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

望着怀中哭泣的玉人,闻着沁人心脾的发香,握着软若无骨的小手,李弘心跳加剧,感觉有点头晕目眩。不知道是因为自己连日赶路太过疲劳,还是佳人在怀,李弘竟然有点支撑不住了。他轻微地摇晃着身躯,悬在空中的那只手臂也渐渐向长公主的腰间伸去。

大堂外的张温远远看见,浓眉顿皱,张嘴就想喊。赵岐眼明手快,一把拉住了他,冲着他连连摇手。

崔烈对众人做了个手势。大家心领神会,轻手轻脚地避到两侧廊檐下。几位老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面带怒气。

长公主对大将军情根深种,这在行辕,甚至在河北诸府大吏中早已不是秘密,但大将军好象一无所知,对长公主敬而远之。大将军待在行辕的时间不多,很多时候都率军征战在外,所以一直以来,行辕风平浪静,河北没有传出任何流言蜚语,大家都相安无事。

长公主十六岁了,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这种事发生在她身上,可以谅解。如果不是天下大乱,社稷涂炭,长公主两年前就已嫁做他人妇了。不过,长公主可以爱上大将军,但大将军绝不能对长公主有任何想法。不是因为大将军有妻室,也不是因为大将军的卑贱出身,而是因为今日天下的形势,因为中兴大业。

本来天下人就在怀疑大将军图谋不孰,有篡立之意,可能是董卓第二。这时候如果再传出大将军和长公主之间有私情,其后果可想而知。那个时候流言对大将军就非常不利了。当年董卓奸淫先帝嫔妃,现在大将军妻略公主,有过之而无不及。接着阴谋篡立的罪名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到大将军头上,然后大将军身败名裂,成为众矢之的。不明白事实真相的某些河北大吏可能会就此背叛大将军,而袁绍、刘表、曹操等人更可以名正言顺地高举大义之旗,联手对付河北了。

李弘的手在触及长公主的细腰之前突然停住了。

“殿下,殿下,几位老大人马上就要来了,你……你还是先听臣解释一下,好不好?”李弘僵硬地挺直着身躯,几乎是哀求着小声说道,“殿下,臣只是说勤王失败,并没有说不再勤王啊。”

长公主的哭声渐渐小了一点,但她还是紧紧地抱着李弘。

“殿下,今年,臣也许还有机会救回陛下……”李弘柔声劝道,“殿下不要着急。臣既然答应了殿下,就一定替殿下做到。”

长公主抬起头,轻声抽泣着,一双樱唇微微地颤抖道,“你没有骗我?”

李弘望着长公主脸上的泪痕,心中一阵战栗,突然生出要低头去吻她,去爱怜她的冲动。就在这时,屋外忽然传来几声窃窃私语。李弘大吃一惊,右手急忙挣脱长公主的小手贴上她的腰腹,左手一把抱住长公主的细腰,把她凌空抱了起来,放到了自己身前。

长公主霎时面红耳赤,又羞又喜,骄靥如花一般艳丽动人。(79文学网)

李弘心弦震颤,心跳也再度加剧。

长公主低下头,再度向李弘伸出了一只白嫩的小手。

李弘蓦然想到什么,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小锦囊放到长公主的手上,“殿下,臣回来的太过匆忙,没能带上什么好礼物……”

“大将军……”屋外的说话声突然大了起来。

长公主脸色一变,就象受惊的兔子一般,转身跑进了后堂。

张温气呼呼地走进大堂,两眼怒视着李弘,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李弘一脸尴尬,面孔微赤,无从辩解。

“好了,错不在你。”蔡邕出面打圆场,“大将军急速而回,一路上定然累了。”

“大将军,这太危险了。”赵岐一边坐下,一边不客气地说道,“河北遭此大劫,数年内难以翻身,此时切切不可再出是非。”

“算了,算了,事情的轻重,大将军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崔烈挥手说道,“关中、关西形势如何?陛下会不会有危险?”

李弘把关中、关西、关东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由于黄河决堤,我们不得不撤出洛阳,迫使袁绍撤军关中的计策随即失败,勤王一事也就变得更加渺茫了。离开河东前,我已经嘱咐过徐荣,请他竭尽所能保证陛下的安全。如果陛下能听从我们的劝说,主动撤到潼关和桃林要塞一带,那我们将来就还有勤王的机会。”

张温等人听完李弘的述说,心情沉重,沉默无语。

“陛下不愿意到河东,我们又没有办法攻占关中,事情越来越麻烦了。”李弘看看诸位老臣,无奈长叹道,“河北遭遇了百年罕见的大水灾,财赋非常紧张,勤王的事只能暂时放一放了。眼前的难关,诸位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河北财赋,有九成要依靠冀州。冀州遭灾,财赋锐减,我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变出钱财和粮食,所以……”张温停了一下,苦笑道,“我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开支。”

“缩减开支?”李弘沉吟良久,“这好象不是什么好办法。”

“是啊,的确不是好办法。缩减开支,首先就要削减河北诸府的日常费用和河北各级官吏的俸禄,其次就是要削减北疆军将士的军饷。至于出兵打仗,那就更不要想了,我们这两年打不起仗。”赵岐对李弘说道,“这两年北疆军既然不打仗了,大将军是否考虑大量裁减军队?”

李弘神情冷峻,连连摇头。“这次勤王失败,关中和洛阳未能一战而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兵力不足。我看,北疆军不但不能裁减,反而要增加。另外,河北遭灾,无家可归的灾民要赈济,受灾郡县要恢复重建,各级官吏们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大家都非常辛苦,俸禄不能减。”

既不削减官吏们的俸禄,又不裁减军队,更不增加赋税,财赋开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赈济救灾的开支,河北哪来这么多钱粮?诸位老臣们异口同声表示反对。

“大将军,你如果执意要这么做,最后受苦受难的是百姓。没有粮食,赈济力度又不够,灾民们会死的。”马日磾激动地劝阻道。

“灾民得不到赈济,饿莩遍野,那是谁的错?”李弘大声说道,“官吏们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操劳,最后拿不到俸禄,那又是谁的错?北疆将士们浴血奋战,最后连肚子都吃不饱,那又是谁的错?”李弘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是我的错。”接着他又指着张温等人说道,“也是你们的错。我们一再说改制兴国,但改制几年了,我们竟然连一场灾难都无法度过,这样的改制难道能中兴大汉?我看不到中兴大汉的希望。”

“如果黄河隔三岔五爆发大洪水,如果大漠和边郡时不时爆发大雪灾,如果干旱和蝗灾接连不断,如果河北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灾患,我们是不是就此等死?是不是就此眼看着社稷崩溃,汉祚灭绝?”

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隔入了沉思。

“大将军,在今日这种绝境下,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之策?”蔡邕思索了根久,实在想不出什么妙策,于是拱手问道。

“粮食从哪来?钱财从哪来?土地,都是土地。”李弘用手拍拍地面,一字一句地说道,“河北受灾了,财赋减少了,但土地没有少,人口没有少。我们有土地,有人口,怎么就没有办法养活官吏,没有办法养活北疆军队?官制、兵制为什么就不能和土地制度互相结合,各得其利?”

“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军屯?军屯可以利用闲置的荒地养活士卒,养活军队,这是军屯的优点。但军屯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无节制的役使屯田兵,使得屯田兵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逼得我们不得不逐步取消军屯。取消军屯,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兵源,失去了军屯的优点。但我们为什么不能想个办法,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军屯的优点,让我们既能利用土地养活士卒,又能保持充足的兵源?这样我们的军队数量增加了,军资却大幅减少了,这比单纯地削减军队和缩减将士军饷不是更好吗?”

“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把兵制、田制和赋税制度相结合,让三者互补长短,让土地能同时养活士卒和他们的一家人,这对稳定河北,稳定军心,提高北疆军彪悍的战斗力不是有更大的好处吗?只要有土地,我们就有兵源,士卒们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河北就能节省一笔巨额开支,财赋无形中就得到了增长,有什么不好?”

“由此类推,既然军队的财赋问题能解决,官吏的俸禄为什么不能解决?河北各级府衙可以拥有自己的官田嘛。这官田的收成就是官吏的俸禄。官吏走了,不在了,官田还在,还可以给继任者继续提供俸禄嘛。只要有土地,官吏们就有俸禄,这样既能解决河北财赋的紧缺问题,又能增加各级官吏的收入,有什么不好?”

大堂上先是一阵沉寂,接着崔烈一跃而起,激动地举臂欢呼,“河北有救了,大汉有救了。大将军,好办法,好办法啊……”

张温、马日磾、赵岐、丁宫、蔡邕等人围坐在一起,小声议论了几句,然后不约而同地鼓掌相庆。

“这办法,真的可以用吗?”李弘对诸位老大人的强烈反应有点难以置信。

“可以用,是中兴大计,是中兴大计啊。”崔烈冲上来,狠狠地打了李弘一拳,眼眶里竟然有点湿润,“先帝没有看错人,先帝没有看错人啊。大将军,这办法既能保征强大的北疆军,又能节省财赋开支。将来天下平定了,大汉有个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必能重现当年的‘文景盛世’啊。”

李弘吓了一跳,“崔大人,你没有开玩笑吧?这办法真的有用?”

“是的,大将军。真的有用。”蔡邕高兴地笑道,“虽然你说得很简单,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地商讨,需要仔细修改官制、兵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但情况的确如你所说,只要有土地,有人口,我们就能解决财赋紧缺问题,军队数量不足问题,就能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张温满脸笑容,上上下下打量了李弘一眼。“我怎么看你,你都还是西疆战场上那个战无不胜的悍将,怎么突然变成治国能臣了?”

李弘脸一红,连连躬身,“大人笑话了。我肚子里有多少货,你还不知道?”

“那你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马日磾颇为惊讶地问道,“有高人指点吗?”

“不是高人,是几个屯田老兵。”李弘满脸敬意地说道,“攻打洛阳的时候,因为连续下雨,大家都待在军帐里闲聊。有天我去巡营,几个屯田老兵说他们想家了。我说,打完仗了,我就让你们回家看看。几个老兵很高兴,说他们心里有个最大愿望,那就是能有一块地,能在不打仗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耕田劳作,能抱着自己婆娘孩子过几天高兴日子。当兵嘛,总有死在战场上的一天,但如果不打仗的时候就能回家,就能和家人在一起,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李弘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回到大帐,我辗转难眠,于是想了这么个主意。不打仗的时候,北疆军除了保持一定数量的铁骑和驻防军队外,其余士卒由各曲军候统率,回到固定的地方,和家人一起耕田。打仗的时候,接到军令就上战场,为国效命。”

“这些士卒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另外编籍,另行登记造册。他们的田地比别人多,他们不用上缴赋税,不用服徭役,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但他们世世代代都是我大汉士卒。他们死了,他们的后代长大了必须上战场。”

赵岐连连拍手,大声赞道:“百姓才是我大汉社稷的真正根基啊。大将军,日后你可要好好谢谢这些屯田兵,正是他们和他们心里的愿望,帮助大汉走向了中兴之路。”

“土地不够怎么办?”马日磾问到了一个要害问题。河北人口过多,土地已经不足分配。

“从各地门阀世族和富豪手中强行购买。”李弘毫不犹豫地说道。

“强行购买?”崔烈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恐怕会和‘计口授田’制互相冲突,激化府衙和门阀之间的矛盾。这对河北稳定非常不利。”

“这是什么时候?这是大汉生死存亡的时候。”李弘厉声说道,“是大汉的利益大,还是他们这些门阀世族的利益大?”

“大将军,我看这样吧。”张温笑道:“告诉那些门阀世族,等我们打下了中原,就让他们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土地。至于这几年他们所受的损失,我们可以折成钱财,等到将来他们购买土地的时候予以冲抵。”

“哼……”李弘不满地冷笑了一声,“那将来,我岂不是要白白送给他们许多土地?”

“大将军,将来把袁绍、曹操这些叛逆杀了,你知道能收回多少土地吗?”崔烈显然很赞同张温的建议,他拍拍李弘的后背,笑着说道,“袁阀家大业大,他们家的土地加在一起,远远超过河北门阀卖给我们的土地。你就不要这么小气了,需要人家帮忙的时候,该大方一点就要大方一点,这对我们有好处。”

“恐怕对你的好处也不少吧?”蔡邕嘲讽道,“你们崔家可是冀州第一门阀,将来……”

“好……好……”崔烈急忙摇手打断了蔡邕的话,“现在是议事时间,莫谈私事,莫谈私事。”

众人大笑。

七月下,关中,新丰城。

皇甫鸿借来的粮食,首先供应给天子和朝中一帮大臣,然后是他自己的士卒,最后才给张济、王方、杨奉等人的军队。

有一天,双方士卒为了粮食,大打出手。皇甫鸿大怒,把带头抢粮的十几个士卒给杀了。张济、王方很生气,他们暗中怂恿胡才、李乐到天子营去抢。

白波黄巾军大概饿极了,不但抢粮,连宫女都抢。皇甫鸿带着亲卫骑杀进了天子营,李乐、韩暹、胡才也不示弱,和皇甫鸿大打出手,长箭满天飞,新丰城大乱。

张济、王方趁机攻打皇甫鸿,把皇甫鸿赶出了城。皇甫鸿虽然都气疯了,但他还有理智,知道不能上了袁绍的当。

在这危急时刻,太尉杨彪带着粮食和军械回到了新丰城。

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五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四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二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十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节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0章 强敌显踪迹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一节第14章 壮士断腕计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三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八节千古之谜传国玉玺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节关于汉代经学与治国的一点看法转一些关于弩与元戎弩的资料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一节(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钱穆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下)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八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七节第21章 求索复国路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一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六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六节(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九节
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一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二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五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四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二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十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节三国人物介绍魏中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0章 强敌显踪迹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一节第14章 壮士断腕计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三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六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八节千古之谜传国玉玺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转载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七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节关于汉代经学与治国的一点看法转一些关于弩与元戎弩的资料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一节(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二作者钱穆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五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四节(下)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八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三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七节第21章 求索复国路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下)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一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一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一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四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六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六节(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五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