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诸侯之定(九)

事实上,新罗每年向长安朝贡的时候,都会提到自己国内愈发高涨的内乱,他们指望大唐朝廷能够出兵帮助他们稳定国内局势,但无一例外,这种努力都失败了。新罗也曾数次向渤海提出联合进兵、南北夹击的乞求,但一来渤海正在遭受契丹劫掠,无暇南顾,二来国内朝局也并不稳定,前任大相朱承明甚至有和乱民相勾连的打算,三则渤海军士没有战意,缺乏出兵的士气,所以一直耽搁到了如今。

可现在不一样了,营州都督李诚中亲率营州军抵达渤海,帮助渤海扫平了内乱,又因为营州军的崛起,往日对渤海不停侵扰的契丹人也偃旗息鼓,此刻的渤海可谓是政权稳定,边疆无忧。更为关键的是,营州军就在上京,他们搬走了那么多府库中的财货,无论如何也得好好利用一下这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吧?所以渤海权贵们此刻将注意力放到了新罗的内乱上,希图借此机会稳定南方邻国的战乱。

至于渤海军士的士气问题——这个问题在营州军进入渤海之后便不再是问题了。有了李都督的营州军在身后以为支撑,渤海各军都忽然间如同换了一副面貌似的,求战欲望空前强烈。君不见上京城下一战,李都督的营州军甚至还没有动手,渤海各军便将大相朱承明拼凑的五万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么?

再加上李诚中曾经许诺,渤海国在怀约虞候联席本部中是可以占据三个席位的,目前可只有高氏和乌氏争得,还有一个尚花落无主!李诚中也说了,他可是要好好考量的,考量什么?怎么考量?有心人对此一望可知,这次南征新罗就是对最后一个虞候人选的考量之处。

渤海国诸军纷纷向李诚中表着怎么也表不完的决心,高明熏和乌荥力各自都率军五千参战,这是毋庸置疑的,其他三氏也积极响应,李元广率军五千请战,杨氏最为积极,他们干脆将左右千牛卫万人都计入了南征的行列之中。

就连大氏也不甘人后,大封裔准备带左右骁卫万人亲自随同李诚中南下,当然,大氏的左右骁卫和左右神策军都在上京城下快被打光了,所以大封裔希望李诚中给他十天时间准备,他需要重新征兵。十天时间征兵万人,对于李诚中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但对于渤海国的王族大氏而言,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光是上京及周边地区,便有不下三十万渤海百姓!

只不过十天时间征来的大军能否上阵,就不是李诚中太过关注的事情了,有其他四氏拼凑出来的两万五千人在手,李诚中已经非常满意。对于他这个不到两年前还是个大头兵的穿越者来说,很有点一夜暴富的感觉——就在两个月前,他指挥的所有军队都还是以“千”为单位来计算的。在李诚中的心里,大封裔花十天时间捣鼓出来的新军是不用上阵的,他们能够扮演好民夫的角色就好,或者站在军阵的后列摇旗呐喊也可。

各军出征前还要做一番准备,以渤海国的国力而言,支撑数万大军南征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的动员组织能力太差,所以这段准备的时间应当不短,除此之外,正月里的渤海和新罗确实太冷了,熬过这段苦寒的日子后再出征,情况会好很多。所以,李诚中给予了充分的宽容,他给出的南征时日是二月初一。

将近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李诚中没有闲着,他要忙的事情很多。

白天要和渤海权贵们商议和理顺朝政,进一步厘定文武百官、筹备荣勋院的成立、敲定《渤海新约》的细化条款,监督收获的人丁和财货西返营州的诸般事务,当然也免不了进一步为营州争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从上京“聘用”了数百名精通手艺的工匠,“聘期”为十年,同样是连同家人一起聘到了柳城,至于十年后是否“续聘”,一句话而已。

到了晚上,同样忙碌,不仅要考察长乐宫中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消闲方式,还忙着迎娶乌氏女娘乌云素。对于李诚中来说,这不过是娶一个妾室而已,但渤海国举国上下却都将之视为正月里的头等大事——大唐营州都督迎娶渤海乌氏之女,开玩笑呐!

佳期选在了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是夜,上京城张灯结彩、夜不闭坊,国王大玮瑎宣布举国恭贺七日,期间,上京花灯连开不禁!为了不让新郎官醉倒而错过洞房,怀约本部八位虞候都披上了红绸,紧紧伴随在李诚中身边,为他舍身挡酒。其中酒量最豪者二人,一为赌誓后不小心“卖身投靠”的乞活买,他直接用大碗跟人拼酒,连下数十碗,不过他也是倒得最快的;第二个却是谁也没想到的韩延徽,他平平淡淡间替李诚中代饮,人家用小盅他也用小盅,人家用大碗……呃……他还是小盅,但他酒辞犀利无比,往往说得致酒之人连干三次他才喝完一盅,不过就算如此,韩延徽也喝了不下四、五斤,到了最后,他仍然面色如常的将李诚中亲自护送进了洞房。至于其他六位,早就已经在桌子低下趴着了。

就此之后,怀约八虞候的私下关系倒是好了不少,从此后相互勾肩搭背,倒比最初之时热切了许多。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和乌云素共赴连理,但李诚中进了洞房之后,面对着烛光下脸现羞涩的上京第一美人,还是没有忍住内心中涌出的那股子冲动,直接将乌云素推倒,连共饮合欢酒、共吃盈喜面等等礼仪都是第二日上午补办的。整个晚上,李诚中都在不停的征伐,似乎那么多天来长乐宫中的无度生活并没有对他的身体造成影响一般,折腾得乌云素口干舌燥,半夜起床传了数次茶水解渴。

二月初一,李诚中于上京玄天门外阅兵,众军齐聚,诸将誓死。于是大军出上京向南,过中京显德府,至西京鸭渌府,再到南京南海府。

虽是天寒地冻,但大军士气却极为高涨。说起来也奇怪,李诚中督率的营州军,包括怀约联军不到三千,但渤海军士们却都战意浓浓、兴致高昂,谈笑间似乎新罗乱军便将灰飞烟灭了,好像他们身后的不是三千唐军,而是整个营州都督府、整个大唐。

二月十日,大军出南京,行至泥水河口,在此地,李诚中下令停留十日。

泥水河口已经由渤海国方面搭建起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营地,或是临河、或是背坡,简陋的木屋、破旧的帐篷,或是依着高坡挖出来的泥洞,都塞满了衣裳褴褛的难民。好在渤海国看护边境的千牛卫驻军每日里发放一餐粥食可以让难民们充饥,否则真不知道这些人还能不能活下去。

李诚中亲自视察了一遍泥水河南岸的营地,走下来之后心头也是难受,同时也为这个时代百姓的生存能力而敬佩无比。如今虽然已经过了正月最冰天雪地的寒冷,却仍然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若是换了他穿越前的那一世,恐怕这几万难民已经不知道还能活下来几个了。但百姓们仍然挣扎着求存,除了每日领取的粥食外,泥水河的冰层上开了不知多少窟窿,听说连小鱼小虾都快捞不出来了。附近的林子也被砍了个精光——树皮剥下来充饥,树木燃火取暖,枯草更是找不到一根,全都塞到了老弱妇孺身上裹着的破布之中。至于豚鼠鸟雀,早已视这片土地为禁区,莽莽四顾,除了人头以外,看不到一个活物。

李诚中开始整顿难民。对于渤海而言,新罗难民属于喉中梗刺,让人极度忧心和不爽,但对于营州而言,这就是人力啊!人力是什么,人力就是财富,眼前遍地都是财富,李诚中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大唐营州都督发布了“援救令”,本着悲天悯人的心态,提出将这些受苦受难的黎庶迁往“富足的营州”,并且答允他们,一旦抵达营州,就会分发良田、安排劳作,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但是,营州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的,因为那片土地有限,只能顾及难民中的一部分,这个数目控制在了“一万”以内。所以,想要去“营州天堂”过好日子的百姓们,赶紧到营州设立的“援救点”报名吧,来晚了可就没这个好命了!

半天功夫,报名的难民就达到了一万,于是李都督在无数百姓的叩首乞求下大开慈悲,决定破例再次给予一万名难民活路……

三天后,李都督再次破例……

为什么要把一切搞得那么麻烦?直接将这些难民解送营州不就可以了么?关于部下们的这个疑惑,李诚中作出了解释:我没有那么多兵力押送他们去营州,要想让他们自己过去,就必须充分发扬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个词听不懂?好吧,用鞭子赶一头驴容易,还是用一把青草容易?

李诚中事先的麻烦换来了事后的方便,在此后的四万多难民大军的西迁过程中,他总共只派出了一百名向导,当然,每个难民出发前都领取到了五天的口粮,如果他们能够省着吃的话,足以挨到营州,如果他们不为以后考虑——李诚中也没必要为他们考虑。

于是,营州历史上最廉价的一次移民在李诚中的手上诞生。

第70章 钉子(三)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17章 幽州留后(十七)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32章 双极(四)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50章 饶乐山巅(四)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84章 东都会盟(四)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7章 西京变(七)第79章 钉子(十二)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7章 西京变(七)第19章 幽州留后(十九)第40章 蓟州(二)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77章 钉子(十)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35章 春夏(一)第20章 整军(三)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82章 东都会盟(二)第8章 西京变(八)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6章 燕郡问题(十一)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135章 中枢之要(五)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第35章 双极(七)第6章 西京变(六)第44章 双极(十六)第32章 双极(四)第70章 钉子(三)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37章 春夏(三)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42章 卢龙节度(十一)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64章 饶乐山巅(十八)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80章 钉子(十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45章 双极(十七)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
第70章 钉子(三)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94章 决战上党(九)第12章 西京变(十二)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69章 怀远新思维(一)第39章 卢龙节度(八)第17章 幽州留后(十七)第57章 燕郡问题(二)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35章 卢龙节度(四)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111章 南北战策(五)第70章 非常规战争(七)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77章 仁恕之道(十)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32章 双极(四)第67章 两河轮战(十三)第10章 幽州留后(十)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50章 饶乐山巅(四)第23章 幽州留后(二十三)第90章 决战上党(五)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95章 决战上党(十)第97章 决战上党(十二)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102章 决战上党(十七)第62章 己未之冬(十三)第84章 东都会盟(四)第72章 仁恕之道(五)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2章 燕郡问题(七)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7章 西京变(七)第79章 钉子(十二)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7章 西京变(七)第19章 幽州留后(十九)第40章 蓟州(二)第34章 白狼山水间(一)第43章 白狼山水间(十)第77章 钉子(十)第38章 卢龙节度(七)第35章 春夏(一)第20章 整军(三)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82章 东都会盟(二)第8章 西京变(八)第64章 己未之冬(十五)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6章 燕郡问题(十一)第53章 君之野望(十一)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116章 南北战策(十)第135章 中枢之要(五)第5章 魏州血夜(五)第9章 幽州留后(九)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第35章 双极(七)第6章 西京变(六)第44章 双极(十六)第32章 双极(四)第70章 钉子(三)第59章 燕郡问题(四)第16章 大河之东(一)第51章 己未之冬(二)第37章 春夏(三)第67章 非常规战争(四)第42章 卢龙节度(十一)第63章 己未之冬(十四)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12章 辽西双城(十二)第11章 蒋袁合流(一)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64章 饶乐山巅(十八)第55章 两河轮战(一)第85章 东都会盟(五)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11章 西京变(十一)第50章 卢龙节度(十九)第21章 西京变(二十一)第80章 钉子(十三)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45章 双极(十七)第136章 中枢之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