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

关于大帅刘仁恭怎么起家,并且如何由一名普通的边关镇将崛起的事情,整个卢龙军上下都是知晓的。

景福二年,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和成德节度使王镕联军击败了进犯的河东军后,李匡威率兵返回,却不想幽州已经被自家亲兄弟李匡筹控制,于是内战爆发。两军交战之下,家眷都在幽州城内的李匡威部下大败,逃到了成德军,李匡筹大胜,便自任节度留后。

说起来,兄弟俩反目成仇的原因除了权力争夺外,哥哥出征前酒后乱性,奸污了自己弟媳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大败之后,手中既没有军队,心里又惭愧无比的李匡威只好默认这一事实,在王镕的收留下居于镇州宝佛寺,静观时局。

李匡威久居上位,自然不习惯寄人篱下的日子,也不知他怎么想的,设宴招待前来慰问他的成德节度使、战友王镕的时候,忽然起了歪主意,命令手下亲兵劫持王镕,想要夺取成德军。可这次他谋算的对象没挑好,老王家在成德镇统治已达数十年,可谓根基深厚,王镕虽然年轻,可军队和老百姓都认他!

当李匡威押解王镕前去交接节度使符节印信的时候,路上被一个屠夫认出了王镕,所谓仗义每多屠狗辈,这位屠夫立马冲上去,把王镕抢了就跑。随后李匡威和手下亲兵就被愤怒的镇州军民杀死。

李匡筹听说哥哥死在了成德,这个机会哪儿能错过,便打起了报仇的旗号,要讨伐成德。就在他忙着调集军队、准备粮草的时候,从蔚州来了一份请求调拨的公文。

时戍蔚州的刘仁恭戍期已至,他和部下军将在边关调来调去,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都急着要离开边关苦寒之地,回到幽州好好享受享受。本来是一件很普通的调防事宜,却再次引发了一场幽州高层的大地震。

李匡筹正忙着准备讨伐成德军王镕,叫嚣着要为自家哥哥报仇,哪儿有工夫管这事,完全忽略了刘仁恭及所部回返幽州的归乡之情。或许他看到这份请示公文的时候正为别的事情生气,又或许他压根儿就看不上刘仁恭这员边将,具体如何,没人知道,总之李匡筹当时的批复是不准,同时还要求刘仁恭所部继续在边关老老实实呆着。

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不尊重部将的行为立刻激怒了刘仁恭所部,于是刘仁恭在部下的撺掇下离开了本职岗位,打起了“讨伐”的旗号,开赴幽州以明决心。刘仁恭的行为是符合卢龙军百多年来传统习惯的——节度使不顾及部将利益的时候,部将有权表达不满。按照大家默认的规则,李匡筹应该立刻安抚刘仁恭所部,补发调令,同时还要出钱平息将士们的怨气。刘仁恭当时打的也是这个主意。

可李匡筹却生气了,他不仅不按规矩办事,还派兵在居庸关截住了刘仁恭,将刘仁恭打得大败。刘仁恭只得率领残兵逃到了河东军,在李克用手下一呆就是一年多。

刘仁恭在这一年里也没闲着,他不服啊,你李匡筹不守规矩,还派兵打我,弄得我如今在外镇颠沛流离,这哪儿说得过去?于是他寻找机会,终于说服了李克用,引领河东军攻入幽州。李匡筹在这件事情上不占理,因此刘仁恭得到了卢龙军各大军头的支持,很顺利就带领着河东军将李匡筹赶到了沧州,随之李匡筹身死。

刘仁恭的起家之路就是这么一个很狗血的桥段,随着这个桥段的展开,则是刘仁恭与河东军之间的恩怨情仇。

刘仁恭在河东军好吃好玩的待了一年多,李克用一点没有亏欠他,随后还发大军助他攻入幽州复仇,并且向朝廷保举他为新的卢龙节度使。之所以这么干,李克用是打算以刘仁恭这么个容易得到幽燕各方承认的本地军将来控制河北。可坏就坏在刘仁恭的这个本地身份上。

刘仁恭是深州人,典型的燕将。作为土生土长的幽燕人,他自然不愿意被别人控制。卢龙是河北传统三强藩之一,自天宝变乱之后就葆有着事实上割据的地位,在元和、大中年间朝廷中兴的时代都依然自行其事,刘仁恭这个割据意识浓厚的卢龙人怎么可能愿意听从别人的号令呢?

又过了两年,乾宁二年,也就是李诚中穿越前四年,天子为了躲避进攻长安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跑到了镇国节度使韩建的华州,可谓“才离狼窝、又入虎口”。韩建掌控了天子两年之后,自觉时机成熟,开始动手。他首先控告睦、济、韶、通、彭、韩、仪、陈八王要向他下毒手,强迫天子下诏将八王幽禁,夺了八王手中那点可怜的军权,又将最后一个忠心于天子的将领——捧日都头李筠杀了,然后囚禁天子于行宫,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首先举起大旗,号召天下藩镇勤王。在李克用的谋算中,第一个出兵的必然是受了他大恩的刘仁恭。可惜李克用虽然勇武,看人的眼光却不怎么样,意料中的卢龙兵没有来,来的是刘仁恭的推辞,刘仁恭说现在契丹人有异动,手下军兵要防边,没有办法参与。

除了保持卢龙军的独立性外,刘仁恭确实也不好出兵,这个时候他正在忙着安抚军中各大军头,说白一点,就是在进行内部的权力交接,根本没有工夫顾及外面的事情。李克用当然不答应,在他的想法里,幽燕已经是他的地盘,刘仁恭已经是他的部将,怎么可能同意对方拒绝?于是双方书信你来我往,言辞间渐渐激烈,最后到了谩骂的程度。

两边谈不拢,自然刀兵相向,面对外敌入寇的时候,卢龙军上下从来都是团结一心的,众志成城之下将河东军打得大败,刘仁恭也借此机会站稳了节度使的帅位,同时彻底摆脱了河东的控制。

可以说,刘仁恭和李克用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刘仁恭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白眼狼”、“反复小人”、“忘恩负义之徒”的角色。至于其中的种种隐情到底如何,只有他和卢龙军内部高层知晓。

李诚中此刻打听河东军的动向,其意味和明显,就是提醒刘仁恭,看看能不能从河东军方面借力,化解此番危机。那些陈年历史李诚中虽然穿越后知道了一些,但他没具体经历过往事,又有着现代人的思维,便不觉得向河东求援有什么不妥。

但刘仁恭和周知裕都是亲身经历过这些事的,对于他们来说,向河东军求援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克用对卢龙军上下恨之入骨,怎么可能来援?

刘仁恭身为第一当事人,面皮微红,不好开口,周知裕便道:“自成,当年李克用逼迫咱们出兵勤王,大帅为幽燕计,没有同意,为了这件事情,咱们还跟河东军打了一次,两边是有大仇的。那会儿你还未从军,可能不太知情,此事便休提了罢。”

李诚中道:“这事我知道啊。不过那又怎样?后来咱们在魏州兵败,河东军不也过来扯宣武军的后腿了么?”

周知裕咳了咳道:“自成,那不一样,河东军是去魏州抢地盘的……”

李诚中摇摇头道:“大帅,兵马使,卑职认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也没有永远的仇恨,只存在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一说,刘仁恭和周知裕都是一怔,然后凝神思索。

只听李诚中续道:“虽然咱们卢龙和宣武、河东都不是一国,但实际也差不太多。我知道宣武军跟河东军是死对头,两边都想争夺中原、逐鹿河北,谁能占据河北,谁就能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些年,宣武军跟河东军打了不知多少仗,死了不知多少人,不就是为了称霸吗?虽说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自己的朋友,但敌人的敌人,却一定是可以利用的助力!上次魏州之战后,宣武军已经控制了魏博,若说李克用愿意眼睁睁的看着朱全忠把咱们也吞并掉,卑职是打死也不相信的!卑职还认为,此战之中,李克用从身后袭扰朱全忠的可能性很大,当然,卑职也不敢把话说死,但卑职以为,无论如何,咱们也该派人去河东试一试。哪怕他李克用现在不答应,真到了咱们危险的时候,也会认真琢磨琢磨的。”

最后,李诚中补充道:“所以,卑职以为,无论之前发生过什么,至少在这次战事中,河东军将是咱们卢龙军的天然盟友。”

李诚中对历史不熟悉,他脑中没有硬盘可以随时调阅历史资料,他也没有大部分穿越人士那样聪明,随便出现一个历史人物就能知道对方前世今生,知道对方的喜好习性,甚至连对方小老婆喜欢穿什么样的亵衣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宣武军进攻卢龙军的这次战事,只不过是这个时代几乎每个月都会爆发的大量战事中的一次,李克用究竟有没有在这次战事中救援卢龙,李诚中也完全不清楚。但是他认为自己既然身在卢龙军中,自然要为这个体系尽到自己的努力,至少提醒一下体系中的高层——我们不是独自作战,我们还可以找援军!至于能否采纳,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是打赏和催更,让饭饭情何以堪?好吧,晚上继续努力......

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6章 魏州(一)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13章 辽西双城(十三)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84章 钉子(十七)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69章 转折(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20章 整军(三)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1章 西京变(一)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72章 转折(四)第69章 转折(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4章 贝州(中)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38章 双极(十)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72章 怀远新思维(四)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41章 蓟州(三)第32章 营州经略(四)第125章 河南(三)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41章 双极(十三)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43章 双极(十五)第76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第82章 东都会盟(二)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83章 钉子(十六)第2章 西京变(二)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25章 大河之东(十)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39章 国器(一)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73章 钉子(六)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5章 贝州(下)第33章 双极(五)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77章 转折(九)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96章 决战上党(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33章 双极(五)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40章 白狼山水间(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44章 双极(十六)第33章 双极(五)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35章 双极(七)第129章 河南(七)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
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6章 魏州(一)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13章 辽西双城(十三)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84章 钉子(十七)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69章 转折(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20章 整军(三)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1章 西京变(一)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72章 转折(四)第69章 转折(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4章 贝州(中)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38章 双极(十)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72章 怀远新思维(四)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41章 蓟州(三)第32章 营州经略(四)第125章 河南(三)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41章 双极(十三)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11章 北回归线(一)第43章 双极(十五)第76章 非常规战争(十三)第82章 东都会盟(二)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83章 钉子(十六)第2章 西京变(二)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25章 大河之东(十)第4章 魏州血夜(四)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39章 国器(一)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73章 钉子(六)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5章 贝州(下)第33章 双极(五)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77章 转折(九)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96章 决战上党(十一)第84章 钉子(十七)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33章 双极(五)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40章 白狼山水间(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44章 双极(十六)第33章 双极(五)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35章 双极(七)第129章 河南(七)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