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仁恕之道(十一)

将正面的契丹步卒全数歼灭的同时,李诚中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赌输了,对手几乎没有延误多少时刻,就在他变阵之后便立即发起了冲击。

契丹人的骑兵冲锋极为果断迅捷,三个方向的所有骑兵都一次性投入到冲击之中,完全没有留任何后手——就连主将也亲自带兵冲了过来。

李诚中内心煎熬的看着前营士兵将包围圈中的契丹步卒屠戮完毕,然后,他就看到了冲到面前的契丹骑兵。已经来不及变阵了,李诚中所能做的只是指挥弓手发出两波箭雨略作阻挡,便下令弓手弃弓拔刀,他最后发布的命令是——各自为战。

图利的眼光在不知多少次战事中早已练得毒辣无比,当平州军变阵的时候,他立刻判断出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然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并且亲自带队冲锋。他的判断十分准确,契丹骑兵冲到平州军身边的时候,平州军完全来不及收回,整个战场上一片凌乱。

图利一马当先跃入平州军中,身后跟着如洪流般的骑兵。他马枪一抖,在一名平州军脖颈上爆出一团血花,然后继续向前,毫不停留的彻底凿穿了平州军的军阵。就这么一个凿穿战术,图利坚信平州军即将彻底崩溃,无数次胜仗的经验表明,九成的军阵挡不住一次凿穿。

当图利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微微有些愕然,平州军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那般转身溃逃,而是仍在坚持作战。不过他也仅仅是愣了一愣,便再次带领手下的精锐骑兵发起了第二次凿穿。这次的凿穿路线是一个弧线,当他穿过平州军阵的时候,再次扭头观察,却发现平州军仍在坚持厮杀。他有些不敢相信,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平州军都以五人或十人一组,自发的和自己手下的骑兵作战。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平州军的战法十分老道,看上去似乎对这种战斗十分熟悉,他们毫不慌乱的避过契丹骑兵的攻击前进方向,齐声喊着听不懂的号子,从侧面将马上的契丹勇士一个个捅了下来。还有一些平州军小队围住落单契丹骑兵,往往是几杆木枪攒刺一击,便将被围的契丹骑兵杀死。

这不是图利想象中的战斗,明明军阵已经被冲散了,为什么他们还在不慌不忙的战斗?图利想不明白,干脆再次冲击了一回。但这次冲击的效果却更低,平州军小队见到他冲过来后,便立刻闪跃到一边,令他无功而果。相反,在这次凿穿中,他身后尾随的骑队却反而被平州军从马上捅下来好几个。

平州军小队的自发作战和配合逐渐将契丹骑兵纠缠在了原地,越来越多的契丹骑兵无奈的从马上下来,以徒步作战对抗平州军的小队攻击,对于这些下马的契丹骑兵,平州军的刀盾小队会自发上前接下枪兵小队,而枪兵小队则继续寻找其他仍然骑在马上冲杀的契丹骑兵。

刘金厚是甲都左队第三伙的伙长,他指挥的枪兵在对抗契丹人步卒冲阵的时候顶在第一线上,已经阵亡了五人,他率领剩余的四名枪兵组成了一个五人小组,以手中的木枪结阵和契丹人厮杀。眼见一队契丹骑兵向他冲了过来,刘金厚大喊了一声,率领本伙的弟兄向一旁闪避过去,然后又大声下令“杀”,指挥士兵们将最后一骑捅了下来。

刘金厚毫不停留,扫视一遍战场,看到两个前营士兵正被几个契丹骑兵围在圈中。他连忙带人冲了过去,从背后向那几个契丹骑兵发起了攻击。那几个契丹骑兵骑术都甚是了得,用几个高难度的动作甩脱马镫,从马上跃了下来。

刘金厚眼角余光看到一伙手持刀盾的弟兄赶了过来,正是和刘金厚伙在足球联赛上“积怨”甚深的“飞羽队”。刘金厚的球队和“飞羽队”都是甲级中的球队,目前一个排名第六、一个排名第七,是联赛中的死对头,双方每次比赛之时动作都十分粗野,拼抢极其激烈。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此刻刘金厚和那伙长眼神相交,双方便心意相通,那伙长指挥弟兄围住下马步战的几个契丹骑兵,刘金厚则带队继续攻向下一个目标,顺道捎上了两个落单的前营弟兄。

平州军的小队逐渐聚合在一起,渐渐形成了几十人的大队,刘金厚也在阵中找到了自家的伙长钟四郎,在钟四郎的“归队”声中,率领本伙弟兄加入到钟四郎聚集起来的方队中。

随着一个个方阵的逐渐成型,前营士兵开始了以队为单位的战场碾压,各队在队官的指挥下,既单独作战,又相互配合,在战场上交错而过,将一队队契丹骑兵围住,刀枪并举,尽数杀死。这种作战习惯是与“狼军”实战演练时慢慢形成的,各队对于契丹人的作战方式都十分熟悉,是以厮杀起来十分轻松。

解里所带领的骑队是前营中唯一机动性最强的队伍,其中既有前营斥侯队,也有契丹降兵组成的“狼军”。解里带领着骑队游离在战场边缘,他们遇到大队契丹骑兵的时候便催马让过,见到小队契丹骑兵的时候则立刻扑上去撕杀。这些契丹降兵作战的奋勇程度甚至比斥侯队还要强出许多,对自己的同族下手之狠辣,令斥侯队队官王大郎都叹为观止。

战斗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解里眼前的契丹小队骑兵越来越少,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那支规模达到近百骑的契丹大队骑兵,这也是目前战场上最大的契丹骑队。就在解里将目光盯向这队骑兵的时候,他发现这队契丹骑兵正在杀向李诚中所在的位置,李诚中的身前只有一队刀盾兵守护,领头的正是都头周砍刀。

解里心中就是一急,连忙带领骑队斜刺里冲了过去,百忙中摘下弓箭,弓如满月,奔行之中“嗖”的一箭,直接射向了领头的那名契丹将领。这一箭发出的时候,解里就知道必中目标,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就是觉得这一箭射的感觉非常好,应当是他这些年来射得最好的一箭。

解里眼看着羽箭如电光一般射了过去,直接从那名契丹将领的脖颈后钻了进去,又从脖颈前飞了出来,然后……那箭的余劲未衰,飞向了李诚中。

李诚中只来得及缩了一下脖子,那支从契丹将领脖颈中飞出的箭矢便到了自家头顶,将头盔射了下来,自己发髻顿时就散了。李诚中心中大惊,暗道这是什么功夫,那一瞬间他甚至怀疑,对面的契丹将领难道会妖术?怎么从脖子里放箭?难道是传说中的蜀山飞剑?

被解里百步之外有如神助般一箭穿过脖颈的正是大郎君图利,随着他的尸身从马上载落,他身后的契丹骑兵顿时惊呆了,那一刻,仿佛整个战场的都忽然安静下来,静到了极致……然后是一片哗然,契丹骑兵纷纷拨马转身,向四处逃窜,口中叽里咕噜惊慌失措的大喊大叫着。

李诚中就算再不懂契丹话,也知道对方的最高指挥官战死了,当下大声传令,命令前营士兵截杀溃逃的契丹人。

……

发生在白浪山北麓的这场战役以平州军前营的胜利而告终,战果十分辉煌,战场上割下的契丹人首级达到六百三十多级,俘虏契丹士兵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平州军前营也伤亡极大,战死一百一十余人,重伤三十六人,轻伤九十七人,几乎伤亡过半,令李诚中极为心痛。

这一战的胜利完全取决于两个意外,两个李诚中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

一是被契丹骑兵冲乱军阵时,平州军士兵意外的没有溃败,而是以伙为单位自行坚持战斗,而且战法灵活、相互配合默契。这是李诚中一个冬天苦苦训练的成果,这也是以近、现代训练法训练出来的军队和古代军队的重大区别。

二是契丹大郎君图利的意外身亡,这一身亡全赖教官解里在百步之外的飞来神箭。事后解里承认,要想让他再射出如此惊人的一箭,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当图利从马上坠落的那一刻,契丹骑兵便彻底溃散,这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军队的特性之一。

在这两个意外的共同作用下,以寡击众的平州军前营在野战中击败了契丹品部主力,且杀敌极重,可以说彻底摧毁了品部的再战能力。

获胜的李诚中没有来得及顾及战场,他头一次没有在战后的第一时间前往慰问伤兵,而是迅速让还能作战的士兵整队并收拢战场上散落的战马。将契丹战俘全部捆绑之后,李诚中只能动员剩下的民夫,让他们押解俘虏返回白狼山。他集结了剩下的两百名士兵,以解里所带领的骑队为先行,直捣品部在白狼水畔的大营。

后续的攻击十分及时,李诚中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了这座困扰他一个冬天之久的营地,在营地中,他发现了被关押的小郎君兀里。

“想不想成为品部的俟斤?”李诚中心情愉快的看着趴伏在自己脚下的兀里:“你的哥哥已经被我杀了,如今你是品部最后有资格继承俟斤之位的人。如果你想的话,带我去柳城,如果你不想,那也没关系,我会自己去,然后让品部从契丹八部的序列中除名,从此以后,天下再也没有契丹品部这个部族。”

(第一卷完)

续语:经过半年辛苦、半年蛰伏,李诚中的军伍生涯即将登上一个新的舞台,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更加广阔的画卷。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2章 转折(四)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20章 南北战策(十四)第10章 魏州(五)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141章 国器(三)第22章 大河之东(七)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32章 诸侯之定(十一)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20章 整军(三)第33章 营州经略(五)第26章 插曲(三)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62章 河北新军阀(五)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44章 春夏(十)第41章 双极(十三)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76章 转折(八)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20章 幽州留后(二十)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9章 转折(一)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119章 南北战策(十三)第68章 非常规战争(五)第36章 双极(八)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44章 双极(十六)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0章 幽州留后(二十)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84章 钉子(十七)第24章 插曲(一)第27章 榆关风云(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2章 两河轮战(八)第28章 榆关风云(七)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19章 整军(二)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69章 钉子(二)第77章 钉子(十)第142章 国器(四)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39章 蓟州(一)第40章 双极(十二)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5章 转折(七)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119章 南北战策(十三)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138章 中枢之要(八)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142章 国器(四)第76章 钉子(九)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
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2章 转折(四)第38章 白狼山水间(五)第25章 榆关风云(四)第61章 燕郡问题(六)第74章 非常规战争(十一)第54章 范阳之春(八)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34章 营州经略(六)第120章 南北战策(十四)第10章 魏州(五)第74章 怀远新思维(六)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7章 两河轮战(三)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141章 国器(三)第22章 大河之东(七)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32章 诸侯之定(十一)第14章 西京变(十四)第20章 整军(三)第33章 营州经略(五)第26章 插曲(三)第16章 西京变(十六)第62章 河北新军阀(五)第45章 君之野望(三)第44章 君之野望(二)第44章 春夏(十)第41章 双极(十三)第121章 南北战策(十五)第76章 转折(八)第17章 辽西双城(十七)第104章 决战上党(十九)第20章 幽州留后(二十)第59章 己未之冬(十)第98章 决战上党(十三)第69章 转折(一)第13章 西京变(十三)第56章 己未之冬(七)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132章 中枢之要(二)第119章 南北战策(十三)第68章 非常规战争(五)第36章 双极(八)第22章 辽西双城(二十二)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50章 君之野望(八)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44章 双极(十六)第5章 幽州留侯(五)第20章 辽西双城(二十)第56章 两河轮战(二)第20章 幽州留后(二十)第46章 君之野望(四)第84章 钉子(十七)第24章 插曲(一)第27章 榆关风云(六)第66章 饶乐山巅(二十)第51章 饶乐山巅(五)第46章 双极(十八)第62章 两河轮战(八)第28章 榆关风云(七)第76章 仁恕之道(九)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66章 两河轮战(十二)第19章 整军(二)第87章 决战上党(二)第47章 范阳之春(一)第61章 己未之冬(十二)第6章 魏州血夜(六)第101章 决战上党(十六)第69章 钉子(二)第77章 钉子(十)第142章 国器(四)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27章 大河之东(十二)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39章 蓟州(一)第40章 双极(十二)第66章 己未之冬(十七)第57章 饶乐山巅(十一)第75章 转折(七)第115章 南北战策(九)第119章 南北战策(十三)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58章 己未之冬(九)第138章 中枢之要(八)第7章 辽西双城(七)第81章 大王庄——将军庙(五)第142章 国器(四)第76章 钉子(九)第16章 北回归线(六)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29章 营州经略(一)第13章 北回归线(三)第106章 决战上党(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