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

听着石墙内传出来的惨呼声,兀里第一反应就是催促可丹继续投入兵力翻越石墙,他觉得石墙内战况应该是相当激烈的,这个时候应该加大兵力投入,在石墙内站稳脚跟。

可丹听到兀里的催促声,却没有急着发令,他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在遭受到第一次攻击的惨重损失后,他已经逐渐恢复了冷静,心头那股邪火也被他强行压制了下来,所以他没有妄动。他侧耳仔细听了听石墙内的一片纷扰声,猛地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这些声音绝大部分都是契丹勇士们发出来的,完全没有卢龙军汉人士兵的声音!

可丹不清楚石墙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翻入石墙内的契丹勇士们肯定是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困难。这种情况相当诡异,让可丹又想起了当初攻打榆关之时,那些攻上城头的契丹勇士。

石墙下还有二十个契丹人,他们原本等候在石墙下,准备将继续赶来的同伴送入石墙内。他们离石墙更近,听到的石墙内同伴的呼救声更加清晰。有几个机灵点的,在同伴的帮助下爬上了石墙,探头往里一看,不由得魂飞魄散,他们没有看到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看到的是卢龙军士兵排成一排,用木枪往深沟里不停攒刺的场景,那副场景极其血腥,让人不忍目睹。这些契丹人大骇之下,没有顾及是否接到撤退命令,便连滚带爬的跑了回去。

孟徐兴和焦成桥没有指挥弓手继续覆盖射击,因为契丹人攻击石墙的兵力很分散,覆盖式射击除了浪费箭矢外,并不会取得多大效果。所以他们俩仗着自身的箭术,进行了点对点的狙击。整个契丹人的第二次攻击过程中,两人各自发了五箭,一共射中四人。这个战绩也算得上非常好了,两人不愧是关外游侠出身,箭术果然了得。

可丹并没有责罚那些无令擅自后撤的士兵,如果放在以前,他对于这种行为的处理方式只有一个——杀。但这个时候,他没有工夫整肃军令,他更关心石墙内到底出了什么状况。撤回来的士兵一五一十把石墙内的情况告诉了可丹,可丹听完后一阵头疼,懊悔之情溢于言表。

在没有搞清战场态势的情况下连续发布了两道错误的命令,造成七十多名契丹勇士的轻易送命,可丹内心深处痛悔不已,转过头来向兀里道:“小郎君,一切都是可丹的错,还请小郎君重重责罚!”

兀里也在一旁肉痛不已,连上榆关城下的损失,一个月内,统共折损了百多名契丹勇士,这可是整个南下部族主要战力的五分之一,这个损失对于兀里来说确实有些太大了。但是兀里自认为如果换做是他亲自指挥,可能情况还要更糟。这个时候,兀里没有旁人可以依靠,他唯一能够指望的,还真的只有这个对他忠心耿耿的可丹叔。

“可丹叔,责罚什么的,就不要再提了。现在怎么办?”兀里好言安慰着可丹。

可丹是品部最出名的勇士,他经历过无数场征伐厮杀,在和奚人、靺鞨人、室韦人的战斗中,总是带兵冲在最前,用他的刀和箭,赢得了一场场胜利,为部族的扩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武勇之名甚至传到了土讫真水旁的契丹王帐,就连释鲁大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在草原上征伐的几年中,他攻克过不知多少个寨子,冲破过不知多少次敌阵,每次都打得酣畅淋漓,打得痛快之极,哪里会像眼前这样,打起来那么憋屈,那么郁闷。

“有本事就出来堂堂正正的打啊,藏在壕沟后面,算什么英雄!”可丹咬牙盯着军寨内高台上的那个高个子军官,心里一阵一阵的发着狠。暗暗咒骂了几句,可丹无奈的回到现实中来,发狠解决不了问题,眼前的这伙卢龙军和以前遇到的所有敌人都不一样,他必须想出办法来。

可丹强迫自己冷静,他开始重新评估战场态势。从刚才的情况来看,两侧崖壁上的弓手是一个大威胁,但这些弓手射术并不好,似乎只有两个人的箭术需要引起重视。但是现在问题是,如果集中兵力攻打豁口正面,必然会遭受上方弓手的覆盖射击,损失会比较大。可如果将兵力分散到整条战线上,却需要面对那道石墙,石墙也并不可怕,关键是石墙后面的那条深沟……

在深沟和豁口中仔细权衡一番之后,可丹最终还是将突破口选择在了豁口处,至少在那里,可以和敌人面对面的进行交锋,哪怕冒着被弓箭杀伤的损失,也一定要冲入豁口。只要和敌人纠缠在一起,上方的箭矢就失去了威胁,而一旦和敌人纠缠在一起,可丹相信,没有人能挡住他前进的脚步。

可丹将指挥权交还给兀里,因为这次他将亲自带人冲击。他告诉兀里,等他和豁口内的敌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兀里再下令派出第二队人,人数不要太多,以二十人为一队,快速通过军寨前的空场,尽量减少箭矢下的伤亡。他还告诉兀里,一定要认真观察豁口处的战事进展,他会尽量杀出一个豁口内的空间来,兀里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将契丹勇士投入到他身后,给予他源源不绝的支持。

可丹亲自挑选了二十个人,其中有一半都是他亲手调教出来的勇士,作为第一批攻击力量,这些人的任务非常重,必须在豁口内的枪阵中杀出一片可以立足的空间来。他知道这些人中可能有一大半会丧生在枪阵里,但这种硬碰硬的战斗他可丹从来没有怕过,他相信手下的这些勇士们也不会害怕,他只求一个面对面厮杀的机会,只要能够堂堂正正的战斗,就没有契丹勇士冲不破的阵垒!奚人不行、靺鞨人不行、室韦人不行,眼前的这帮汉人同样不行!

可丹带人冲入卢龙军弓手射程范围之内后,预料中的第一波箭雨射了下来,但因为他冲刺的速快非常快,箭雨射下来的时候,已经被甩在了身后,只有跟在最后面的一个被射倒在地。当第二波箭雨再次覆盖下来的时候,可丹已经带人冲到了石墙豁口边缘。他没有工夫和精力去关心身后的勇士们在箭雨下折损了多少,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只剩他一个人,他也会拼命冲进去。

可丹借着冲刺的速度,一个滚身就从地面钻入了豁口,他的这个举动让卢龙军枪兵们很意外,绝大部分木枪都刺在了上方的空中,角度最低的一杆木枪则从他的耳朵边擦了过去。可丹奋力抓住一杆木枪,往怀里一拽,木枪上立刻传来反拉的力道,可丹借助这股力道挺起了身子,然后右手持刀向四处砍了一圈,挡住了第二次刺过来的几杆木枪,不管不顾的合身就向一旁的枪阵中撞了进去,顿时压倒了两个卢龙军枪兵。

以长柄木枪为武器的士兵最怕的就是近身攻击,可丹抢入枪阵之后,立刻引起枪阵的一片混乱,借着可丹创造的短暂混乱,他身后紧随着的十多个契丹人也随之冲了进来,虽然被戳倒了五、六个,剩下的却都和卢龙军的枪兵面对面纠缠在了一起。这些契丹勇士是整个品部的武力精华所在,一入战群,立刻显露出了高人一等的战斗经验和搏杀技巧,须臾间便杀出一个可供后续兵力不断投入的空间来。

兀里在后面看得真切,见可丹带人冲进了豁口,连忙派出第二队契丹兵,以最快的速度冲过了上方箭矢的覆盖,投入到豁口内。有了生力军的加入,可丹砍杀起来就越发凶狠。他的力量非常大,一把抓过一柄木枪,就能顺势将持枪的卢龙军士兵扯到面前,用脚一踹,便将人踹飞出去。他的刀势也很古怪,斜着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经常就能避过木枪的挡格,在卢龙军身上添上一条深深的血印,虽然简单,却极为有效。

就在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里,倒在可丹刀下的卢龙军枪兵就多达七人!在可丹的带领下,他身后冲进来的契丹兵也发了疯一般四处挥砍着手中的刀,浑然不顾刺过来的木枪,有些被刺中的契丹兵抓着刺进自己身体内的枪头,死活不放手,卢龙军士兵的木枪就这样被契丹人攥在怀里,怎么也拔不出来,随后被紧跟而上的其他契丹兵砍翻在地。

契丹人的这种勇悍令卢龙军枪兵惊呆了,枪阵立刻变得混乱不堪,许多人开始不由自主的后退,枪阵眼看就要崩散。

张兴重是负责掌管枪兵的第一线指挥官,如今豁口处的情况非常不妙,他心里也是大急。他一边大声呼喊着“不许后退半步”,一边将壕沟边待命的四个伙的枪兵集中起来。仓促之间,这些没受过多少训练的枪兵也排不出阵型来,张兴重也没有时间重新整队,就这么带着人堵了上去。

豁口处枪兵阵列的后退造成了空隙的增大,一队一队的契丹兵在兀里的调派下冲入了豁口。石墙内侧的豁口挤满了契丹兵,与卢龙军纠缠厮杀成一团。当冲入豁口的契丹兵达到百人的时候,双方已经紧紧的挤在了一处,卢龙军的木枪捅不进去,契丹人的刀也砍不出来。

契丹兵被围在内侧,卢龙军则挤在外围。契丹兵拼命的发力往前顶,卢龙军则死命支撑着不往后退。

卢龙军士兵的表现已经大大出乎李诚中的意料之外了,当那个在榆关城下指挥攻城的契丹大胡子冲入豁口处,砍翻了好几个卢龙军士兵的时候,李诚中心头就是一紧,他最害怕的就是被契丹人冲到面前来厮杀,他害怕自己手下这帮新兵在契丹人的凶狠厮杀面前彻底崩溃。可是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在受到重大伤亡的情况下,这些枪兵并没有立刻崩溃,反而是在张兴重的指挥下死命拦住了拼命往豁口内冲杀的契丹人。

李诚中不敢耽搁,连忙命周砍刀带领刀盾队上前帮忙。周砍刀早就按捺不住了,接到命令立刻带人冲了上去。

此刻两军之间已经没有挥动兵器的空间,周砍刀无奈,只得指挥刀盾队以盾牌顶住身前的卢龙军枪兵弟兄,使劲往前推。

眼前战场上的局面让李诚中很无语,双方都在豁口处使劲比拼力气,就好像在……“顶牛”?

第42章 春夏(八)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9章 转折(十一)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77章 转折(九)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36章 春夏(二)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62章 河北新军阀(五)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36章 双极(八)第6章 西京变(六)第43章 春夏(九)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5章 贝州(下)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41章 卢龙节度(十)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2章 健卒营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80章 转折(十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3章 西京变(三)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2章 西京变(二)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6章 魏州(一)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120章 南北战策(十四)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68章 钉子(一)第125章 河南(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71章 转折(三)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8章 西京变(八)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
第42章 春夏(八)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9章 转折(十一)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77章 转折(九)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36章 春夏(二)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134章 中枢之要(四)第62章 河北新军阀(五)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36章 双极(八)第6章 西京变(六)第43章 春夏(九)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5章 贝州(下)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41章 卢龙节度(十)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2章 健卒营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80章 转折(十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3章 西京变(三)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2章 西京变(二)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6章 魏州(一)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120章 南北战策(十四)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68章 钉子(一)第125章 河南(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10章 中官之死(四)第71章 转折(三)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8章 西京变(八)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