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君之野望(三)

白狼山军校校长就是李诚中,本来按照这个时代人们的认知,他应该被称为山长,但这厮对校长两个字十分痴迷,于是强行要求被称呼为校长。他还打算在将来有机会的时候,给自己弄个“委座”的称号玩玩。

新鲜出炉的李校长点了点头,示意刘金厚入座,然后开始演讲。这篇演讲稿是他自己花了一个晚上的工夫弄出来的,首先回顾营州军的建军历史,然后细数经历过的每次战斗,重点夸赞了表现突出的几名士兵。然后声情并茂的分析了建立军校、培训军官的重要意义,指出在座各位是未来营州军的骨干和核心,是未来营州军战斗力的最根本所在。最后,他鼓励学员们认真学习、努力领会各项军事知识,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军校毕业生。

李诚中这厮如今尝到了领导作报告的美妙滋味,越发热衷于在各种场合讲话致辞提要求,他的讲话水平也正在逐渐提高,从最初的干巴巴空洞无味到现在的高瞻远瞩趣味盎然,实在是进步巨大。这番讲话令台下数十名学员热血沸腾,大伙儿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心中的拥护之情。

李诚中讲完之后,开业典礼由白狼山军校大祭酒姜苗主持,他介绍了这次军校的主要安排。白狼山军校首批训练共分四期,准备将拟任军职的所有军官分期轮训一遍,每期安排五十人,训练时长一个月。参训的军官从伍长至队正不等,军职最高者为当期队官。刘金厚是自发报名参训的,他一直对自己的文化和军事素养不太满意,准备在这次训练中多所进益。因为他的军职最高,第一期的队官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按照军校课业的安排,今天的开业典礼之后,军校生们将开赴白狼山进行封闭学习,课程内容包括文化、队列、战术、条令,要求学员们学期结束后要符合要求,成为一名具备独立战术指挥能力的军官。能够指挥至少五十至一百名士兵进行训练并开展独立作战。

姜苗强调,学习期间不分军职大小,撤销当前的一切军职官阶。待学期结束后视成绩好坏重新授予。最后,姜苗问:“还有什么问题么?”

被打了军棍的赵原平依旧硬气,忍着屁股上火辣辣的疼痛大声道:“某不去什么白狼山,某也不参加你们的劳什子军校!”

姜苗冷冷道:“有问题先喊‘报告’。念你初犯,不予追究,下次再搅闹军堂,军法伺候!”

赵原平大怒,想了想刚才挨的军棍。却不敢硬顶了,忍着气道:“报告!”

姜苗点头:“这位学员,可以提问。”

赵原平道:“问完了,就是刚才问的……”

他刚说了半句就被姜苗打断:“提问时要起立!”

赵原平只得忍痛起身:“刚才问过了。”

姜苗道:“刚才没喊报告,提问无效,重复你的问题。”

赵原平憋了憋心中那股邪火,终于重复了一遍:“某不去什么白狼山,某也不参加军校!”

姜苗道:“军官必须接受军校培训。否则削去军职。降为普通士卒。”

赵原平抗声道:“某的振威校尉是节度府授予的,凭什么说削就就削!”

姜苗道:“要加入营州军就必须遵照营州军的规矩,你从未参加过战事,让你去白狼山军校学习已经是破格。”

赵原平道:“那某就不进营州军了!某要回幽州!”

姜苗冷冷道:“可以,以‘逃兵’论处,行文节度府。发回幽州!“

赵原平道:“老子不是逃兵!凭什么以‘逃兵’论处!”

姜苗道:“你以为营州军是说进就进,说出就出的?擅自脱离营州军序列。当以‘逃兵’论罪!按罪当斩!尔等初入营州军,不懂这些规矩也就罢了。只是发回节度府而已,这已经是从宽惩处,休再多言!最后奉送你一句话,营州军不是你捞取功劳的地方,想要挣取军功,就必须真刀真枪打出来,在营州军中,偷奸耍滑、坐享安逸是绝对行不通的。要想证明自己是条好汉子,就将心思用在厮杀上,光吃白饭不任事务,那叫孬种!”

赵原平大怒,瞪着姜苗的眼睛大声道:“老子不是孬种!老子也绝不是逃兵!不就是军校么,老子就去看看,到底能耐我何!”

姜苗一笑:“是不是孬种,看行动,赌天发誓没有用。还有没有不去的?”他的眼神在赵家子弟诸人身上打转,盯到赵横时,赵横低下头去不敢对视,盯到崔和头上时,崔和也不敢有什么言语。他们两人,连同赵原平一道,都是赵大将军此行极为期许的,若是以“逃兵”之名被赶回幽州,可就实在是丢脸丢到家了,就算回去后再怎么辩白,也总是无法见人。尤其是赵横,此番出来前得了赵大将军面授机宜,更是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赶回去。

赵家子弟中却也不都是要脸面的,大多数人在家中娇惯坏了,哪里受得了这苦,只不过三天的禁闭,就让他们恨不得立刻插翅逃回幽州。除赵横等三人外,其他人怯生生鼓起勇气当场要求回去,言道哪怕背上“逃兵”身份也愿意。赵横大急,他拼命朝这些同来的赵氏子弟使着眼色,但那些人都一心要回幽州,遇见赵横逼视的眼光,俱都躲躲闪闪的回避着。

姜苗也不难为这些人,当场安排士兵携带公文押送至平州,再由平州递解回幽州。

开业典礼结束后,台上的军官都匆匆离去了,如李诚中等人还有诸事缠身,要赶回去处理。姜苗作为军校祭酒,则带领着事先指定好的军校教官先期赶往白狼山。学员们则在队正刘金厚的指挥下,要步行前往白狼山。

在发放学员盔甲和兵刃的时候,又是赵原平跳了出来。赵家子弟的战马、兵刃和盔甲都在关禁闭的时候被收走,赵原平便吵嚷着要刘金厚将东西还回来。

刘金厚早看这厮不顺眼,只是冷冷道:“身为学员期间,一应私人财物全部清剿,训练时所用的兵刃、甲胄由军校统一发放,至于战马,只有在学习骑射的时候才会安排。”

赵原平不服。此刻军官都已经散去,赵横与崔和见身旁没有了军官的威慑,也开始跟着哄闹起来。

刘金厚喝道:“再敢闹事。到了军校后便禀明祭酒,军法从事!”

听说又要军法从事,赵横与崔和都不寒而栗,便不敢作声。赵原平也不闹了。但他却不去穿戴统一发放的皮甲,不去取分给他的木枪。

刘金厚是最底层带贯了兵的,对于赵原平这种军中刺头的闹事并不头疼,也不跟他多废话,喝令几个学员上来就要绑赵原平。准备移送军法处。赵原平大喊道:“姓刘的,有本事跟老子一对一,仗着人多算什么本事!”

刘金厚道:“咱们是军伍,战阵之上哪个跟你一对一,你以为是市井混混么?”

赵原平道:“就算如此,老子不要这破烂盔甲,却又犯了哪条军法?”

刘金厚道:“《营州军士兵作训条令》规定,武装行军时不得丢弃随身装备。违令者禁闭十日!”

赵原平无奈。只得认栽,刘金厚也不为难他,监督着他穿戴好皮盔皮甲,将木枪往他手中一塞,便下令出发。

五十三名学员被刘金厚分作了五伙,赵家剩下的三人也被打散分入各伙。赵原平最爱闹事。被刘金厚分到自己亲领的一伙儿之中,赵横被分到学员二伙。崔和则被分到学员三伙。

军校的训练里始终贯穿了建立部队荣誉这一条,因此。从武装行军开始,刘金厚就宣布了“小红花”制度。武装行军以各伙为小组进行,当天的行军任务是抵达白狼水外的虎步滩。路程约七十里。按照先后抵达顺序授予各伙小红花,第一名授予三朵,第二名授予两朵,第三名授予一朵,第四、第五名没有。

“小红花”制度是李诚中参照穿越前小学上学时的经历恶搞出来的,他转授给了姜苗,姜苗又转授给了刘金厚。小红花是染成红色的布花,军校期间,按照学习名次授予各学员伙,军校毕业时,要清点各伙获得的小红花数目,哪一伙获得的小红花最多,则该伙学员将在军阶上得到提升,同时在军职任命上予以重点和优先考虑。若是哪一伙获得的小红花达不到规定数目,则该伙全体学员都要受到惩罚,这种惩罚甚至包扩降职。

崔和的学员三伙伙长是罗源安,这个人在营州军中可谓起起伏伏。罗源安最早是钟四郎手下的士兵,因作战勇敢,在榆关立了军功。其后随队来到白狼山,被提拔为一伙之长。李诚中在军中开展大练兵之后,罗源安因文化课程和军事课程拖了后腿,被降职为伍长。其后白狼山外和契丹品部决战中再立大功,阵斩契丹品部步卒将领卜登。李诚中占领柳城之后开始扩军,罗源安因功被授予队正之职。

钟四郎知道罗源安的根底,清楚他在文化课程和军事课程上的短板,这次白狼山军校第一期开业的时候,便将他塞了进来,为此,钟四郎还专门找他进行过一番深入谈话。在钟四郎的耐心开导下,罗源安硬着头皮向老上司表态,决定洗心革面,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上司的一番苦心。

崔和在武装行军中的表现让罗源安很不满意,刚开始跑了不到三里,崔和就揉着肚子哼哈起来。武装行军要求各伙抵达目的地时不得落下一人,所以崔和的表现直接影响到全伙每一个人。罗源安是个木讷的老实人,这种人通常都不太会说话,他们习惯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于是罗源安跑到崔和身边,提起脚来直接踹到崔和的屁股上。(未完待续。。)

第36章 春夏(二)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2章 健卒营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130章 河南(八)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100章 决战上党(十五)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8章 插曲(五)第45章 春夏(十一)第36章 营州经略(八)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42章 卢龙节度(十一)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93章 决战上党(八)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9章 魏州(四)第34章 双极(六)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32章 双极(四)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9章 西京变(九)第107章 南北战策(一)第78章 钉子(十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25章 插曲(二)第40章 蓟州(二)第28章 插曲(五)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28章 榆关风云(七)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138章 中枢之要(八)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9章 魏州(四)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127章 河南(五)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18章 整军(一)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7章 西京变(七)第1章 西京变(四)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3章 西京变(三)第72章 钉子(五)第78章 钉子(十一)第139章 国器(一)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82章 钉子(十五)第139章 国器(一)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133章 中枢之要(三)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19章 大河之东(四)第74章 钉子(七)
第36章 春夏(二)第77章 怀远新思维(九)第2章 健卒营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130章 河南(八)第108章 南北战策(二)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100章 决战上党(十五)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49章 范阳之春(三)第68章 仁恕之道(一)第28章 插曲(五)第45章 春夏(十一)第36章 营州经略(八)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55章 己未之冬(六)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42章 卢龙节度(十一)第14章 北回归线(四)第54章 君之野望(十二)第93章 决战上党(八)第15章 蒋袁合流(五)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9章 魏州(四)第34章 双极(六)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46章 卢龙节度(十五)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12章 北回归线(二)第32章 双极(四)第23章 榆关风云(二)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36章 白狼山水间(三)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9章 西京变(九)第107章 南北战策(一)第78章 钉子(十一)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76章 怀远新思维(八)第75章 非常规战争(十二)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54章 卢龙节度(二十三)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77章 大王庄——将军庙(一)第70章 怀远新思维(二)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25章 插曲(二)第40章 蓟州(二)第28章 插曲(五)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54章 饶乐山巅(八)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28章 榆关风云(七)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75章 仁恕之道(八)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138章 中枢之要(八)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9章 魏州(四)第26章 诸侯之定(五)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127章 河南(五)第26章 大河之东(十一)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18章 整军(一)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7章 西京变(七)第1章 西京变(四)第23章 大河之东(八)第3章 西京变(三)第72章 钉子(五)第78章 钉子(十一)第139章 国器(一)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45章 卢龙节度(十四)第38章 营州经略(十)第82章 钉子(十五)第139章 国器(一)第78章 大王庄——将军庙(二)第4章 幽州留后(四)第49章 饶乐山巅(三)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133章 中枢之要(三)第79章 大王庄——将军庙(三)第53章 卢龙节度(二十二)第19章 大河之东(四)第74章 钉子(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