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归附(下)

见罗汝才之外的诸将都面露讶色,张伟得意一笑,道:“你们各人都没有想到过么?”

张鼐笑道:“原以为爷整军备武是为了对抗朝廷,却没想到是为了和荷兰鬼开战。”

周全斌也道:“正是呢。台北和台南关系一向平稳,没有起过什么争执……”

说到此处,按大腿一拍,叫道:“每年要给他们银子、白糖,咱们大明天子还没有拿过咱们一文钱,这洋鬼子凭什么?好象台湾就是他们的。”

摩拳擦掌道:“爷请放心,咱们镇远全军一听说去打洋鬼子,必然是欢呼雀跃,军心士气可用!”

“甚好!见你们如此,我心甚慰!不过暂且不必让全军知晓,暂且只让校尉以上晓得便是。即便如此,自今日起营门紧闭,内不出外不进,严防走漏风声!”

施琅在一旁问道:“咱们镇远军后招募的兵士,可能不识不性不能坐船的?”

周全斌答道:“那自然是没有。都是从近海而来,大半都识水性,便是有少数晕船的,当日来台时,已早已习惯。”

又问道:“咱们兵发台南,定然是坐船而去了?”

张伟道:“那是自然,难不成你周全斌有本事从大山上翻过去么。”

张鼐问道:“若是咱们攻打台南,爷估摸着那荷兰人可有援兵?”

“若不是顾忌他们在南洋有舰队,我早已同他们翻脸了。就凭他们在台南的两千兵士,能挡的住咱们么。放心,他们的援兵没那么快来。待援兵赶到,台南已是咱们的了。那舰队上能有多少兵士,他们敢上岸么。更何况咱们还有施琅的炮舰,还有英国人在南洋扯他们的后腿。”

说到此处,张伟转头问施琅道:“那劳伦斯现下就在船上,他回来时是怎么说的,你给大家伙说说。”

施琅道:“那劳伦斯前番去向上司禀报咱们要攻打荷兰的消息,他那些上司早就想与荷兰人争夺地盘,一听之下哪有不赞同的道理。自他返回后,这阵子英国人与荷兰人在海上已有了不少摩擦,荷兰驻守在南洋群岛的舰队通共有二十艘船,要兼顾整个南洋原本就嫌不够,现下又加上英国人的掣肘,估摸着等咱们打起来,荷兰人也很难调动多少兵力来援,若是他们敢倾巢而动,英国人便去抄他们的后路。若是

小规模舰队过来,凭咱们台北水师尽可抵挡的住。”

堂上诸将虽说没有经历过实战,到底有几个本就是干着刀头添血的勾当,静默半响,冯锡范疑道:“这说了半天,英国人并不直接派兵来台?”

罗汝才至此方开口道:“这些英国人狡猾的很,绝不可能为咱们冲锋陷阵。”

张伟点头道:“这话没错。谁都不是傻子,我们想要全台湾,英国人想抢荷兰人的地盘,台湾有我们和荷兰人,他们也知道打不了这台湾的主意,那人家凭什么来给咱们拼命?想要好处,就得付出代价。他们肯帮咱们牵制南洋的荷兰人,就尽到了盟友的责任啦。”

说完正容道:“今日我来,就是要知会你们做好准备。冯锡范,你领金吾卫一营的将士,协同台北镇巡捕营,镇守台北。罗汝才也留台,严密监视各方的动向。其余人等,率三卫五营一万人,连同镇远水师、飞骑卫,准备好火药、铁丸、炮弹、被服帐篷、疗伤医药、做好速攻不下围城的准备。诸位,都明白了么?”

“末将听令!”

节堂内诸将同声应诺,张伟环视左右,目视着自已手下这群不过二十来岁的青年将领们,从寻访周全斌起,历经数年,终于在麾下聚集了这批明末英杰。周全斌沉稳干练、刘国轩勇猛非常、冯锡范处事精明、其余张鼐、张杰、罗汝才也都是万中选一的人才。现下虽说不上是账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到也说的上是拥有了精兵强将了。

想到此处,奈不住心头兴奋,向诸将笑道:“虽说这营中不方便饮酒,不过今晚破例让大伙喝个痛快,就算是誓师酒!”

诸将都年轻气盛,哪有不好酒的道理?张伟此言一出,诸将顿时鼓噪起来,立时便吩咐小军准备酒菜,拉着张伟向那厢房而去,张伟见状,方想起自已不胜酒力,虽是后悔不迭,却也是逃之无门了。

就在张伟在台北整兵顿武之际,何斌却早已随郑芝龙到了福州。安顿之后,郑芝龙便向何斌道:“廷斌,今时不同往日。虽说那熊大人不怎么约束于我,到底你现在身份不便,我可不能贸然便带你去,若是他不同意你们所请,一怒之下或关或是要杀的,那我可没有办法向志华交待。你先在此静候,等我有了消息,再去拜见抚台大人不迟。”

何斌听他如此说,也笑道:“这自然是正理。哪有贼寇随将军直接去见巡抚的道理,我便在此守候,等你的消息便是了。”

待郑氏诸人出门而去,何斌差出随从,一人在房内看书等候。,那雕木花窗没有关严,一阵微风吹来,灯光左右晃动,何斌无奈,只得起身关窗,一眼看去,却见窗外墙角处影影绰绰站立着几个人影,猛然间听到那几人正低声细语,凝神细听,却是什么也听不清楚。

何斌低头想了一会,便拍手叫人:“来人!”

他一声令下,门外便有亲随家人应道:“小的们在,爷有什么吩咐?”

“去,出门给我买些的酒菜来。大响午的,也没人来张罗饭食,饿死我了。”

“是。”

那家人应了一声,便再无声息。何斌叹了口气,也不再看书,转身躺在床上静思。待过了盏茶功夫,便听到门外有人声传来,何斌问道:“是谁?”

“回何爷的话。适才您命家人出门办事,因郑爷临走时交待,局势不明,务必请何爷在房内稍候,不要出门。便是贵府的家人,也是不出门的好。若需要什么,只管吩咐小人们去办便是了。”

何斌闻言,豆粒大的汗珠顿时从额头上流了下来,直淌到嘴角犹然不知,干扯着嗓子笑答道:“如此也好,贵管家费心了。我只是想要些酒菜,自酌自饮罢了。从府上拿原也是一样,到是我考虑不周,劳烦大家伙了。”

那郑府家人笑着应了,自去准备酒菜不提。何斌听他去的远了,方在房内急步而走,双手握拳,心内只道:“此番命不保矣!原来郑芝龙根本无意招安我们,这厮包含祸心,根本就是要借助朝廷的力量搞跨我们!”

心里虽明白,一时半会却想不出主意脱身,只急的在房内团团乱转,直到指甲刺破手心,一阵刺痛传来,这才突然想到:“脱身之策,只在此人耳!”

想到此处,便不再着急,只在房内静候,不多时功夫,郑府家人将酒菜送到,随着何斌亲随一共将酒席摆好,便要退出。

何斌坐在桌前,先是自饮了一杯,见那郑府家人要走,便向他笑道:“何必如此着忙,且坐下与我同饮一杯!”

那家人笑首回话道:“小人是什么身份,敢同何爷饮酒,没的折了小人的草料!”

何斌又虚邀了几回,那家人只是不肯,何斌便从袖中掏出一锭大银向他笑道:“也罢,我知郑府的规矩大,不勉强你就是了。这银子你拿去,是爷的打赏。”

见那家人还要推辞 ,何斌怒道:“怎地,嫌爷给的银子少么?”

那家人连称不敢,方才屈身行了一礼,眉开眼笑地将银子收了,又向何斌做了一揖,便要辞出。

“且慢。”

“何爷还有什么吩咐?”

“一个人饮酒无趣,你去看看你们郑彩郑爷可有闲暇,就说我邀他来饮上几杯。”

“小的知道了,这便去请彩哥儿。”

见那家人去请郑彩,何斌心内打鼓,不断暗祝各路神明保佑,一定要将那郑彩请来。

过了半响,何斌心内忐忑不安,只如过了半辈子一般,突然见那家人躬身在前,身后有一男子白衣飘飘,风神俊逸,拥有一张英俊而傲气的脸,却不是那郑彩是谁?

何斌心内大喜,面情上却只是淡然一笑,往厢房门口处一站,向郑彩远远笑道:“难得郑大公子赏光,何斌幸何如之?”

郑彩见何斌迎上前来,也道:“何需客气。廷斌是客,原本咱们就该接见洗尘。到教兄来邀我,却是郑彩的失礼了。”

两人在门厅处客气一番,方才相携入席。何斌不提此番正事,郑彩却也是只字不提,两人杯来盏住,只是谈诗论文,闲话先朝典故,不一会功夫便喝尽了一壶黄酒,何斌便道令人再上一壶,那郑彩已是微醺,见何斌令人上酒,便推辞道:“廷斌兄,彩原本便量浅,现下不知不觉间意喝了这么许多,已是过量。彩是不能再喝了,叨扰已久,彩却是要告辞了。”

说罢不管何斌如何邀留,郑彩只顾要走,堪堪将身站起,便要向门外行去,何斌见状,突然正容厉声向郑彩说道:“大公子,何某突然想起一事,适才却是忘了说了!”

郑彩闻言大是诧异,问道:“廷斌兄,何事如此重要?若是此番招安一事,请恕彩无能为力,此事一概由我一叔处置,其中细节彩一概不知,也不想过问。若是此一,请恕郑彩仍要告辞。”

说罢拱手一揖,以示歉意。何斌却笑道:“我怎会在此事用这些俗务来烦大公子。良朋美酒,自是会文的好时候,那些俗事且等明日再说不迟!”

“那廷斌兄有何大事要与郑彩说?”

何斌将郑彩一拉,又入了席,方才笑道:“说来当真是稀奇的紧。前阵子台北传来一首词,填的端的是精彩之极,依我的愚见,只怕是宋朝以来未之有的大气度和豪迈词风。与此人的词相比,稼轩词竟不足道!更奇的是,此人竟然未及弱冠,现下便有如此成就,再假以时日,前途当真是不可限量啊。”

郑彩原本就极好诗词歌斌,平时里也颇爱附庸风雅填上几阙,现下听何斌如此称道,心内好奇之极,立时便问道:“此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填的又是甚好词?为何郑彩从未听人说起过?”

“郑大公子,你却有所不知。此人正是福州人士,说起来学填词时日不久,是以名声未曾让大公子知晓,他那首词,也是我差家人来福州采买物品时,因此人家中也是生意人家,无意中得见,我家人知道我素爱此道,便抄了来送与我看。我一看之下心中甚是佩服,此次亲来福州,一来是事情重要,亲来的好,二来,也是想拜会这位难得的才子啊。”

郑彩听到此节,不由得信了八分,此次来福州危险的紧,何斌在台北也是主事之人,如何事情没有眉目便亲身涉险,却原来有这层关系在里面。当下心内痒痒之极,向何斌催问道:“到底填的是什么词,廷斌兄可否背出来给小弟鉴赏一下?”

何斌大笑道:“这有何不可?大公子听好了……”

第33章 利炮(上)第69章 相峙(五)第35章 兵制(上)第68章 灭明(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6章 北伐(一)第65章 治平(八)第67章 激战(二)第71章 定鼎(六)第62章 江南(六)第6章 结交(下)第60章 鼎革六第65章 治平(七)第48章 灭郑(二)第45章 设县(上)第51章 骑射(三)第10章 赴台(上)第23章 阅兵(下)第67章 激战(二)第45章 设县(中)第44章 定台(下)第45章 设县(下)第30章 械斗(下)第47章 辽东(三)第69章 相峙(一)第12章 安身(上)第63章 倭乱(七)第63章 倭乱(八)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6章 北伐(八)第60章 鼎革(二十)第17章 乱起(下)第48章 灭郑(三)第36章 崇祯(下)第73章 南洋(五)第34章 开矿(上)第22章 新竹(上)第49章 镇倭(六)第65章 治平(十)第37章 会晤(中)第68章 灭明(三)第72章 法度(三)第46章 制约(中)第64章 关宁(四)第40章 出兵(上)第51章 骑射(三)第3章 出海第39章 贿赂(下)第67章 激战(九)第71章 定鼎(七)第55章 偷袭(十)第70章 决战(十六)第60章 鼎革三第66章 北伐(九)第64章 关宁(六)第61章 伐明(十六)第44章 定台(下)第51章 骑射(四)第63章 倭乱(九)第66章 北伐(六)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9章 相峙(五)第17章 乱起(下)第60章 鼎革三第30章 械斗(中)第61章 伐明(八)第60章 鼎革七第63章 倭乱(四)第18章 平乱(上)第19章 甘蔗(上)第48章 灭郑(五)第73章 南洋(六)第70章 决战(十一)第5章 初会(上)第13章 赴闽(下)第10章 赴台(上)第54章 反间(一)第56章 返台(二)第67章 激战(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8章 灭明(五)第46章 制约(上)第66章 北伐(十一)第70章 决战(八)第47章 辽东(四)第58章 吕宋(四)第58章 吕宋(三)第65章 治平(八)第35章 兵制(中)第56章 返台(四)第62章 江南(三)第60章 鼎革五第35章 兵制(上)第41章 大员(上)第66章 北伐(九)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3章 倭乱(五)第23章 阅兵(下)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1章 伐明(十五)
第33章 利炮(上)第69章 相峙(五)第35章 兵制(上)第68章 灭明(一)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6章 北伐(一)第65章 治平(八)第67章 激战(二)第71章 定鼎(六)第62章 江南(六)第6章 结交(下)第60章 鼎革六第65章 治平(七)第48章 灭郑(二)第45章 设县(上)第51章 骑射(三)第10章 赴台(上)第23章 阅兵(下)第67章 激战(二)第45章 设县(中)第44章 定台(下)第45章 设县(下)第30章 械斗(下)第47章 辽东(三)第69章 相峙(一)第12章 安身(上)第63章 倭乱(七)第63章 倭乱(八)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6章 北伐(八)第60章 鼎革(二十)第17章 乱起(下)第48章 灭郑(三)第36章 崇祯(下)第73章 南洋(五)第34章 开矿(上)第22章 新竹(上)第49章 镇倭(六)第65章 治平(十)第37章 会晤(中)第68章 灭明(三)第72章 法度(三)第46章 制约(中)第64章 关宁(四)第40章 出兵(上)第51章 骑射(三)第3章 出海第39章 贿赂(下)第67章 激战(九)第71章 定鼎(七)第55章 偷袭(十)第70章 决战(十六)第60章 鼎革三第66章 北伐(九)第64章 关宁(六)第61章 伐明(十六)第44章 定台(下)第51章 骑射(四)第63章 倭乱(九)第66章 北伐(六)第60章 鼎革(十七)第69章 相峙(五)第17章 乱起(下)第60章 鼎革三第30章 械斗(中)第61章 伐明(八)第60章 鼎革七第63章 倭乱(四)第18章 平乱(上)第19章 甘蔗(上)第48章 灭郑(五)第73章 南洋(六)第70章 决战(十一)第5章 初会(上)第13章 赴闽(下)第10章 赴台(上)第54章 反间(一)第56章 返台(二)第67章 激战(四)第66章 北伐(五)第68章 灭明(五)第46章 制约(上)第66章 北伐(十一)第70章 决战(八)第47章 辽东(四)第58章 吕宋(四)第58章 吕宋(三)第65章 治平(八)第35章 兵制(中)第56章 返台(四)第62章 江南(三)第60章 鼎革五第35章 兵制(上)第41章 大员(上)第66章 北伐(九)第49章 镇倭(十一)第63章 倭乱(五)第23章 阅兵(下)第60章 鼎革(十八)第61章 伐明(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