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

想要做好皇帝这一本职,绝非是多勤政,多克己,就可以将天下治理好,没有高效廉洁的统治班底,即便每天很早就起来,睡的很晚,如何如何忙碌,但凡所谋政策没有落实,一切都是无用功。

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

让合适的人才,去做合适的事情。

倘若能够将这一核心所在做好,纵使是内忧外患再多,也是可以逐步摆脱困境的。

毕竟有针对性的政策方针,是真的有人去做,哪怕进程相对缓慢些,不过至少是在改变的,而非停留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敷衍状态。

跟孙承宗一番交谈后,朱由校知晓该将其安置于何处,协理京营戎政,就非常的适合孙承宗!

就当前大明的处境,不能有效的掌握部分兵权,就想干预和制衡朝堂,说实话,这皇帝的底气会不足。

要么干脆就别做,要做就做到极致。

这是朱由校的做事风格。

忙碌的状态下,时间过得很快。

翌日。

干清宫。

“皇爷,真要将这些人召进京吗?”魏忠贤忍着惊疑,看着手里的名单,眉宇间透着踌躇道。

“适才朕说的话,魏伴伴没有听清吗?”

朱由校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需要朕再重复一遍?”

“奴婢听清了。”

魏忠贤忙作揖行礼,开口解释道:“奴婢是担心这些武将被召进京,唯恐外朝有司的一些人,会说……”

“这些就不用魏伴伴操心了。”

朱由校放下茶盏,神情自若道:“到时朕自会解决,朕再提醒魏伴伴一句,内廷选派的那些人,不管去往何处,把份内差事做好就行,倘若日后敢让朕知道,谁在离京期间惊扰地方、招摇撞市的话,就不是杖毙那么简单了。”

“奴婢明白!”

魏忠贤当即表态,“请皇爷放心,奴婢会安排好一切,绝不出现任何差池。”

一想到天子所书名单的那些人,要奔赴各地去召,去寻,魏忠贤就暗暗叫苦,这期间敢有任何差池,恐必被天子严惩。

那些在职的武将还好说,内廷派的人能快去快回。

可还有不少是白身,想将这批人悉数寻到,势必要在地方停留较久,魏忠贤也无法保证,负责找寻这批人的内廷宦官,期间是否会做什么。

天子对于内廷的约束,是非常严厉的。

魏忠贤想的这些,朱由校没有在意,倘若连这些事情都办不好,那要魏忠贤何用?

朱由校在意的是他挑选的这批武将,何时可以悉数进抵京城,这样彻改京营,彻改京畿驻防,干预辽地战事,朱由校才有底气。

彼时尚处于泰昌元年,像曹文诏、满桂、周遇吉、黄得功、孙祖寿、何可纲等一批大明武将,要么还在中下层徘徊,要么干脆没有参军,一想到天启元年辽地爆发的战事,朱由校的紧迫感就加重。

更何况除了辽地危局,天启年间的北疆安稳,西南土司叛乱,白莲教起义,各地民变造反,朱由校都需要通盘考虑进来。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大明国祚传承了两百余载,有太多的矛盾和弊政,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即便想要逐一解决,也绝非朝夕间可以办到的。

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情,增强中枢军事力量,牢掌中枢军队兵权,是朱由校在跟大明文官群体博弈抗衡期间,必须要逐步落实下来的。

九月尾的天,有些转凉的迹象。

赶来干清宫的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几人,一想到在午门处跪着的那些御史言官,至今都没得到天子召见,众人的心情各异。

相较于刘一燝、韩爌他们,眉宇间流露出的凝重,身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心情要好一些了。

先前陷进红丸案旋涡的方从哲,得益于朱由校的强势出击,使得该案由洪承畴亲审,甚至将移宫风波并案,让渐有失控的朝局,开始逐步安稳下来,或许只是表面安稳,但方从哲的精神压力得到舒缓。

不过这并不影响方从哲,在心中揣摩新君做这么多,到底想要干什么。

沉浮于万历朝的那段政治环境,包括方从哲在内的众多文官,心思都是很缜密的,考虑问题也很全面。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绝大多数的群体,没将这些放在治理天下,反而对党同伐异、钻营谋权颇为热衷。

“不必那么多礼数了。”

朱由校看着眼前几人,摆手道:“朕今日召诸卿过来,是有件事情想商榷下。”

嗯?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几人,流露出各异的神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天子想商榷的事情是什么。

“涉及皇考的国丧诸事,眼瞅着也快要结束了。”

朱由校神情自若道:“有件事情朕思虑再三,还是应尽快去做,那就是皇祖父、皇考两朝实录编修之事。”

“陛下,此事是否有些太急了?”

刘一燝眉头微蹙,作揖行礼道:“当前有司对于谥号、庙号尚存争议,没有呈递御前裁定,陛下想编修两朝实录是好……”

“那为何有司就不能从快的商拟出来?”

朱由校冷哼一声,“依着刘卿的意思,难道朕想要尽孝道,还要等有司商拟出来,才能去尽孝吗?”

“臣绝无此意。”

刘一燝忙回道。

实录,乃记载皇帝御极期间的编年体史册,一般是以所记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想将此事做好,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像大行皇帝朱翊钧御极时间长,想编修实录的话,就要调阅众多书籍、奏疏、案牍等,以确保实录的完整性。

像大行皇帝朱常洛御极时间短,这反而是最难办的,一部实录是有规格的,不是想怎样编修,就去怎样编修,给朱常洛编修实录,免不得要挖空心思去找补。

“朕是这样想的,谥号、庙号尚未商拟出来前,涉及皇祖父、皇考实录之事,可提前进行筹备。”

朱由校撩了撩袍袖,看向方从哲他们道:“内阁尽快拟一份名单呈递御前,等谥号、庙号明确下来,就着手实录编修之事,鉴于此事重要,从国库拨大头,内帑来兜底,确保此事能平稳落实,不过……”

这个不过一出,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几人心底都警惕起来。

原本天子愿意从内帑拨银兜底,他们还是暗松口气的。

毕竟编修实录耗费的银子可不少,要是内帑能拨银的话,国库压力就能减轻很多。

“不过朕要擢一批人进翰林院,协助编修两朝实录之事。”

朱由校将拟定的名单,递给身旁的刘若愚,让其转递给方从哲他们。

难怪天子要修实录。

方从哲、刘一燝、韩爌几人闻言,立时就明白天子所想了。

朱由校要提前修两朝实录,一个的确是想要擢一批人,另一个却是想跟方从哲他们,都多找点事情做。

在朱由校的眼里,外朝兴起的党争内耗,就是一个个太闲了,要经手的事情太少。

想要给朝堂降温是一个综合性的布局,不能独局限于那几桩要案上,朱由校要给这帮文官多找点事干。

今后谁要蹦跶的厉害,朱由校就可以抓住短板压制。

“陛下,此事恐怕不妥吧?”

韩爌探着脑袋,看完方从哲手里的那份名单,皱眉作揖道:“翰林院诸官怎能这般轻授啊, 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徐光启,出任侍读学士兼国子监祭酒,此事尚可商榷。

只是让孙传庭、陈奇瑜这些地方官,出任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国朝尚没有这等先例啊。”

“臣附议!”

刘一燝紧随其后道:“倘若此事传至外朝,势必会引起不忿,何况涉及到职官调动,吏部是有章程的……”

韩爌、刘一燝叭叭的说着,朱由校一句都没有听进去,他当然知道这些,但是知道归知道。

“那就给朕议。”

朱由校眼神坚定道:“朕要编修两朝实录一事,此事是明确的,既然诸卿觉得有不妥之处,那就商榷到没有不妥之处,自即日起,内阁每天呈递一封奏疏,朕要知晓这些,都退下吧。”

既然将孙传庭、陈奇瑜这批英贤召进京,那朱由校就要在京启用他们,借着诏修实录一事,提出要将他们悉数擢进翰林院。

朱由校当然知道会引起强烈反对。

但是能让一部分人进翰林院,朱由校的政治谋划就算是达成了。

至于说剩下的那批人,外朝有司空缺的职官可不少,何况朱由校还借着红丸、移宫两案,在刑部新设个直隶清吏司,朱由校有的是办法,将这批人安插到各处去历练。

帝党的聚拢和培养,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诸如拔苗助长这等蠢事,朱由校才不会去做。

不过今日方从哲的态度,让朱由校有些不喜,作为内阁首辅,居然连句话都不说,似这样老迈的内阁首辅,待到朝局稳定下来后,朱由校势必要换!

第96章 立威第3章 且听龙吟第316章 直隶之乱(2)第139章 铁案第294章 韩爌怕了第135章 午门叩阙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213章 行路难(2)第67章 对辽战略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第229章 独夫!暴君!第207章 天子大婚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259章 文斗(3)第359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296章 集约发展(1)第166章 众生相(1)第71章 书生意气第181章 对弈第195章 东林决断第353章 武运昌隆第292章 体统能当饭吃?第60章 洪承畴挥拳,袁可立舞剑第41章 态(1)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146章 黑!真黑!!第182章 试探第40章 紫禁之巅(2)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132章 山东巡抚第293章 围杀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165章 魑魅魍魉第171章 锦衣之动第134章 那就抓!第227章 大明之耻第126章 天启(6)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351章 查!第337章 在变革中求发展第129章 辽东无战事第172章 将军抽车第71章 书生意气第14章 朕的内廷,朕说的不算?!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96章 立威第349章 新世界(4)第172章 将军抽车第14章 朕的内廷,朕说的不算?!第272章 袁世振第12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110章 水太凉!第244章 干清宫廷议第328章 无题第113章 魏忠贤归京第256章 诸党(4)第101章 武威第260章 辽左奏捷第305章 杀手锏第174章 风起辽西第91章 京城血第23章 吾弟由检第164章 给朕查!第310章 津门变局(1)第205章 京城见闻第228章 驾帖遍京城第50章 协理京营戎政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108章 廷推(2)第138章 一出好戏第154章 二书房第78章 思变(2)第78章 思变(2)第84章 辽局(1)第135章 午门叩阙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30章 大朝会(4)第127章 天启(7)第182章 试探第314章 浓疮就要挤破第220章 死战!死战!第302章 财相出手第150章 打得一拳开第43章 态(3)第93章 剑指京营第213章 行路难(2)第141章 白绫了恩仇第32章 孙承宗第353章 武运昌隆第362章 治辽策第250章 国本,断不可动摇第122章 天启(2)第315章 直隶之乱(1)第138章 一出好戏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68章 猛将进京第151章 天子尚武第282章 自负盈亏第293章 围杀
第96章 立威第3章 且听龙吟第316章 直隶之乱(2)第139章 铁案第294章 韩爌怕了第135章 午门叩阙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213章 行路难(2)第67章 对辽战略第33章 诏修实录!翰林诸官第229章 独夫!暴君!第207章 天子大婚第241章 各显神通第259章 文斗(3)第359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第296章 集约发展(1)第166章 众生相(1)第71章 书生意气第181章 对弈第195章 东林决断第353章 武运昌隆第292章 体统能当饭吃?第60章 洪承畴挥拳,袁可立舞剑第41章 态(1)第66章 天津兵备道第146章 黑!真黑!!第182章 试探第40章 紫禁之巅(2)第233章 再议海河第132章 山东巡抚第293章 围杀第350章 一封密信第165章 魑魅魍魉第171章 锦衣之动第134章 那就抓!第227章 大明之耻第126章 天启(6)第196章 搅吧,搅吧!第351章 查!第337章 在变革中求发展第129章 辽东无战事第172章 将军抽车第71章 书生意气第14章 朕的内廷,朕说的不算?!第355章 风起于川第96章 立威第349章 新世界(4)第172章 将军抽车第14章 朕的内廷,朕说的不算?!第272章 袁世振第12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110章 水太凉!第244章 干清宫廷议第328章 无题第113章 魏忠贤归京第256章 诸党(4)第101章 武威第260章 辽左奏捷第305章 杀手锏第174章 风起辽西第91章 京城血第23章 吾弟由检第164章 给朕查!第310章 津门变局(1)第205章 京城见闻第228章 驾帖遍京城第50章 协理京营戎政第179章 厚黑天子第108章 廷推(2)第138章 一出好戏第154章 二书房第78章 思变(2)第78章 思变(2)第84章 辽局(1)第135章 午门叩阙第332章 重大变革第131章 钱公高见第30章 大朝会(4)第127章 天启(7)第182章 试探第314章 浓疮就要挤破第220章 死战!死战!第302章 财相出手第150章 打得一拳开第43章 态(3)第93章 剑指京营第213章 行路难(2)第141章 白绫了恩仇第32章 孙承宗第353章 武运昌隆第362章 治辽策第250章 国本,断不可动摇第122章 天启(2)第315章 直隶之乱(1)第138章 一出好戏第170章 打蛇七寸第68章 猛将进京第151章 天子尚武第282章 自负盈亏第293章 围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