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山东之军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出奇兵命大将张玉在容城县大败朝廷西路军吴高部,随即张玉挥师南下,一举攻占河间府,断了朝廷大军的粮路,此时的李景隆已经进退两难,他遂横下一条心,派兵四处劫掠粮食,并命大军全力压上进攻北平,四十余万大军昼夜不停地攻打北平九门,北平十万将士则在燕王世子朱高炽及大将朱能的率领下奋起抵抗,两军战况异常激烈。

这天傍晚,一辆马车在数百名巡哨士兵的押送下,来到了明军的东大营,东大营也就是盛庸交出来的十五万山东军的驻地,由大将陈晖率领。

经过八天八夜的攻城战,山东军也伤亡惨重,十五万大军损折了四万余人,令陈晖十分闷闷不乐,他已经看出来了,李景隆那边的攻城并不尽心,不仅投入兵力不足。而且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刻后撤,所以守城的燕军基本上把主力压到他这边来,使他损失惨重,这明显是用牺牲他的军队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陈晖既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此时,天色已晚,夜战对攻城不力,陈晖遂下令收兵,准备明天天亮后再战,一队队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下来了,他们扶着受伤的军士,疲惫不堪地回营疗伤休息,今天一天,他阵亡了三千余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陈晖一边探望伤兵,一边心烦意乱地听着伙头营的报告,今天大营那边拨来的粮米少了四成,而且肉蛋的数量也极少,士兵们只能吃半饱了。

陈晖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心里有数,肯定是粮食不足了,想着李景隆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陈晖不由长叹一声,对左右将士道:“若盛将军在,我们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陈将军,辽东李维正派人来见将军。”

陈晖精神一振,连忙道:“有请!”

他想着如果李维正肯从山海关送粮过来,那这场战役说不定还有希望,片刻,几名士兵领着邵闻达进来了大帐,邵闻达一进帐便厉声道:“将军死期将至,难道自己还不知晓吗?”

陈晖一怔,他连忙拱手道:“请问先生贵姓,何出此言?”

“在下华阴邵闻达,现在李总兵帐下幕僚。”

陈晖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他想了想,忽然道:“莫非先生就是从前秦王的......”

“不错,就是我,秦王薄情无德,我已经另投明主。”

陈晖点了点头,立刻道:“先生请坐!”

邵闻达坐下,陈晖命人上了茶,他沉吟一下便问道:“适才先生说我死期将至,这是何意?”

邵闻达冷笑一声道:“陈将军以为燕王现在何处?”

陈晖一惊,连忙道:“难道燕王已经不在山西了吗?”

“莫非真是近墨者黑。将军也变得和李景隆一样蠢吗?”

说罢,邵闻达仰头大笑,直笑得陈晖面红耳赤,半晌才道:“其实我们都认为既然张玉军已出现,燕王必定不远了。”

“看来陈将军还不算太蠢。”

邵闻达走到地图前,指着北面的昌平县道:“据我们的最新情报,燕王十八万燕山铁骑已经在昌平县以南的小榆河休整两天了,他们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机会。”

陈晖被惊呆了,燕王主力离他们竟不足百里,呆立了一会儿,他才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说,我将死于燕王突击之战吗?”

“非也!”邵闻达摇头道:“陈将军将死在李景隆的手中。”

这下,陈晖终于沉不住气了,他连忙命亲兵到帐外去守候,任何人都不得进来,他这才低声问道:“请先生详解。”

邵闻达笑了笑问道:“我先请问将军,四十万大军的粮草还剩多少?”

“这个我不知,不过今天只送来了六成粮食,我估计不多了。”

“我们却很清楚,连同你们在附近劫掠的粮食,你们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四天,四天后,四十余万大军将弹尽粮绝,那时,就是燕王全线反击的时候。”

“没想到竟然只有四天了。”

陈晖自言自语,他忽然又问道:“可粮食断绝完全是他李景隆自己独断专行造成,和我有何干?他岂能又将罪责推在我身上。”

“将军想得太简单了,我可以断言此战李景隆必败,但他决不会承担责任。他可以说,八天攻不下北平城完全是因为将军怠慢攻城而造成,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将军。”

陈晖大怒,指着城墙道:“是我怠慢进攻吗?十五万山东军已经损失了三成,数万将士惨死城下,连城墙都染红了,而城中不过十万守军,却有七万部署在我这一面,但凡他李景隆肯尽力一点,这北平城早就攻下来了,现在居然想把责任推在我身上,天日昭昭,他凭什么?”

邵闻达也毫不客气地道:“就凭他是皇亲国戚,就凭皇上对他的完全信赖,就凭他是北伐主将,他就可以说是因为你们盛将军不服调遣,暗中命你掣肘,陈将军,你说到时皇上是信你,还是信他?”

陈晖无力地颓然坐了下来,他知道邵闻达说的是对的,以李景隆那种小人,他肯定会把责任推到自己身上。朝廷五十余万大军败退,这种损失皇上岂能轻饶,最后自己真的就是死期到了。

邵闻达见他已经醒悟,便怀中取出李维正的信递给他道:“这是我家总兵大人给将军的亲笔信,总兵大人已领山东半岛,不忍山东儿郎败亡在李景隆手中,特在河间府沿海建立大营,接应陈将军撤退。”

陈晖接过信看了一遍,不由面露难色,他当然明白李维正的意思,就是要接受自己手中的山东军。可是这样一来,盛将军那边怎么办?

邵闻达明白他的心思,便最后劝道:“李总兵也是朝廷倚重的大将,对陈将军而言都是效忠朝廷,而且李总兵能保住陈将军无恙,盛将军那里则不同了,恐怕他连自己都保不住。”

陈晖叹了口气道:“这件事,请我容我三思。”

“好!请陈将军记住,大营粮草只够四日,若朝廷大军败退,请陈将军沿运河撤军,李总兵会来接应。”

...........

邵闻达离开了东大营,他却又辗转来到主营外十五里处的一片柳林里,他招来一名军士道:“毛华果真是你同乡吗?”

军士笑道:“先生尽管放心,毛华不仅是我同乡,他还是我的妻舅,我非常了解他为人。”

邵闻达点点头,取过一袋金珠,又对他嘱咐几句,“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说服他,你告诉他,事成之后,我还会有白银万两酬谢,绝不食言。”

“我一定办好此事。”

军士行了一礼,便带着礼物向主营方向匆匆而去,邵闻达望着他的背影,心中着实有点担忧。

主营的帅帐内,李景隆也一样地心急如火焚,他背着手在大营内来回踱步,他刚刚接到行军司马的报告,军营粮食仅仅只能维持全军四天,而北平城他已经进攻了八天,却丝毫没有进展,李景隆终于意识到自己决策的发生了重大失误,自己数十万大军北上,竟只留一万军队留守粮草重地。他也万万没想到,吴高竟如此不堪一击,七万大军会远远不是三万燕军的对手,现在粮草已经断绝,而攻下北平更是短时间难以办到,这该如何是好?李景隆走到大帐前,望着夕阳下的巍峨高耸的北平城,他不由长叹一声。

这时他的军师毛华从后面慢慢走上来道:“大帅,我有个保存实力的办法,不知大帅愿不愿听?”

其实粮道被断后,李景隆手下的许多大将都强烈要求立即后撤,返回山东,但就是这个毛华给他提出了背水一战的建议,集中军队夺取北平城,既立下大功,也能解决粮食危机,求功心切的李景隆便采取了毛华的策略,强行命大军攻打北平。

虽然现在战局不利,但李景隆并不承认是毛华的策略有误,承认毛华的问题也就等于说自己无能,他听毛华又有建议,立刻精神一振问道:“你快说,什么办法?”

“大帅,我计算过,如果我们现在撤军返回山东,以最快的速度行军,需要六天时间,可我们只剩四天的军粮,关键是如何增加这多出来的两天军粮,如果我们抛弃一部分军队,比如陈晖的军队,那我们的手中的粮食就正好可以返回德州。”

“这个.....”李景隆有些犹豫,毕竟他是主帅,擅自放弃一部分军队,他要担这个责任。

“大帅可别忘了,皇上可是对拿下北平城信心十足,但大帅却最终拿不下来,难道大帅想自己担这个责任吗?”

“你的意思是说,把责任推给陈晖吗?”李景隆忽然明白了毛华的意思。

毛华阴阴一笑道:“正是如此,大帅撤军而走,在给皇上的奏折中又可指责陈晖不听指挥,不肯随大军撤离,这样皇上自然就会相信大帅所言,攻不下北平就是山东军怠慢军令的缘故,然后再找机会以军法杀了陈晖,让此事死无对证。”

“让我再想想!让我再想想!”李景隆连连拍额头,心中紧张得怦怦直跳。

就在这时,门外一名军官飞奔来报:“大帅,大事不好,斥候发现北方七十里外出现燕军骑兵主力,有近二十万人之众,请大帅定夺!”

李景隆的脸刷地变得惨白,燕军主力来了,这必然就是燕王回来了,他再蠢也知道,燕王是在等自己粮食断绝后再发动攻击,他的嘴唇一阵哆嗦,忙问毛华道:“这、这如何是好?”

“大帅,赶紧撤退吧!让山东军殿后,否则你我都逃不过这一劫了。”毛华听说燕王出现了,他也心慌意乱之极。

李景隆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刻下令:“传我的命令,主营各军立刻收拾行装,连夜撤军。”

.........

陈晖左思右想邵闻达的话,几乎一夜未睡,天还没有亮,刚刚睡着的陈晖突然被一阵吵嚷声惊醒了,他披上外衣来到帐外,见是一群军官在愤怒地叫喊着什么,他的亲兵正在极力阻拦,“大将军刚刚睡下,你们让他再多睡片刻吧!”

“大将军不能再睡了,再睡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发生什么事了?”陈晖阴沉着脸问道。

众军官见他出来,立刻冲上来大声道:“陈将军,李景隆那狗贼已经撤军了,根本就没有通知我们,他把我们出卖了。”

“什么!”陈晖眼前一晕,险些栽倒在地,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真的被邵闻达说对了,现在怎么办?

“大将军,我们没有粮食,怎么撤军啊!”

“大将军,不如投降燕王算了。”

“大将军,快做决定!”

“你们不要吵了!”陈晖怒吼一声,他转身对一名军官道:“你立刻率人杀一千匹战马,先充作军粮。”

“遵命!”军官转身便跑去了。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跌跌撞撞跑来禀报:“大将军,大事不好,燕王的大军杀来了,已经在二十里外。”

陈晖大惊失色,他来不及再想,对众军官大吼道:“即刻撤军,沿运河南撤!”

.............

建文二年三月,李锦隆轻敌北上,在粮路被劫后仓惶南撤,却被燕军主力追击,在良乡县被燕山铁骑追上,李景隆弃军而逃,朝廷军大败,被斩杀者不计其数,幸亏后军大将平安的拼死抵挡,朝廷大军才最终得以逃脱,但三十万大军还是损失了近十万人,而另一支山东军被燕王次子朱高熙率军追赶,但追至直沽时,前军忽然来报,辽东十五万大军在前方出现,朱高熙不敢再追,只得率军退回北平。

此时,南撤的山东军粮草尽绝,主将陈晖又惧朝廷怪罪,走投无路之下,他便率大军加入了辽东军,自此,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北伐,还是以朝廷大败而告终。

...........(!)

第38章 初见叶女第57章 李善长死第44章 顺藤摸瓜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35章 奉旨夺权第217章 视察台湾(下)第242章 全力一击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45章 楚王朱桢第157章 沆瀣一气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38章 初见叶女第21章 决定辞职第188章 牛刀杀鸡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13章 池州飞鼠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64章 生死之间第185章 明暗两线第22章 父子夜谈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19章 银案收网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131章 宝船起航第263章 道衍远谋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34章 各有门道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152章 中山肃倭第17章 惊天内幕第27章 苏州舅舅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290章 红参案(五)第264章 景隆复出第178章 潜龙出海(上)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28章 船厂风波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73章 龙颜震怒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273章 张翼抉择第270章 眉资大战(上)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5章 寺院接见第292章 收网前夕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章 何去何从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150章 阴谋阳用第80章 新店选址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234章 名正言顺第27章 苏州舅舅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2章 何去何从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49章 危机悄现第26章 巧遇王妃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93章 好事难双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77章 秦王幕僚
第38章 初见叶女第57章 李善长死第44章 顺藤摸瓜第165章 平衡之术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239章 齐王之争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181章 初到辽东第235章 奉旨夺权第217章 视察台湾(下)第242章 全力一击第233章 周王请罪第45章 楚王朱桢第157章 沆瀣一气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38章 初见叶女第21章 决定辞职第188章 牛刀杀鸡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83章 大明变天第13章 池州飞鼠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64章 生死之间第185章 明暗两线第22章 父子夜谈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第143章 离开日本第119章 银案收网第288章 红参案(三)第131章 宝船起航第263章 道衍远谋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34章 各有门道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152章 中山肃倭第17章 惊天内幕第27章 苏州舅舅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290章 红参案(五)第264章 景隆复出第178章 潜龙出海(上)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28章 船厂风波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73章 龙颜震怒第109章 出发前夕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41章 叶家姐妹(中)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18章 高丽内乱(上)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273章 张翼抉择第270章 眉资大战(上)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5章 寺院接见第292章 收网前夕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147章 远方来客第76章 走漏消息第2章 何去何从第122章 一身轻松第269章 首战嘉定第150章 阴谋阳用第80章 新店选址第286章 红参案(一)第234章 名正言顺第27章 苏州舅舅第145章 蓬莱纷乱第169章 宁王再来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118章 首战倭寇第2章 何去何从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00章 东征日本(三)第258章 小露锋芒(上)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49章 危机悄现第26章 巧遇王妃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47章 各自出招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93章 好事难双第224章 京都风云(二)第77章 秦王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