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范阳之春(六)

ps:感谢我是大穷鬼、zc58的月票鼓励。

颉木里是三天后从禁闭室中出来的,出来的时候满脸疲惫。

李存勖、李继唁、郭崇韬等人都在军校学习了三天,已经将条令通读过一遍,他们知道这确实是条令中的规矩,并非杜教官挟私报复,更不是卢龙军对外镇子弟有什么恶意。但颉木里确实是被禁闭了三天,遭受了三天苦难,李存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颉木里,只能叹息无语。

李继唁则将矛头直指王师悦和李嗣业,嚷嚷着将来定要为颉木里兄弟讨回公道云云。

三天的禁闭似乎让颉木里沉默了许多,他的话少了,听了李继唁的叫嚣后并没有应和,只是淡淡一笑。这种沉默让李存勖也有点不知所措,这件事情毕竟因他而起,所以他向颉木里询问,究竟有什么想法,需要自己为他补偿些什么。

李存勖是颉木里的将主,对于颉木里来说,别人的话可以不予理睬,但李存勖的话却必须回答。

“某知道规矩,某犯了规矩,接受惩罚是应当的。”

“你是说……你知道规矩?什么规矩?”李存勖不太明白。

“军校的规矩,或者说,叫什么‘条令’……关在小屋子里的三天,某没有闲着,军校有教官来和某解释了规矩。所以某明白了,一支军队有一支军队的规矩,这里的规矩跟河东的不一样,既然到了这里。就要守这里的规矩……亚子将军来这里,不就是为了学习这套规矩么?某明白的。今后某会守规矩的。”颉木里平静的说着,他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怔,大伙儿仿佛击出了一记空拳,拳头没有打到任何目标,那种感觉说不出的怪异和难受。

“好吧,既然如此……咱们就好好学习这套规矩,看看卢龙是怎么做的。”李存勖做了一个不太让人信服的总结,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伙儿散去之后。颉木里依旧在回想,实际上他刚才的话语里隐瞒了很多东西。三天的禁闭生涯中,确实有人前来小屋子向他解释卢龙的这套规矩,来人的确是军校教官,但与训练教官不同,他是教化官。

颉木里还记得,教化官进来的时候。好半天没有说话,只是不停翻阅着手中的一卷文档,等到颉木里忍耐不住快要破口大骂的时候,他才停止了翻阅,然后平静的问颉木里:“如果没有错误的话,你姓阿史那?”

这句问话如平地惊雷。将颉木里瞬间拉回到幼年时的记忆中。

“你的姓氏是阿史那,我们的祖先曾经是草原的统治者……祖上曾为大唐天子倚重……我们的敌人是回纥……”这是颉木里幼时接收到的支离破碎的记忆,他虽然记得,但却早已将之深深埋在心底尘封起来,偶尔翻捡起来。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甚至觉得是个美梦。可是没想到,今日面对的陌生军官,又将这些记忆重新拾了起来。

“你想说什么?”颉木里强掩心中的惊讶,盯着对方。

教化官歪着脑袋看了看颉木里,淡淡道:“是这样的,范阳军校是燕王培训高级军官的……呃……‘摇篮’,‘摇篮’懂么?好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能够进入范阳军校的军官,都意味着将来有机会成为卢龙军的重要成员。当然,你们这些外镇军将的前程,不由燕王决定,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教化司忽略的对象。坦白的说,我们需要做一项审查,确保军校内不混入敌探,比如宣武军的人……”

“你怀疑某是宣武的敌探?”颉木里被这句话激怒了,脸色涨得通红。

“每个人都会被审查,你不应该激动……平静一点……经过审查,教化司认为你们是合符条件的,你们都通过了……”教化官没有说的是,审查小组的成员不仅来自教化司,还有调查统计局,尤其是后者,在审查中的发言权比较大。

“那你们是什么意思?为何还要把某关在这里?”

“你被关在这里,不是因为刚才的原因,而是因为你违法了‘条令’,就事论事,你冲撞训练教官,所以要挨罚。至于‘条令’,接下来的三天不会白费,会有人向你解释并要求你诵读,这也是课程之一。当然,你事先其实并不知道条令,按理不应该惩处如此之重,但我们确实有些事想和你谈谈……好吧,现在回到刚才的话题——阿史那……我们发现你来自云州,是一家部族之主,而你的名字,是阿史那这个姓氏的常用名,现在我想问问,你对这个姓氏有什么看法?”教化官问道。

教化官的问话很简单,但能够问出这个问题,是调查统计局和教化司联合努力了一个月的成果。一个月前河东参加范阳军校的名单便送到了幽州,于是调查统计局和教化司对每一个陌生的名字都进行了身份核实,经过了解,颉木里虽然只是黑鸦军的一个小校,但却是沙陀人控制下的一个草原部族俟斤。

另外,派出去调查的人员很快传回来消息,颉木里不仅受本部族族民的拥戴,而且对许多散落的小部族影响力都相当大,这些部族都喜欢在胸口上刻印狼的图腾,这一现象表明,这些散落的小部族都来自曾经辉煌过的草原大帝国——突厥汗国。

面对教化官的询问,颉木里有些茫然,在对方的诱导下,他一步步将自己幼时的记忆叙述而出,然后为教化官记录下来。

教化官没有多说什么,等到谈话结束后,他便离开了,临走时安慰颉木里。让他好好学习条令,有什么事情。他第二天会回来继续交谈。于是颉木里心神不定的度过了禁闭的第一天,在接下来的条令诵读中也显得焦灼不宁。这一天的时光让颉木里感到格外漫长,他一直在等待教化官再次到来,他希望知道更多关于阿史那这个姓氏的事情。

禁闭的第二天,教化官重新回到了禁闭屋,这一次他准备的很充分。

“经过核实,我们确信你是黄金家族的后人,是阿史那这个伟大姓氏的嫡裔。”

颉木里注意到对方口中“伟大姓氏”四个字。不由一阵紧张。

“看来你对自己的血脉所知并不翔实……阿史那是个伟大的姓氏,没错,伟大……这个姓氏崛起于四百年前,曾经辉煌无比。不过很可惜,这个姓氏最后被回纥所灭,时间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从那以后。阿史那家族成为了草原的流浪者……”

“之所以说这个姓氏伟大,是因为你们家族中出过很多天纵英才,他们聚集在大唐的旗帜下,横扫草原,令大唐的荣光撒播于漠北万里。阿史那家族为大唐天子东征西讨,灭国上百。当年长安城中万邦来朝的盛世景象,离不开阿史那家族的贡献……”

“……随便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太宗朝的毕国公、辅国大将军,听说过么?很好,其实毕国公就是你的先祖之一。本名阿史那社尔。贞观十四年,毕国公与吏部尚书侯君集合兵西进。攻陷高昌国,打通了西域要道…..贞观十九年,毕国公随太宗东征高句丽,面中流矢而不退,最终大获全胜……贞观二十一年,毕国公受封昆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唐军四万,发铁勒、突厥、吐蕃、吐谷浑十万余骑,西征西域,先后攻灭处月、处密、焉耆、龟兹,占城七百余座……毕国公战功彪炳,位极人臣,深为大唐历代武人所敬仰……尤其难得的是,他对天子异常忠心。太宗薨后,毕国公自愿以身殉葬,幸有太宗遗诏,毕国公才没有身殉,但此后常年陪伴于太宗陵前,直到去世……”

“又比如阿史那思摩,听说过你这个先祖么?没有?没关系,简单说说,你的这位先祖很了不得。高祖爵封其为和顺郡王,太宗朝时,薛延陀部以二十万入寇,和顺郡王与行军大总管李绩配合,诱敌深入,然后在诺真水大败薛延陀统帅大度设,最终摧毁了这个刚刚成型的帝国……”

Wшw •ttk an •¢O

“此外,还有薛国公阿史那忠,曾担任长岑道行军大总管、青海道行军大总管、西域道行军大总管,与铁勒、契丹、吐蕃等部作战,戎马一生……”

“……右监门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曾随高宗征高句丽……”

“……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征草原、镇濛池……”

“……镇国大将军阿史那元庆,武皇时期为昆陵都护、左玉钤卫将军……”

“……左金吾卫大将军阿史那献,中宗时,他一直为大唐镇守西域,劳苦功高……”

这一串名字报出来,颉木里顿时陷入了痴傻之中。教化官见状,合上卷宗,咳了一声,将颉木里从痴傻中唤醒:“好吧,还有很多名字,都是你们阿史那家族的先辈。怎么说呢,阿史那家族一直以大唐天子忠犬自居,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到长安三内为天子守门站岗,年长后便入调各军,统兵出征,世代卫护大唐……”

“阿史那——家族是怎么衰落的?”颉木里喃喃问道。

“……回纥,回纥人干的,你们在草原的部落被回纥人屠灭了,阿史那家族于是衰落。有记载的是,大族长阿史那莫棘连的可敦(夫人)——骨咄禄婆匐率部南迁,受玄宗皇帝庇佑,册封为宾国夫人,年供二十万石以养族人……再然后,大唐内乱,阿史那家族渐渐流离失散……”

“大唐没有为某家复仇?”颉木里追问,语气很是失落。

“某刚才说了,阿史那家族被灭后,安禄山、史思明起兵作乱,大唐从此衰落,无法为你家复仇。不过你也不用考虑复仇的问题了,回纥人建立的国家已经分崩离析了,大约在五十年前……对了,史思明也是你们阿史那家族的子弟,阿史那内附大唐后,以史为姓……”

颉木里木然点了点头,深深叹了口气。

默然片刻,教化官重新开启了谈话:“嗯,你现在知道你们家族祖上的辉煌了。是这样,燕王殿下乃大唐宗室,他知道了你的事……”

颉木里猛地抬起了头,望向教化官,只听教化官道:“燕王殿下说,他对大唐曾经没能庇佑阿史那家族的事情感到万分遗憾,并且让我们转达他对阿史那家族,以及对你本人的歉意。殿下说,他对阿史那家族为大唐做出的贡献致以深深的敬意,并希望阿史那这个姓氏,能够如昔日一般重新辉煌。殿下还说,阿史那家族过去曾经是大唐宗室最忠心的臂膀,他希望将来的阿史那家族自你开始,重新兴盛起来,继续为大唐宗室效力……”

“燕王还说,阿史那氏不负李氏,李氏也必不负阿史那氏!”(未完待续。。。)

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139章 国器(一)第2章 西京变(二)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27章 插曲(四)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19章 整军(二)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18章 整军(一)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75章 转折(七)第78章 怀远新思维(十)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7章 幽州留后(七)第5章 贝州(下)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75章 怀远新思维(七)第24章 插曲(一)第28章 插曲(五)第40章 蓟州(二)第21章 整军(四)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47章 卢龙节度(十六)第135章 中枢之要(五)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第130章 河南(八)第27章 插曲(四)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4章 转折(六)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42章 白狼山水间(九)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85章 钉子(十八)第70章 钉子(三)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33章 双极(五)第64章 燕郡问题(九)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77章 钉子(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章 西京变(二)第28章 插曲(五)第42章 蓟州(四)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5章 贝州(下)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26章 榆关风云(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1章 西京变(四)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15章 辽西双城(十五)
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139章 国器(一)第2章 西京变(二)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27章 插曲(四)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19章 整军(二)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18章 整军(一)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75章 转折(七)第78章 怀远新思维(十)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7章 幽州留后(七)第5章 贝州(下)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75章 怀远新思维(七)第24章 插曲(一)第28章 插曲(五)第40章 蓟州(二)第21章 整军(四)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47章 卢龙节度(十六)第135章 中枢之要(五)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59章 饶乐山巅(十三)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25章 幽州留后(二十五)第130章 河南(八)第27章 插曲(四)第48章 白狼山水间(十五)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4章 转折(六)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9章 中官之死(三)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0章 卢龙节度(九)第30章 诸侯之定(九)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42章 白狼山水间(九)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45章 白狼山水间(十二)第55章 卢龙节度(二十四)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85章 钉子(十八)第70章 钉子(三)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33章 双极(五)第64章 燕郡问题(九)第11章 辽西双城(十一)第37章 白狼山水间(四)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77章 钉子(十)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2章 西京变(二)第28章 插曲(五)第42章 蓟州(四)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5章 贝州(下)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26章 榆关风云(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1章 西京变(四)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99章 决战上党(十四)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15章 辽西双城(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