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蒋袁合流(五)

ps:??出差回来得比预计晚了两天,不好意思,今天努力码字,实现两更,稍作补偿吧,晚上还有一更。

校阅台上,敬翔让袁象先把新兵中的军官招上台来,袁象先一一向敬翔介绍:“这是刘山喜,原为卢龙义儿军都头……这是刘文允,也是义儿军中的都头……这是张元韶,原为蓟门别将……这些都是卢龙武人。幽州变故跌生,这些人便投奔咱们宣武了,无论武艺韬略,都是好手。”

敬翔唤过来一一询问,然后叹息曰:“听说魏博将门武勇堪比卢龙,可惜魏州变故,八千魏博将门一夜惨死……”

蒋玄晖道:“河北虽入李诚中之手,但战力却已去了一大半,对咱们来说,也是个收获。”

李小喜站在敬翔面前,听着敬翔的感慨,心里不由好笑,暗道你恐怕不清楚,这些魏博将门就是某杀的,如果你知道魏州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真不知道你还敢不敢站在某家面前大言不惭。

李小喜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文官就是天下闻名的右仆射、太府卿敬翔,实际上不仅他不知道,和袁象先达成默契的韩延徽也不清楚。袁象先、蒋玄晖在和韩延徽商量花钱雇佣幽燕保安总公司的时候,耍了个心眼,只是说河北发生了那么大的变故,汴州来了个“观军容使”,要来了解情况,没有敢直接说来的是敬翔。

在这一点上,袁象先、蒋玄晖的担忧是完全正确的,如果韩延徽知道来人是敬翔的话,恐怕敬翔就回不去汴州了。

蒋玄晖召见、勉励完李小喜等人后,又亲自下台,和前排的“新兵”挨个谈话,谈话很短,无非是勉励和宽慰。拉几句家常。新兵们果然是河北口音,敬翔和他们交流起来稍显费力,但也能听懂。谈完之后回到台上,又看了看新兵“代表”们的武艺表演,观赏了他们的骑术和箭艺,然后点头称赞“果然精熟”,继而命令犒赏。

这些犒赏是敬翔从汴州带来的,这么一下子发出去很多,李小喜等人倒是眉开眼笑,但袁象先和蒋玄晖却肉痛不已。

等折腾完毕。已然是午时。敬翔也有些累了,正要宣布校阅结束,却有军卒来报,说是城下卢龙军叫战。

敬翔虽然是文官,但跟随朱全忠征战多年,并不怯阵,只是后来宣武势力大涨之后,他才改为居中策划,很少临阵。听说卢龙军在城下叫战。立刻来了兴致,要去城头观瞧虚实。于是袁象先、蒋玄晖及李小喜等簇拥着敬翔上了黎阳城头。

从城头往下一看,就见大队大队的骑兵在城外一里处列阵,其中一些小队游骑就在城下往来奔驰。大声喝骂。敬翔稍微一看,便目测出卢龙骑兵的数量——两千左右,于是向袁象先道:“卢龙军果然以骑兵为主,只是怎么不见步卒?”

袁象先道:“卢龙军步卒少。骑兵多,且骑兵又以关外胡种为主,这是李诚中从关外带入关内的。野战上倒也不容小觑。魏博皇甫峻在这一点上大意了,和卢龙军的优势骑兵野战,故此导致大败。”

敬翔点了点头,道:“河北占据地势,向以骑兵为根基,李诚中没有丢失卢龙的立镇根本,看来咱们以前对他的实力估量不足,今后当认真对待,不可妄自骄纵。”

众将躬身称是。

敬翔又问:“怎么不见步卒,难道卢龙军想以骑兵攻城?”

袁象先道:“李诚中入主幽州才一年,兵力不够,能占据河北大部已经很不容易了,魏州、博州等地已是其兵力极限,至于黎阳此地,只能以骑兵骚扰为主,所谓强弩之末矣。”

敬翔沉思了片刻,问:“卢龙军究竟有多少兵?袁招讨可知?”

袁象先道:“沧州战场上击败皇甫峻的大概是万人,以骑兵为主;冀州战场上也有万人,却是步卒为主。此外并没有听说卢龙还有什么重兵。”

“义武呢?王处直不是降了么?打义武的卢龙军有多少?”

袁象先对这个问题不太清楚,但他身为河北行辕招讨使,不能说自己不懂,只能臆测道:“义武向来首鼠两端,没听说易定二州发生过什么战事。”

“如此说来,李诚中步骑各万?”

“差不多,连上幽州镇守的牙兵,恐怕不会超过三万。”

敬翔道:“虽然兵力不多,但骑兵过万,这就不好对付,尤其是河北之地,平原居多,骑兵优势极大。可惜咱们宣武没有产马之地,可叹,可叹!”

正说着,卢龙军的骑兵阵列中驰出十数骑,当中一将盔甲明亮,身姿矫健,战马膘壮,身后掌旗兵簇拥着一杆将旗,上书“赵”字。骑将纵马来到城下,离城一箭之地,高声喝道:“某乃涿州赵干臣,城上听着,有敢出来受死的么?”

袁象先此刻俨然以“河北通”自居,当然,在敬翔眼里,就凭刚才的一番对话,他也确实堪称“河北通”了。因此,袁象先道:“此人赵在礼,为幽州豪门赵元德庶子,与赵霸齐名,堪称赵氏双杰。”

“霸都骑军镇遏使赵霸?那个义昌军节度使的从弟?”

“正是。”

“莫非城下便是霸都骑?”

“即便不叫霸都骑,却也是霸都骑的老底子。”

实际上袁象先只知道皮毛,这番见识纯属卖弄。赵在礼是赵元德庶子、赵霸从弟不假,但赵元德儿女就有几十个,赵在礼小的时候母亲早丧,所以在家里根本不受待见,当时赵元德是否能够记得住自己这个庶子的名字,都还尚存疑问。

而且说他是“赵氏双杰”之一也是袁象先的想当然,赵霸率霸都骑威震河北的时候,赵在礼还在周知裕手下当亲卫呢。后来大安山之变中,赵在礼被囚于幽州大牢,赵氏连搭救他的心思都没有,或者说根本就知道有这么回事。卢龙体系内倒是确有“赵氏双杰”,但不是赵在礼。说的是赵霸和赵原平。

但宣武军内不知道这些情形,只能任凭袁象先胡说一气,大伙儿听得不住点头。李小喜、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在旁边使劲憋着笑,个个满脸通红。

敬翔叹道:“若是霸都骑的老底子,恐怕李诚中就更难对付了。可惜啊,当时某曾想先立赵氏节度义昌,然后徐徐图之,争取收服赵氏霸都骑,只是没来得及……若是咱们能有这数千精锐铁骑,天下早已定之!”

刘守光大安山之变发生后。让赵氏节度义昌镇的主意便是敬翔所出,敬翔的打算是先将霸都骑从卢龙军中分立出来,然后慢慢施恩,拉拢收服。只不过幽州城头变幻太快,李诚中崛起太速,令敬翔的图谋流产。此刻敬翔望着城下的“霸都骑”,只能无奈摇头了。

袁象先道:“敬相无须叹息,某征募的这些河北敢战士也是好兵,必不惧敌。刘牙将……”

李小喜出列。道:“卑职在!”

袁象先喝道:“敌将猖狂,刘牙将可愿出城会之?”

李小喜大声道:“卑职晓得,卑职这便去破敌!”

敬翔叮嘱道:“不可大意,赵氏子弟。威名赫赫,若是不敌,便回城就好,咱们再想其他法子。”

李小喜应道:“得令!”于是领着纪文允、张景韶下了城头。

李小喜手下骑兵不多。此刻在身边的只有二百余骑,当下便都带了出城。

两边在城下摆开,李小喜飞马上前挑战赵在礼。于是两人大呼酣斗,厮杀在一处。一边战马盘旋,刀枪并举,赵在礼一边小声问:“如何?来的是谁?”

李小喜大喝着挥刀当头猛劈,笑道:“似乎是一个姓景的,嘿……也不知什么来头,看刀……但看上去权势不小,似乎朝堂上有官职,杀……都管他叫景相。”李小喜是地道的河北人,袁象先和蒋玄晖都是河南人,两边口音有别,李小喜便听岔了。

赵在礼皱着眉想了想,没听说过宣武这边有什么姓景的相公。但宣武人多势大,手下文官武将如云,很多都带有朝廷加衔,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两人厮杀多时,李小喜道:“老赵,某得败了,你悠着点别伤了某!”言罢,招数开始散乱,再拆几招,被赵在礼将大刀震飞,拨转马头就逃回了本阵。

应袁象先和蒋玄晖的要求,为了让敬翔感受到威胁,早点离开黎阳,便须得显示卢龙军的武勇,所以安排好了赵在礼要连胜数场。

李小喜败回去后,纪文允、张景韶也都轮流催马来战,被赵在礼一一“击败”,于是李小喜带队败回城中。

城头上袁象先指挥若定,令弓手们做好射箭的准备,很好的完成了“掩护”的任务。赵在礼的骑兵被箭雨所退,只能恨恨望着城头高声辱骂。

敬翔对败退回来的李小喜等人好言抚慰了一番,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让他们莫以为意,先到一旁休息去。待李小喜等人走后,敬翔皱眉对袁象先和蒋玄晖道:“刘牙将等人虽是入咱们宣武效命,却不肯尽力,适才厮杀之时多有缓手……”

袁象先和蒋玄晖都被敬翔的明察秋毫吓了一跳,袁象先忙道:“某回头便好生收拾他们!”

敬翔摇头:“不可,他们才入我军,敢出战便已不错了,想要令人效死,袁招讨还要努力才是。如今河北局势颓靡,正是收拾人心的时候,切不可太过苛责。只需厚厚笼络,自有得用的那天。”

袁象先和蒋玄晖狂跳的心这才略微安定下来。

蒋玄晖问:“不如某出城一战,必不堕了咱们宣武的名头!”

敬翔婉拒道:“不用了。适才刘牙将等虽未尽全力,但这赵在礼在车轮战中仍显余力,就凭此,已足称‘河北名将’,蒋兵马恐非其敌。再者,敌军骑兵,不擅攻城,但擅长远遁,就算蒋兵马赢了,也杀伤不大,反而要担心追击之时为敌所趁……这就是平原上骑兵的作用,咱们在这一点上是吃够了河东苦头的。每次攻伐河东,咱们为何都以三、五倍,乃至十倍之兵击之?就是这个道理啊。”

赵在礼城下耀武扬威的吆喝了半天,这才率部离去。

望着两千骑兵远去卷起的尘烟,袁象先忙道:“敬相,敌军暂退,咱们还是回卫县吧,这里实在是危险啊。”

敬翔答允了,于是袁象先和蒋玄晖立刻吩咐大军返回卫县。

回到卫县之后,敬翔开始着手部署河北局势,他首先让袁象先将河北招讨行辕撤回卫县,仍以袁象先为河北招讨使;然后命令处于腹背受敌之势的邢、洺军马返回相州和卫州,贺德伦、张归厚的主力调回汴州和滑州,部分杂军配属河北招讨行辕,由袁象先管辖。

看着地图,敬翔最后确立了大河防线的总体部署。这一战略的作战思想是以黄河为防线(这也是目前卢龙与河南的实际控制分界线),实行暂时的防御作战。整条大河防线分为三段,西段为河北招讨行辕,以相州林虑、汤阴和卫州黎阳作为防御支撑点,构筑拱卫汴州的的缓冲地带;中部自西向东,以濮阳、灵黄、济州、祝阿等四个沿河城池为锁链,紧控黄河,防止卢龙军渡河;东部以棣州刘重霸部为主,实施积极进攻之策,威胁卢龙沧州。

敬翔在很短时间内就提出了整体应对河北卢龙的作战方略,各方兵力配备、粮草供给,军令的指挥,相互间的援助和支撑等等,都非常详细清楚,条理也很明白,不愧是宣武军内的文官第一。袁象先和蒋玄晖都暗自佩服。

在这套方略中,敬翔的计划是稳住黄河形势,待西征大军回来后再重新考虑夺回河北控制权。在宣武体系内,当梁王不在汴州的时候,敬翔按照惯例是有这个权力的,事后向梁王补备便可,梁王从不驳回。

但,敬翔正要准备任命蒋玄晖为大河防御使的时候,一份来自汴州的军报将他的战略计划摧垮了。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起兵,目前已经占据兖州、沂州,两州之西的缁青全地,已经进入平卢手中!(未完待续。。。)

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73章 转折(五)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43章 双极(十五)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23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77章 转折(九)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1章 西京变(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43章 双极(十五)第35章 双极(七)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45章 春夏(十一)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73章 钉子(六)第44章 春夏(十)第80章 钉子(十三)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9章 辽西双城(九)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44章 春夏(十)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129章 河南(七)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19章 整军(二)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139章 国器(一)第9章 西京变(九)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140章 国器(二)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38章 春夏(四)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8章 魏州(三)第141章 国器(三)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76章 转折(八)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126章 河南(四)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74章 钉子(七)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24章 插曲(一)第14章 蒋袁合流(四)第70章 转折(二)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70章 钉子(三)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2章 辽西双城(二)
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73章 转折(五)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43章 双极(十五)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92章 决战上党(七)第23章 辽西双城(二十三)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77章 转折(九)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1章 西京变(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43章 双极(十五)第35章 双极(七)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45章 春夏(十一)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15节 幽州留后(十五)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73章 钉子(六)第44章 春夏(十)第80章 钉子(十三)第17章 西京变(十七)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9章 辽西双城(九)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82章 大王庄——将军庙(六)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8章 中官之死(二)第44章 春夏(十)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129章 河南(七)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19章 整军(二)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139章 国器(一)第9章 西京变(九)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140章 国器(二)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47章 君之野望(五)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38章 春夏(四)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8章 魏州(三)第141章 国器(三)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76章 转折(八)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126章 河南(四)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74章 钉子(七)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24章 大河之东(九)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30章 榆关风云(九)第35章 营州经略(七)第24章 插曲(一)第14章 蒋袁合流(四)第70章 转折(二)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70章 钉子(三)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2章 辽西双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