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深远布局

李维正的逼宫仿佛一块破冰之石。在朝廷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偏偏就在这时,宫中传来消息,皇上病倒了,在病榻上皇上传下了旨意,加封李维正为兵部尚书,原兵部尚书齐泰改任礼部尚书,紧接着李维正进宫谢恩,此时的朝廷上下皆无心朝务,眼看大明王朝面临着巨大的格局变动,每一个人都在为大明,也为自己的前途而焦虑不安。

朱允炆真的是病倒了,这个年轻的皇帝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近两年的煎熬和焦虑所引发的各种病症都在这时接踵而来,病榻上,朱允炆面若金纸,没有一丝血色,尽管他已经病得很重了,但他还是强打精神接见李维正,他忧虑大明江山,他必须要把这个闯进房内的虎安稳住了。

而李维正此时又把刚刚露出的利爪又收了回去。他是个知道进退的人,他知道此时不是他发威的时候了,若逼得太狠,会引起朝臣们的强烈反弹,那是莽夫所为,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玩温水煮青蛙的手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切,而眼下,他要让朱允炆和朝臣们明白,他李维正其实不是军阀强权,他之所以在朝堂上发狠,完全是被黄子澄所逼。

“陛下,这是臣在高丽所得一支万年人参,已经成人形,献与陛下,希望陛下早日康复。”

李维正恭恭敬敬地把一支玉盒放在朱允炆身旁的小桌前,诚恳地说道:“请陛下宽心,臣正是因为忠诚于大明,才会愤怒李景隆兵败,臣请陛下罢免黄子澄和李景隆,也是要给大明将士们一个交代,否则这件事会严重伤害到陛下在军中的威望,或许臣有过激之处,还请陛下圣明宽恕。”

“李爱卿不用解释了,朕心里明白。”

朱允炆气息微弱地说道:“其实朕也是想罢免他们二人,但朕一直下不了这个狠心。今天是李爱卿终于让朕下了这个决心,朕一点也不怪你。”

李维正点点头又道:“陛下,臣这段时间一直在考虑如何对付燕王,不知陛下愿不愿意听一听臣的拙见?”

朱允炆微微一笑便道:“朕怎么会不愿意听呢?李爱卿讲就是了。”

“谢陛下!”李维正沉吟一下便道:“首先对付燕王不能着急,燕王不是蓝玉,他为谋反已经准备了很多年,李景隆之败就是急于求成的结果,臣考虑用三年的时间来慢慢削平燕王,军事上就不必说了,目前盛庸山东、邓戬在四川、高巍在湖广、平安在河南,这些大将都能独挡一面,有他们在,燕王是难以渡过黄河,但臣心里也明白,如果真是打三年,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是不可能办到,所以江浙、湖广、四川这些富庶之地朝廷最好能够直接控制,以增加国库税赋。”

说起增加国库税赋,朱允炆忽然插口道:“李爱卿,朕想重新启用叶天明,此人极善理财。而且务实能干,不知李爱卿是否同意?”

李维正谦虚地笑了笑道:“臣只是兵部尚书,不能插手吏部之事,陛下自决,不必问臣。”

“那好吧!朕明白了,请爱卿继续说下去。”

“其实臣也没什么好说了,臣想提两个建议,希望陛下能够同意,一是开放海禁,给沿海渔民一条生路,其次是开放言禁,希望我大明能继承唐宋遗风,不以言获罪,臣允许高丽民间办报,以开启民智,颇有启示,臣也知道陛下是开明君主,一定会赞成臣的意见,臣愿意辅佐陛下,将建文新政实实在在地延续下去。”

病榻上的朱允炆不由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维正这种大军阀居然会支持他的新政,而且比他更务实,这一瞬间朱允炆有点恍惚了,他竟产生一种错觉,李维正似乎不是独裁揽权的野心家,而是他新政的坚决支持者,这时他又听李维正道:“陛下,臣也承认罢免黄子澄是有臣的一点私心,臣和他矛盾极深。他不能容臣,臣也不能容他,不过国事不能为私情所乱,臣推荐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让他能为陛下继续效力。”

李维正这句话让朱允炆喜出望外,虚弱无神地眼睛里竟然闪过了一丝光彩,道:“李爱卿这句话可当真?”

李维城郑重地点了点头,“臣绝不敢欺君。”

李维正推荐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一事就仿佛是一剂最强烈的迷幻药,年轻而缺乏政治经验的朱允炆终于被错觉蒙住了眼睛,他欣然点头道:“朕万万没有想到李都督居然也支持朕的新政,让朕欣慰之极,爱卿建议开放海禁是为民谋利,这就是朕的一贯宗旨,朕完全赞成,第二个建议不以言获罪,这也是朕登基后所倡导的朝政风气,朕也绝对赞成,至于允许民间办报一事,朕了解不多,不过朕知道这是宋风遗存,可以尝试,开海禁和办报纸两件事朕就交给爱卿全权负责。”

李维正跪下谢恩道:“朕愿尽心竭力辅佐陛下!”

此时的朱允炆已经完全被已经收回利爪的李维正迷惑住了,他精神也好了很多。又笑道:“朕现在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需要彼此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到问题的真相,比如黄子澄反复对朕说,李爱卿会阻挠反对朕的新政,朕便信以为真,没想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朕确实要多和李爱卿多交流沟通才对。”

李维正也惭愧地道:“陛下说得对,其实臣今天来也是想向陛下说明一事,蜀王和张翼确实是臣所杀,只是臣怕陛下责怪。才隐瞒了真相,实际上臣完全是为了陛下才杀了他们,臣如果早点告诉陛下真相,也不至于发生早朝的不愉快。”

“为了朕杀他们?”朱允炆一愣,他连忙问道:“爱卿能不能说明白一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维正叹了一口气道:“臣在和张翼商量削蜀王藩时,遭到了张翼的坚决反对,当天晚上,张翼便派人向蜀王报信了,臣就怀疑张翼在汉中时已经和蜀王结盟了,他要拥立蜀王,因为臣带进四川的兵力不多,又和蓝玉打了一场恶战,损失惨重,而张翼拥有二十万大军,一旦发难,后果不堪设想,当臣得知张翼秘密去德阳会晤了蜀王,便先下了手,只是因为这件事臣没有证据,所以不敢说实话,结果天下都以为臣是为了私夺张翼之兵,让臣背了恶名,要知道张翼的二十万大军臣部署在了河南一线,是为抵御燕军南下,这何谈一个‘私’字?”

说完,李维正长长的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了张翼的虎符,放在朱允炆面前,“这就是调动那二十万大军的虎符,陛下可以随时调动这支军队,这是朝廷之军,臣完璧归赵,以示臣的清白。”

朱允炆有些感动了,他拿起了面前的虎符,看了半晌,他点了点头道:“朕不会让爱卿背恶名。朕会正式向天下宣布,削蜀王藩。”

“臣谢陛下厚恩!”

李维正恭恭敬敬磕了一个头,又道:“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对付燕军,臣建议成立一个临时军务参议堂,专门讨论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由兵部主导,朝廷六部和各个职能部门派主事级别的官员参与,这样有什么困难可以当面提出来,可以防止各部之间推诿扯皮,以利于大家众志成城对抗燕军,陛下以为如何?”

朱允炆沉思了片刻,便道:“朕准了!”

........

李维正和朱允炆之间的一番深谈,似乎有了实质性的效果,当然,朱允炆病体依旧,没有什么明显起色,但他和李维正会晤之后,却发出一连串的旨意,重新启用叶天明为户部右侍郎,任命黄子澄为河南布政使;正式下旨开放海禁,并宣布大明王朝从此不以言获罪,允许民间办报、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等等一系列重大事宜。

这几件事俨如重磅炸弹般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不以言获罪,这是宋朝才有的开明制度,竟然在大明王朝重新出现了,这令刚刚经历了朱元璋强权压制后的士人们无不欢呼雀跃,纷纷相约,共饮一醉。

由于这条措施是与开放海禁同时颁布,而人人都知道开放海禁必然是李维正的决定,由此许多人都猜测,‘不以言获罪’或许就是李维正提出来的。

就仿佛要解释这件事情一样,李维正又正式宣布了不以言获罪的前提,那就是不得在公开场合攻击和用言语羞辱皇帝陛下,这就更加证实了这条重大措施是皇上和李维正共同决定,也正是这件事彻底扭转了李维正在士人心目中的军阀形象。

另外,正式削蜀王藩和剥夺张翼的爵位两件事连在一起,便使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他们二人被杀恐怕是和削藩有关,看来其实是李维正奉旨行事。

但还有一条消息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那就是成立临时军务参议堂,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由兵部主导,协调对燕军的作战事宜,这份奏折也是李维正所提出,但朱允炆在批准这份奏折时却发现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和李维正当时和他说起的时候相比,奏折上似乎多了‘以上’两个字,由各部各寺派主事以上级别的官员参加,不过心情愉快的朱允炆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这件事他也没有和‘不以言获罪’地重大决策并列,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政令发出。

........(!)

第31章 失踪两人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6章 巧遇王妃第72章 发现端倪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153章 小琉球岛第243章 蓝玉生乱第58章 千里追踪第205章 东征日本(八)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36章 生死一线第214章 李檀抓周第114章 罗家盛宴(上)第91章 初任千户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92章 两个副手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0章 取舍之间第188章 牛刀杀鸡第53章 最后争夺第292章 收网前夕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45章 楚王朱桢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3章 池州飞鼠第92章 两个副手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4章 朱氏父子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134章 夜袭耽罗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79章 解开心结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75章 一份手谕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115章 罗家盛宴(下)第107章 北使被杀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9章 绝境求生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08章 取舍之间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71章 京城买房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83章 皇孙允炆第153章 小琉球岛第13章 池州飞鼠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187章 以石击卵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73章 龙颜震怒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06章 家有虎子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76章 迎头一棒第8章 父亲遭祸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55章 道观惊魂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23章 初入京城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194章 双妻有喜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08章 取舍之间第69章 返回故里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21章 决定辞职
第31章 失踪两人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6章 巧遇王妃第72章 发现端倪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74章 嫁祸东篱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153章 小琉球岛第243章 蓝玉生乱第58章 千里追踪第205章 东征日本(八)第207章 长子优势第36章 生死一线第214章 李檀抓周第114章 罗家盛宴(上)第91章 初任千户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92章 两个副手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0章 取舍之间第188章 牛刀杀鸡第53章 最后争夺第292章 收网前夕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74章 辽东事变第45章 楚王朱桢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3章 池州飞鼠第92章 两个副手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4章 朱氏父子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134章 夜袭耽罗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79章 解开心结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75章 一份手谕第195章 步步连环第115章 罗家盛宴(下)第107章 北使被杀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9章 绝境求生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27章 出发前夕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208章 取舍之间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71章 京城买房第111章 风吹草动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83章 皇孙允炆第153章 小琉球岛第13章 池州飞鼠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187章 以石击卵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73章 龙颜震怒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06章 家有虎子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76章 迎头一棒第8章 父亲遭祸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52章 山东之军第55章 道观惊魂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23章 初入京城第62章 挺身而出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194章 双妻有喜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25章 京都风云(三)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08章 取舍之间第69章 返回故里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92章 正式摊牌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21章 决定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