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

李怠墨完全进入了角色,他进入状态之快,连自己都想不到。.来之前他还觉得有一些尴尬,可是在高明博毫不客气的唇枪舌剑下,他很快就受到了鼓舞,站定了自己的立场。草原胡人向来都因循着以强为尊的习俗,作为强者一方,他的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眼看安端全等人东拉西扯,高明博则义正言辞,双方你来我往街了一个下午,李怠墨越发从内心开始鄙视起自己原来的同胞。但他作为正使,来之前已经得到授意,要扮演红脸角色,所以争论的时候并不插嘴,只是脸露微笑,在谈话处于僵硬之时,便适时插言,和缓一下双方的气氛。

“大伙儿都歇息片刻吧,有些倦了,我请安端全兄弟和各位长老饮两碗。”李怠墨提议。他是正使,他的提议也就是谈判暂歇的命令,于是酒水熟肉摆上,安端全及几个乌隗部长老立刻喜动眉梢,忙不迭的围拢过来。高明博则和营州方面的几位军官出了营帐,只留李怠墨陪饮。

几杯酒水下肚,几块熟肉入口,气氛立刻缓和不少,李怠墨又殷勤相劝,顿时搏得安端全等人的极端好感,与那位咄咄逼人的高副使相比,这位李正使实在是再和蔼不过了。因为都是契丹人,过去又相熟,安端全便不由自主的和李怠墨亲近了些。

“那位高副使实在欺人太甚,言辞间太过蛮横,哪里有一丝和谈的诚意?”安端全塞了块肉到嘴里,边嚼边忿忿不平的抱怨,见李怠墨微笑不语,当即灵机一动,调拨了一句:“就连兀里老弟的面子都不给,实在搞不清楚谁才是正使。”

安端全不是蠢货,他明白此刻对方处于绝对优势,真要这么谈下去,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所以想以此挑动对方正使、副使之间的不和,看看能不能占些便宜。

安端全没有想到他的挑拨效果居然那么好,眼见着李怠墨几碗酒下肚,头脑似乎有些不清,果然中招:“唉,我一个降臣,哪里敢与高副使相比,只求能够自保便可,比不得人家将来前程远大。对了,以后叫我怠墨,嗯,李将军为我取了个表字,安端全兄弟以后也可以叫我‘羽春’。”

安端全忙道:“若不嫌弃,以后就叫你羽春兄弟了。对了,羽春兄弟可不能妄自菲薄,你可是李将军的义儿,比那个高副使要亲近百倍,这里应该你做主才是,那个姓高的算什么东西”

李怠墨苦笑,眼望营帐之外,小声道:“高副使是周指挥的人,你们恐怕不知道吧,周指挥不愿意搞什么劳什子的和谈,他想打仗,想捞取更多的军功。看在大伙儿都是契丹人的份上,透露一点小秘密,可千万不要说出去。”

安端全大喜,连忙将脑袋凑了过去,只听李怠墨悄声道:“周指挥正在制定计划,要在怀远军城下消灭你们派来的援兵你们好自为之吧。对了,千万别说是我说的,不然我就要被你害死了”

安端全见对方连这么重大的事情都透露给了自己,不由暗自欣喜,连忙赌咒发誓,保证绝不出卖“好兄弟”。

李怠墨道:“所以说,你们那些援兵赶紧稳一稳吧,别冒冒失失撞上来,不是兄弟我涨营州军的威风,灭自家锐气,如今的营州军,可不是好相与的,难啃得紧”

安端全哪有什么援兵,一切不过是口头上嚷嚷罢了,听李怠墨说起这件事,不免神色有些不自然,却被李怠墨看了出来,问:“安端全兄弟似乎有什么难言之处?说出来我听听,都是契丹人的血脉,都是青牛白马祖神的子孙,有什么能关照的,我肯定不会推辞。虽然我身份特殊,但好歹还是使团正使,必定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看顾一二。”

安端全心中一动,凝视着李怠墨的眼神,内心里斟酌数遍,终于决定搏一搏。虽说兀里现在是营州方面的人,但从今天接触的表现来看,还是偏向契丹人多一些的,他决定好好利用一下这位打入营州高层的契丹人,说不定真可为自家兄弟争位获取到意想不到的臂助。

当下,安端全便将李怠墨拉到一边,小声的将自家兄弟和阿保机等人的事情述说了一遍,末了道:“羽春兄弟,这么说吧,怀远军城来不了援兵了,但乌隗部我们又必须要保下来,否则草原上没有部族会再支持我们兄弟几人了。如果羽春兄弟能够尽量为乌隗部留一分元气,我们兄弟几人必然不敢相忘,羽春兄弟在营州军中过得好还罢了,若是若是将来打算自立,我兄弟几人必定为你分出部族和财产,让你的品部重新恢复起来羽春兄弟若是信得过我,我愿与你结为俺答不知羽春兄弟意下如何?”

李怠墨暗道:“信你才是见了鬼了。”他经历过这一年多的巨大挫折,早就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手中没有实力,说什么都是白搭,自己将来万一真的从营州军跑出来投奔对方,对方恐怕一只牛一只羊都不会分给自己。不过此刻他要打探的内幕消息已经到手,算是完成了李诚中布置的任务,心中也是欢喜得紧,便道:“我的身份太过敏感,俺答就不要结了,免得引来杀身之祸。咱们心中自己明了便是,只要安端全兄弟将来不负我,我也不会负了安端全兄弟。”

安端全有些失落,口中却道:“哥哥我考虑

不周,确实怪我。羽春兄弟放心,哥哥我将来必然不会负了你的。”

李怠墨点头,当即许诺:“既然如此,我就想想办法,不光为你保下乌隗部,还要多帮帮你们兄弟。嗯,我尽量去和父亲大人商量商量,看看能否助滑哥兄长登上俟斤的宝座。”

安端全没想到李怠墨如此仗义,脸上一呆,随即狂喜:“羽春兄弟说的当真?若是能说服李将军助我兄弟登位,将来必报大恩”

事实上,营州方面之所以又是设立单独营帐,又是派人面对面交谈,又是好酒好肉的款待安端全等人,为的就是打探出契丹内部的消息,李怠墨将情况弄明白之后,便没有心思再陪着安端全耗时间了。客客气气的将对方送回怀远军城,约定五日后继续谈判,事情太过重大,他要赶紧向柳城方面禀告,所有和谈条件都需要李诚中重新调整。

对于五日的约期,安端全厚着脸皮恳求李怠墨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缩短:“羽春兄弟,如今话都说开了,实不相瞒,城里粮食很少了,能不能快一些。五日太长,能否明天就拿出章程来?”

李怠墨摇头:“很多事情还要禀告柳城方面才可,我也要花时间说服李将军,为你们兄弟几人争取更好的条件,安端全兄弟算算路程就知道了,五日是不能少的。至于城内缺粮嘛,也好办,我来想办法。”

当晚,李怠墨就以三十只肥羊实现了他的承诺,让城内的安端全等人好一番感慨,没想到过去这个谁也看不上的品部小郎君竟然如此仗义,这番雪中送炭可谓来得及时,让品部长老和贵人们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饭。李怠墨也在乌隗部长老和贵人中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第五天之后,谈判重启,还是在那座之前商谈的营帐,这次营州方面没有多说废话,直接向安端全等人宣布了营州方面的和谈条件。

在这份被命名为《怀远条约》的和谈条件中,营州方面确定的谈判双方为营州军和迭剌部,具体的谈判主体为李诚中及迭剌部大于越释鲁。这样的主体,可以确保谈判中不受其他干扰,从营州方面来看,可以绕过卢龙节度府及山后行营有可能变生的掣肘,从契丹方面看,则直接将阿保机等人挟制的痕德堇可汗抛在了一边。

条件的第一款是承认大唐对关外的宗主国地位,即无论契丹哪一部族,都属于大唐子民,承认大唐天子的宗主身份。对于这一条款,李诚中最是上心,他预计可能在谈判中产生纠纷,并为之准备了各种预案,可结果却让营州方面一拳打空。契丹人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早在他们接受大唐颁赐的“契丹军国之印”起,他们就承认了大唐的宗主地位,接受了大唐名义上的统治。

接下来是营州和迭剌部缔结兄弟之谊,以营州为兄,迭剌部为弟,世代友好,和平共处。在具体的实现上,有三条细则,即商贸、政治及军事。

商贸上,在燕郡开设互市,交换各自所需,同时,营州可派遣商队,到迭剌部控制区内自由贸易,迭剌部须保证行商的安全,并且不得抵制行商们开展的正常贸易活动,如果营州行商触犯了迭剌部的规矩和习俗,需交由营州依法处置。

政治上,营州和迭剌部可在对方官府所在之核心地设立办事处,营州方面为柳城,迭剌部方面为扶余城,互通消息,互为联络。

军事上,双方缔结《共同防卫条约》,当其中一方遭受外敌入侵或内部叛乱时,可向另一方申诉求援,在必要时,另一方可以武力予以干涉和支援。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怀远军城设立联军指挥部,正式名称为“怀远条约虞候联席本部”,双方各派人延入联系本部,营州方面五人、迭剌部方面三人,联席本部都虞候一职由营州方面人选担任。

以上为《怀远条约》正本,关于当前乌隗部的问题,则以《关于契丹乌隗部及怀远军城处置密约》为蓝本。密约规定:

关于怀远军城:乌隗部退出怀远军城,怀远军城划归营州方面统辖。

关于乌隗部:乌隗部撤离时,可容许部族长老、贵人、部分族人及其家眷出城,人员限定为两千之数,其余人员作为战俘交由营州方面处理。撤离时,不可携带财货,不可破坏城内设施,所有怀远军城内的物品及设施都属于营州军战利品。

关于赔偿:迭剌部需支付撤离乌隗部人丁之赎身费,不分男女老少,计每丁五十贯,总计十五万贯,一次付清。乌隗部撤离后,需筹集财物,支付因入侵营州而造成的营州军方面战殁抚恤、财产损失等,总计五万贯。可以金银、铜钱给付,也可以同等价值的牛羊、战马或其他货物抵值。

关于战俘:营州方面将无条件释放乌隗部战俘,并在战俘中挑选一千名士兵加入“怀远条约虞候联席本部”,成为首批怀约联军部队,训练、组建及装备由营州方面负责实施,有关费用由联席本部承担。营州及迭剌部需共同出资,满足联席本部一应资耗,具体出资比例为五比五。其余战俘将无条件征用两年,两年后予以妥善安置,以营州百姓之身份相待。

听高明博宣读密约的时候,安端全等人脸上一片苦色。未完待续。,

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29章 双极(一)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32章 双极(四)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79章 转折(十一)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6章 西京变(六)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79章 转折(十一)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章 西京变(一)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66章 燕郡问题(十一)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30章 双极(二)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81章 钉子(十四)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4章 贝州(中)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22章 诸侯之定(一)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31章 榆关风云(十)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40章 蓟州(二)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8章 西京变(八)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25章 插曲(二)第59章 两河轮战(五)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2章 西京变(二)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10章 西京变(十)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78章 转折(十)第51章 卢龙节度(二十)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6章 魏州(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78章 钉子(十一)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64章 饶乐山巅(十八)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72章 转折(四)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22章 榆关风云(一)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35章 双极(七)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36章 春夏(二)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3章 燕郡问题(八)第1章 群众演员李某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
第52章 君之野望(十)第29章 双极(一)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32章 双极(四)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79章 转折(十一)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6章 西京变(六)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79章 转折(十一)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章 西京变(一)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66章 燕郡问题(十一)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30章 双极(二)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81章 钉子(十四)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4章 贝州(中)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22章 诸侯之定(一)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31章 榆关风云(十)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40章 蓟州(二)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8章 西京变(八)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25章 插曲(二)第59章 两河轮战(五)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2章 西京变(二)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10章 西京变(十)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78章 转折(十)第51章 卢龙节度(二十)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6章 魏州(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78章 钉子(十一)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64章 饶乐山巅(十八)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72章 转折(四)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22章 榆关风云(一)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35章 双极(七)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80章 怀远新思维(十二)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36章 春夏(二)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3章 燕郡问题(八)第1章 群众演员李某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