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君之野望(二)

从幽州眼巴巴赶赴营州从军的赵家子弟被分别在小黑屋中各自关押了三天,其间除了有人送来三餐饭食外,一切都是在黑暗中度过,唯一的亮光来自木屋一侧墙面上的窗口。窗口不大,两只手掌就能遮挡得严严实实,开在高过头顶的地方,必须踮起脚尖才能看出去。

崔和从在酒楼上被绑直到现在被士兵扔进小黑屋里,脑子一直在发懵,等到屁股落地,摔了个仰八叉后,才渐渐反应过来。今天的整个过程完全出乎他的想象之外,本来兴致勃勃的赶到了营州,幻想着掌控钱粮大权,好好发一笔横财,结果莫名其妙就被营州军抓了,在长史府被当堂判了个杖责十棍,当时崔和吓得都说不出话来。

好在赵横的坚持让弟兄们免于杖责,其后又被押到军法处,判了个禁闭三日。等黒木屋关闭,只剩他自己一人时,他活动了活动手脚,被长时间绑缚的血脉稍稍恢复了知觉。

崔和借着那扇小窗透进来的光亮看了看身处的环境,凌乱铺在地上的干草垛、四面光秃秃的木墙、闷热的空气,忍不住悲从中来,就想当场大哭一气。抱着头干嚎了两声,呆坐在干草垛上,崔和在木然中恍惚良久,才起身去看那小窗。

踮着脚尖向上凑了凑,透过小窗,他看到远处是一片校场,校场上许多士兵正在列队行进,时而向前,时而转向,不时传来士兵们的齐声大吼。再观察片刻,崔和猜测自己身处军营之中,努力斜着眼睛往左右两边打量,看到一个个和自己所处之地大小相当的木屋,心里明白自家兄弟恐怕都在这些木屋之中。

脚踝上的酸胀感袭来,崔和站不住了,回到草垛上坐下,听着远处传来的一阵阵士兵呼喝声,想起自己在幽州的锦衣玉食和飞扬跳脱,那些斗鸡走狗的快乐和青楼薄幸的风流仿佛云烟一般消散,眼前只剩下狭小黑暗的空间和凌乱杂碎的干草,不禁再次悲从中来。

干嚎了两声,还是没嚎出眼泪来,心中的悲凉却抒发了不少。崔和想起当日自己去张宅催促李诚中到大将军府听训的事情,心中暗恨,只觉此人异常可恶,当时表现得如此恭敬,此刻却如此蛮横,真是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崔和心中发狠,暗自思忖着出去后立刻赶回幽州,向大将军告上一状,定要此人当面跪地求饶不可!

想到气愤处,他一拳砸在墙壁上,却不想用力太过,自家手指关节处传来火辣辣的剧痛。崔和疼得“唉哟”一声,此刻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出来。他想起对自己呵护倍至的娘亲和关怀有加的姑姑,只觉委屈到了极点。

屋中无事,崔和只觉度日如年,除了自家胡思乱想外,竟没有可以打发时间的事情,便只好踮着脚从小窗口往外看士兵们操练。严格说来,他的筹算能力在赵家子弟中是拔尖的,除了有一份天赋外,还得益于对关扑赌赛的爱好。崔和看着远处操练的士兵,不由自主就开始点算每列每队的人数,片刻之间便点算清楚——每列十人、共计百又十列。

点算好人数后,崔和又开始点算士兵们的行进步伐,这就毫无规则可言了,有些队列行十数步便止,有些队列行数十步方停。他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士兵左脚和右脚的出步顺序都很规则,先出左脚,才出右脚,每列的士兵左右脚都十分统一。每当有士兵出脚顺序出错时,队列都会立刻停止。出错脚步的士兵会被军官从队列中叫出来接受处罚,或是双手撑地欺负上下,或是单独围着校场跑圈。…,

崔和便开始替那些士兵着急:

“傻蛋,出错了!先左脚!看吧,说了你不听,挨罚了吧。”

“又错了!真够笨的!”

“步子压慢点,走快了,哎呀,真是猪脑子!”

“明明是向左转,你偏向右,左右不分么?笨得可以!”

“哈哈,这次该跑圈去了吧?不少字唔,至少三圈!”

“咦……跑了五圈啊……”

小木屋中崔和的声音独自响着,他在用这种方式打发时间,到了后来,觉得似乎也很有趣。

夜晚的时候,崔和躺在干草垛上,透过小窗看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河,在胡思乱想中逐渐睡去。等到天明的时候,他便迫不及待的趴着小窗,继续开始观看士兵们操练。

等到了第三天,他又觉得百无聊赖了,坐到干草垛上发呆。这一天是最难熬的,他心里忐忑不安的想着,不知道人家是不是真的能够说话算话,把他从这该死的小木屋中放出去。一会儿在想出去后怎么尽快回到幽州,离开这个鬼地方,他盘算着回到幽州后好好吃喝一顿,找家青楼发泄发泄心头的邪火,唔,还要到大将军面前狠狠告上一状,让李诚中吃不了兜着走。一会儿又想着人家要是不放他走,接着关下去该如何是好?他甚至考虑到李诚中将他们一行拉出去直接砍头的可能,想到这里时,浑身起了一层冷汗。他又安慰自己,李诚中不敢如此对待自己,自己可是赵大将军外甥……

在反复纠结中度过了最后一天,崔和被士兵从小木屋中提了出来,和他同时放出来的还有这次一起被关押的赵横等人。赵横苦着脸,两眼无神,只是习惯性的挨个安抚了赵家子弟们几句。武艺最好的赵原平也失去了向押解士兵们挑衅的兴趣,沉默着跟随前进,只是目光中仍然含有不服的意味。

赵家子弟们被押解到校场边一处大木屋中,按照值星军官的要求,并排坐在几张条凳上。木屋中已经坐了几十名士兵,这些人和赵家子弟们不同,俱都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大部分都微笑的看向赵家子弟,眼神中说不出是热络还是讥讽。

崔和看见正前方搭了座一阶高的木台,木台上摆放着桌案和几张条凳。木台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面横幅,上书“白狼山军校一期开业典礼”。

忽听值星军官大喝一声“起立”,条凳上端坐的数十名营州士兵“刷拉拉”整齐起身,目不斜视,昂首挺胸,双臂竖直垂在两侧,一动不动。崔和关禁闭的时候经常透过木屋的小窗口观看校场上士兵们的操练,他见过很多士兵因为听从命令时迟缓或者行动错误而挨罚,连忙学着站了起来,同时拉了拉身边坐着的几个同伴。

赵家弟子们多数搞不清路子,有的在崔和拉扯下站了起来,有的还莫名其妙的看着周围挺立的营州军士兵,却见值星军官提着短棍大踏步赶了过来。在值星军官恶狠狠的瞪视中,大部分赵家子弟都心中发慌,跟着起身,只赵原平还满不在乎的坐着。那值星军官上来操起短棍就往他后背上敲过来,赵原平大怒,就要上前厮打,却被赵横死活拽住,小声道:“人在矮檐吓,咱们别吃眼前亏。”

赵原平怒目圆睁,和那值星军官瞪视了半晌,终于被赵横拽了起来,也站在原地,只是心中不服,兀自喘着粗气。…,

却见门外大踏步走进来一排军将,当先一人身材高大,直接上了木台,身后军将陆续跟了上去,分列两旁。崔和一看,正是李诚中。

值星军官一声“敬礼”,台下军兵握拳横胸,李诚中等台上军官也同时回礼。

只听值星军官又道:“坐下!”台下军兵又同时整齐落座,双手置于双膝之上,一动不动。

赵家子弟都是幽州城中的纨绔,他们本身的官阶都是赵大将军向节度府讨要而来,哪见过这种严肃的场面,顿时被唬住,小心翼翼的有样学样。只赵原平挺立当场,纹丝不动。赵横拽了拽他衣角,赵原平一巴掌将赵横伸过来的手臂打开,高声道:“姓李的,究竟要拿爷们怎样,说句话,爷们皱一皱眉头不算好汉!”

李诚中在台上冷冷看着赵原平,转过头来向旁边的姜苗道:“擅自咆哮军堂,怎么治罪?”

姜苗一挥手:“按照《营州军士兵通行条令》,擅自咆哮军堂,军棍三记,不尊上官,军棍三记、罚饷一月!合计并罚,军棍六记、罚饷一月!当场执行!”

值星军官在堂下得了命令,从门外召进来几名士兵,当场摁住赵原平,将他从座中拖了出来。赵原平自负勇力想要挣扎,却不想这几名士兵干熟了绑人的勾当,大手叉住他的脖颈,胳膊拧住他的手腕和臂肘,膝盖顶住他的小腹和腿弯,赵平原顿时跪了下去,被绳索一捆,拖出门外直接上棍。

赵原平倒也硬气,只是在门外高呼“不服”,偶尔传来挨棍的闷哼声。军棍打完,值星军官又让人押着赵原平回来,将他强行摁在条凳上,赵原平屁股一沾到条凳,立刻疼得龇牙咧嘴,却没工夫再嚷嚷了。

这一下赵家子弟们都心中发凉,更是规矩了许多。

只见坐在第一排第一个位置的士兵起身,向台上敬礼后大声禀报:“白狼山军校第一期队官刘金厚向校长报告,六十一名学员全体到齐,请校长训示!”

。,

第125章 河南(三)第8章 西京变(八)第28章 诸侯之定(七)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71章 转折(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43章 春夏(九)第64章 非常规战争(一)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32章 营州经略(四)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42章 白狼山水间(九)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85章 钉子(十八)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26章 榆关风云(五)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42章 蓟州(四)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80章 转折(十二)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130章 河南(八)第43章 双极(十五)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71章 钉子(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74章 转折(六)第19章 西京变(十九)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36章 双极(八)第6章 魏州(一)第10章 魏州(五)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72章 钉子(五)第33章 双极(五)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31章 营州经略(三)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78章 转折(十)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9章 魏州(四)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9章 魏州(四)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60章 河北新军阀(三)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28章 插曲(五)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42章 蓟州(四)第25章 插曲(二)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5章 双极(十七)第42章 双极(十四)
第125章 河南(三)第8章 西京变(八)第28章 诸侯之定(七)第15章 北回归线(五)第71章 转折(三)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2章 魏州血夜(二)第43章 春夏(九)第64章 非常规战争(一)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32章 营州经略(四)第33章 榆关风云(十二)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48章 范阳之春(二)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42章 白狼山水间(九)第79章 怀远新思维(十一)第18章 辽西双城(十八)第85章 钉子(十八)第64章 两河轮战(十)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26章 榆关风云(五)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42章 蓟州(四)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80章 转折(十二)第20章 大河之东(五)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第130章 河南(八)第43章 双极(十五)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0章 己未之冬(一)第54章 己未之冬(五)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第71章 钉子(四)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65章 两河轮战(十一)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36章 卢龙节度(五)第18章 大河之东(三)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49章 君之野望(七)第6章 辽西双城(六)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74章 转折(六)第19章 西京变(十九)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36章 双极(八)第6章 魏州(一)第10章 魏州(五)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72章 钉子(五)第33章 双极(五)第58章 两河轮战(四)第31章 营州经略(三)第1章 辽西双城(一)第18章 西京变(十八)第91章 决战上党(六)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10章 南北战策(四)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78章 转折(十)第80章 大王庄——将军庙(四)第9章 魏州(四)第65章 非常规战争(二)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8章 幽州留后(八)第30章 幽州留后(三十)第9章 魏州(四)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60章 河北新军阀(三)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28章 插曲(五)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42章 蓟州(四)第25章 插曲(二)第12节 幽州留后(十二)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45章 双极(十七)第42章 双极(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