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

建文二年六月初。在和明军僵持了近一个月后,燕军忽然大举夜袭明军,十五万燕山铁骑突入明军大营,在夜战中,燕山铁骑将他们的精锐之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以千人为队,既各自作战,又配合默契,相反,明军明显不适应夜战,缺乏统一指挥,很快他们便出现了防守漏洞,大将张玉率一万骑兵杀进了中军大营,砍断了帅旗,李景隆在仓惶之中右臂中箭,他竟弃军而逃,正因为他的逃跑,明军军心大乱,燕王当即下令全军大举进攻,六十万明军兵败如山倒,无数士兵溺死在卢沟河中。尸体竟堵塞了河流。

这一战,朝廷大军被燕军斩杀者近十万人,投降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就在燕王要下令大举南下时,他忽然接到快报,辽东十万大军出了山海关,直逼北平,这个意外的消息打乱了燕王追敌的计划,在追出一百余里后,他不得不下令收兵回北平。

与此同时,辽东李维正在沧州海边驻扎的大军忽然出现在河北南部,他大规模收编败军,维持地方秩序,仅八天时间,他便收拢了二十八万从霸州南逃的明军,当朱棣意识到上当时,李维正大军已经分两批,乘船返回了辽东。

愤怒之极的朱棣立刻再次亲率三十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山东,他同时命张玉为先锋,另率三万精兵,走兵力空虚的河南直扑凤阳。

这时,山东都督盛庸和布政使铁铉也收拢了六万残军,他们一面十万火急向朝廷求救,一面发动济南民众,准备死守济南,六月下旬。朱棣率三十万大军包围了济南。

.......

此时的京城已是一片混乱,六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的消息如一枚重磅炸弹,震撼了朝野,触觉敏感的江浙财团开始意识局势不妙,纷纷抛售京中的房产回乡避难,一时京城房价暴跌,与此对应的是米价暴涨,各大米店纷纷屯粮不卖,百姓们买不到米,愤怒的情绪开始蔓延,仅一夜之间,京城便有十家米铺被砸抢,由砸店抢米引发的混乱迅速扩大,

六月二十二日,十万京城的太学生开始自发游行,他们包围了曹国公李景隆的府邸,痛斥李景隆误国,才短短半年时间,丧送在李景隆手中的明军竟达百万人之多,包围李景隆府邸的人越来越多,很快。李景隆府邸便燃起了冲天大火。

太学生们并没有就此罢休,有人大喊:";力荐李景隆狗贼的是黄子澄,他应当负责!”

太学生立刻调头向皇城浩浩荡荡而去,中午时分,十万太学生开始在西安门前静坐示威,要求皇上罢免黄子澄,这是大明建国以来的第一起大规模抗议示威,这件事的影响甚至更超过了李景隆战败,满朝文武为之震惊,这时,户部侍郎卓敬牵头,数百大臣联名要求罢免黄子澄,重新启用叶天明。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朱允炆,那就是焦头烂额,这个年轻的皇帝已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他心中充满了悔恨,他为自己误用李景隆而自责,但悔恨并不能解决问题,盛庸求救的快报让他心中极为焦虑,他比谁都清楚,朝廷根本就是无兵可派了,一百五十万朝廷大军,被李景隆丧送了百万,还有二十五万在川中对抗蓝玉,十万在湖广防御蓝玉东进,而京城和扬州合计有十五万,如果把这十五万拿去支援盛庸,那谁来防守京城?一队骑兵便足以把他拿下皇位。

现在不仅是战局不利让他焦虑,京城的混乱局势也同样让他寝食不安。他现在还能隐隐听见太学生们的怒吼声,去镇压他们,他下不了这个手,可罢免黄子澄,他又于心不忍,朱允炆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背着手在御书房里来回踱步,这时,一名太监低声禀报道:";陛下,户部侍郎卓敬求见。”

“不见!”

朱允炆恼怒地一挥手,他当然知道卓敬来干什么,三百多大臣的联名信还在他御案上呢!这不是给他添乱吗?太监吓刚要下去,朱允炆又叫住了他,叹了一口气道:";你让他进来吧!”

片刻,卓敬快步走进了御书房,他跪下行礼道:";臣卓敬参见皇帝陛下。”

“卓爱卿,起来吧!”

卓敬站起身道:";陛下,臣有几个建议,可以稳住当前局势。”

朱允炆听他不是为叶天明之事而来,他有了兴趣,立刻道:";卓爱卿快快说来。”

“陛下,现在的局势看似纷乱,其实主要原因就是人心不稳。臣是户部侍郎,很清楚朝廷的钱粮情况,虽然库中银钱不足,但粮食是有的,在苏浙一带的官仓里还有六百万石粮食,陛下可急调百万石进京平抑粮价,首先稳住民心,其次对太学生,陛下应以安抚为主,如果陛下暂时不考虑罢免黄子澄,但至少应罢免李景隆。不能再让他担任兵马大都督,陛下只要满足太学生们的一点要求,再给他们一点希望,臣想他们是会通情达理,与陛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朱允炆听得连连点头,他当即道:";调苏浙粮食进京一事,可即刻去办,朕同意了,李景隆当然要罢免他的一切职务。”

说到这里,朱允炆叹了口气道:";李景隆两次被任命,朕负有主要责任,朕决定下罪己诏,向天下致歉。”

卓敬点点头,敬佩地说道:";陛下虚心雅量,臣深为敬佩,臣还有一个方案,可解眼前战局危急。”

朱允炆‘腾!’地站了起来,这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卓爱卿,你有何方案,快与朕道来!”

卓敬犹豫一下便道:";臣知道辽东李维正兵精粮足,陛下为何不用他来对付燕王呢?”

朱允炆呆了一下,他又无力坐了下来,苦笑一声道:";朕何尝没有想过用李维正,但朕又很担心他会成为董卓第二,所以朕一直拿不定主意。”

卓敬微微一笑道:";如果陛下是为这个担心,那陛下就是多虑了,此一时,彼一时,董卓之所以能出现是因为汉末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各地诸侯并起,汉室已经式微,董卓才能行虎狼之事,而现在大明刚刚建国,太祖修养生息。使百姓能安居乐业,陛下又推行新政,得天下士人之心,李维正不过是地方一军阀,就算他想效仿董卓,天下人又岂能容他,再者,他实力已经摆在那里了,如果他真有心叛逆,现在京城空虚,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又为何不来?由此可见,他并没有谋逆之心,只不过他很谨慎,怕朝廷夺了他的军权,所以臣提议陛下用他来对付燕王,大不了陛下承诺将来封他为高丽王,既满足他为一域之王的野心,又名正言顺,臣想他也会欣然接受。”

朱允炆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回头问道:";卓爱卿,这些真是你的方案吗?”不跳字。

卓敬跪了下来,惶恐地说道:";臣不敢欺君,这并非是臣的方案,这是叶天明的方案,他已是庶民,不能见皇上,便让我代他上呈。”

朱允炆瞥了他一眼,冷笑道:";叶天明不是两次向天下声明,他与nvxudjj一刀两断了吗?怎么现在又提起李维正了,朕不理解啊!”

卓敬昂声道:";陛下,叶天明与李维正断绝翁婿关系,那是私事,可主张用李维正对付燕王,这又是为国为陛下考虑,这是公事,现在朝廷兵源断绝,而燕王却日渐势大,蓝玉又如猛虎旁视,还有秦晋二王自立未去,陛下所遇危机,千年来也少见,现在燕王之所以攻打济南,并非是他认为济南重要,而是他担心后方不稳,不敢南下,臣也相信他会派使者与李维正接洽,一旦他们达成协议,那臣就可断言,燕王必定会放弃济南而大举南下,那时,陛下拿什么抵挡燕王的虎狼之军?”

朱允炆又坐了下来,他用手撑着额头,痛苦地思索着,他确实很担心,一旦李维正真的平定了燕王,那时谁还能克制得住他?

卓敬见皇上始终不肯松这个口,他便叹口气道:";如果陛下实在不肯用李维正对付燕王,那叶天明还有第二个方案。”

“说说看,第二个方案是什么?”

“让李维正去对付蓝玉!”

朱允炆心中一动,这个主意倒不错,让李维正对付蓝玉,那自己就可以把四川的军队调回来m防御燕王,李维正和蓝玉互相残杀,最后胜出之人也会实力大损。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名侍卫惊惶的禀报声:";陛下,大事不好了,燕王前锋三万军突袭凤阳,凤阳已经失守了。”

“什么!”朱允炆惊得目瞪口呆,他和卓敬面面相视,半晌,他才惊恐地问道:";卓爱卿,这、这,朕该如何是好?”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现在能救陛下者,只有李维正一人。”

...........

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235章 奉旨夺权第9章 扑朔迷离第54章 藏身武当第83章 皇孙允炆第150章 阴谋阳用第245章 机密文件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70章 太子施恩第196章 毒秀士劝第94章 叶家有事第48章 目光渐聚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183章 辽王朱植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78章 各有猜测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222章 风云疾变(下)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82章 蓝家出事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92章 两个副手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1章 家厚养廉第191章 燕王来访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25章 寺院接见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116章 银船到来第61章 借刀杀人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75章 一份手谕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234章 名正言顺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133章 消除误会第20章 取舍之间第167章 苏童进门(上)第3章 衙门当差第94章 叶家有事第245章 机密文件第263章 道衍远谋第7章 有了牵挂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46章 把水搅浑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69章 返回故里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71章 京城买房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9章 扑朔迷离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204章 东征日本(七)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97章 千户受伤第19章 绝境求生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134章 夜袭耽罗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93章 好事难双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28章 表妹顾英第290章 红参案(五)第43章 无忌其人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25章 京都风云(四)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183章 辽王朱植
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235章 奉旨夺权第9章 扑朔迷离第54章 藏身武当第83章 皇孙允炆第150章 阴谋阳用第245章 机密文件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80章 新店选址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228章 京都风云(七)第70章 太子施恩第196章 毒秀士劝第94章 叶家有事第48章 目光渐聚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183章 辽王朱植第95章 上任首日第278章 各有猜测第135章 炮轰釜山第77章 秦王幕僚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222章 风云疾变(下)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82章 蓝家出事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92章 两个副手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1章 家厚养廉第191章 燕王来访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25章 寺院接见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116章 银船到来第61章 借刀杀人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75章 一份手谕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234章 名正言顺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133章 消除误会第20章 取舍之间第167章 苏童进门(上)第3章 衙门当差第94章 叶家有事第245章 机密文件第263章 道衍远谋第7章 有了牵挂第287章 红参案(二)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46章 把水搅浑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69章 返回故里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71章 京城买房第262章 停战议和第9章 扑朔迷离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204章 东征日本(七)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97章 千户受伤第19章 绝境求生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99章 东征日本(二)第230章 京都风云(九)第134章 夜袭耽罗第172章 有容乃大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93章 好事难双第166章 远方来客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12章 广州立威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28章 表妹顾英第290章 红参案(五)第43章 无忌其人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225章 京都风云(四)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164章 种田养鸡第183章 辽王朱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