我就有办法。”

“大漠不出事?”裂狂风苦笑,“当初你如果把匈奴人留在阴山以南,大漠形势就要比现在好许多。我们在落日原一战后,实力锐减,紧接着又受了重灾,尤其是北部和中部鲜卑,步履维艰,勉强度日。反观匈奴人,他们受灾较轻,因为靠近边郡,他们受到的赈济又多又及时,所以实力不但没有减损反而还略有提高。如今匈奴人在大漠上一支独大,对谁都是个巨大的威胁。不信你问问射墨赐,鹿破风,问问狂风沙、楼麓,问问他们现在最担心什么?”

李弘笑而不语,对裂狂风的话似乎不以为意。

裂狂风看看他,忧虑不安地说道:“如果今年大漠再来一次雪灾,不论大小,大漠都要出事。你信不信?”

李弘心里一颤,脑后顿时凉飕飕的。再来一次雪灾,北疆不可能有充足的粮食用于赈济大漠,那些受灾部落没有吃的,实力更加不堪一击,而没有受灾或者实力犹存的部落,势必要伺机攻击。胡族之间世代的仇怨,加上胡人弱肉强食互相吞并的天性,打仗是必然的事。大漠上即使有一支足够震慑胡族诸部的强悍大军,也无法阻止胡族之间的争斗。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都要常常吵架,更不要说这些仇深似海的胡族诸部了。没有吃的要打,吃饱了也要打,广袤的大漠要想安稳一段时间,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制定更多的计策。

李弘和裂狂风并肩走在寂静的小路上,沉默不语。

北疆怎样才能生存下来。?

第二天,李弘应王柔之邀,和徐荣、张燕、李玮、朱穆等人到王阀做客。

李弘到北疆后,从来没有接受任何一家门阀世族的邀请,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李弘这种举动,无疑是想给河东门阀一个警告。在今天这种情况下,谁愿意给北疆提供最大的帮助,谁就能在北疆得到更大的利益。早期并州屯田的时候,河东门阀和长安徐陵、麴忠等人给了李弘巨大的援助,不过他们随即就从北疆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现在他们不满足这份回报了,他们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肆无忌惮

。李弘打算利用晋中门阀来压制和消除河东门阀带给北疆的威胁,同时也想利用河东门阀来制约和减轻晋中门阀对北疆军政的影响。

王家的豪宅位于晋阳城东。晋本之滨,占地极广。内有土山渐台,洞门高廊,有周通临望的台阁亭榭,有凌跨水道的飞梁石磴,更有重重楼宇连属弥望,非常气派。间或还有幽池流水,奇花异草点缀其中,让人感叹其古朴肃穆之中不乏几许灵秀清雅。尤其令李弘瞠目结舌的是,在一些飞檐翘角,柱壁雕镂之上,都特意加以铜漆装饰,远远看上去,黄澄澄的,异常夺目。

李弘心痛之余,悄悄地问身边的张燕道:“飞燕兄,你当初占据晋阳的时候,怎么没把这屋子拆了?这可都是钱啊。”

张燕啼笑皆非,无奈地凑近李弘耳边,窃窃低语道:“我们打下晋阳后,王柔和其他一些门阀早就跑到河东去了。他们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走了,能拆的也都拆走了,连窗户都没有留下。除了空荡荡的屋子,连个鬼影都没有。”

李弘可惜地摇摇头,指着一扇雕刻着云气仙灵图的精美窗户,小声感叹道:“这个窗扇最少要值千钱。一户普通农家种一年的地,还买不起一扇……”

张燕神情悲苦,仰天长叹。

李玮站在一处四层高的塔楼前徘徊良久。李弘走到他身旁,抬头看看这座辉宏的建筑,赞叹道:“此楼不但能登高望远,还能御敌于外。不知道做这样一座塔楼,要花多少钱?”

“王大人这座宅院已经近百年了,经过了几代人的修建,花费的钱财一定非常惊人。”李玮笑道,“我看这已经不是一座豪宅,而是一座坞堡了。大将军你看,这座塔楼,再加上这四周的高墙,角楼,四通八达的阁道,如果粮食军械充足的话,守上几个月不成问题。”

李弘惊讶地看着李玮,低声说道:“仲渊,如果我用抛石机,一天就能把它轰开。”

李玮一愣,接着笑道:“大将军,那玩意我们是有,但别人就没有了。”

李弘笑笑,问道:“河东卫阀家你去过吗?比这里如何?”

“我去过,和这里差不多。这些大门阀在大汉国都是极其富有的人,家家都有数百僮奴仆役,后房有数十妻妾,深堂之中,更有倡讴伎乐,极尽奢淫声色之事。你再看看他们穿的衣服,人人褥绣罗执,狐白金缕,再看看我们,是不是很寒酸?”李玮指指李弘身上的破旧皮甲,失声笑道,“临走时叫你不要穿这玩意,你不听。你看看,王家奴仆穿的衣服都比你这身衣服值钱。”

李弘面孔微红,不好意思地说道:“下次不来了,还是待在军营里踏实,而且……”他四下看看,压低嗓门说道,“到了这地方,我就浑身不自在。寒酸是不假,我穷啊,丢脸就丢脸,无所谓。但我想抢,你说我是不是天生做马匪的命?”

李玮愣了一下,摸摸下巴,撇了一眼塔楼,然后摇摇头,冷笑道,“抢……,不彻底,最好一把火烧了

。”

李弘郑重地点点头,“拆了吧,烧了可惜。”

王家是北方门阀,祖上又是武将,家中子弟多是文武双修。每逢秋猎的时候,王家子弟在晋阳一带最出风头。王家的健马和猎狗在北疆首屈一指。李弘对王家的马不感兴趣,这些马和自己过去的坐骑黑豹,还有风雪的坐骑飞雪都无法相提并论,他对王家的猎狗很感兴趣。本来他想开口要一只,但看到王柔得意洋洋,一副我家的狗天下最好的样子,他心里有气,不要了。

中午的筵席上,李弘算是开了眼界了,他根本想象不出贫穷的北疆竟然还有这样奢华的人家。李弘记得他在洛阳过新年的时候,先帝大宴众臣,那一次算是最豪华的了,然后就是这次。案几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具酒具,有漆制的,银制的,还有玉制的。奴稗们川流不息地上菜奉酒,有的菜李弘也不知道什么名字,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尝就端走了。大堂上女乐丝竹之声悦耳动听,婀娜多姿的舞女更是让众人眼花缭乱。

李弘喝了两口酒就吃不下去了。不是不想吃,而是没有心情吃。

他小声问李玮,这女乐不是只有皇室和军队才有吗?怎么这些门阀也敢违律私享女乐。李玮一口酒差点喷了出来,“大将军,律法归律法,奢淫归奢淫,这是两回事。财富的力量早已击碎了礼法,只要拥有巨大的财富,无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商贾富豪,无论生话怎样享受奢僭,都不是罪责。早在孝文皇帝,孝武皇帝时候,奢淫之风就已经蔓延无度了。大将军从鲜卑逃回大汉后,一直在战场厮杀,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事,不知道也很正常,但大将军下次千万不要再问了,以免惹人耻笑。”

李弘一听气更大了。我为了北疆屯田,恳请天子开放盐铁经营,利国利民的事,结果被朝中大臣们指责为违律,死活不同意,还鼓动太学诸生闹事。他们自己呢?公认违律几百年都没事。只要有权有钱,什么违律,礼法,都是狗屁不值,一句笑料而已。

“什么世道……”面难案几上堆得满满的山珍美味,围在身边的漂亮侍婢,大堂上载歌载舞的女乐,李弘晕头晕脑的,有点怒不可遏了,“外面人成群成群的饿死,甚至易妻易子而食,数百万人,上千万人造反了,这里却在花天酒地……”

李玮看到李弘脸色越来越难看,知道他失态了,急忙劝道:“大将军,你再坚持一会,千万不要发怒。酒宴一散,我们立即离开。”

李弘艰难地吞下一口口水,脸上的肌肉猛烈地抽搐了几下,眼里蓦然露出一丝凌厉的杀气。

李玮吓了一跳,再劝道:“大将军,王大人联合晋中门阀在一月之内把粮价打了下来,由此可见门阀对北疆的重要。有些事,不是杀就能解决一切的。杀了一个门阀,最多能救活十几万流民,但明年怎么办?我们今年把门阀杀光了,但明年我们杀谁去救流民?”

“门阀家里的肉吃不掉,坏了后就扔了,门阀家里的酒喝不掉,坏了后也扔了,但这些肉这些酒其实救不了多少人。我们要想救助天下,就需要年年有肉有酒,要让数百万数千万人年年都能吃饱喝足。”

李弘长长地吁了一口怒气,然后恨恨地说道:“我再也不进门阀家的大门。”

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三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七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二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四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节(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谶纬与白虎通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节第2章 班超固我愿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钱穆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二节汉代的一些官制名词解释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一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节(下)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中)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
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三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八节(下)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七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三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七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七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八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二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三节彭林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四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节(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谶纬与白虎通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节第2章 班超固我愿地理环境因素与汉末三国历史进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钱穆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节第26章 某一个结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二节汉代的一些官制名词解释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一节东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骑兵和汉朝步兵介绍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四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上)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一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节(下)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四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中)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