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湾开发

总参命令传到江南指挥部的时候其实东路军和中路军已经合并,并且已经开始执行攻击福建其他各州的计划。王厚纯制定的计划是不管卢光稠兵分几路,天策军只有一路从福建不断推进,以一个半包围的态势攻击岭南藩镇联盟。

“天成,这是皇上和总参发过来的命令。”王厚纯将收到的命令递给杨天成道:“皇上否决了西南决战的计划,不过让西路军自行决定战略目标。”

杨天成点点头笑道:“看样子皇上也是担心西南战役的难度和时间。所以才会让薛洋自己去处理。这样也好,江南指挥部集中精力拿下整个东南再说。西路军将总参命令原文抄录给薛洋,他自己会处理好的。”

“那徐英的衡州怎么办?”王厚纯道:“这样调整的话只怕衡州难以持久。不如这样吧,让柴嘉派兵联合徐英先拿下衡州城,然后派兵坚守衡州,这样在衡州形成一个僵持的局面,吸引刘士政的兵力在衡州,这样也利于薛洋他们下一步行动,两路人马主力可以相机撤出。”

“那就吧这个命令同时发出去吧。”杨天成点点头道:“具体的交给柴嘉,咱们马上召集陈宇和薛万里他们,尽快研究东线的计划。”

王厚纯一边让参谋立即草拟命令然后发出去一边笑道:“其实我们单独攻击福建也势必加剧他们内部的矛盾,逼迫卢光稠和卢光昌他们调整部署,说起来他们几家联合本来就是在我天策军的压力下被迫组建的联盟,所以我觉得在福建不会有多少人会派兵过来的。至少王潮和范晖之间的矛盾不会那么容易就会消弭的。”

“他们本来就是蛇鼠一窝,成不了事,要不是地形和环境因素,咱们早就横扫过去了。”杨天成对于岭南藩镇联盟的眼光不屑一顾。

不过在南线这边商议进行岭南会战的时候李玄清也在天津主持召开了渤海湾开发计划,幽州、山东以及东北军管区几个区域负责人齐聚天津,包括岑天时率领的内阁此次出行人员。在会议上李玄清首次提出要建成环渤海湾铁路的设想,有天津为中心点,往北围绕渤海湾北部延伸到苏州,往南直到半岛的登州等地。

不过按照铁道司的规划,后期会从登州继续绕过半岛抵达海州等地。但是这个计划被财政部给打断了,祁宏给交通部准备的特别预算光是李玄清提出的渤海湾铁路计划就够呛,这里面还考虑了庞大的俘虏作为免费劳动力,否则的话光是从天津延伸到苏州就已经要把财政部逼疯了。

本来岑天时和张建忠等人都对于这个计划忧心忡忡,但是在慕容瀚海领衔的工商部宣布了渤海湾工商业开发计划之后,这种忧虑随之烟消云散。工商部准备联合后勤部装备处以及巧兮的工业集团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在渤海湾几个重要城市建立一系列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利用各地以及勘探到的资源发展门类齐全的整个工业体系,并以此带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此支持整个东北的发展。为此李玄清首次提出了工业城市的概念和设想。

这种全新的理念让与会的所有人震撼不已,也首次重视到了工商业其实已经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达到了和传统农业平起平坐的地步。以五大豪商为代表的一大批工商业翘楚在不知不觉中领衔了整个大唐帝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李玄清也是借此倒逼内阁以及民间对于工商业进行重新定义,彻底摒弃延续千年之久的重农抑商的观念。

并且在农业发展上面,李玄清也对于农业部的王靖宇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农业产业化和商品粮基地的想法。按照李玄清的设想未来农业在东北的发展将不再延续其他各地那样分田分地的思想,改成国营农场或者私营农场的模式,集中土地,发展大面积的农业种植,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采用最新式的耕作技术,将倍石肥、四垄犁以及耕牛等技术运用到极致,并且责成工业集团研发专用于农业生产的新机器。

除此之外,农产品加工也被摆到了台面上,由于时代和技术局限,农产品加工一直发展缓慢,但是在巧兮和慕容飞雪以及组建的新的农产品加工的公司中,烘焙技术以及新的保鲜储存方式的运用,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就连耶律亚奇也开始注意到这一块,新式的牛肉干等草原特色产品也逐渐生产出来,随着运河运往南方销售。

这次会议开了整整一天一夜才结束。参加完会议之后慕容瀚海开始召集各地商界代表随着拓跋思谏开始实地考察东北各城市的现状,开始就各城市的工业规划现场提出意见,并帮助各地豪商选择厂区场地。

而岑天时则忙着从其他各区抽调人手紧急安排道渤海湾的各州郡,正式任职协助拓跋思谏处理各地事务。这次涉及到调整的北方各省区,共计有十一名州郡级的官员前往东北上任。而且在内阁规划的最新东北地图中,渤海湾的几个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改名,将和南方重复的苏州改成了大连,沈州也改成了沈阳,至于其他城市李玄清倒是没有太多的计较。而铁道司在和杨易联系后,后者调集了东北各地的俘虏近十万人赶到天津进行先期的路基勘探。并且二期施工人员也开始从南方抽调,由徐家的运河航运公司进行输送。

幽州和中原以及河东等地的三个大型的铁路器材制造企业负责制造铁轨以及新式的水泥枕木,而且针对东北各地原始森林众多木材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木质的枕木再次被铁道司提了出来,并且召集东北各地的民众参与制造。而东北商人也看准时机,各地的木材厂也拔地而起,全国的木制品市场在工商部的引导下迅速扩大,从传统的木制家具到最新式的木质器材发展迅速。

可以说这次会议以后整个渤海湾地区开始了迅速发展,各产业开始井喷,天津因为前期已经有了工业基础,又是东北和中原地区铁路的起点,成为这次发展过程中优势最大的一个城市,巨大的区位优势让幽州布政使张建忠嘴巴都笑歪了,几乎是每天都盯在天津以及其他几个城市,数着幽州省内的几个城市傻笑。

“大哥哥,我打算利用徐大哥家的航海船队训练的机会先期去大连,建立一个全新的造船厂,以后涉及到军舰制造的全部移到大连,天津造船厂扩建之后改成民用船只制造和设计中心,你看怎么样。”会议结束之后李玄清没有插手具体的政事安排,如今内阁已经有自己的日程安排,他也逐渐从繁杂的琐事当中解脱出来,难得和巧兮在天津的住所逗弄小天启。这个隔世的儿子长得倒是很像李玄清,被夫妻俩逗弄的咯咯直笑。

李玄清闻言笑道:“巧兮你的野心很大啊,这都提前准备了?我本来还以为你应该在铁路开通之后才会进行造船厂建设的。这么快速啊?”

“这是殷二哥来跟我说的,工业集团准备进行重新整合,长安总部主要负责研发各式新技术和新发明,深州和易州负责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天津和大连是造船厂,将来东北其他城市则建立下游产品的制造。不过这种整合和我想的不一样,所以这件事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参考后世的模式建立一整套的管理体制。”巧兮歪着脑袋笑道。

“我觉得这种模式还不如先让殷红枫他们自行摸索,不行的话咱们再出手,如果事事需要咱们提点,我怕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丧失开拓进取的眼光和魄力,变成提线木偶就不好了。”李玄清倒是没有那么多顾虑笑道:“反正这种事情就算是搞砸了也没什么,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向试试。”

“那好吧,那就让殷二哥自己先去布置吧。”巧兮笑道:“对了大哥哥,我打算将咱们手里的非工业产业整合成另外一个集团,你说总部放在哪比较合适啊?”

“放在长安啊,帝国首都所在地,等到天下统一那里就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即将要打造的文化中心,放到长安合适。再说了咱们家的非工业产业基本上也都是文化产业,其他的不适合的卖了就行了。”李玄清笑道:“让传媒集团加把劲,有时间咱们去出出主意,给他们指条道路,不然就靠现在发发报纸的话可没办法养活自己。”

巧兮点头道:“是该想想办法了,只是这方面太靠前了,没有合适的人才去主持,靠咱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发展缓慢。”

“那就在长安成立一家专门的新闻学院。专门培养这种人才,咱们将传媒的基本元素提出来,然后让教育部找一些那些闲散的文人充实其中的内容,写成教科书作为教材,然后总结一下后世的传媒手段和技巧,这样凑凑也不会误人子弟了。先期可以抽调传媒集团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和深造,后期面向社会招生。”李玄清想了想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笑道。

“这个主意不错,大哥哥你太聪明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巧兮拍手欢呼道:“这样一来说不定还会让那些有心传媒产业的人自己去开发新的公司,也算是培养了产业基础了。”

夫妻俩原本还打算继续说说这个话题的,结果门外岑天时走了进来,巧兮忙喊来如烟带着小天启出去玩去了。

“皇上,我是来打算看看能不能用内阁的名义定制几条客轮的。”岑天时走进来笑道:“内阁公务来往日益繁多,东部地区运河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所以想着政务往来需要客轮。”

岑天时的话让李玄清忽然想起来这种公务往来之前路上都是靠驿站传送的,水路船只之前因为木质帆船速度慢比起骑马来不适合,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但是此时造船厂的自由动力客轮倒是可以满足这一块的需求了。

“岑先生,我让造船厂给你们专门设计一种专用的客轮如何?作为公务来往的专用船只。”巧兮点头笑道:“内部装饰稍微好一点,沿线各州郡和各省区内阁可以分配给他们一部分配额。”

“说起来这件事我想有件事内阁需要着重去安排一下,沿江和沿海各港口城市需要重点休整码头,重新设计码头仓库区和补给区。军方军港城市还需要划出专门的军用码头,首先从渤海湾几大港口城市开始,让张建忠和拓跋思谏去安排,在港口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一点。”

“皇上放心,后勤部已经从这次海军的汇报当中得到启示了。他们后勤部会和各城市事先取得联系,划出专门的军用码头,并且布置相应的措施,民用港口也会加入仓库区和补给区的划分,并且对于燃煤补给重点进行规划。”岑天时笑道:“我听说天津这边已经有专门的港口运输公司,可算是解决了好多劳动力问题,养活了不少人。”

几人不断商议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然后内阁传达给各地衙门,督促他们加快步骤。整个七月份以及天启二年的后半年时间里,南方不断大战,进行收复战争,而北方以渤海湾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区却在蓬勃发展,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在各大豪商的资金注入之下发展迅速,后勤部主导的采矿业的陆续投产让各重工业产业有了最近的原材料产地,纷纷开始落地生根。而且在半年的筹划之后环渤海湾铁路正式在天津开工,这条后来成为北方工业带血脉的铁路一开工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内阁这次为了东北的安定全力以赴,不仅资金安排充足,更是协调国民警卫队将南方大战的俘虏一股脑全部运了过来加快施工进度。深州、易州的工业集团以及大型的炼钢企业更是责令务必准备好充足的原材料和铁路器材,保证铁路能够及早通车。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烧虎丘关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四百三十九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编授衔(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战起(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计划第三百四十一章 军心大乱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业的出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六十五章 一战定西北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旧部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七十五章 关中开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三百五十四章 归义军叛变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五百一十章 狂飙突进(下)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开元(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八十八章 形势急转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二百零六章 风起洛阳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参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极北航线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对决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来自丝路的馈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
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发(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烧虎丘关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军的最后(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鹘第二百七十三章 半渡而击第四百三十九章 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编授衔(下)第四百八十九章 诱敌之计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来使第四百一十五章 归义军的落幕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战起(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陇海线肇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归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计划第三百四十一章 军心大乱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军第五百三十三章 威压大食第五百四十四章 重工业的出路第五百二十五章 铁路修到疏勒第二百八十八章 浔州之战第六十五章 一战定西北第二百四十章 行业准入资质第三百三十三章 安西旧部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四百二十八章 水源地之战第七十五章 关中开始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五百八十四章 十字军生变第九十章 名将悲歌第四百零六章 请君入瓮(中)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岛谍影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漠黄沙浪滔滔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烧杭州第三百零四章 南诏分裂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百六十二章 钱镠渡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联盟(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国主义殖民时代第三百五十四章 归义军叛变第八十四章 转不过来的弯第五百一十章 狂飙突进(下)第二十二章 突击强化(四)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冈坡伏击战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开元(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劳第八十八章 形势急转第四十七章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战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长沙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达岭大捷(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战(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沧州之战(五)第六章 劫后重逢第二百五十五章 开州之战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发(上)第二十三章 突击强化(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风第二百零六章 风起洛阳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论泰西局势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参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长鸣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区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极北航线第三百六十三章 清水河之战(六)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对决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沧州之战(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瀚海难干(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海洋财富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变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战第三百四十六章 肃州风云(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战前会议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四百三十八章 来自丝路的馈赠第一百八十七章 橡胶问世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四百四十六章 瀚海难干(六)第四百一十章 瓮中捉鳖(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鹘会盟第一百八十五章 扑朔迷离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钱庄(中)第六百二十二章 东西逆转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战(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护密会战(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东西商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兰城之战第一百五十章 趁乱打劫第一百五十一章 东西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