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

下关是个多雾的地方,天尚未大亮,白茫茫的乳色大雾笼罩着郊外一望无垠的旷野,数十步外便看不见人影,这种大雾天气一般都是作战双方的大忌,他们宁可驻守营寨,也不敢轻易出兵,但这一次却是例外,浓雾中日军大营左面的一个高坡上忽然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明军的五十门新式火炮轮番炮击这个高地,炸断了小树,泥土飞溅,血肉横飞,高坡上驻扎有近一千日军,面对明军的突然进攻,慌了神,没有人指挥,他们漫无目标地‘嗖嗖!’地向下射箭,但很快就被明军的火炮炸哑了。

开花弹威力无比,黑色的炮弹如雹子般地落在高地上,整个高地被冲天的染红,火炮喷出一道道闪光,在大雾中飞舞,炮弹带着悲鸣的尖啸冲天而起,爆开一团团火焰和烟雾。

高地上的日军几近陷入崩溃,令人作呕的恐惧啃噬着每个人心,他们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终于有人像野兽般的咆哮起来,跳起来胡乱向前奔跑,却被从天而落的炮弹炸得粉身碎骨。

炮击足足持续了近半个时辰,当残剩的数百日军已经完全崩溃之时,等候已久的明军三千骑兵突然发动了,他们俨如如暴风骤雨,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冲刷地面,战刀挥舞,杀气冲天,将地面上所有残余的生命一扫而光,骑兵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拦,一口气便占领了这座高地,当浓雾渐渐散去,日军大营便清晰地出现在了眼前,这个高地对弓箭或许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于明军的大炮,却俨如一尊死神坐在日军的头顶上,冷冷地望着他们。

事实上,从明军开始炮击高地开始,足利义持便立刻意识到了明军的企图,占领这个制高点,明军的大炮就会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负,所以在大雾尚未散去之时,足利义持便组织起六千日军疯狂地反攻高地,企图要夺回这个制高点,而与此同时,明军的七千增援军队也开始向高地进发。

没有前奏,大战的序幕在对.高地的争夺中突然拉开了,雾气已经变淡,阳光将薄雾染成了金红色,高地上的明军已经排出了阵型,两千火枪军居前,两旁各部署着四十门可更换后膛的新式火炮,在火枪兵的后面则是三千骑兵,再后面则是五千步兵,这是明军的传统战法,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步卒次之。

而在高地中央则临时搭起了一.座高台,上面有施旗官用旗语发布一条条作战命令,明军虽然布置好了阵势,但也并不是坐以迎敌,一百门传统的火炮已经拖到高地上,开始炮击日军大营,令人疯狂的炮弹如雨点般地落到大营,轰隆声、呼吼声愈来越响,一浪一浪的爆炸在日军大营里此起彼伏,中弹的惨叫声、惊恐的狂吼声、对面死亡的哭泣声在日军大营中回荡,爆炸引发了大火,火舌吞没了营帐,熊熊的大火冲天而起,整个地区的空气中弥漫着混合着泥土和血腥的味道,令人窒息。

足利义持也已经不顾一切了,.他一方面下令放弃北大营,所有的士兵向大营南面聚集,以躲避大炮居高临下的轰炸,另一方面他放弃了试探的打算,直接投入一万五千军队进攻明军,他也已经看出来了,明军除了火器,其他也和自己的军队一样,而且明军在高地上的火炮都十分笨重,只要自己能夺回高地,几十门大炮就会落到自己手中。

足利义持下达严令,“第一个冲上高地者,赏千金,官.升三级。”

足利义满率领西进的十万大军是北朝军队中的.最精锐,经历过几次和南朝的大战,即使在平时也进行残酷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职业军人,和高丽军队的不堪一击相比,日军无论装备和战斗力明显要犀利的多,他们身着轻式盔甲,手握长矛或战刀,更重要是他们悍不畏死,在一声声进攻大鼓的催促下,在重赏的激励下,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他们向明军发起了猛攻。

在这场硬碰硬的战争中,日军骑兵首先遭遇的.就是明军燧发枪的迎头痛击,经过伊歧岛的小规模实战,明军火枪队已经略微改变了作战方式,将原来的三排改成两排,两排之间的距离约一丈,一排蹲下装弹填药,;另一排起身射击,两千火枪兵仿佛波浪般此起彼伏,子弹暴雨般地射向冲锋的日军,一排排冲在最前面的日军骑兵纷纷中弹倒下,战马惨嘶,猛地倒下,将马背上的骑兵横摔出去,但这并不能阻挡日军疯狂的进攻,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猛冲,手中的弓箭放出,密密麻麻的箭矢在空中组成了一道大网,向明军的阵地射去,但终因射程不足,无法对明军造成实质性伤害。

指挥火枪兵的.军官是千户陈玉,他就仿佛是一个机器人,目光冷漠,手中红色令旗起伏落下,他们已经在海岛上进行了近半年的秘密训练,不仅训练填弹装药的速度,更重要是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红旗落下,举枪射击;红旗举起,蹲下装弹,无论前一枪是否来得及射出,都必须服从命令,来不及射出者,在蹲下后立刻进行自我调整,在黄色令旗没有出现前,就算敌军冲到眼前也不准后退,只能装上刺刀进行拼杀。

明军的燧发枪在此时将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子弹织成一道死亡封锁线,使日军始终冲不进两百步内,两千火枪兵竟坚持了一刻钟之久,日军三次被打退,三次冲锋,高坡上日军死伤累累,尸体层层叠压,血流成河,受伤者躺在地上翻滚号叫,不久便痛苦地死去。

冲在最前面的数千日军骑兵已经减员大半了,但后面催促进攻的鼓声依然隆隆不绝,就在他们第四次冲锋杀进一百五百步时,明军的阵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排火枪手变成了一排,前排火枪兵停止射击,手持大盾护卫在后排枪手前面,准备抵挡日军的箭阵袭击,虽然枪林弹雨变稀疏了,但明军的火炮却陡然发作,两翼各四十门新式火炮一起向冲近的日军炮击,黑色的炮弹落进日军骑兵和步兵丛中,猛烈地爆炸了,无论杀伤力和震撼力都远远超过了燧发枪的伤害,每一枚炮弹爆炸,周围三丈内的士兵血肉横飞,惨叫声不绝,残肢断臂四散抛洒,大片大片的日军倒下,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战马,它们被这种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的爆炸声吓坏了,掉头便向后面的步兵冲去,人马碰撞、互相践踏,如山崩地陷般地向后溃退。

就在这时,高台上的令旗变换,火枪手向两边撤退,后面的三千重骑兵则爆发出一声大喊,俨如洪流溃堤,以势不可挡地气势杀向日军,他们挥舞着狼牙大棒,战马泼风般地卷杀入日军人群中,猛冲猛砍,狼牙大棒砸在人头上,人头被打烂;砸在盔甲上,盔甲连同皮肉一起被撕掉,露出森森白骨,号哭、呻吟骤起,撕心裂肺的惨叫、垂死前喉咙发出的咯咯声此起彼伏,数百步长的高坡上仿佛成了人间炼狱,每一寸泥土都被血肉覆盖了。

几乎每一个明军骑兵都成了杀人狂魔,凶残暴烈俨如肆虐的风暴,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踹踏一切、压倒一切、披靡一切,奔逃的日军仿佛收割机前的小麦,一片片地倒下,他们的精神崩溃了,扔下长矛、弓箭,脱去盔甲,他们互相践踏、争先恐后地逃走,纷纷狂呼乱喊:“逃命啊!逃命啊!”

高坡中央,李维正骑在高大的凌志战马上,冷冷地看着这一切,他见敌军已经完全崩溃了,前军带动后军,阵脚大乱,败象已现,他立刻举起战刀令道:“命令全军压上,杀死一名日军赏银五两,以人头论功。”

进攻的号角声在空中回荡,隆隆的战鼓声惊天动地,一万五千明军从四面八方向日军发起了总攻,日军已经被明军的火器吓破了胆,开始全军溃退,足利义持见大势已去,只得在三千亲兵的护卫下,向京都方向奔逃而去。

洪武二十六年六月,大明东征军在下关猪头角半岛登陆,与扼守下关的三万日军爆发了争夺马关海峡的战争,明军凭借犀利的火器大败日军,这一战斩首二万一千人,生俘六千余人,日军主将足利义持败逃京都,明军遂夺取了马关海峡,明军主将李维正立刻分兵两路,命水师同知陈万里率八千军在马关海峡截击急欲渡海东归的日本北朝太政大臣足利义满,而他亲率一万水师,以威正、旅顺两艘宝船为主力,率三十艘战船浩浩荡荡杀向北朝都城:京都。

.............

就在李维正以清剿倭寇老巢为借口,东征日本一个月后,大明的国内局势也发生急剧的变化,正如许多人的担心,‘冯傅案’迅速扩大了,朱元璋以冯胜、傅友德企图勾结蓝玉造反为理由,将冯胜和傅友德在凤阳处斩,灭其三族,同时被同案论斩的还有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武定侯郭英、靖宁侯叶升、东川侯胡海、会宁侯张温等四十三名高官列侯,连同他们的子女妻儿,被杀者愈千人,流放者不计其数。

但此案并没有轻易结束,朱元璋在重病中唯恐朝中诸臣真与贵州蓝玉勾结,遂密令锦衣卫扩大调查范围,凡与蓝玉有书信往来;凡与冯、傅有私下交情者,皆可定为同党,颇有戏剧性的是,主审冯傅案的吏部尚书詹徽被人告发曾与蓝玉笑谈天下,坐诛,其妻子亲友七十四人被杀。

朱元璋定下的两个‘凡与’,使得被调查的范围迅速扩大,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的这件大案开始愈演愈烈,先由锦衣卫密查,再由刑部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牵连者一并正法,并把罪犯族属,尽行杀死,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等三人偶通问讯的朝臣,也难免刀头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仅仅一个月时间,卷入其中的大小官员和庶民已达数千人之多,而这一切都是在朱元璋的重病未愈中进行。

...........

贵州镇远卫,等候了数月的蓝玉终于等到了家人的消息,大厅之上,蓝玉脸色惨白,身体摇摇欲坠,两名亲卫急忙左右扶住了他,地上跪着一名奔波数千里赶来报信的老家人,他哭泣着告诉蓝玉,其妻妾儿女以及叔伯兄弟一百余人已经在凤阳全部被杀,原指望朱元璋投鼠忌器的蓝玉,万万没想到朱元璋竟是如此暴烈,仍然毫无顾忌地杀了他的全家。

“好!好!”蓝玉浑身颤抖地指着东方,惨笑着道:“既然你朱重八无情,那就别怪我蓝玉无义了。”

他扶着桌子毅然下令道:“速命唐胜宗和张龙前来见我,另外有请吕先生。”

唐胜宗和张龙不在镇远卫,两名报信飞骑疾速前往,但吕思远却在,片刻,吕思远匆匆赶来,他已经听说了蓝玉全家被杀之事,他知道朱元璋这样做的用意,就是要把蓝玉逼反,以免他将来和某皇子勾结,为祸更深,同时,也将冯傅案坐实。

吕思远也不得不佩服朱元璋壮士断腕的决心,宁可小痛,也绝不能让毒瘤蔓延,蓝玉一旦被定为逆贼,那天下人谁也不会冒造反的风险来投奔他,可是蓝玉真的一旦造反,这就和李维正定下的策略有些出入了,在李维正给他的方案中,蓝玉不能公开造反,而是应支持秦王夺位,从而在朱元璋病逝后形成秦、燕以及朝廷三足鼎立的局面。

现在朱元璋已经提前下手,那劝说蓝玉保持冷静就有点难度了,不过蓝玉在闻讯凶信的时首先来找自己,那就说明他心中还有点拿不定主意。

吕思远心中有了定计,他匆匆走进大厅,见蓝玉坐在那里低头不语,便立刻上前深施一礼道:“吕思远参见大将军。”

蓝玉抬头见是他,连忙让他坐下,垂泪道:“正如先生所料,朱元璋真把我的家人悉数杀死,我已经茫然不知,请先生教我下一步。”

吕思远沉吟一下便问道:“大将军首先要告诉我实话,有没有据贵州自立为帝的想法。”

蓝玉摇摇头叹口气道:“刚才我激愤之下是有这个想法,但现在冷静下来又觉得有些不妥,我担心军中将士可能会有异议。”

“大将军能看到这一点,说明大将军并没有上当。”

“上当?”蓝玉愣了一下,连忙问道:“上什么当?”

吕思远捋须微微一笑,“大将军以为皇上真没想到杀将军家人的后果吗?他知道的,他其实就是希望大将军最好能立刻造反,自立为帝,这样大将军仓促之下决策,贵州军中将士肯定不服,从而发生军变,他再从中间瓦解,或许唐胜宗高官、或许张龙厚禄,这样大将军与手下大将反目,可能不需他派一兵一卒,大将军的人头便会送到他的御案之上了。”

蓝玉倒吸一口冷气,吕思远分析得对,以朱元璋的老谋深算,他肯定就是这样谋算的,自己险些上当了,想到这,他立刻站起来给吕思远深施一礼,“先生真是我的孔明也,请先生教我,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吕思远却冷冷道:“大将军有一点说错了,我不是诸葛孔明,我的绰号叫‘毒秀士’,一般只有在关键时候才能明白我这个绰号的深意,比如现在,我早给大将军考虑好了,我为大将军献上‘绝户三计’,大将军若采纳我这三计,必将化险为夷,且掌握天下主动。”

‘绝户三计?’蓝玉喃喃地念了两遍,他急忙追问道:“先生可明言,我一定听从先生的计策。”

吕思远不慌不忙道:“所谓绝户三计,就是绝人户、绝地户、绝天户,绝人户就是杀唐胜宗和张龙以绝后患,同时完全掌握贵州军权;其次大将军可派人赴西安,与秦王结盟,明确表示支持他为大明新帝,此人昏庸无道,待其称帝有望之时,再鸠杀其人,大将军便可取而代之,这就是绝地户。”

蓝玉精神大振,这两个计策,尤其是绝地户,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窗,使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蓝玉激动地问道:“那绝天户是何意?”

“大将军难道没想到谁是‘天户’吗?”

吕思远阴阴一笑道:“大将军可檄告天下,言自己绝无造反之心,只是躲贵州避冯傅之祸,同时指出皇上以‘莫须有’之罪捕风捉影,滥杀无辜,其实仅为了保一家私利,大将军可在檄文中义正严辞地奉劝他莫行夏桀商纣之事,要及时改过,向无辜被杀者谢罪,这样才不会骂名予后人,我想当他接到大将军告示天下的檄文,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不就是绝天户么?”

.........

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9章 扑朔迷离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34章 各有门道第216章 视察台湾(上)第209章 朝鲜战略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94章 叶家有事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155章 举棋不定第196章 毒秀士劝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220章 风云疾变(上)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60章 燕王军师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56章 再踏征程第161章 剑拔弩张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210章 高丽女王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1章 决定辞职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198章 东征日本(一)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217章 视察台湾(下)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16章 雾里观花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15章 罗家盛宴(下)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126章 顺水人情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177章 困兽欲斗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74章 太子力荐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236章 激战山海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05章 东征日本(八)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7章 有了牵挂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6章 种马意外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46章 齐人之福第211章 权力染缸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82章 危机再现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198章 东征日本(一)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27章 京都风云(六)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42章 全力一击第49章 王府夜宴(一)
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9章 扑朔迷离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34章 各有门道第216章 视察台湾(上)第209章 朝鲜战略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94章 叶家有事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155章 举棋不定第196章 毒秀士劝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220章 风云疾变(上)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60章 燕王军师第189章 家有内鬼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56章 再踏征程第161章 剑拔弩张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210章 高丽女王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1章 决定辞职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89章 红参案(四)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198章 东征日本(一)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217章 视察台湾(下)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16章 雾里观花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15章 罗家盛宴(下)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126章 顺水人情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177章 困兽欲斗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74章 太子力荐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236章 激战山海第251章 奇袭容城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05章 东征日本(八)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7章 有了牵挂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96章 种马意外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46章 齐人之福第211章 权力染缸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82章 危机再现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198章 东征日本(一)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132章 蓄势待发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27章 京都风云(六)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42章 全力一击第49章 王府夜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