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两河轮战(五)

ps:感谢eagle周兄、denzi的打赏,感谢star摘星、大尾巴鹰的月票鼓励。祝大家平安夜快乐!

尽管李小喜放弃了强攻上东山的打算,但他仍然集中了手头上的两百骑兵,不时绕过上东山的宣武军营寨,在高平与上东山之间的开阔盆地间展开了骚扰作战。

骚扰作战并没有取得太实质性的成果,三天时间,总计斩首不过十级,大多是落单的宣武军传令兵,其中骑兵三人。宣武军常年与河东作战,早就熟悉了与骑兵的作战方式,很少有小队出寨活动,每次出寨,人数都在五百上下。对于五百人左右的步卒队列,李小喜不敢拿手头上宝贝疙瘩似的两百骑兵去尝试冲锋,只能眼睁睁看着宣武军的补给线继续通畅的维持下去。

又过了两天,李小喜被一道军令召回了石后堡——上党行营总管赵原平、监军兼司马斡麻里到了。

上党行营算是卢龙军外线作战的第一次尝试,这与大河之东缁青方面的出兵不同,缁青方向有背后通畅的棣州做依靠,无论兵力投送和辎重运输都有着稳固的保障。上党行营虽然也取得了河东方面的认可,但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作战,各方面都需要重新计较。按照军事参谋总署的想法,这是一次“试点”,用来验证卢龙军“远程投送兵力”的能力。

——好吧,上述想法其实来源于燕王李诚中的口述。

上党行营兵力不多,统共四个营,一个长枪营、一个刀盾营、一个弓箭营、一个骑兵营,此外,后勤司还配备了三个后勤都随同作战,同时,上党行营辖制幽燕保安军之幽州旅一千五百人。总计兵力接近四千。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这样一支投送兵力可以从方方面面验证卢龙军的远程投送能力,一旦经验积累起来,就可以依照这次作战为蓝本,规划更大规模的外线作战计划。

赵原平和斡麻里刚刚安顿下来,就立刻召集了各营主官军议,身为前哨的李小喜自然要前往点卯。一场军议下来,赵原平心里已经有数,对李小喜担忧的强攻上东山问题。并不以为意。

“河东作战方略,某已得虞侯司知会,河东地形特殊,不比咱们河北,除了骑兵可以在盆地平原间使用外,其余更多战事考验的是拔除或者营造堡寨的能力……”赵原平拍了拍李小喜的肩膀,安慰道:“老李辛苦了,但是不必担忧。这次前来河东,后勤司专门抽调了三个后勤都。这三个后勤都精于大型器械的安装和制造,咱们就一个一个堡寨的攻,就不信拿不下来。”

斡麻里在一边叹道:“河东山地多过平地,就要做好硬攻堡寨的准备。河东军吃亏就吃亏在被宣武堵在了山里。若是他们能够冲出去,河南地势平坦,以河东铁骑的能力,梁王头发都得熬白了……老李放心。且看咱们怎么拔除这些堡寨,你没去过棣州,若是你参加过咱们攻打棣州的战斗。就不会如此愁苦了。”

李小喜将信将疑的听着两位上峰的话,虽然心中还是老大不信,但既然上峰这么说了,便姑且听从安排就是。

因为李小喜之前的准备比较充分,上党行营不用太过考虑通过长平故道的问题。在长平故道上,幽州旅已经占据了三处据点,由北向南依次是土门岭、长平村和寺庄。上党行营经过简单商议后,重新配置了兵力,重点放在最前沿的寺庄,将主力集中在中间的长平村。

为此,寺庄方向配属了幽州旅前营和中营一千人,在长平配属了行营的四个战兵营和三个后勤都,以河东军东阳都负责石后堡——土门岭——长平村一线的通道,最后方的石后堡则转为粮台,由幽州旅后营驻守。

经过调整,上党行营实际上已经前置到了长平村。单从这番布置来看,足见赵原平的攻击欲望有多强!

四月中旬开始,进入河东的卢龙军上党行营在休整了五日之后,开始向上东山和高平地区的宣武军展开前期袭扰战。袭扰战以骑兵为主力,配属少量步卒,主要目标在于摸清丹朱岭南侧宣武控制区的敌军情况,总结敌军应变规律,了解敌军的战意和士气。

经过七天的袭扰和查探,上党行营对当面宣武军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驻守高平的是宣武军侯言所部,兵力主要分布在上东山和高平县城,其中上东山约有三千人,山坡上的军寨内有六百人左右,山后山梁下的军寨内有两千余人。上党行营在沙盘上将前者标注为上东山前寨,后者标注为上东山后寨。

高平城内的宣武军约在一万五千至两万人之间,上党行营估计,按照宣武军战兵、辅兵的配置,其中应当有五千左右战兵。根据河东方面安重诲的反馈,在丹朱岭东侧的桃山,还有一处军寨,其内驻有宣武军三千至五千人,这是用来抵挡壶关方向河东军的人马。

因此,宣武军侯言所部的兵力部署基本上就非常清晰了,以高平为后盾,向前方丹朱岭的东西两侧延伸出两个防御支点,卡住南北通道。

上党行营所面对的,就是上东山的三千宣武军,以及高平方面随时可能增援的兵力。但由于河东军壶关方向安重诲的牵制,高平方向能够用来支援上东山的兵力不会高于一万人,具体多少,还要看安重诲所部的牵制力度,但上党行营不予高估。

原因无他,这次南向联合作战,河东军的主攻方向在晋州,主力都在向晋州集结,就连潞州李嗣源统帅的番汗内外马步军,也抽掉了一大半兵力支援晋州。留在潞州的河东军,统共只有五六千人,其中壶关安重诲所部,只有以五百横冲都为主力的千余人。以这点兵力而论,自保尚且困难,何况进攻?

但赵原平和斡麻里仍旧想要进攻,他们的依仗就是两点。手上八百名骑兵,以及三个后勤都!

四月二十五日,长平村内的后勤都将各式大型攻击器械打造完毕;四月二十八日,各类器械以大车运抵寺庄;四月二十九日,幽燕旅和骑兵营由寺庄南下,前出至宣武军上东山前寨西北二里外的箭头,将这座废弃的古窑口占据。

四月三十日,在幽燕旅和骑兵营的掩护下,后勤都箭头紧急修建了一处前进营地;五月初一,装载攻击器械的大车进驻箭头。后勤都开始彻夜组装。

五月初三,箭头至上东山间平整出三条临时道路;同日,宣武军上东山营寨驻兵出寨袭扰,为幽州旅击退,宣武军折损五十余人,幽州旅战殁二十九人、重伤十三人、轻伤八人。

五月初五,上党行营集中主力,兵分两路,由斡麻里率领八百骑兵南下至上东山后的山梁外。监视上东山后寨的宣武军,并寻机冲寨;赵原平率上党行营三个步卒营及李小喜所部八百人,由箭头出兵,在上东山前寨下列阵;应李都头的请求。河东军东阳都驻守箭头,适时提供支援。

无论是斡麻里的骑兵也好,亦或赵原平、李小喜的步卒也罢,都不是此战主力。真正的主力,则是三个后勤都。

两百步外,八架大型投石车沿着上东山前寨的缓坡外一字排开。巨大的臂杆套着皮囊,直指云天。随着后勤都军官的一声声命令,投石车的巨大臂杆在绞盘的绞动下,缓缓向后倒下,发出一阵“咯吱咯吱”的皮带摩擦声。

然后,猛然间,正中位置的投石车那根巨大的臂杆奋力扬起,皮囊中的石弹嗖的一声向前方抛射出去,砸在上东山前寨木栅前,将一架鹿角砸成粉碎。弹起的石弹向左前方撞过去,又将两外两架鹿角直接带飞出去。

指挥投石车的后勤都军官右臂平伸,竖起右拇指,左右眼分别闭合,目测之后,高声叫道:“各车校位!甲乙丙丁各车调高两转,方位不变——戊己庚辛各车调高四转,方位各自偏二——”

“首轮齐射——放!”

八枚石弹仿佛被天神巨手掷出一般,猛烈的向上东山前寨飞去。一片尘土飞扬,伴随着木屑横飞,以及偶尔传来的惨呼声,卢龙军的攻击正式拉开了序幕。

“次轮齐射——放!”

“三轮齐射——放!”

“各车校位,察阅车况——”

不到片刻工夫,上东山前寨内就经受了数十枚石弹的洗礼,卢龙军望楼的目测报告也飞快的传到了赵原平手上。

击毁箭楼一座、木舍五间、马厩一处,木栅被毁坏五处、鹿角十余处,人员伤亡不详……

上东山本来就很狭小,五六百人屯集其中,这座军寨必然就十分拥挤,有这样的毁伤效果,早在上党行营军官们意料之中。

李小喜头一次见识到卢龙军攻城器械的巨大威力,单论投石车而言,就让他感到深深震撼了。与他生平作战的见识相比,这些投石车投掷得更远、投的石弹更重、投的频次更快、准头更足,而且更不容易损坏。八架投石车,打出了外镇至少数十架投石车的效果,所用的人力却要少上数倍!一瞬间,李小喜看着这些投石车,自己都生起了一种无力感。

赵原平优哉游哉的接过亲卫递上来的茶盏,啜了一口,叹道:“不愧是明前的好茶,吴越商贾走海路贩到幽州的,总署后勤司特意拨付上党行营二十斤……老李,你也尝尝,别光愣在那儿了。”

李小喜“唔”了一声,仍然张着大嘴瞪视着阵前的大型投石车,手中的茶盏向嘴里塞了上去,却猛然被烫了舌头,“噗”的全数吐在地上。

赵原平摇了摇头,可惜道:“浪费啊……”

第26章 插曲(三)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30章 双极(二)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41章 双极(十三)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章 西京变(四)第26章 插曲(三)第125章 河南(三)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47章 卢龙节度(十六)第36章 春夏(二)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33章 双极(五)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9章 魏州(四)第3章 西京变(三)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22章 诸侯之定(一)第60章 河北新军阀(三)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60章 燕郡问题(五)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2章 蓟州(四)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24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43章 双极(十五)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139章 国器(一)第74章 钉子(七)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26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0章 辽西双城(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21章 整军(四)第1章 群众演员李某第75章 转折(七)第32章 双极(四)第48章 卢龙节度(十七)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77章 转折(九)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19章 整军(二)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5章 贝州(下)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31章 营州经略(三)第69章 钉子(二)第15章 西京变(十五)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78章 怀远新思维(十)第141章 国器(三)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39章 白狼山水间(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7章 幽州留后(七)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
第26章 插曲(三)第4章 辽西双城(四)第57章 己未之冬(八)第63章 河北新军阀(六)第58章 饶乐山巅(十二)第47章 饶乐山巅(一)第29章 幽州留后(二十九)第71章 怀远新思维(三)第6章 幽州留后(六)第60章 两河轮战(六)第88章 决战上党(三)第53章 饶乐山巅(七)第30章 双极(二)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63章 饶乐山巅(十七)第73章 仁恕之道(六)第52章 范阳之春(六)第41章 双极(十三)第2章 幽州留后(二)第55章 君之野望(十三)第113章 南北战策(七)第29章 榆关风云(八)第69章 仁恕之道(二)第5章 辽西双城(五)第28章 大河之东(十三)第14节 幽州留后(十四)第1章 西京变(四)第26章 插曲(三)第125章 河南(三)第12章 蒋袁合流(二)第47章 卢龙节度(十六)第36章 春夏(二)第56章 饶乐山巅(十)第117章 南北战策(十一)第33章 双极(五)第20章 西京变(二十)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62章 饶乐山巅(十六)第9章 魏州(四)第3章 西京变(三)第7章 中官之死(一)第22章 诸侯之定(一)第60章 河北新军阀(三)第53章 己未之冬(四)第89章 决战上党(四)第60章 燕郡问题(五)第68章 燕郡问题(十三)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61章 河北新军阀四第42章 蓟州(四)第1章 魏州血夜(一)第1章 幽州留后(一)第24章 幽州留后(二十四)第86章 决战上党(一)第43章 双极(十五)第19章 辽西双城(十九)第69章 非常规战争(六)第50章 范阳之春(四)第137章 中枢之要(七)第139章 国器(一)第74章 钉子(七)第22章 幽州留后(二十二)第26章 幽州留后(二十六)第3章 魏博血夜(三)第10章 辽西双城(十)第49章 白狼山水间(十六)第21章 整军(四)第1章 群众演员李某第75章 转折(七)第32章 双极(四)第48章 卢龙节度(十七)第109章 南北战策(三)第131章 中枢之要第77章 转折(九)第118章 南北战策(十二)第65章 饶乐山巅(十九)第19章 整军(二)第30章 营州经略(二)第8章 辽西双城(八)第5章 贝州(下)第37章 营州经略(九)第11节 幽州留后(十一)第31章 营州经略(三)第69章 钉子(二)第15章 西京变(十五)第32章 榆关风云(十一)第83章 东都会盟(三)第78章 怀远新思维(十)第141章 国器(三)第112章 南北战策(六)第52章 卢龙节度(二十一)第39章 白狼山水间(六)第65章 己未之冬(十六)第48章 饶乐山巅(二)第73章 怀远新思维(五)第7章 幽州留后(七)第2章 辽西双城(二)第72章 非常规战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