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新郑新政(中)

高务实认为北方商人的问题好解决,而南方商人的问题不好解决,并不只是因为他有把握说服北方商人的核心——晋商商帮,这里头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南北商人所从事的商业贸易在很多方面并不一致。

北方商人做得多的大抵是大宗粮食、食盐、棉布、皮毛、人参(女真产)等贸易,后期由于俺答封贡以及京华的介入引导,又将牛羊、马匹等贸易纳入了进来,而京华本身除了也参与以上贸易之外,还有大量的铁器(包括军工)、船舶、水泥、香皂、瓷器等。

而南方商人除了在粮食、食盐、棉布、瓷器、船舶等方面与北方商人有所重叠,其余如丝、绸、绢、帛(有区别)生产、织造(成衣鞋帽加工业)、印染、纸张制造与印刷(书籍)等行业都是北方商人较少涉足的项目。

可能有看官要问了,这些差别与双方是否愿意缴纳商税有什么关系?凭什么高务实认为北方商人好说服,南方商人不好说服?难道北方商人的觉悟就比南方商人要高一个层次吗?

当然不是觉悟问题,这里的问题在于缴纳多少。

此前已经说了,商税要不要缴纳、如何缴纳等问题,不是没有学者、高官讨论,事实上讨论非常多,只是搞来搞去没有形成定制。

以高务实这个穿越者来看,明代对于商税最具代表性的讨论,大抵逃不出邱濬与王夫之的两种不同意见。

支持“关市不征”的有邱濬等人,赞同征商观点的有王夫之等人。

邱濬这人之前介绍过,他是提倡抬高商人地位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主张沿袭古人之礼,拥护“关市不征”。

他自相矛盾吗?那倒不是,因为他认为古代对“市肆”采取租税制度是“抑商之政”,认为古人立关市之本意是“其意恶人逐末而专利,故立法以抑之,非有所利也”。

意思是说,古代设关市是为了规范和管理商贾,部分的征税也是以“抑商”为目的,并非为了获利。而“后世则专用之以利国,非古人意矣”。因此,他提议提高商人地位,却不同意全面征收商税——南方商人现在非常支持他的这种主张。

但其实高务实知道,邱濬的“关市不征”并非是彻底的、完全的不征。

高务实对邱濬的著作颇为了解,邱濬曾说“民种五谷,已纳租税,无可再赋之理。非他竹木牲畜比也。竹木牲畜之类,原无征算,故商贾货卖于关市也,官可税之。今民既纳租于官仓矣,而关市又征其税,岂非重哉?此不独非王政,亦非天理也”。

所以邱濬的意思其实并不是“不征”,而是不能“全征”,这里头要有区分。比如说粮食,农民本就交过租税田赋,他拿去市场上卖余粮,你还要再找他纳一笔税,那你这就是重复征税,不仅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道德的。

高务实同意这个观点,而且认为不仅是粮食不应该“重复征税”,包括棉布之类的民间生活必需品也应该做到低税,甚至最好能免税。

但他不能只考虑一个人的观点,王夫之虽然现在连人都还没出生,但他主张的观点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而且高务实本人也知道那些观点。

王夫之持什么观点?与实学派的邱濬不同,更偏向于“道德实学”的王夫之(但不能认为他是心学派)有着更传统的抑商态度。他认为“商贾者,于小人之类为巧,而蔑人之性贼人之生为己极者……夷狄资商贾之利,商贾恃夷狄而骄,而人道几于永灭”;“生民者农而戕民者贾”。

正因为他主张抑商,所以他在其著作中崇尚刘邦“困辱商人”的观点,并认为“商贾者,王者之所必抑制”。

不过呢,他又承认商贾是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包括商人)都有缴纳赋税的义务,“不论客户、土著、佃耕、自耕、工商、游食,一令稍有输将,以供王民之职”。

在这里,王夫之抛弃了传统的农业单一税的思想,坚持商税是正当的财政收入,不仅应当纳税,而且一些“不劳而多获”的商品还应当缴纳更重的赋税。

他还强调国家军队的支出应由商税中来。比如他曾在《噩梦》中说:“且如周制,兵车之赋出于商贾,盖车乘、马牛,本商之所取利,而皮革、金钱、丝麻、竹木、翎毛、布絮之类,皆贾之所操,是军器皮作火器各局之费,应责之於商贾也无疑。”

除了王夫之外,还有马卿也从重农抑商的角度解释征商是符合上古先哲王法的,他称:“及照我国家钞关之设,非直征税出入,以足国用,实欲抑彼逐末,而归之农,正古先哲王念民之依,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诚良法也,故市廛之征,王法不废”。

根据当时国库空虚的情况,又认为征收商税“可以济公用而宽民力”。他又说道:“今前银支费巳尽,高墙之供决不可缺,而民力巳竭,实为不堪,夫征商之余利,与浚民之脂膏,利害相去远矣。”为征商合理性提供了道德上的解释。

随后,又建议“且天下商贩往来南北者,皆经临清等处征税,何独循淮而西之商经正阳者,乃得不税,亦为不均”,以均商税为理由,开设正阳税关。

把他两位这样具备代表性的理念和观点这么一摆,就能看出高务实的态度在时人看来有多么“扭曲”了——高务实既主张提高商人地位,不能抑商,但偏偏他又坚持认为商人应该缴纳商税。

在常人看来,你既然要重商,那就应该给予商人良好的从商环境,而在世人眼中最好的从商环境,当然就是不必缴税。你一边提重商,一边要商人缴税,你是精神分裂吗?

高务实当然没有精神分裂,他只是“求实务实”——这种事情光从理论上分析没有用,你得能实际推行才成,而现在的实际是什么样的?

首先,商税不收是不行的,一个瘸子要跑赢双腿健全的人,那他受力的那条腿该有多发达?大明现在就是个瘸子,单靠那点农税支持,然而大明的农民虽然放眼全球来说的确是挺强,可再强也受不了这样的盘剥,久而久之这条腿迟早也得废掉。

其次,商税的征收是为了给国家缓解压力,而不是把国家搞垮。如果真的全面纳税、税率一致,那卖粮食的能和卖技术的(印染、织造、造纸等)比利润吗,卖棉布的能和卖丝绸的比利润吗,卖竹木的能和卖瓷器的比利润吗?显然不能比。

不能比,问题就来了。北方商人目前的主要生意,除了高务实自家的京华系之外,大部分都应该归纳为“原材料买卖”,顶多是“粗加工行业”。这种生意一般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大宗,其二是产品附加值低。

南方商人则不同,他们从事的要么是高附加值产业,如丝绸绢帛、瓷器、造纸;要么是“精加工产业”,如印染、织造、印刷乃至于制笔等。简单的说,就是“单位效益”都很高,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哪怕是小宗贸易,其涉及的金额也不小。

如此一来,倘若按照大明过去的征税方式搞一刀切,附加值低的一方商人那就干脆别做了,因为他的利润在扣除税金之后搞不好得变成负数。

因此原因,实学派方面在此前推行的商税中,把这些东西做出了一个还不算特别详细的划分。

简单的说,以目前所推行的商税,南方商人被征收的税率是要远高于北方商人的,“北方商人”中只有极少数被课以重税——比如京华就有不少,如水泥、香皂等都是重税,要不然高务实也不至于每年缴纳一百七十多万两税银了。

然而京华有其特殊性,一贯都被人用一种“例外论”来看待,所以不具备真正的代表性。在外界眼中,目前实学派所推行的商税,就是典型的“北轻南重”——北方商人缴税的税率很低,南方商人缴税的税率很重。

其实这东西要真看绝对值的话,北方属于“极轻”,但南方也并不重。

为什么?北方的平均商税(除掉京华)大概只有百一百二(1%、2%),而南方商人还是此前张四维趁机搞偷袭之后才收了个百五(5%),且并没有囊括整个南方,只有南直隶和浙江两地在收,临近省份如江西、湖广、福建等都没有推行,两广之类就更不必说了。

5%的税率也能叫重税吗?当然不能,但问题不是这么看的。有句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在南方商人眼中,这事很简单:凭什么你们商税只有百一,到了老子就成了百五?老子就这么好欺负吗?

当然不好欺负了,人家背后站着偌大的一个心学派呢!

实学派和心学派之间的矛盾之所以很难调和,“道统”是一方面,利益则是另一方面。

高务实一直以来都主张稳扎稳打,这一次非要在商税上下功夫,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他知道这种矛盾指望调和是不可能的,只能如大舅张四维那样“趁机偷袭”。

趁机趁机,首先得有机会才行,那么现在有吗?

有。

朝廷等米下锅一般急着要钱,这就是机会。

本来,如果朝廷急着要钱是要用来做其他事的话,比如什么维修三大殿之类,心学派方面会有很多理由来拒绝。然而现在朝廷等着用钱的理由是很正当的,处理宗室问题是心学派也拒绝不了的诱惑,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击败残元,心学派对此虽然无可无不可,但表面上却也难以说不——此乃二祖列宗之遗愿,你拒绝?

这就是高务实选择现在就干的原因,这个机会错过了,将来只怕更难搞。

胡执礼对于高务实把话说得这么直白有些不适应,他总觉得高务实似乎直接把他当做实学派的一员来对待了,听完之后总有些坐立不安的意思。

程文当然没有这种感觉,他只是沉吟着,苦苦思索这件事究竟能不能办成。

作为实学派的高层之一,程文很清楚,前一次张四维在南直隶和浙江征收百五商税一事,申时行本来就是被迫答应,而后申时行本人还受到了巨大的内部压力,他之所以一门心思要把王锡爵引入内阁,本身也有这股压力的原因。

王锡爵是苏州首富,比他更能代表南方的“金主”们的利益。把王锡爵举荐进入内阁,一方面可以证明他申元辅始终站在金主们这一边,另一方面也是让王锡爵给他分担火力——万一将来还有这种事,你王锡爵总该顶在第一线吧?

而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程文觉得申时行对于商税方面的事情肯定会越发小心,也越发坚决的反对。

程文叹了口气,小声问道:“倘若元辅执意不允,司徒打算就此与心学派打一场‘商税议’么?”

“商税议”这个说法,明显是对比“大礼议”去的。高务实当然听得出来,这是程文在强调这件事的影响之巨大,搞不好会和嘉靖朝的大礼议一般波及全国,无数高官要员为此起起落落。

高务实也知道程文这话并不是虚言恐吓,大礼议之所以影响巨大,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在于这件事割裂了群臣,是有明一朝最大也最明显的政治撕裂事件,随之而来的则是新旧势力在政治上的综合较量、惨烈厮杀。

“商税议”会有媲美“大礼议”的影响吗?很可能会有,因为一旦申时行与王锡爵选择强硬反对,那么自高拱秉政至今的政治格局就会彻底打破。

实学派与心学派的斗争将再也不会如此前那样,双方各自守着自己的底线,在底线之上互相试探、争取。一旦这看似温情脉脉的面纱被彻底撕掉,双方便只能抄家伙上阵,短兵相接,除非一方倒下,否则战争根本难以停止了。

然而,作为实学派重臣之一的程文很清楚,皇帝现在恐怕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他现在只想筹钱开藩禁,然后轻装上阵,积累进攻残元所需的物资、钱帛,完成二祖列宗的遗愿,中兴大明。

如果能完成这一伟业,或许将来皇帝的庙号将会是“明圣宗”,甚至可能是“明圣祖”!

圣!

何以为圣?

《谥法》中说: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简单的说,就是完美!

“圣祖”这一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祖先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极具圣德的祖先。而在后来,冠以“圣”字庙号的皇帝,通常都是有着“再定乾坤”之伟业者。

彻底覆灭残元,征服大明二百年之死敌,混一寰宇,再立新天,这样的皇帝难道当不得一个“圣”字庙号吗?

反过来,有这样的“前途”摆在面前,今上能容许此时此刻出现一场如大礼议一般的群臣割裂吗?程文很是怀疑。

但高务实的脸色很平静,只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旧制从来不会是一番坦途,无论前路是鹿砦拒马,亦或万丈深渊,吾辈只以天下为念。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程文叹了口气,干脆点明主旨:“若皇上不愿于此刻见我两派纷争,则何如?”

“那便说服皇上。”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岳晓遥”、“一壶春茶”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206章 弑岳(上)第113章 平台召对第100章 胡闹!第049章 谁种的蛊?(四更破万)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109章 要么请降,要么等死!第115章 辽东有警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10章 优劣利弊(上)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073章 无奈应对(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267章 你喜欢吗?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149章 不急第002章 王者归来(下)第004章 捉拿讼棍(上)第143章 新郑新政(下)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下)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74章 真绝色,妙仙音第057章 隆庆教子(上)第122章 蒙疆风云(二)第152章 认贼作父第046章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第048章 病起蛊毒第197章 高孟男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94章 请你回避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48章 叛军旧事(上)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51章 贼酋叩首(下)第098章 曙光第276章 奔袭东吁第052章 各有算计第123章 俺答封贡(三)第070章 逐保倒张(九)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184章 背锅侠(二合一)第122章 覆灭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018章 香皂厂址(下)第146章 朕来救你第059章 绝代双娇(中)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四)第221章 抵京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056章 漠南之战(七)犹豫就会败北第084章 新任厂督[第4更!]第069章 战略与降温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48章 魔之诱惑(下)第124章 拜访蓟辽总督第033章 晚辈不会引起公愤吧?(4更破万)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中)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161章 张守戎遇敌(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007章 编制与第一任司令第054章 翻云覆雨等闲间第024章 政绩量化(上)第264章 出宫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095章 流言与三件事第039章 恰台吉的底线第261章 准备“私会”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89章 吾家宝驹(下)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时了第238章 暗流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184章 背锅侠(二合一)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93章 扑朔迷离(4更破万)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124章 道统之争(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246章 前锋之战第031章 务实被掳(下)第201章 黄芷汀到来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35章 师徒再会[第4更]第070章 逐保倒张(八)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049章 钟金哈屯
第206章 弑岳(上)第113章 平台召对第100章 胡闹!第049章 谁种的蛊?(四更破万)第096章 冯保倒台(一)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观政(四)第109章 要么请降,要么等死!第115章 辽东有警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10章 优劣利弊(上)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073章 无奈应对(上)第098章 回柳州!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267章 你喜欢吗?第164章 舰队接战第149章 不急第002章 王者归来(下)第004章 捉拿讼棍(上)第143章 新郑新政(下)第183章 血战古勒寨(下)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74章 真绝色,妙仙音第057章 隆庆教子(上)第122章 蒙疆风云(二)第152章 认贼作父第046章 思播田杨,两广岑黄第048章 病起蛊毒第197章 高孟男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94章 请你回避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48章 叛军旧事(上)第005章 无关道理(下)第040章 纾驿路疏(上)第051章 贼酋叩首(下)第098章 曙光第276章 奔袭东吁第052章 各有算计第123章 俺答封贡(三)第070章 逐保倒张(九)第196章 高陌汇报第184章 背锅侠(二合一)第122章 覆灭第071章 晴天霹雳啊第091章 粗中有细(下)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122章 相府夜会(下)第018章 香皂厂址(下)第146章 朕来救你第059章 绝代双娇(中)第104章 广西发展大计(下)第067章 决战沙城(四)第221章 抵京第087章 岑凌到访第056章 漠南之战(七)犹豫就会败北第084章 新任厂督[第4更!]第069章 战略与降温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122章 朝争之第一次立储风波第048章 魔之诱惑(下)第124章 拜访蓟辽总督第033章 晚辈不会引起公愤吧?(4更破万)第082章 库里台大会(中)第105章 京师大局第161章 张守戎遇敌(下)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012章 划分档次(下)第007章 编制与第一任司令第054章 翻云覆雨等闲间第024章 政绩量化(上)第264章 出宫第041章 议编卫队(下)第002章 翰林清贵(中)第095章 流言与三件事第039章 恰台吉的底线第261章 准备“私会”第122章 蒙疆风云(一)第089章 吾家宝驹(下)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时了第238章 暗流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093章 口蜜腹剑(下)第184章 背锅侠(二合一)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93章 扑朔迷离(4更破万)第174章 南掌国又咋了?第125章 可战方和(一)第124章 道统之争(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246章 前锋之战第031章 务实被掳(下)第201章 黄芷汀到来第173章 各种猜测(4更破万)第135章 师徒再会[第4更]第070章 逐保倒张(八)第131章 御前阁议(下)第294章 婚礼筹备中第049章 钟金哈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