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沆瀣一气

和殿出来,李维正并没有回府,而是转道去了东宫已是矛盾和焦点的会聚之地,太子是否重立已经成为大明时局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朱元璋并不禁止太子接见百官,往日的东宫一直就是车水马龙,来拜见太子者络绎不绝,但现在这种场景都看不见了,朱元璋下了严令,任何人未经他的批准,不准前去惊扰太子。

李维正前来探望太子朱标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旨意,尽管他不想此时来探望,但圣意难违,他刚到东宫,已经事先得到消息的东宫侍卫长杨宁带着两名侍卫立刻迎了上来,见到李维正,杨宁欲言又止,他最后叹了口气道:“五哥,殿下已经醒了,请随我来吧!”

走进东宫,李维正见旁边已经没有外人,便低声问杨宁道:““太子殿下现在的情况到底如何了?”

杨宁神色黯然,他摇了摇头道:“五哥就别问了,皇上严禁御医向任何人透露太子病情,其实我们也不知晓,只知道很不好。”

李维正默然无语,他知道历史上朱标最后的结果,但他却不知道具体详情,现在他的命运已经和朱标连在一起,今天朱元璋看似放过了他,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耽罗岛最后的归属,琉球本岛上的一万多名汉人奴隶怎么办?还有台湾那边的渔民,他们的命运如何?这些问题迟早还得清算,所以如果太子能替他说话,对解决这些问题将大大有益。

一边想着,李维来到了太子的寝宫,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一名太监将他领了进去,寝宫里弥漫着刺鼻的药味,几十御医坐在几张大桌前,或冥思苦想,或专注地翻看着典籍,太子的床榻被一帘轻纱相隔名宫女分别站在两旁,隐约可以看见倚躺着的太子监进去禀报,随即出来反复叮嘱李维正道:“殿下请你进去,不要多说话,探望了便要告退,不能让殿下费神。”

李陪同在一旁,他见李维正进来情十分复杂,却将头别了过去,而太子朱标正半倚在床头看书,他削瘦的厉害,原本丰满的脸颊深凹进去,颧骨高高突起色惨白,精神也十分憔悴看得出他的大限快到了,李维正想到他对自己的恩情里不由一阵难过,他跪了下来咽着声音道:“臣李维正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放下手的书,微微一笑道:“你的事情我也听说了一点,果然不出我的所料,你到哪里都不会平静。”

“臣让殿下担心了。”

朱标的声音很小,也很微,说了两句话他便有些吃力了,朱标喘了一口气又道“我当然担心,我的一些心腹如李景隆被调离湖广,赴陕西练兵,常升、蓝玉都去了山西征兵,现在又是你被人弹劾,我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他心情有些激动。顿时剧烈地咳嗽起来。朱允连忙轻轻给他捶背。又低声劝道:“父亲。不要再说了。”

李维也站起来想先告辞。朱标却摆了摆手道:“我无大碍。你、你稍等一下。”

他挣扎着坐起身。从枕头取出一封信道:“这封信是我写给你地。我只写给了几个心腹。你现在不要看。等有一天。你觉得可以看了。再打开。另外。今明两年你们都要保持低调。我现在这个状况。有人就要开始对你们下手了。你们要学会自保。明白吗?”

李维正接过信。默默地点了点头。沉吟一下。他还是忍不住道:“既然殿下知道他是狼子野心。为何还要建议放了他?”

朱标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道:“我也是身不由己。你不要怪我。”

李维正躬身道:“属下不敢。属下将铭记殿下之言。请殿下安心养病。属下先告辞了。”

朱标点了点头,又对朱允道:“你替我送客。”

朱允不敢不从,只得对李维正道:“李大人,请!”

李维正再向太子行了一礼,转身便退下了,朱允一直面无表情地跟在后面,他一言不发,也不看李维正一眼,冷冷地跟在他的身后,气氛显得十分尴尬。

走到东宫门口,李维正站住了,他瞥了一眼朱允,语重心长对他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若真为父亲作想,从现在起,你就要力争皇太孙之位。”

说完,他一拱手便扬长而去,朱允异常震惊地望着李维正的背影,半天说不出话来。

也知过了多久,朱允才终于缓过神来,他回到了父亲的寝宫,一进门,朱标便问他道:“李维正对你说了什么,你现在才回来。”

朱允不敢隐瞒,便低声道:“他让孩儿眼光放远,力争皇太孙之位。

朱标浑身一震,他慢慢闭上了眼睛,良久,他叹了一口气,睁开眼睛问道:“你以为呢?”

朱允‘扑通!’跪下,悲声道:“孩儿怎么能有这种大逆不道的想

‘大逆不道?朱标盯着儿子的眼睛,他的脸渐渐胀得通红,手颤抖着指向朱允道:“愚蠢之极,我这个样子了,难道还能继承皇位吗?你不思继承父志,难道还要眼睁睁看着为父搬出东宫吗?”

“可是有这么多皇叔”朱允连连摇头道:“怎么可能轮到孩儿。”

朱标只觉得身体疲惫之极,他慢慢放松身子,想要躺下来,朱允连忙将父亲扶躺好,朱标调理了一下呼吸,这才平静地说道:“李维正说得对,皇太孙,关键是你为嫡长孙,只要我健在,秦王就不能为长,你已长大成人,你的皇祖父极有可能会让你继承我的位子今天开始,你就不要再像从前一样的顽劣了,知道吗?我会让方孝孺他们好好教你,李景隆、常升、李维正这些都是我的心腹,我已拜托了他们,他们会辅助你。”

朱允不敢让父亲再发怒轻轻点了点头道:“孩儿会听从父亲之命。”

此时已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晚秋了,京城今年秋天的雨水特别多中秋节后秋雨便接连不断地下,几乎很难遇到秋高气爽的日子,连晚稻也是在阴沉沉的天气中收割,今年的收成明显逊于往年。

从早上起,一堆堆深灰色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约在傍晚时分,天空终于飘起了小雨昏黑的灰蒙蒙的雨雾中,街上已经看不见一个行人,秦王府的大门忽然开了,一辆马车在近百名侍卫的严密保护下,从大门内驶出,向东面疾驶而去约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了一家叫做‘西淮人家’的大酒楼后门前名身材魁梧的贴身护卫保护着秦王朱快步进了酒楼,一直上了三楼。

二楼以上便备森严十几名大汉站在楼梯口,不准任何人上去然上面有大人物在等候,秦王到来后,参加警戒的侍卫更加密集了,甚至连酒楼伙计都不准再上去。

三楼一排有四个房间,面的一个房间门口站着几名大汉,见秦王过来,几名大汉皆跪地行礼,朱面无表情地推门进了房间。

房间光柔和,靠窗站着一名中年男子,他正背着注视着窗外的秋雨,听见门响,男子转过身来,却正是吏部尚书詹徽,他见是秦王进来,连忙上前跪下道:“微臣詹徽,参见秦王殿下。”

“詹大,请起!请起!”

朱慌忙将他扶了起来,从个人感情上说,朱并不喜欢詹徽,甚至有的恨之入骨,这个詹徽曾经表示要效忠于他,可就在自己年初倒楣后,他便立刻翻脸不认人,自己儿子跑去求他,他甚至拒而不见,如果他朱现在就能登基,他第一个要杀的就是这个詹徽,背叛有时比敌人更可恨。

但现在不能,这个詹徽现在可是朝中第一权臣,最近在给自己造舆论方面又不遗余力,看得出他是想修补过去两人间的裂痕,而且他在以后将对自己大有用处,所以,朱在接到詹徽的邀约后,便准时赶到了这家酒楼。

朱将詹徽扶起来,拍了拍他的胳膊笑道:“我们之间就不用这样讲礼了,随意点好。”

詹徽呵呵笑道:“殿下说得极是,请坐!”

朱坐下,端起面前的官窑茶杯细细吮了一口,一边打量这间布置奢华的房间,他笑着问道:“我曾听到一个传闻,这间西淮酒楼是詹大人的舅子所开,可是这样?”

詹徽坐了下来,却摇了摇头肃然道:“传闻不足为信,皇上严禁官员涉商,我是不会冒这个风险,不过这家酒楼确实是我的一个同乡所开,与我从小一起长大。”

朱笑了一笑,他话题一转便问道:“詹大人今天请我来,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虽然秦王是亲王,但如果论实际权力和在朝中的影响力,秦王却远远比不上詹徽,在詹徽看来,他们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利益交换,秦王想要获得他的帮助,最终入主东宫,而他则想得到权力的延续,不仅是他本人,而且还应表现在他的儿孙上,如果秦王最终能入主东宫,甚至最后能登基大位,那他詹徽是不是就该有拥立之功,尽管詹徽甚至渴望能和秦王签一份书面契约,但他知道现在什么要求都不能提,要提也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后再说。

詹徽之所以决定将前途压在秦王的身上,是来源于他的一个偶然发现,他发现虽然秦王被免罪似乎是太子求情的结果,但仔细分析太子在西安府巡视的言行,却看得出他对秦王种种不良德行的深恶痛绝,更何况秦王私募军队证据确凿,无论从私从公,作为太子都是不可能袒护犯下重罪的秦王,而且更蹊跷的是几乎就在太子为秦王公开求情的同一天,齐王、楚王等几个亲王也联名上书恳求宽恕秦王,这种巧合着实令人回味,詹徽几乎可以断言过秦王其实就是朱元璋的意

为什么要放过秦王,是父亲对儿子的仁慈吗?或许有,但这绝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詹徽在得知太子病重后便恍然大悟了,皇上终于面对现实了子羸弱的身子是绝不可能继承大统,皇上决定换太子了按照皇上根深蒂固的立长原则,秦王就应该是第一继承人,这就可以说明皇上为什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赦免秦王,而且对他所犯的罪行皆一律抹杀,仅仅只是含糊其词有小失,这样看来形势就很明朗了,就算皇上的备选人不止一人,但秦王肯定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詹徽在考虑再三后,便毅然决定将詹家的前途和命运押在这个他最了解的王爷身上。

“殿下想知道太子的最新病情吗?”詹徽不慌不忙地笑问道。

朱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紧紧地盯着詹徽,他怎么不想知道子的病情将直接决定着皇上立新储的决心和进度,从太子的病情程度再结合父皇的一些细微表现可以推测出父皇对新储的偏向,可以说至关重要曾试图探听过,但也一无所知,他心中紧张地怦怦直跳,尽管他尽量克制,但声音还是有点颤抖了,“请詹大人告诉我。”

“殿下不要问我消息从哪里来,我只告诉殿下,太子最多还有半年时间,这个消息很可靠。”

“半年!”朱喃喃自语,也就是说半年内新太子就要确定下来了,他仿佛进入了一种冥想状态,呆呆地望着屋顶,浑然忘记了身边的詹徽,詹徽见他发呆,便重重咳嗽了一声,朱一下子惊醒过来,连忙问道:“詹大人,那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詹徽暗暗得意,太了解这个秦王了,为人寡恩刻薄,空长着一具高贵的外壳,骨子里却是十分愚蠢,自己略施小惠便将他勾住了,既然秦王的思路已经跟上了自己,詹徽便立刻道:“殿下,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殿下首先是要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何人?同时又要恩威施加,让皇上看到殿下既有仁德的一面,又有威严的手腕,文武相济,方才是制胜之道。”

“这个问题我想过,太子若,我则为长,其次是晋王纲、燕王棣和周王,这个三个家伙都是野心勃勃之辈,楚王稍好一点,比较守本份,但齐王也是个狼子野心之人,别看他现在依附我,但只要有机会,他绝对不会放过。

说到这里,朱便很肯定地道:“如果我没猜错了话,新太子一定就是从我们五人中产生。”

“殿下没有想过皇太孙可能?”詹徽淡淡一笑问道。

“不可能!”朱毫不迟疑道:“有子在,为何要立孙?父皇有二十几个儿子,总不能个个不肖吧!再者,朱允生性懦弱,自幼在深宫长大,连其父还不如,父皇打下的铁血江山,是他能够继承得了吗?”

朱对自己这个侄子充满了不屑,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认为朱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孙,真正的嫡长孙朱雄英在八岁时便死了,如果他也叫嫡长孙,那朱标死后,自己不同样是嫡长子了,父皇为何不先考虑自己?

詹徽见他胸有成竹,便不多说,他话题一转又道:“那咱们再说说如何广布仁德,我听说殿下最近向山东旱灾区捐了三千石禄米,这很好,但仅仅只做一事显得殿下似乎是刻意而为,我记得不久前重阳节时皇上曾感叹许多孤寡老人只在重阳节才被记起,我建议殿下在这件事上做文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殿下明白我的意思吗?”

朱沉思一下便道:“你的意思是说,让我再拿禄米周济孤寡老人吗?”

詹徽不由暗暗叹息一声,这个秦王确实有些木讷,竟没有听出自己的言外之意,他又耐心地解释道:“什么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说殿下善待别的老人,皇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殿下是心存孝道,这可比其他亲王直接去讨好皇上要含蓄、高明得多,殿下明白我的意思吗?”

朱这才听懂了他的意思,他连连点头赞道:“高!果然高明,詹大人心机,本王佩服之至。”

詹徽笑了笑又问道:“布德有了,那殿下有没有想过如何施威,这也很重要,我认为恩威并施方才是帝王手段,殿下以为呢?”

朱重重‘哼!’了一声,眼睛里闪过一道杀机,他咬牙切齿道:“我当然想过,我最近就要干掉一个人,此人不仅是太子的心腹,更是差点将我置于死地,他不死,我心不甘。”

詹徽眯着眼睛笑了,他当然知道这个人是谁,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詹徽不是也想干掉这个人吗?他阴阴一笑道:“殿下若想除掉此人,我倒可以助殿下一臂之力。”

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1章 决定辞职第5章 孤女无助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272章 眉资大战(下)第54章 藏身武当第88章 早朝前夕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72章 眉资大战(下)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96章 喜讯传来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2章 酒楼偶遇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177章 困兽欲斗第241章 反间之计第64章 生死之间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97章 千户受伤第284章 请君出瓮第2章 何去何从第72章 发现端倪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114章 罗家盛宴(上)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57章 李善长死第30章 风云再起第268章 初抵重庆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59章 高丽来使第275章 述职前夕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256章 再出诡计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5章 孤女无助第87章 秦燕之别第66章 失之交臂第7章 有了牵挂第193章 制枪造炮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28章 表妹顾英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6章 取名哑妹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31章 失踪两人第98章 各方所谋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8章 表妹顾英第100章 逐步收网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5章 孤女无助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190章 双面间谍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5章 孤女无助第81章 贵人相助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66章 失之交臂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72章 发现端倪第38章 初见叶女第82章 蓝家出事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7章 苏州舅舅第98章 各方所谋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
第180章 潜龙出海(下)第78章 哑妹归来第21章 决定辞职第5章 孤女无助第255章 圣旨之下第272章 眉资大战(下)第54章 藏身武当第88章 早朝前夕第176章 未雨绸缪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72章 眉资大战(下)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96章 喜讯传来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03章 东征日本(六)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2章 酒楼偶遇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240章 孟德故计第177章 困兽欲斗第241章 反间之计第64章 生死之间第171章 东宫祭灵第250章 大军北上第97章 千户受伤第284章 请君出瓮第2章 何去何从第72章 发现端倪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15章 高丽杂报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79章 杂剧周报第114章 罗家盛宴(上)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257章 平安归来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13章 一石二鸟第57章 李善长死第30章 风云再起第268章 初抵重庆第295章 远方来客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37章 燕王之断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59章 高丽来使第275章 述职前夕第42章 叶家姐妹(下)第121章 返回京师第259章 小露锋芒(下)第256章 再出诡计第285章 奇袭关中第5章 孤女无助第87章 秦燕之别第66章 失之交臂第7章 有了牵挂第193章 制枪造炮第219章 高丽内乱(下)第162章 人心难测第28章 表妹顾英第277章 深远布局第20章 取舍之间第223章 京都风云(一)第6章 取名哑妹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44章 耽罗后裔第31章 失踪两人第98章 各方所谋第12章 酒楼偶遇第28章 表妹顾英第100章 逐步收网第124章 初为人父第5章 孤女无助第129章 软硬兼施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63章 暂弃前嫌第201章 东征日本(四)第190章 双面间谍第148章 暗流潜伏第5章 孤女无助第81章 贵人相助第253章 致命错误第130章 两个千户第103章 紫童进门第66章 失之交臂第163章 最后争斗第72章 发现端倪第38章 初见叶女第82章 蓝家出事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27章 苏州舅舅第98章 各方所谋第168章 苏童进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