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插曲(四)

义儿军横班都头卢元义趴在小山坡后,露出头来仔细观察着一里外官道旁的那片小树林。沿官道继续前行,便是他存身的这处山坡。这处山坡卡在官道旁三十步左右,虽然不高,却刚好将自己带来的人马遮掩住,等对方进入伏击范围后杀出,必可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卢元义是昨天夜里出来的,他带领的人马在关闭城门前分三批陆续出了幽州,集合后赶到了二十里外的这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坡。这次带出来的有三十名横班护卫,人人骑马,同时还有十多个幽州城泼皮头子张九生手下的亡命之徒。这些泼皮并不是伏击的主力,真正打起来还得靠自己的三十个人。

按照义儿军都虞候毕元福的计划,在杀死这位新晋的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一行之后,卢元义还要将带来的泼皮全部斩杀当场,造成一种幽州泼皮挟恨报复的假象。至于责任,当然要推给泼皮头子张九生,谁让张九生和李诚中在明月松风阁为了一个舞伎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呢?两人之间的仇怨,既有老鸨慧娘等人作证,还有监军使张居翰的养子张茂安亲眼所见,这真是一个再完美不过的理由了。至于那个被李诚中打成重伤的张九生,恐怕此刻也已经咽气了,这是要来一个死无对证!

看着埋伏在山坡后那十几个满脸激动之色的泼皮,卢元义心中冷笑。这些泼皮都分别被授予了义儿军伙长之职,带头的那个张十一是张九生的亲兄弟,甚至被授予了队正的职务,当时毕元福还亲自出来安抚他们,言道一俟功成,立刻就带他们到深州义儿军大营内任职!把这帮泼皮哄得群情激昂,人人叫唤着要“拼死效力”!可是伙长、队官是那么好当的么?想当官也得有命活着才行!

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卢元义和护卫们去掉了号衣,更换了兵刃,一切从简,尽量以不被人认出来为宜。只是过去护卫们使惯了的枪盾和弓弩都一概不许带出来,换了些最普通的横刀,让卢元义有些皱眉。这些横刀由幽州城内最普通的铁器匠坊打造,是那些泼皮紧急搜购而来,远远比不上自家平时用惯了的百炼钢刀。尤其是横班护卫手中装备的短弩,那可是杀伐利器,要是能带出来,那这次的伏击可就轻松太多了。

不过就算如此,卢元义也是信心满满。按照那帮泼皮打探出来的消息,对方能战的不过区区八个人,唔,刚才远远数了一遍,又多了两个,应该是十个人。他手下三十名横班护卫都是义儿军中的精锐骑兵,光数量就是对方三倍,以三打一,又是伏击,再加上十多个泼皮在一旁帮衬,无论如何也是完胜的局面,否则他卢元义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让对方活着跑出去一个,这一点让他有些担心。同时,毕元福还特意交代过,对方车驾中的女眷不得有所损伤,要完好的带回去。

卢元义又等了一会儿,见树林中升起袅袅炊烟,知道对方正在林中吃食歇息,不禁心中一动。在山坡这里埋伏虽然出其不意,可也方便对方沿官道逃跑,若是此刻趁对方进食松懈的时候杀过去,将对方困在小树林中,岂不是更能完成“不放跑一人”的任务?

想到这里,卢元义决定改变计划。他将张十一叫到面前:“他们正在生火烧饭,这是最佳时机。你的人没有马,你先带他们绕过去,卡住西边的官道,等某这里杀出去后,你再带人杀回来,咱们分两边攻上去,给他来个双面夹击!记住,这里地势平坦,人家一眼就能看出老远,偷偷摸摸的反而容易引起对方警觉,就这么大大方方沿官道走过去,一次两、三人,分批而行。叮嘱你手下弟兄,过去的时候自然些,说说话、开开玩笑都无妨,就是不要往树林那边看!明白了么?”

张十一应了,兴冲冲去布置人手。卢元义趴在山坡后又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吩咐横班护卫们做好准备。

这是一片河北平原上常见的柏树林,李诚中一行在树林边上生起了火堆,几个亲卫将路上李承晚和王思礼打来的猎物拾掇了一番,架在火堆上烧烤。炊烟升起,散发出一阵阵香味。众人围坐在火堆边,说着话,喝着水,享受着眼前的情趣。

虽然是在幽州安稳之地,王大郎仍旧按照习惯将四名亲卫布置在小树林四周,以作戒备。

肉快烤好之时,兰儿从布囊中取出盐和花椒末,均匀的洒在上面,刘巴则取出刀来,将肉块切割,然后一一分给众人。王大郎坐到绿釉身旁,又是递水、又是递肉,显得格外殷勤。

一个亲卫从林外回来,到王大郎耳旁嘀咕了两句,王大郎翻身而起,跟着他到外面去了。过不多时,王大郎转身回来,向众人道:“有些不对劲,官道上过去了几波壮汉,三三两两的,往幽州方向去了。”

李诚中问:“怎么不对劲?”

王大郎道:“咱们这边又是烤肉又是说笑,某在林外都能听到动静,可那些人却没什么反应。刚才又有两个过去的,腰上都挎着兵刃,某便试探了一下,走到官道边上,那两个人就像根本没看见某一样,将军你说怪不怪?”

张兴重在旁边也有些脸色凝重了,众人三两步便来到林外,却正好又看到三个壮汉沿官道向幽州方向而去。李诚中身后的刘巴忽然小声道:“将军,中间那个某认识,是张九的嫡亲兄弟,张十一!他脸上粘的是假须!”

这三人说笑着经过树林,却对树林边上站着的李诚中一行看都没看,李诚中冷笑,回头找过之前值守的亲卫:“过去多少人了?”

“连上这三个,已经有十三人了!”

李诚中回身就走,道:“后面必定还有!让大伙儿赶紧收拾一下。”他吩咐王思礼、李承晚和刘巴护好车驾,自己和张兴重、王大郎及四名亲卫上马,又从大车上取出手弩,一人一具,绞上弩箭。这些手弩是从品部大郎君图利府上抄家所得,这次回幽州便带了过来,实在是一大臂助。

等众人匆忙收拾妥当,正要离开树林,忽听马蹄声大作,一里外的官道上闪出一彪骑兵,沿官道冲了过来。

李诚中连忙命令退回树林,找了几棵柏树和灌木密集的地方,以这几棵柏树和其中密集的灌木为依靠,将三驾大车横着拉到树前,摆了个深深的弧线,与身后的树木结成一个粗陋的圆形防御。车上的女眷都蹲伏在车驾下面,准备躲避预料中的弓箭。

这时候就显出李诚中所部令行禁止的整肃和久经战阵的镇定来了,四名亲卫也不慌乱,在张兴重和王大郎的指挥下,从车上取出弩匣,将弩箭取出,一一插在脚边。

张兴重和王大郎从车上取过木枪,护翼在李诚中两侧,李承约、王思礼和刘巴则各持兵刃,准备厮杀。后面三个是第一次在李诚中麾下作战,张兴重又简短的向他们交代了一遍战术任务,即第一波弩箭发出后,由李诚中、张兴重和王大郎持长枪防护车阵,四名亲卫专门上弩射击,李承约等三人则持刀戒备身后,并且对付冲入车阵内的敌人。

匆匆交代完毕,骑兵已经冲进了树林。李诚中大喝一声:“射!”七支弩箭脱弦而出,如电闪一般射了过去。迎头的三名敌骑顿时中箭,一个面门被直接贯穿,一个脖颈上冒出一个血洞,还有一个没被射中要害,但他胯下的战马中了两箭,“稀溜溜”马嘶声中被颠了下来,身子翻滚落地,撞在一棵树上,顿时晕厥不醒。

弩箭射完,李诚中、张兴重和王大郎三人丢下弩机,抄起木枪,枪尖冲外,直指冲到车前的敌骑。四名亲卫则顺手从脚边拔出弩箭,抓紧时间绞弦装弩。

王思礼和李承晚是幽州军将世家调教出来的子弟,此刻毫不畏惧,都摘下弓来,搭箭上弦,各自以极快手法发箭,又射落两骑。射完以后,两人将弓抛到一旁,各持刀盾护在车阵之中。

刘巴没经历过厮杀,但他当幽州泼皮老大多年,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群殴,这时候便大声叫唤着,手持横刀在车阵内来回举刀冲外威吓,随时准备厮杀。这是泼皮斗殴之前的一贯手法,既为自己壮胆,又显示自己的决心,用在这个时候,倒也“颇壮军威”!

就连老都头也抄起张兴重丢下的弩机,往里扣着弩箭。这时候他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之上,一股豪迈之情勃然而发,上好弩箭后对着一名车阵外呼喝的骑兵扣动了扳机。这支弩箭从一名敌骑的面门前飞过,射在他身后同伴的战马眼角上,战马痛嘶一声,将主人甩了下来。老都头有些遗憾,却不敢分心多想,又从地上捡起一支弩箭上弦。

一个照面下来,李诚中发现对方装备的全是一水的横刀,不仅没有弓弩,连长兵都没有,顿时心头大定。他一边持枪扎向意图靠近车阵的敌人,一边思索着对方的来头。如今幽州缺马,对手却清一色骑乘战马,显然不是那个什么泼皮头子张九生能够召集起来的力量,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李诚中几乎可以肯定,就是衙内刘守光派来的人,当然也不排除赵霸和刘守光一起策划和实施的可能性。

第52章 饶乐山巅(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3章 西京变(三)第43章 春夏(九)第13章 辽西双城(十三)第6章 魏州(一)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74章 转折(六)第25章 插曲(二)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25章 插曲(二)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46章 双极(十八)第39章 白狼山水间(六)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141章 国器(三)第34章 卢龙节度(三)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36章 双极(八)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37章 双极(九)第139章 国器(一)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5章 春夏(一)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133章 中枢之要(三)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10章 辽西双城(十)第27章 诸侯之定(六)第35章 双极(七)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71章 转折(三)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29章 双极(一)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36章 营州经略(八)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39章 蓟州(一)第48章 卢龙节度(十七)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0章 魏州(五)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84章 钉子(十七)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13节 幽州留后(十三)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67章 燕郡问题(十二)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37章 双极(九)第46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65章 燕郡问题(十)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31章 榆关风云(十)第76章 钉子(九)第41章 春夏(七)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
第52章 饶乐山巅(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3章 西京变(三)第43章 春夏(九)第13章 辽西双城(十三)第6章 魏州(一)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74章 仁恕之道(七)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74章 转折(六)第25章 插曲(二)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25章 插曲(二)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46章 双极(十八)第39章 白狼山水间(六)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141章 国器(三)第34章 卢龙节度(三)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36章 双极(八)第17章 大河之东(二)第37章 双极(九)第139章 国器(一)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5章 春夏(一)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133章 中枢之要(三)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10章 辽西双城(十)第27章 诸侯之定(六)第35章 双极(七)第31章 诸侯之定(十)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71章 转折(三)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29章 双极(一)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68章 两河轮战(十四)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36章 营州经略(八)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39章 蓟州(一)第48章 卢龙节度(十七)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10章 魏州(五)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84章 钉子(十七)第70章 仁恕之道(三)第13节 幽州留后(十三)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21章 辽西双城(二十一)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67章 燕郡问题(十二)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1章 西京变(一)第85章 钉子(十八)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37章 双极(九)第46章 白狼山水间(十三)第37章 卢龙节度(六)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21章 幽州留后(二十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65章 燕郡问题(十)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31章 榆关风云(十)第76章 钉子(九)第41章 春夏(七)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16章 辽西双城(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