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

PS:感谢安安他爹的打赏,还有大家给的月票鼓励(人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郭炳呈和李怠墨知道,幽燕保安总公司的启动花费不菲,他们估计李小喜、纪文允、张景韶等人已经没什么余钱了,所以提出了入股分利的要求。在幽燕保安总公司内部,基金会希望以提供军甲兵刃和战马为入股的条件,郭氏占有一成份子,李怠墨和其他基金会相关理事共占三成,待公司理顺之后,再以红利返还相关费用。

这个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等于基金会白要四成股份,付出的代价仅仅是先期提供装备,关键是这些装备还属于借贷性质,将来公司获利后要予以返还!基金会欺负的就是李小喜等人手上没钱,你要是不答允,那你就继续使用那些破刀烂甲,你就仍然没有军马可用,你的武力就不够用,就无法开拓河北市场!

对于幽燕保安总公司来说,如果仅仅是开展普通业务,比如纠察官道、为商旅提供安全保障、为大户提供保镖,原先的陈旧装备也堪堪可以使用的,但李小喜他们目前遇到的极大诱惑,却是开拓河北市场。

今日开业典礼之前,军令处都虞候杨可世、统战处都虞候韩延徽联袂而来,与李小喜等人秘密谈论了小半个时辰,谈及的就是军事参谋总署对河北诸镇的军事策略,其中第一步就是以幽燕保安总公司和辽东保安总公司为先行,对河北诸镇实行军事软渗透。

目下卢龙正在繁忙的进行军政体制改革。没有军事实力对河北诸镇予以打击,更没有办法挑衅宣武军。但就这样干巴巴的等待对手不知何时就会发动的进攻。在战略上就太过消极了一些,属于不可取的应对之道。故此,在李诚中的指点下,经过大量虞侯参谋人员的研究,军事参谋总署提出了“军事软渗透”这一理念。

所谓“军事软渗透”,就是采取非强硬、非官方的办法,逐步对义武、成德、魏博等河北诸镇进行渗透,通过密切与诸镇各方面的往来。影响三镇对卢龙的治策,从而使三镇主动或被动的放弃对卢龙的军事包围,为卢龙积蓄力量提供时间,营造温和的外部环境,并为卢龙将来对三镇实施的军事打击创造优良条件。

在这项策略中,除了经济和外交以外,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军事手段。但却不能动用卢龙军,免得招致河北诸镇的强硬对抗。当然,卢龙军正在军事改革之中,目前也无兵可用,所以,由两大保安总公司以民间武人团体的身份出面就是最佳的办法。

杨可世和韩延徽给出了一整套详细方案。对于每个目标的完成,都有着相应的雇佣费用。为了实现这套方案,后勤司紧急拨付虞侯司五十万贯特别费,其中的二十万贯专门用来支付两大保安总公司,至于谁能拿到多少。就看谁能完成多少目标了。

李小喜当然想吃下这块蛋糕,他一想到二十万贯这个数字。就浑身发抖,如果能够将其吞下肚子,不,哪怕只吞下一半,弟兄们就发了!但考虑到任务的难度和应对的敌人,换装就是一种必然了。义武和成德还好一些,李小喜相信自己旗下的保安们都是百战之兵,作为职业武人团体,上阵厮杀只是等闲尔。可河北诸镇里还有个魏博,魏博牙兵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没有优质的军甲和装备,一旦和他们发生冲突,自己旗下的保安们完全讨不了好。

在虞侯司内部,统战处是这次“军事软渗透”计划的责任者,也是这笔特别费的使用者。统战处副都虞候李怠墨虽然主要精力不在本处事务之上,但也提前获悉了相关计划。正是因为有此把握,拿捏住了李小喜换装这个软肋,才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但令郭炳呈和李怠墨没有想到的是,李小喜云谈风轻的拒绝了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入股的条件,只是单纯讨论一应军甲兵刃和战马的价格。

“五百套轻甲、两百套重甲,这是八千贯;一千杆带铁刃的木枪、五百柄横刀、两百张弓、五百根牛筋弦、两千匣三羽箭、两百杆骑枪、五百柄厚背刀,这是一万两千七百贯:战马五百匹、驽马五百匹、驮马一千匹,这是四万另一千五百贯;战袄、棉裤各三千,这是一千五百贯;后勤司最新验收通过的定制军粮九万盒,这是一千八百贯;草料一千车,这是两百贯……上述总计为六万五千七百贯……”

李怠墨熟练的接过李小喜递来的采购清单,飞快的拨弄算盘,像个账房先生一般很快算出了价钱,然后抬头看了看李小喜,不敢置信的道:“李总,你确定要订购那么多货?”

李小喜点了点头,道:“不错。”

李怠墨皱眉道:“就算看在贵公司开业,给你打个折,抹掉七百贯的零头……六万五千贯,李总,你确定?你也知道,如今后勤司正在大量采购各工坊生产的货物,各家工坊是无力应对赊购的……”又劝道:“李总,其实各位东家入股贵公司,统共只占四成股子,绝不会干涉贵公司的事务,参逢军务——这是各位东家绝不敢做的,我们要的只是红利而已……”

李小喜淡定一笑:“不赊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以给你们铜钱,但这恐怕要拉数百车,你们也不方便,咱们可以用金裸子付账。”

“李总……有这笔余钱?可否容某等观瞧?不是信不过贵公司,实在是数量太大,见不到钱,各家工坊绝不敢轻易开工啊……”

不等李怠墨说完,李小喜从怀中掏出一份文契。放到桌案上,然后轻轻推到李怠墨和郭炳呈眼前。

薄薄的文契只有一页。以牛皮制成,上书“借贷文契”四个字,下面是“贷主:幽燕联合钱庄;借主:幽燕保安总公司;天复二年六月一日”,落款上分别盖着两个红红的油墨印章,以及几个拇指印和签名。在下面是几行字,写的是:

甲款:贷主放本八万贯与借主,约期三年,年利三分半

乙款:该本存于贷主。借主可随时支应,若为金,每两约价九贯三,若为银,每两约价一贯二

丙款:借主于次年给付钱息,半年一结,三年后还本

丁款:借主以如下文契为质——天复二年节度判官署商通联字子丑、子寅、子卯、子辰、子巳、子午、子未、子申、子酉。欠息则抵丑、寅、卯、辰之护路权进益,欠本则其余尽抵

戊款:本契经幽州高等法院公证,三分文本,各方惠存

郭炳呈和李怠墨埋着头仔细看完文契,眼中俱是无奈之色,两人地位远高于李小喜。但在这一刻,却都无计可施。

尤其是李怠墨,拍了拍自己的额头,暗道“失算”,心中恼怒不已。幽燕联合钱庄是上个月幽州城内刚冒出来的新生事物。他曾经打听过,说这个钱庄是放贷利钱的商铺。虽说听起来很新,但在他想来,不过是个市井间的典当铺子而已,可如今一看,却远非自己所想。

这家名为钱庄的典当铺,竟然拥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居然能一次放贷八万贯,光是这个规模,就令人不敢小觑。而让人吃惊的是,这份文契典当的竟非实物,而是幽燕保安总公司从节度判官署获得的护路权!

护路权也能典当?仔细琢磨之后,李怠墨忽有所悟,这份文契的内容似乎向他敞开了一片新的天空!原来营生之道,还有那么多花样!

李怠墨正在思索间,郭炳呈开口了:“李总,却不知这幽燕联合钱庄东主是谁,如此大量典钱……”

李小喜恭恭敬敬接茬道:“是放贷。”

“好吧,如此巨额放贷,这钱庄的东主,李总信得过?”

李小喜笑了一笑,道:“某打听过,此号为高、王、李、韩、元等十数家幽州豪门联合所创,区区八万贯,他们还是拿得出来的。”

郭炳呈和李怠墨顿时脸色为之一变,二人眼神交汇片刻,旋即不再讨论这个话题。这么大的生意,两人却有些心不在焉,匆匆和李小喜画押签了契约,就结伴离去了。

与此同时,原卢龙节度府节堂,现卢龙节度府中南海的一处书房里,李诚中奋力提笔,在黄白色的纸页上一挥而就,“幽州步行街”五个大字顿时铺满其上。

“如何?”李诚中转头向一旁的冯道问。

冯道抿嘴,微笑不语。

李诚中叹了口气,将纸页揉碎扔在地上,重新铺开新的黄纸。正要重写,冯道却开口了:“不如换几个字试试。”

李诚中咬着笔杆,凝神静心,片刻之后挥毫而成,这回黄纸上写的是“幽州文化艺术基金会”。

冯道侧目观瞧,道:“这几字还算不错,可以用了……大帅,有营州社会发展福利基金已经足够了,何苦再添个幽州文化艺术基金?这两个基金会如此庞大,势力不小啊,影响也越来越深远,现如今还好,若是将来惹出什么乱子,官府恐难以收尾。”

李诚中看着自己写的字,确实进步很快,不禁沾沾自喜,随口道:“可道,有钱不算什么,影响深远也无妨,说实话,某还嫌他们小了些。幽州豪门将心思放到这些地方,咱们节度府就可以省很多力气。说到底,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军队在咱们手上,凭他两个基金会又能成得了多大的气候?唔,我还打算搞一个红十字基金会出来,到时候吸纳河北诸镇的那些高门,这样算下来,就有三个会了。”

“三个?”冯道不禁有些头疼,莫名的望着李诚中。

“嗯,三个。营州基金会的成员主要是实业家,呃,实业家就是作坊主、店铺东家,专门搞生产的;幽州基金会的重心在金融,呃,就是银钱往来,还有矿山、盐池、海运等等;现在还得琢磨琢磨,这个红十字基金会的主业方向是什么……将来这帮人坐在一起吵架,可道老弟,呵呵,那才有意思呢……”

冯道没有明白这位李大帅讲的是什么,但他已经在旁边指点对方练习书法好一阵子了,手中的事情不能再行耽搁,因此道:“大帅,袁象先已经回到魏州了!”(未完待续。。。)

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83章 钉子(十六)第122章 南北战策(十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8章 西京变(八)第10章 魏州(五)第2章 健卒营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46章 春夏(十二)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27章 插曲(四)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127章 河南(五)第84章 钉子(十七)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66章 非常规战争(三)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41章 蓟州(三)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33章 诸侯之定(十二)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35章 双极(七)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28章 插曲(五)第71章 转折(三)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124章 河南(二)第19章 幽州留后(十九)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28章 插曲(五)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32章 卢龙节度(一)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139章 国器(一)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72章 钉子(五)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42章 双极(十四)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75章 钉子(八)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37章 双极(九)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29章 双极(一)第33章 诸侯之定(十二)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
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83章 钉子(十六)第122章 南北战策(十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60章 己未之冬(十一)第8章 西京变(八)第10章 魏州(五)第2章 健卒营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31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46章 春夏(十二)第63章 两河轮战(九)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27章 插曲(四)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127章 河南(五)第84章 钉子(十七)第44章 白狼山水间(十一)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3章 幽州留后(三)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66章 非常规战争(三)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41章 蓟州(三)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33章 诸侯之定(十二)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34章 诸侯之定(十三)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35章 双极(七)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28章 插曲(五)第71章 转折(三)第59章 河北新军阀(二)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124章 河南(二)第19章 幽州留后(十九)第24章 诸侯之定(三)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28章 插曲(五)第52章 己未之冬(三)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32章 卢龙节度(一)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139章 国器(一)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72章 钉子(五)第35章 白狼山水间(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42章 双极(十四)第21章 大河之东(六)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75章 钉子(八)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61章 两河轮战(七)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37章 双极(九)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29章 双极(一)第33章 诸侯之定(十二)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