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

长城在燕山山脉中蜿蜒亘绵,高高的矗立在陡峰峭壁之上,牢牢的挡住了北方胡人入寇中原的通道,守卫了华夏大地辉煌的文明传承和人丁繁衍。自秦以降,这片崎岖的山脉便是千年来中原政权抵御东北游牧民族南侵的重中之重,在这里设置了许多军事要塞和关卡古堡,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锋的第一线所在。

由榆关向西北四百里,是长城重地卢龙塞,驻扎在这里的是秩正五品下、宁远将军李承约。南征之时,李承约任山后八军巡检使,与高家兄弟一起,统帅卢龙军中的山后子弟兵。山后子弟兵出自妫州、蔚州、云州等燕山以西之地,位在幽燕与河东交接之处,含西奚、契丹、室韦、沙陀突厥、霫、土浑等各族子弟。这些人受汉文明数百年影响润泽,早已成为了汉人中的一份子,却保留着游牧民族特有的彪悍之气,向来就是卢龙军中一支不可轻忽的力量。

南征惨败之后,山后子弟兵在卢龙军整军时被分为两部分,一支由李承约统帅,驻扎在卢龙塞备边,李承约本人则出任盐城守捉使;另一支由高家兄弟带领,回到妫州孔岭关这一山后子弟的发源地,改编为妫州地方镇军。

李承约和高家兄弟当然知道这是大帅刘仁恭借机排挤山后子弟,竖立中军威权的举措,但形势比人强,此刻的山后子弟已不再是当年高思继将军在世时的山后军,所以李承约和高家兄弟只能尊令行事,开赴北疆。

Www_ⓣⓣⓚⓐⓝ_¢O

何况,戍边守御向来是武人不可推卸的职责,李承约本人对此其实并无太多抵触,远离了幽州争权夺利的漩涡,边塞的风沙虽然严厉,却显得更加纯粹。只是……也不知那位小娘子如今却是怎样了……

他在南征惨败之后,又逢卢龙军整军,心绪十分不佳,便独自一人前往幽州城内著名的明月酒楼饮酒。借酒浇愁愁更愁,越愁越容易醉,喝醉了的李承约身上没带钱钞,无力会账,被掌柜和小二好一阵奚落羞辱,他大怒之下想要动武,无奈身子不听使唤,身边又无亲卫,于是反挨了好一通臭揍。

当时李承约趴在酒楼前的大街上,一边听着酒楼店家的奚落和谩骂,一边呕吐得肠子都要出来了,正在羞愤交加中,他晕晕乎乎间看到一个素色衣裙的年轻女娘从围观的人群中出来,帮他付了酒钱,然后雇了一架板车,并且轻声询问他歇息的处所。再后来,他就睡了过去,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心里满是那个年轻女娘微笑的容颜,那容颜……好美!

再后来,他把这件事情和高家兄弟、王思同几个好朋友说了,几个朋友都答允帮他寻找。高行周还问他是不是相中了那位女娘,李承约红着脸解释说,只是想报恩,然后引得众人一阵大笑。王思同还想去找那家明月酒楼的掌柜晦气,却被高行周拦了下来。

“明月酒楼的东家是谁知道么?”高行周冷笑着问王思同。

“某管他是谁!掀翻了再说!敢动某家哥哥,某带兵把他们剿了!”王思同梗着脖子道。

李承约拍了拍王思同的肩,叹了口气:“老四别莽撞,这口气某忍了。何况某当时确实理亏。”

高行周冷着脸斥道:“你去剿啊!把你的银葫芦都全部带上!还有多少人?有一千么?你去看看打不打得过义儿军!”

王思同张着大嘴吃吃道:“……是……是衙内?”

高行珪也上来劝道:“算了,眼下正在整军的当口,人家正要找话茬收拾咱们弟兄呢,先忍忍吧。且看将来!”

王思同的父亲王敬柔是卢龙军中说话极为有分量的老军头,当年刘仁恭还未得志的时候,为了巴结这位老将,便将妹妹嫁给了王敬柔,生下了王思同(注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思同其实算得上刘仁恭的亲外甥。但当此乱世之际,哪里顾得上什么血亲关系,继承了父亲势力的同时,王思同的银葫芦都也成了卢龙军中军之外一座独立的山头,于是也在这次整军的时候成为了整治对象。因此,王思同听说明月酒楼是刘守光的店铺,便也只能忍下了。

之后,李承约一直想找到当时那位女娘,好对人家道一声谢,另外,他还想再看看一直缠绕在梦中的那副美貌容颜,只不过整军方案下得很快,他无奈之下只能离开了幽州。

“三哥,想什么呢?还在想那位女娘?哈哈,放心,某离开前已经布置人手,继续帮哥哥寻找了……呃……哥哥专注一些,契丹人又上来了。”王思同在关城上盯着契丹人涌上来的大队,连忙提醒李承约。

李承约忙将心中的旖念抛开,指挥士卒做好准备。

最近这些时日,关外的契丹人越发猖獗起来,不仅肆无忌惮的掳掠关外百姓,而且数次直抵关门下挑衅。手下只有八百人的李承约苦于兵力不足,只能紧守关城,眼睁睁看着契丹人在关外肆虐。谁想契丹人竟然得寸进尺,十日前汇集了数千人,突然开始猛攻卢龙塞关城。李承约眼见形势紧迫,便向邻近的洪水守捉使王思同求援。

王思同原为银葫芦都指挥使,在整军时被调任洪水守捉使,他手下的一千银葫芦都也改为了边关镇军随同来到卢龙塞旁的洪水关。他和李承约情同手足,听得讯息后立刻点起五百银葫芦都精锐赶赴卢龙塞关城,与李承约兵合一处后达到了一千三百人,终于稳住了形势。两军就在燕山山脉中的卢龙塞附近反复厮杀,伤亡都自不小。

等到将这次契丹人的攻势打下去,王思同喘着气来找李承约。李承约正在清点损失,这一仗他手下的山后子弟战死九人,重伤七人,轻伤三十余人。重伤的那七人中,有一个眼见不活了,李承约拉着那伤者的手良久不语,过了片刻,伤者头一歪,李承约轻轻将他的眼睑合上。

王思同等了一会儿,见李承约一一探查完毕后方道:“三哥,某手下也死了一个,伤了六个。这些天里,一共伤亡了六十多个弟兄,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某仔细看了,这次攻上来的不只是契丹人,还有一部分是靺鞨人……”王思同手下的银葫芦都以弓箭著称,大部分都是射手,在守城中还损失了那么多人,实在有点心痛。

李承约点点头,道:“是啊,敌人似乎越打越多,某推测,他们可能征服了靺鞨。”

王思同忙道:“既如此,某带弟兄下到关塞北侧,打他们个埋伏可好?这般硬守,损失实在有点大。”

李承约想了想,道:“也罢,出去打一打也好。只是你的银葫芦都不擅近战,某给你一百个弟兄,你且小心!”

王思同一笑:“省得了!哥哥放心就是!”说罢,便下去布置了。

这个月里,不仅是榆关和卢龙塞吃紧,沿长城一线的北口、镇远、蓟门、孔岭等各处关口全面告急。契丹人一改往年只是劫掠和骚扰的作战方式,向长城各处发起了全面攻势。

幽州节度府,大帅刘仁恭坐于帅案之后,闭目倾听着节度判官刘知温的禀告。

“……按照各处关口上报的情况来看,契丹人在榆关投入七百人,在卢龙塞为三千人,北口两千三百人、镇远九百人、蓟门六百人、孔岭关一千三百人,总计近九千人。此外,妫州广边军、龙门县等处也发现了契丹游骑的踪迹。”刘知温详细解说着当前的形势,说到口干处,也不客气,直接取过身旁案几上的茶水,一口饮尽。

刘知温本为节度府行军参军事,在魏州一战中献土城之计而被刘仁恭赏识,回到幽州后更提出一整套详细可行的整军计划,于是被刘仁恭任命为节度判官,倚为腹心。中、晚唐时期,节度判官权势极重,不仅在政治民、发布政令,而且勾当军机、参与谋算,隐隐有副使之责。刘知温当上了卢龙军节度判官之后,尽心竭力为大帅刘仁恭效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除了让刘仁恭的中军地位更加稳固外,更是初步缓解了收支紧张的状况。

顿了顿,他接着道:“当下已经明确的是,榆关方向的敌人是契丹品部,镇远方向的敌人是契丹迭剌部,卢龙塞方向是突举部,其中还有很多靺鞨人……”

刘仁恭忽然睁眼,插口道:“攻破镇远的就是迭剌部吧?迭剌部是契丹最强的部落,某几年前曾与他们交过手……他们当有六千至八千控弦之士才对,看来契丹人的主力尚未露面。”五天前,镇远关方向被契丹人突破,刘仁恭连忙派了部分衙内军过去,契丹人才又退出了关口,却已将该地三十里的区域洗劫一空。

刘知温点头道:“大帅洞明。以某观之,此番来袭虽然看似猛烈,其实仍是试探。”

刘仁恭问:“你们可有良策应对?”

刘知温回道:“某等商议,拟调衙内回军,向北阻击契丹人寇边。具体是……”他口中的衙内就是刘仁恭的二郎刘守光。刘仁恭一共生有两个儿子,大郎刘守文亲领义昌军节度使,以沧州、景州、德州三州之地为卢龙军东南屏藩。二郎刘守光则筹备组建了义儿军,领义儿军指挥使,扼守住了卢龙军南方重镇河间,并且在河间立下大功,将前来捞捡便宜的成德军打得大败,还擒获了悍将梁公儒和节度使王镕的独子王昭祚。刘守光因此战之功,又兼了衙内军副都指挥使,衙内军都指挥使由刘仁恭兼任,因此节度府上下又称刘守光“衙内”。

没等刘知温说完,刘仁恭摇了摇头:“调义儿军北上?不可!咱们刚吃了败仗,朱温和李克用两个匹夫对咱们虎视眈眈,只是因为相互牵制,才没有下一步的动静。如今守文的义昌军已经伤了元气,若是没有守光坐镇河间,南边就会立刻空虚,虽说咱们拿住了王镕的心头肉,但成德军那帮跳梁小丑肯定不会就此甘心!和成德军谈得怎么样了?”

刘知温道:“已经初步谈妥了,按照大帅的方略,成德军出钱十万贯、绢五千匹、粮五万石,东西到手后,咱们就归还王昭祚和梁公儒。今后,成德军还将每年送咱们同样的数目酬军。同时,成德军彻底退出深州,节度府准备由李严出任深州刺史……”

注1:王敬柔娶的是刘仁恭的女儿,王思同实为刘仁恭外孙,小说缘故进行了改编,各位看官姑且一笑。

第96章 决战上党(十一)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70章 转折(二)第24章 插曲(一)第31章 双极(三)第13章 蒋袁合流(三)第56章 燕郡问题(一)第114章 南北战策(八)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3章 双极(十五)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19章 整军(二)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13节 幽州留后(十三)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40章 蓟州(二)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60章 燕郡问题(五)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64章 燕郡问题(九)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1章 西京变(四)第53章 范阳之春(七)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42章 蓟州(四)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7章 北回归线(七)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4章 贝州(中)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107章 南北战策(一)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56章 燕郡问题(一)第139章 国器(一)第27章 插曲(四)第72章 转折(四)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41章 白狼山水间(八)第27章 榆关风云(六)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27章 插曲(四)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141章 国器(三)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14章 蒋袁合流(四)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6章 西京变(六)第72章 转折(四)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25章 榆关风云(四)
第96章 决战上党(十一)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70章 转折(二)第24章 插曲(一)第31章 双极(三)第13章 蒋袁合流(三)第56章 燕郡问题(一)第114章 南北战策(八)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3章 双极(十五)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19章 整军(二)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13节 幽州留后(十三)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40章 蓟州(二)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60章 燕郡问题(五)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1章 仁恕之道(四)第64章 燕郡问题(九)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1章 西京变(四)第53章 范阳之春(七)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42章 蓟州(四)第27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7章 北回归线(七)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4章 贝州(中)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107章 南北战策(一)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56章 燕郡问题(一)第139章 国器(一)第27章 插曲(四)第72章 转折(四)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105章 决战上党(二十)第41章 白狼山水间(八)第27章 榆关风云(六)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27章 插曲(四)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141章 国器(三)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44章 卢龙节度(十三)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14章 蒋袁合流(四)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51章 君之野望(九)第6章 西京变(六)第72章 转折(四)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8章 幽州留后(十八)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25章 榆关风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