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七节

李弘眉头微皱,喟然叹道:“并州如果风调雨顺,最多也只能养活两百万人口。赵岐赵大人数次警告过我,叫我适当封锁关隘以便控制入晋避难的灾民人数,但我怎么忍心做出这种事?灾民为什么要到并州来?是因为并州可以给他们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我怎能击碎灾民的这最后一点希望?我不能阻止他们入晋。今年,我们北上出塞收复边郡,我们翻越阴山远征大漠,就是为了给并州灾民争取这份生存的希望。”

“但并州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这是事实。”田豫说道,“过去并州只有不足一百万的人口,从大人到并州安置太行山百万流民屯田开始到现在,并州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激增到了三百多万人口。如果加上即将筹建的汉北郡胡族,并州人口大约在四百万左右,并州无力养活这些人。”

“大人的解决办法是安置灾民在长城南北屯田,而且大人为了确保屯田成功,为了北疆的稳定,不惜远征大漠开疆拓土,在阴山以北筹建汉北郡,用北迁胡人的办法来增加边郡的安置能力。”田豫说道,“大人在长城南北屯田,在大漠建汉北郡北迁胡人,都是稳定北疆的长久之计,前朝大秦始皇帝,本朝武皇帝在北疆都曾实行过同样的戍边屯田之策,但结果怎样大人应该很清楚。为什么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田豫轻叹一声,继续说道:“随着北疆的休养生息,随着胡人实力的再度恢复,胡人就会入侵。但胡人入侵不是北疆屯田失败的主要原因,北疆屯田失败和胡人入侵的原因基本相似,就是因为北疆的贫瘠,百姓生活的极度贫困。因为生活的极度贫困,再加上胡人的频繁入侵,屯田的百姓随即抛弃家园,成群结队地南迁而去。今天,我们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北疆贫瘠是地域原因,与生俱来,尤其是长城以北的边郡。这里一亩地的产出和中原相比差距甚大。土地的贫瘠,当地官府的盘剥,胡人的入侵是造成百姓极度贫困的三个主要原因。”田豫说道,“大人今天可以解决赋税和入侵问题,却无力解决土地的贫瘠问题。所以,以今天的并州现状,我们最多只能维持两百万到两百五十万人的生存。虽然大人在并州力推农工商并重之策几年后赋税会有一定的增长,但考虑到屯田所需和安抚胡人所需,北疆要想维持一个很长时间的稳定之局,需要大量持续的钱财支持,需要立即向冀州回迁人口。”

田豫郑重地看着李弘,低声说道:“否则,大人的所有努力,都将在瞬间崩溃。”

大帐内沉寂无声。

李弘和众将忧虑重重,心里的喜悦和兴奋霎时无影无踪。

“国让,你能说仔细一点吗?”李弘问道。

田豫沉吟良久,缓缓说道,“北疆要保持长时间的稳定,需要更多的钱财和土地,但这两样东西并州现在都没有。”

“我记得大汉国赋税收入最好的一年有六十亿钱进了国库。那一年,冀州赋税是十二亿钱,占整个大汉国赋税收入的两成。并州虽然也上缴了国库两亿钱,但随后却从国库里又要走了三亿钱以赈济边郡,修缮要塞和安抚塞外的胡族。在黄巾军没有暴乱之前,大汉国一年的赋税大约在三十亿钱左右,冀州上缴数目在六到八亿钱,并州和幽州一样,根本就没有赋税上缴,每年都要靠朝廷从京畿数郡调拨两亿钱用以赈济郡县。”

“现在,朝廷为了稳定北疆,给了大人北疆十五郡的军政大权,免了十五郡的十年赋税。但我们算来算去,这十五个郡除了河东、太原、上党、常山和中山国以外,其他十个郡在未来的十年内根本不会有赋税收入。相反,我们还要投入大量的钱财予以贴补。尤其是北地、上郡、朔方、五原、云中、定襄、代郡和上谷八个边郡,如果加上大人即将筹建的汉北郡,就是九个郡。目前,河东五个郡一年的赋税最多只有两亿钱,远远不能满足边塞九郡的需要。”

“当年武皇帝在北疆建六十万边军,迁百万灾民屯田、畜养百万匹战马,每年要从国库调拨几十亿钱财予以支持。但现在大汉国没有这个国力,天子和朝廷更不会从国库调拨一个钱给北疆,所以,我们必须另想他策。”

“我们不是还有河东和并州的盐铁之利吗?”玉石问道。

“盐铁之利要维持屯田和戍边,还要偿还巨额贷资,不要说十年,就是二十年后,我们也无法正常调用。”田豫苦笑道,“除非那些巨商富贾都死了,连他们的后人都死了。”

玉石愣了一下,又说道:“陛下给北疆调拨了一百五十亿钱,除了河套屯田和戍边外,我们肯定还能留一点,支撑十年应该够了。十年后,这些麻烦事都是陛下和朝廷的了。”

田豫摇摇头,叹了口气。站在田豫旁边的田畴说道:“玉大人,那些钱支撑不了十年。我们希望朝廷给粮食,给物资,但朝廷却给我们送来了整车的钱帛绢缯。为什么?因为粮食涨价了。过去一石谷三百钱,现在却要一千钱。粮食涨了,其他的物资也跟着涨。如果朝廷给我们粮食和物资,他们就要掏出比过去多几倍的钱来购买,所以朝廷不愿意。现在朝廷把钱送给我们,吃亏的就是我们了。这笔钱将来即使还有剩余,也无法支撑到十年后,能勉强支撑两年就不错了。”

唐放接着说道:“玉大人,十年后,这些麻烦不是陛下和朝廷的,还是我们的。而且十年后,北疆的形势要比现在更加严峻。”

李弘若有所思,鲜于辅和杨凤等人神情凝重。

“远征大漠胜利后,如果北疆能够稳定十年,大漠胡人的元气必定能得到恢复,而并州的屯田也能大成。那时,大人实力强大,权倾北疆,陛下和朝廷会怎么做?”唐放无奈地笑道,“大人为了北疆的持续稳定必定不会离开边塞,而天子和朝廷为了削弱大人的权势和铲除大人对大汉国的威胁,必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制约和打击北疆。其结果不言而喻。”

鲜于辅和众将望着一脸苦涩的李弘,惊惧不安。

“牧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凤问道,“难道大人走到绝境了?”

“从大人到并州招抚黄巾军开始,大人就已经把自己送上了绝境。”唐放看看李弘,淡淡地笑道,“大人自己也知道,大人对天子提出的数条要求其实就是自救之路。十年后,天子早已主政,而大汉国也已恢复国力,权重北疆的大人也要再一次做出选择,一个艰难的选择。”

“大人如果十年后再做出选择,不是北疆毁于一旦就是大人粉身碎骨。”田豫略显激动地说道,“但大人粉身碎骨了,北疆还是毁于一旦。所以大人只有一条路可走。大人现在要做出选择。为了北疆,更是为了大汉国,大人应该责无旁贷。”

李弘拍拍地图上的汉北郡,非常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小的汉北郡,竟然扯出这么大的事,怪不得仲渊叫我不要自寻死路,还是一口气杀了干净,果不其然。”接着他指着田豫说道,“国让,那你说说,如何才能让北疆占尽先机避开十年后的战祸?”

“冀州。”田豫说道,“大人远征大漠之后,立即上书陛下要求掌控幽并冀三州军政大权,如此一来北疆所有问题尽数解决。”

“太尉刘大人现在兼领幽州牧,很快就会回京任职,而奋武中郎将公孙瓒又是大人的老朋友,从北疆大局出发,他一定会支持你。有公孙瓒大人率军驻防于右北平,幽州边塞万无一失。至于冀州嘛,大人当然要派兵驻防,以确保州郡无忧,赋税尽入幽并两地。”田豫说得兴起,用力挥手道,“大人虎踞北疆,领幽并冀三州,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天下谁能挡之?”

李弘笑道:“说来说去,你还是念念不忘冀州的赋税。此次南下,陛下已经答应每年从冀州赋税中调拨三亿钱贴补并州,如果我出尔反尔,会激怒陛下和朝廷,这对北疆并没有什么好处。我看,此议作罢,不要再提了。”

“大人,你要考虑到十年之后……”田豫看到李弘无意采纳自己的意见,急忙再劝,但李弘已经对他摇摇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我在洛阳危机重重的时候率部南下威逼天子和朝廷,已经犯了滔天大罪,但因为种种原因,我有幸没有成为大汉国的罪人,没有遭到天下人的唾骂,天子和朝廷也用非常体面的办法满足了我的要求。但如果我变本加厉,置天子威严和大汉律法于不顾,执意驻军冀州,抢夺冀州的所有赋税,那我和拥兵谋反有什么区别?我会成为大汉国的叛逆,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我死了不过一条性命而已,但我凭什么葬送弟兄们的性命?凭什么让北疆生灵涂炭,让数百万灾民饱受战火的蹂躏?”

“大人……”田豫脸显悔色,眼晴里露出深深的恐惧。自己情急之下,多说了两句,竟然把话说过了。其实他是想让李弘拥兵自重,结果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后,怎么听都像是劝李弘拥兵谋反。

李弘看出他十分紧张,赶忙安慰道:“国让,你的意思我理解,这话也不是你一个人说,没关系。”

“目前,并州还能勉强支撑,只要今年冬天不发生雪灾,明年的日子就能过。大漠之战结束后,我打算解散胡族铁骑,让他们各自回家带着部落迁移到大漠居住。这样,军饷就能节约不少。另外,国让说得对,要把灾民回迁冀州,并州养不活他们了。从明年春天开始,陆续安排灾民回迁,尽可能减轻并州的负担。如果能在春耕之前迁走一百到一百五十万的灾民,并州就轻松多了。”

田豫听到李弘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心里一松,暗暗地吁了一口气。

李弘随即和众人商议筹建汉北郡的事。

鲜于辅、田豫和唐放过去都是府衙内的从事掾史,三人对府衙事务非常熟悉,说起这些事来头头是道。李弘和其他几位将领安静地听着,不时插上几句嘴。

“羽行兄,这汉北郡的首任太守一职,你看由谁担任最合适?”

鲜于辅笑道:“牧云最合适。但他现在是河套屯田区的屯田校尉,又兼领朔方郡太守,重任在肩,不好调动,我看……”他指指田豫道,“就让国让去吧。”

田豫难以置信地看着鲜于辅,激动地浑身一阵战栗。他根本没想到鲜于辅会看中他。自己才二十岁,因为得到燕无畏的举荐被李弘征辟入府为掾史,已经非常幸运了。今天要是能再得到鲜于辅的举荐成为大汉国新建汉北郡的第一任太守,自己就将是大汉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守。

李弘诧异地看了一眼鲜于辅,又看看惊喜交加的田豫,迟疑了一下。他本来的意思是让鲜于辅以奋威将军兼领太守一职坐镇大漠,但自己的随口一问却问出一个年轻的田豫。由一个二十岁,名不经传的年轻人出任大汉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漠郡的郡太守,此事上奏到朝廷,必将成为轰动朝野的一件大事,而自己也肯定要成为朝中大臣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羽行兄,我打算让你坐镇大漠,你看……”李弘试探着又问了一句,他怀疑鲜于辅是不是没有听懂自己的意思。

“行,我坐镇大漠,国让治理郡县,保证北疆无忧。”鲜于辅笑道,“你不是觉得国让太年轻了?”

“不,不……”李弘摇手笑道,“我只是有点意外而已。子龙、射虎、雷子、小懒他们几个都是二十岁不到就做了二千石的都尉、校尉,这在北疆很正常,不过二十岁做郡太守他还是第一个。”

鲜于辅和玉石、杨凤等人相视而笑。鲜于辅指着犹自不敢相信的田豫说道:“国让,大人已经任命你为汉北郡太守了,还不快快谢恩。”

田豫蓦然惊醒,大礼跪拜。李弘急忙把他扶起来,“大汉国无数先辈的愿望就要在你的手上实现了,你可要努力啊,要把大汉国的天威散播到大漠任何一个角落。”

“下官决不负大人所托,誓死报效国家。”田豫激动万分,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众人恭贺了田豫一番之后,李弘随即下令大军明日北上,由高阙翻越阴山进入大漠。

众将纷纷离去,大帐内随即只剩下李弘和鲜于辅两人。李弘对田豫出任汉北郡太守一事很担忧。田豫一是年轻,从来没有担任过一地长官,二来他也没有和胡族打交道的经验,所以李弘非常不安。

“羽行,你是不是太轻率了?”李弘问道,“你为什么执意要让田豫出任汉北郡太守?”

“你不要担心。”鲜于辅笑道,“我带着大军坐镇大漠,不会出事的。”

“我当然担心了。”李弘直言不讳地问道,“你不是有意平衡北疆的各派势力?你这么做太明显了,别人会说我偏袒幽州人。这个汉北郡太守一职非常重要,它不仅责任大,权利大,还直接控制着北疆的安危,甚至还可以让首任太守扬名天下,一旦用错人,你我后悔莫及啊。”

“我知道你的苦衷。”鲜于辅不急不慢地说道,“你也很难做,给谁都不好,所以干脆叫我去兼任。但你想过没有,你总要有几个忠诚你的幽州士子为你治理北疆,尤其这个汉北郡,直接关系到北疆的安危,所以更不能用你不了解的人。我和你一样,都是带兵打仗的,我能兼领多长时间的太守?我觉得田豫很合适,他会治理好汉北郡。”

“这次,十五郡太守都是你一手安排的,虽然你从大局考虑,把长城以南的州郡太守都给了士人,把长城以北的三个郡和冀州两个郡的太守都给了黄巾军一系,把车骑大将军府的两个行辕都交给了朱俊的儿子和女婿,但你知道跟着你南征北战的将士们是怎么想的吗?这些将士们无怨无悔地跟着你打仗,许多人五年都没有回家了,你为什么就不替他们想想?这些人没有向你要官做,也没有向你要赏赐,你是不是已经把他们忘记了?”

“鲜于银从幽州时就和我们在一起打仗,我带两千兵,他也带两千兵,现在我是将军了,阎柔、玉石、颜良也是中郎将了,但他呢?他抱怨过吗?他对你有过不满吗?你为什么就不为鲜于银这样的老部下想想?你要知道,这些人才是你最忠诚的部下。”

李弘呆呆地坐在案几后面,沉默无语。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下)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七节第17章 兵锋临城下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7章 席卷猛如虎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六节第25章 血染于阗河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二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三节(下)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六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八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八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六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起点浪子书友整理的大汉大事记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节第19章 飞骑入赤谷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节第15章 千钧一发间转贴东汉和帝后盐铁不再官府专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节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七节(下)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六节(下)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七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四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二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八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五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八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四十七节第17章 兵锋临城下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一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7章 席卷猛如虎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六节第25章 血染于阗河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七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一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二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三节(下)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七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九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二十九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六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八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八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四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五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六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七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三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三节起点浪子书友整理的大汉大事记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节第19章 飞骑入赤谷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五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五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节第15章 千钧一发间转贴东汉和帝后盐铁不再官府专卖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