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山雨欲来 第十六节

公元187年8月

由于李玮和宋趣两人把招抚方案解释得很透彻,张燕等黄巾军首领感觉到他们所该关心和担心的问题李弘都已经替他们想到并且尽量满足了他们的要求,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李弘也帮他们想到并且提出了非常完善的解决办法,总之,李弘所提的招抚方案,详尽完备,无懈可击

黄巾军首领们从招抚方案中看到了李弘的诚意和决心,他们放弃了心中的疑虑,以非常信任和合作的态度全身心投到了商谈之中有关招抚的主要条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迅议定李弘随即命令李玮、宋趣和唐放等人拟写奏章,上奏天子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一些棘手问题了

李弘仅仅让双方人员休息了半天,然后立即开始了第二轮商谈既然同意招抚了,黄巾军就要在事关自己前途和利益的问题上讨价还价了大龙山营帐里的轻松气氛突然紧张起来,双方人员不再谈笑风生,而是剑拔弩张了经过几天的激烈争论,最后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军队、屯田和赋税等问题上

黄巾军要求保留所有军队,十万郡国兵,二十万屯田兵李弘当然不会同意,一个太原郡养十万士兵,根本供养不起即使这些士兵不拿军饷,但他们所需的粮食衣物和武器数量惊人,小小的太原郡无论如何承受不了李弘只答应黄巾军保留三万郡国兵,十万屯田兵,其余的士兵一律遣散,到各地参加民屯

黄巾军还提出其所辖军队不受朝廷和镇北将军部的控制,除了抗击入侵的胡寇,其余调派概不接受李弘苦笑,问他们,你们招抚之后,到底是叫汉军还是叫黄巾军?如果是汉军,你们连陛下的圣旨都不遵从,你们叫什么汉军?李弘认为招抚之后的黄巾军,除了不剿杀其余黄巾叛贼之外,其他的朝廷征调都要接受,否则还叫什么汉军?

黄巾军要求太原郡的郡府和下属十六县的县府全部由黄巾军掌控,各级掾由自己任命,朝廷和并州刺史部不得干涉李弘不干了,依黄巾军的能力,无法独自执行军屯和民屯,而且,假如这些府衙官吏任意胡为,肆意盘剥,这事情还怎么干?李弘坚决要求郡县两级府衙的掾史由双方共同招募,并州刺史部有权检举各级郡府中的不法者

黄巾军要求太原郡所有耕地由自己平分给流民,太原郡的屯田之事由自己主管,他们担心朝廷的官吏会在其中贪赃枉法,祸害流民对于黄巾军的这个要求,李弘一口拒绝黄巾军的人当然要参加屯田,但直接掌管屯田事务的是镇北将军部这一点,李弘绝不让步这是关系到招抚能否成功,关系到流民能否生存,关系到并州能否稳定的关键所在屯田如果失败,招抚根本无从谈起

黄巾军要求朝廷免征太原郡五年赋税,五年后其所收赋税也不上缴国库而由黄巾军自由支配李弘不同意,只同意免征太原郡三年赋税,三年后其所收赋税一部分留给黄巾军支配,一部分要上缴国库他费尽心血招抚屯田,目的不是养肥黄巾军,而是要强边御敌,要北上击胡收复失地

双方的要求差距太远连续争几天后,除了黄巾军愿意把郡国兵数量降到八万之外,什么结果也没有

李弘随即提议休息一天,他问张燕道:“大帅,你看我们是到龙山看看风景还是到晋阳看看民风啦?”

张燕略加迟疑,笑道:“大人,这样,上午我们到龙山转转,下午去我们到晋阳城大人到晋阳二十多天了,还没看到晋阳城?”

当洛阳的诸位大臣们在为并州招抚使的职权争论不休的时候,行镇北将军李弘和黄巾军大帅张燕谈妥的招抚初步方案已经送到尚书台了

皇甫嵩和卢植等尚书台官员连夜就这个方案进行讨论,第二天一早上奏天子天子草草看了一下,问道:“两位爱卿认为如何?”

皇甫嵩赞道:“李将军为招抚一事做了精心的准备,所奏之议基本上合乎条理尚书台草议过后,认为陛下完全可以诏令准行”

卢植随即做了一点说明,言辞间也颇为欣赏,“李将军雷厉风行,行事果断,这么短时间就能和黄巾蚁贼达成招抚之议,实在出人意外”

天子冷笑,说道:“这小子现在官做大了,连说话口气都不一样了你们看看奏章后面写的是什么?要朝廷尽快作答复,怎么尽快啊?朕还没有催他,他到催起朕来了,他这么火烧火燎地想干什么?”

皇甫嵩知道天子心里高兴,只不过不好放在脸上,所以说反话他赶忙顺着天子的话说道:“李将军大概急着要回幽州,所以有点口不择言了,陛下无须放在心上臣认为,陛下这就可以下旨,督令李将军立即和黄巾蚁贼商谈具体的招抚内容,以便尽快解决并州黄巾,安抚流民,早日开始垦地屯田

卢植也奏道:“陛下,招抚成功仅仅是个开始,后面的百万流民下山屯田才是最艰苦难办的事如果屯田失败,李将军所作这一切,均将化作房,没有看到皇甫嵩和卢植,很奇怪,问随侍左右的蹇硕,这两个人怎么回事,怎么瞒着朕私下跑了?

蹇硕回答说:“陛下,皇甫大人和卢大人出城给老大人送行去了”随即把赵岐变卖家财,发誓要在并州屯田的事说了

“老大人什么都没带,就带着一口棺木离开了洛阳”

天子不胜唏嘘,仰天长叹

“爱卿,你拟一道圣首,封老大人为平乡侯,食邑五百户,另赐黄金五十斤,绢五百匹”天子小声道,“你去跑一趟,替朕送送他这么好的忠臣,大汉国已经不多了”

龙山的风景和晋阳城的民风并没有给双方带来任何好处,相反,争论加激烈了

这时,洛阳的圣旨送到了大龙山营帐

天子同意招抚的初步方案是在众人的意料之中,所以没有谁感到惊讶,但天子在招抚尚未谈妥的情况下,直接封赏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营帐里顿时欢呼起来天子的这种举动,无疑在告诉双方,天子不但同意招抚,而且非常有诚意招抚

黄巾军的首领们先是震惊,接着很惊喜,然后就是一种痛入肺腑的苦涩,大家看着摆在案几上的圣旨,一时间百感交集是喜是忧?是高兴还是痛苦?是兴奋还是失落?张燕和部下们面面相觑,久久无语从大贤良师张角举兵起事以来,无数的黄巾军将士们倒在了大旗之下,为了什么?为了这一道小小的圣旨吗?大家奋勇拼杀了几年,难道就是要这么一个结局吗?

张燕带着部下们离开了大龙山,回到了晋阳城他告诉李弘,他和黄巾军都要想一想,要再想一想过去和将来他没有拿走那道圣旨,也没有带走那个银印青绶,它们还摆在那个案几上,一动未动

李弘站在山坡上,望着他们渐渐消失的背影,心情沉重,他似乎感受到了这道圣旨带给他们的痛苦和悲哀,似乎看到了张燕和黄巾军将士们心中的血和泪

“大人,你太性急了,你把他们逼得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李玮轻轻走到他身后,叹息道,”抚平几年来的仇恨和伤痕,是需要时间的,毕竟,他们失去的,是无数条血淋淋的生命,是支撑他们生存下去的信念啊“

李弘落寞地一笑,摇摇头

“仲渊,我是不是太吝啬了?”

“大人不是吝啬,大人是太残酷了”李玮缓缓说道,“大人就象一把锋利的刀,毫无感情,一刀一刀地凌迟着黄巾军的血和肉

李弘的心不自觉地战栗起来

“这么多天,天天和这些黄巾军首领们待在一起,我只有一个感觉”李玮看了一眼神情痛苦的李弘,小声说道,“他们就象蚂蚁,就象地上的蚂蚁一样……”

李玮再也说不下去,掉头走了

暮色里,颜良和郑信高声呵斥着,打马冲进了大龙山营帐

“仲渊,大人着急催我们来干什么?”郑信看到李玮,急忙下马,大声问道

李玮指指站在山坡上的李弘,摇摇头

张白骑看到张燕迟迟不向李弘提起杨凤的事,终于忍不住自己说了那天,李弘邀他一起散步,张白骑向李弘说起了杨凤

李弘很犹豫,这事他不是没想过,但他的确很担心张燕的想法张白骑说,张燕和杨凤自小就是生死相交的兄弟,两人之间产生矛盾不是张燕的问题,而是杨凤的问题

“如果大人能够说服杨凤,大帅心里一定很感激,绝不会对你产生什么误会

李弘想了一下,问道:“如果大帅受抚,其他各地的黄巾军会不会尊奉杨凤为的黄巾军大帅?”

张白骑笑道:“大人是这么想的?那你就错了自从品朴兄死后,黄巾军其实已经没有大帅了如果飞燕有品朴兄的威信,我们今天何至走到这一步?”

颜良和郑信两人走到李弘身边,躬身行礼

“大人,找我们来,有什么急事吗?”

李弘点点头,说道:“你们去一趟上党,告诉杨凤,我想见他一面”

郑信迟疑了一下,问道:“大人,这个时候,合适吗?”

李弘伸手拍拍颜良的肩膀,神色凝重地说道:“如果他不愿意来,你就把他脑袋拿来”

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七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九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八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五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三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六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三节(上)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一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三节
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七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一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十三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七节第9章 琵琶疏勒盐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十二节第7章 风雷激荡 第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三节第7章 山雨欲来 第三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五十一节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四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二十二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二十六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五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三十八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十九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四十二节(上)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二十二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六节(上)第7章 风雷激荡 第二十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一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第四十节(下)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七十七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五十节(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八节第5章 漫漫西行路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四节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七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2章 日蚀苍黄 第二十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二十九节第5章 风云突变 第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十八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六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二十五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二十三节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三十五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十三节ttyang书友对长安兵变的分析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四十九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六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十六节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七节第1章 危机四伏 第二十六节汉代官员的俸禄第10章 风雨如晦 第二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三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节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三节(上)第3章 狂风暴雨 第三十一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五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十六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三节第8章 剑拔弩张 第二十四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八节第9章 风卷残云 第十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三十六节第5章 势如破竹 第十三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十二节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二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五十九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六十一节之人物传记诸生传一第8章 剑拔弩张 第八节第4章 立马横枪 第四十五节第6章 风云再起 第八节东汉末年各少数族的风俗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三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二十七节第2章 燕赵风云 第四节青梅煮酒董卓进京述论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节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节第3章 风起云涌 第三十节第10章 问鼎中原 第二十五节第11章 鹿死谁手 第三十九节第2章 如临深渊 第七节第11章 长河落日 第七节第1章 朝阳初升 第十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