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节

大将军李弘站在回廊边缘,望着灰濛濛的天空,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园内的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零,满目萧瑟,阵阵寒风从树梢上掠过,发出令人心颤的凄凉呜咽。李弘稍感凉意,轻轻拉了拉身上的黑色大氅,缓步走进了花园。

这座府邸过去是长安一个富贾的宅院,规模不是很大,但位置很好,闹中取静,而且府内的建筑布局非常不错。长安动乱时,这位富贾携家逃到了益州,音讯全无,这座宅院随即成了无主之物。孝献皇帝在长安的时候,有不少朝中大员看中此宅的幽静,先后居于此处。这次外朝诸府迁进长安城,长公主本打算让大将军住到未央宫北侧的北阙甲第,但大将军拒绝了。他接受了贾诩的建议,搬到了这座宅院里,和贾诩做了邻居。

李弘走到院墙边,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听到仆役们来来往往欢快的脚步声,间或也还能听到几下清脆的琴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能坐在温暖的书房内弹琴的也只有雯儿。想到文静温婉、善解人意的雯儿,李弘心里立时涌起一股暖意,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刚才的忧郁和彷徨霎时不翼而飞。

他负手于后,闭起双眼,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飘荡在风中的琴声,虽然听不真切,断断续续,但此刻在李弘的耳中,那就是天籁之音。它让自己忘记了一切,让快乐和幸福浸浴了全身。

天上飘下了雪花,漫天飞舞,美伦美奂。

琴声悄然而止。

李弘慢慢睁开眼晴,长长吁了一口气,仿佛从一场迷人的梦境中渐渐醒来。

李弘伸手掸了掸头发上的雪花,转身望着站在远处地傅干,漫不经心地说道:“下雪了。”

傅干抬头看看天上飞舞的雪花,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大将军最近沉默了很多,情绪也很低沉,常常夜不能寐,一个人徘徊在昏暗的烛火里。朝堂上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作为大司马大将军的李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置之不理,但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争斗双方都是朝中重臣,都是大汉中兴的柱石,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是蔡邕、荀攸、刘和、杨奇,还是郑玄、李玮、赵戬、朱穆、崔琰,他们都为北疆的崛起,都为拯救大汉,都为开创中兴大业建下了赫赫功勋。大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忠诚和才智,有了他们的血汗和进取,才有了今天中兴的希望。

现在,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任由双方杀得血流成河,损失最大的是朝廷,是大汉,中兴大业必遭重创。

如果利用北疆武人的力量,支持一方,打击另一方,结果更加难以预料。董卓在洛阳的失败就是个例子,其后果是社稷的败亡,李弘无论如何也不敢冒险。

退一步说,就算李弘动用了武力,把蔡邕等一帮老大臣全部赶出了朝堂,让北疆系控制了整个内外朝,控制了全部权柄,而后会发生什么?北疆系的矛盾即刻便会爆发。这在去年已经有了教训。当初为了攻打洛阳之策,北疆系的武人和士人几乎正面对决。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此刻李弘若动用武力干涉朝政,朝堂上正在争斗的双方为了防止“董卓之祸”重演,马上便会联手。

在中兴大汉这个前提下,北疆士人和大汉所有的士人一样,对所有可能危害社稷振兴的东西,都会坚决打击,绝不留情。

士人一旦联合起来了,一条心对付自己的敌人,这个敌人也就走到穷途末路了。

当年奸阉、何进、董卓、李傕、郭汜等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权臣们的最后下场,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士人们集体反抗,朝政必然荒废。朝政荒废了,社稷就会动荡不安。各地州郡的百姓因为没有活路了就会造反,继而社稷摇摇欲坠,倾覆在即。那时,即使你手握权柄,即使你主掌了“天下”,你又能支撑几天?

你可以控制大汉的权柄,控制大汉的京都,控制大汉的军队,但你能控制大汉十三个州的军政吗?你能控制大汉一百六十多个郡国的军政吗?你能让十三个州的士人都对你俯首帖耳吗?你能让大汉几千万百姓都对你顶礼膜拜吗?你以为自己窃取了国祚,挟持了天子,霸占了权柄就能为所欲为吗?

李弘自己就是个例子。当年少帝继承皇统的时候,李弘为什么要率十万大军威胁洛阳?当年董卓主政的时候,李弘为什么拒绝接受朝廷的调遣?当年袁绍等人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李弘为什么拒绝参加?还不是为了北疆武人,为了整个北疆的利益?当朝廷不能满足北疆利益的时候,李弘的军队距离洛阳也就近在咫尺了。

前有李弘、袁绍等州郡大吏和朝廷对抗,今有刘表、曹操、孙权等州郡大吏和朝廷对抗。那李弘和北疆武人如果像当年的董卓和西凉人一样霸占了朝堂,会发生什么?李弘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能保证所有的北疆武人、北疆士人,甚至包括天下士人,天下芸芸苍生的利益?

不可能,朝堂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势力。社稷要想稳定,朝堂要想稳定,大汉要想富强,首先要让各阶层的人都能分享大汉利益。为了保证各阶层的人都能分享大汉利益,朝堂上就需要有代表各阶层的势力。北疆武人只是这些势力中的一个,它无法代表天下各阶层人的利益。

北疆武人掌握着军队,掌握着大汉最强悍的力量,但军队只是一把刀,是北疆武人用来实现和维持自己利益的武器。北疆武人不是大汉的军队,它只是大汉朝堂上的一股势力而已,它只代表着北疆的利益,军队的利益。当北疆武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这把刀便会露出血腥的嘴脸,肆无忌惮地杀戮。

李弘是北疆武人的一个代表,是维持北疆武人利益的一个代表。当北疆武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李弘如果没有及时站出来坚决予以维护,北疆其它武人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当年董卓死了,李傕、郭汜等西凉将领都干了什么?

蔡邕、李玮、崔琰和众多大臣恳请李弘不要在此刻率军出征,正是担心北疆武人失去控制,担心军队这把刀失去控制。

李弘出征后,朝堂上的争斗未必会停止。一旦粮草辎重供应不上,大军征伐失败,李弘也罢,北疆武人也罢,北疆士人也罢,都有可能失去理智。朝廷上的武人和士人,士人和士人将血腥厮杀。继而董卓之祸将再次重演,社稷将再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所以,在目前这种社稷不稳,中兴大业极为脆弱的时候,稳定高于一切。

现在需要武人去打天下,需要士人去治理国家,需要武人和士人齐心协力。同时,为了巩固武人在朝堂上的地位,武人也需要维持士人之间的争斗,维持各方权势之间的平衡,从而保证武人的利益。而士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够最大化,一方面想方设法在士人之间的争斗中赢得胜利,一方面也积极支持武人入朝,竭力拉拢武人,利用武人的力量打击争斗的对象。

各方势力在朝堂上互相利用,互相打击,互相扶持,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密不可分,这就象一条首尾相连牢牢捆住猎物的链条,任何一环断裂了,整条链条的作用也就失去了。猎物会被释放出来,已经断裂的链条要么被猎物践踏为齑粉,要么眼睁睁地望着猎物逃之夭夭,一无所获。

北疆武人要想进入朝堂,要想控制权柄,需要时间,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当年高祖皇帝朝的很多将军们,光武皇帝朝的很多中兴名臣们就是这样由武人逐渐转化为士人,继而控制和影响朝政的。像关中的马家,晋阳的王家就是例子。马援的后人,王霸的后人,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是朝堂上一支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力量。所以北疆武人当务之急是维系朝堂上诸势力之间的平衡,维持朝堂的稳定,保住根基不稳的刚刚起步的中兴大业。

如何才能保证稳定呢?

“仲渊说了什么?”李弘走到傅干身边,打断了傅干的思绪。

傅干向空中伸出手,几片洁白的雪花轻轻地落到他的手心上,冰凉而柔润。“仲渊兄说,丁立和朱魭两位大人是清白的。”傅干小声说道,“他愤怒了。”

两个人并肩走在花园小径上,任由雪花洒满全身。傅干把事情的经过说完了,他停下脚步,轻声问道:“大将军,你到了栎阳后,打算说什么?”

李弘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彦才,你知道大汉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当然是军队了。傅干不假思索地就想说出来,但话到嘴边,他忽然意识到这个答案肯定不对,马上把话又吞了回去。

“无坚不摧的力量,倾覆社稷的力量,威临四海的力量。”李弘神情平静,嘴角带着一丝笑纹,又补充了一句。

傅干微皱眉头,凝神沉思。

李弘微微一笑,“当年,太傅袁隗手中没有一兵一卒,但他毫无畏惧,和董卓血腥厮杀,倚仗的是什么?张温、马日磾、崔烈等七位老大臣赤手空拳,北赴晋阳,辅佐长公主筹划中兴大业,倚仗的又是什么?”

傅干两眼望着李弘,急切等待着答案。

“你还没有想出来?”李弘脸露笑容,亲热地拍了拍傅干的后背,继续说道,“当年,秦王赢政凭什么征服六国,一统江山?十五年后,这位伟大的始皇帝为什么丢掉了社稷?其后,高祖皇帝又凭什么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

“法?”傅干吃惊地说道,“大将军是说国策?或者,是律法?”

李弘不置可否,“十几年来,大汉的军队打了一仗又一仗,是什力量让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兵律》?”

“或许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你换一个角度,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兵律》,没有正确的治国策略,如果没有‘法’这个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支撑着军队,我们能打仗吗?”李弘负手前行,傅干跟在后面仔细聆听,“同样,大秦统一天下,失去天下,高祖皇帝开创大汉基业,都和当时所采取的国策,律法有重要关系。”

“皇权、相权、兵权都是由‘法’而生,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也是从‘法’而来,中兴大业也是因‘法’而得以推动和发展。”李弘挥了挥手,“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是‘法’,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天下苍生,天下万物都离不开它。”

李弘停下脚步,转身面对若有所悟的傅干,郑重说道:“在黄老之学中,它叫‘道’。在本朝儒家学说中,它叫‘礼’。”

“隆礼重法。”傅干明白了,“大将军想和谐和合?”

“希望我能做到。”李弘忧心忡忡地叹道,“虽然,难度很大,但我不能不做。”

十二月上,关中,栎阳。

丞相蔡邕和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先后到达栎阳宫,拜见了天子和长公主。

天子在宫内设宴招待两位重臣。屋外雪花纷飘,屋内温暖如春,关系密切的君臣四人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李弘今天情绪不错,频频向蔡邕劝酒,席间就礼制、律法等问题虚心求教。

“先生,兖州刺史丁立和济阴郡太守朱魭虽然违律,但其本意还是为了社稷,为了百姓。所以,我认为朝廷应该在《田律》的相关条款上立即作出解释,并适当减免两位大人的罪责。”接着李弘从《春秋》、《礼记》之义上做了一番说明。

蔡邕一直静静地听着,神情间并无不快。李弘说完之后,他只问了一句话,“子民在明堂制度上,有什么建议?”

李弘张口结舌,愣了半天没说话,很是狼狈。

长公主同情地望着李弘,急忙岔开了话题。但蔡邕置之不理,再次追问了一遍。李弘话中的意思,蔡邕当然明白,但他现在必须逼着李弘表态。

朝堂争斗,要适可而止,不能引发血雨腥风,动摇中兴大业。目前朝堂上的势力虽然错综复杂,但要想达到目的,还是要首先得到长公主和李弘的绝对支持。蔡邕在上计中接二连三地查出问题,把矛头对准许劭、杨彪、李玮等朝中势力,就是想让郑玄、崔琰、郗虑等人失去支持和帮助,让朝堂争斗日趋激烈,从而逼迫长公主和李弘做出选择,说服杨彪、许劭、李玮等人改变初衷。

其实蔡邕这么做,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朝廷中,上至京城诸府,下至各州郡县,如果仔细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利用律法漏洞或者直接违律的事。各级官吏为了给本官署、本治辖下的州郡县,或者给本人宗族捞取各种各样的利益好处,无不想方设法,各施妙招。像许混、杨懿这样明目张胆违律的官吏不在少数,而像丁立、朱魭这样围着律法边缘和朝廷明里暗里斗法的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事许劭、李玮、崔琰等人都知道,他们手上肯定都有很多大臣违法乱纪的证据,现在没有拿出来,没有上奏弹劾,估计也是考虑到朝堂各方的整体利益,所以暂时还在忍着。一旦事情不可收拾,他们势必会鱼死网破,大家拼个同归于尽,一起完蛋。

其实,很多官吏本人还是很廉洁的,就说许混和杨懿,家里有的是钱,没有必要贪赃枉法。但他们为了政绩,为了完成朝廷下派的任务,不得不弄虚作假,不得不利用各种机会和朝廷抢夺财赋。另外,他们有钱,不代表他们的下属也有钱。为了让下属们安心做事,为了奖赏下属们做出的贡献,他们必须尽可能给自己的下属谋取福利。试想,一个县衙只有十几个官吏,他们要想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需要付出很多血汗。你让这些人穷得叮当响,他们还有热情做事吗?就算有,那又能维持多久?既能守得住贫困,又愿意任劳任怨做事的官吏,世上毕竟很少很少。

至于丁立、朱魭在兖州郡县买卖土地的事,朝廷曾派行案使者多次下去协调,其中的经过朝廷一清二楚。黄河改道后,兖州很多地方成了黄泛区、河滩地,有些地方水退沙留,沙丘遍地,根本无法耕种。这些不可垦地卖出去后,最大的难题是重建沟渠以便有利灌溉,但朝廷调拨的钱太少。丁立和朱魭没办法,只好卖地筹钱。此事虽然违律,但当时朝廷是默许的,现在倒打一耙,的确说不过去。

蔡邕可以想象到李玮的愤怒,而他就是想激怒李玮,让朝廷局势愈发紧张,逼迫长公主和李弘让步。他必须这么做。因为双方争斗的时间越长,朝堂上的局势就越有可能失控。让蔡邕感到高兴的是,长公主的手诏来得非常快。

李弘在蔡邕的逼迫下,艰难地说道:“我的意思,明堂的事,推迟十年再议吧。”说完后他非常紧张地望着蔡邕,担心蔡邕一怒之下,臭骂自己一顿。

蔡邕显然没想到李弘会说出这句话,他瞪着李弘愣了半天。

长公主则喜上眉梢,冲着李弘嫣然一笑。她本来指望李弘先到栎阳宫,和他仔细商议一下。迫于朝堂现状,她打算让步了,同意采用五室明堂制。但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她必须得到李弘的支持,以便通过李弘来强行压制李玮。谁知李弘磨磨蹭蹭的,迟迟看不到人,反而是蔡邕先到了。当蔡邕逼问李弘的时候,她非常担心李弘和蔡邕吵起来。李弘和李玮的关系外人或许不清楚,但她知道,到了这种关键时刻,就算李玮错了,李弘也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李玮一边。两人十几年生死与共的交情,岂是朝政上的几点分歧就能击碎?

侥幸的是,李弘竟然想出了一个缓兵之计。

蔡邕怒哼一声,把手中的酒樽重重放到案几上,刚想指责李弘,长公主说话了。

“这件事就交给陛下吧。”长公主指着坐在一边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小天子说道,“三雍建设关系到汉祚命运,容不得任何差池。今天我们既然解决不了,那就等到将来,陛下长大了,让他和大臣们一起解决吧。”

小天子迷迷糊糊的,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仰头打了个哈欠,然后接着长公主的话,顺嘴说道:“这种小事,交给朕好了,朕来解决。”

蔡邕瞪大眼睛,涨红着脸,张大着嘴巴,气得头晕脑胀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弘则喜形于色,笑眯眯地望着一无所知的小天子,高兴得连连拱手,“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小天子看到大将军奉承自己,以为大将军和自己开玩笑,赶忙一本正经地坐直身躯,学着大将军的样子,冲着他连连拱手,“爱卿神武,爱卿神武……”

长公主忍不住掩嘴而笑。

小天子看到姑姑被自己逗乐了,突然兴奋起来,冲着蔡邕又是连连拱手,“爱卿英明,爱卿英明……”

长公主伏案大笑。蔡邕非常尴尬,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极其难受。

大将军李弘不失时机地举起酒樽,恭恭敬敬地说道:“先生,退一步吧。陛下有陛下该做的事,我们有我们该做的事,何必要越俎代庖?”

蔡邕想了一会儿,突然捋须而笑,“儿孙自有儿孙福。好,好啊……”

第二天,长公主在凤凰池(中书监)约见丞相蔡邕和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商谈有关正月里的祭祀、典礼以及改元的事。

长公主认为建兴这个年号已经用了六年,考虑到朝廷已经收复洛阳,平定天下的日子也快了,中兴大业也走上了正轨,应该改元一次,表示中兴基石已经奠定,中兴大业正走向成功。

因为接近年关,朝堂上的危机也有了解决之道,凤凰池的气氛很轻松,很喜庆,笑声不断。

这时御史大夫刘和从长安城送来急奏。徐州特使荀彧违反禁令,私下会晤荀谌、辛评、审荣,密谋刺杀天子,叛逃襄阳。现已被京兆尹余鹏捕获,正在审讯。

凤凰池霎时变了天。

谋刺天子?惊天之闻。那可是谋大逆之罪,九族尽诛,罪无可赦。

长公主大怒。下旨严查,凡涉案者,杀。

丞相蔡邕和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急返长安城。

李弘和亲卫骑飞马回到长安城的时候,天还没有亮。

鲜于辅、徐荣、张辽、司马懿、傅干、王凌、阎志、蒋济等人都在府内焦急不安地等待着李弘。

“给兖州、青州各部的命令是否已经下达?”李弘不待坐下,急切问道。

“命令已经下达了。”鲜于辅说道,“我们已急告兖州高览、徐晃、彭烈、魏续,青州臧霸、管亥六位将军,请他们做好迎战准备。”

“给颖川各部的命令也已经下达了。”徐荣说道,“我们要求王当、张绣、纪灵、宋宪四位将军密切注意豫州、荆州方向的动向,以防叛军攻击。”

李弘点点头,对傅干说道:“即刻奏请天子下旨,让青州、兖州和颖川各部集结军队,如果叛军来侵,则立即予以还击。”

“奏章已经拟好,请大将军过目。”傅干从案几上拿起了一卷文书。李弘没有接,挥手说道:“立即送到栎阳,快。”

李弘坐到案几后面,轻轻喘了几口气,然后抬头看看众人,无奈而痛苦地摇了摇头,“前天晚上,我和殿下说服了丞相大人,三雍的事无限期推迟,这个难题将来由天子去解决,谁知仅仅隔了一天,长安却出了这么大的事……”

众人神情沉重,一言不发。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

“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同意他们单独见面的?”李弘的目光投向了鲜于辅和司马懿。

和徐州、江东的谈判一直在进行,李弘因为政务繁忙,很少参加,日常会谈都交给了鲜于辅和司马懿。

司马懿低头不语。鲜于辅苦笑,“快到年底了,我看也谈不出什么名堂,就让仲达陪着他们在长安到处走走,和一些老朋友见见面,这样或许有助于招抚。这件事我曾对你说过,你让我奏请天子,天子也同意了……”

“天子是同意他们离开馆驿,但并没有同意他们可以私下拜会老朋友。”李弘敲了敲案几,冷声说道,“仲达,你给我一个解释,他们怎么会单独见面?这次见面是谁安排的?是你吗?”

司马懿点了点头,十分愧疚地说道:“我被他们灌醉了,当时……”

“伯翰(余鹏)怎么会出现?”李弘一掌拍到案几上,怒声吼道,“你还要骗我吗?谁让你这么做的?是不是李仲渊?”

司马懿头一低,不说话了。

“我告诉过你,不要参予朝堂之争,你为什么不听?”李弘气得连拍案几,“你是不是想把我气死啊?”

“子民,冷静一点……”鲜于辅急忙劝道,“事已至此,还是快想办法阻止事态扩大,免得不可收拾。”

“太尉大人现在怎么样?”李弘颓然叹气,无力地问道。

“暂时他肯定要回避。”徐荣说道,“他和荀彧是叔侄,和荀谌也是同宗,日子难过啊。”

“辛毗大人呢?”

“辛毗大人已经被羁押。”张辽说道,“其他原袁绍的旧部,包括太仆丞韩浩大人,屯兵武关的子率大人,屯兵陕城的苏由大人,都要被羁押。”

“那袁耀大人呢?荀正大人呢?他们不会有事吧?”

屋内鸦雀无声,寒气层生。

“这事只要适当控制,应该不会牵扯到袁耀大人,但荀正大人……”鲜于辅低声长叹,“想当年晋阳的谋逆大案,冤死了很多人,这次恐怕……”

“这个李仲渊……”李弘连连摇头,无奈至极,“他太狠了,竟然想出这种主意反击……”

“大将军,不要再抱怨仲渊了,要怪就怪丞相、太尉他们出手太毒了。”王凌冷笑道,“丁立大人他们可以动,但动朱魭大人,那就是找死。北疆的人,岂能让他们这么欺负?”

李弘狠狠瞪了他一眼,想骂却没有半分力气。

过了一会儿,他指着司马懿说道:“你马上给我离开长安,快点离开,不要再惹事了。”

司马懿惶恐不安,连连点头,“我去哪?回河内吗?”

“你立即赶到河东挡住郑玄大师,把他接到洛阳去。”李弘说道,“我立即奏请天子和长公主殿下,拜郑玄大师为太学祭酒,即刻赴洛阳重整太学。”

“那辩议的事呢?”王凌奇怪地问道。

“三雍的事无限期推迟,还辩什么辩?”李弘骂道,“你也去,不要在长安给我惹事了。”

“文远,你马上回家收拾东西去。”李弘指着张辽说道,“我马上上奏天子,请他下旨,拜你为兖州任刺史,先把兖州稳住。”接着他看看鲜于辅和徐荣,“我打算让张郃暂领弘农郡太守,让高览暂领甘陵国相,让徐晃暂领济阴郡太守,你们看怎么样?”

“可以,应该让他们到州郡任职了,否则将来怎么办?”鲜于辅笑道,“我觉得颖川太守韩铭也可以回朝了,让王当兼领颖川太守吧。”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徐荣说道,“只要把州郡稳住,朝堂上怎么乱都没没关系,影响不了大局。”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八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四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九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上)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九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四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一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一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节汉朝没有马鞍马镫吗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中)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二节第15章 千钧一发间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下)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八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八节(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九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八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节
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八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四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二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八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六十四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九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上)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七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六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八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九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十八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四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十四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一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九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五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二十一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三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节汉朝没有马鞍马镫吗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三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六十一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四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节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八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七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七节(中)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九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二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一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九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二节第15章 千钧一发间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五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八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三十九节(下)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十八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八节(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一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二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三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十七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九节(上)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九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八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三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九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四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