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下(大修)

退了热以后,容婉玗昏昏沉沉地躺着。半梦半醒间,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人给她擦了擦手脸,睁眼看是红素。

红素神色中满满的担忧,“公主可感觉好些了?午膳时候喊不醒您,如今已经入夜了,公主可要用些粥?”

容婉玗点点头坐起身子,又糊里糊涂地用了些糯米银耳粥。软糯的粥滑入喉道,糯米和银耳都炖得软软烂烂的,温度不烫不凉正正好,把原本不舒服的胃都煨暖了。

像是极为艰难地打了一场仗,从徐肃回京到现在不过才短短几天功夫,却好像天上地下都翻了个个儿。之前那几天整个公主府都是乱糟糟的,她差点把徐家的每个人都当成敌人,死守着自己的阵线半点不让。精神崩得太紧,如今一松懈下来,整个人都倦怠得厉害。

容婉玗又睡了长长的一觉,梦到了自己未出嫁前的日子。

那好像是哪一年的中秋,他们全家人的小小家宴上,各色的璀璨焰火于夜幕绽开,中秋盛放的金菊铺满水榭园子,美得像一副画。

也不知怎的皓儿也在那个梦里,那时候容婉玗尚未出嫁,又哪儿来的皓儿?怎么反倒把皓儿也梦进去了?

那时候的皇弟容璟绍也不过十多岁的年纪,和皓儿站一块儿,一个翩翩小公子,一个调皮小童,这对甥舅站一块儿让人无端觉得滑稽。

父皇喝了不少酒,难得不用端着万人之上的天子仪态,缠着母后腻腻歪歪地说好听话。母后都嫌他烦了,可喝了个半醉的父皇根本不怕她冷眼。周围侍膳的小丫鬟胆子大,都侧过脸捂着嘴偷偷地笑。

特意温过的菊花酒咽下喉,皎白的明月高悬,朦胧又深情地回望过来。这样黑甜的梦乡让人很是踏实。

可是再一转眼,居然看到了另外一个人——那人一脸倦容,目光微涩,这许多年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清冷眼神像是一片深邃的海,敛藏着千万不可言说的心意。缱绻的月光澄澈微凉,如何也温暖不了他的眼。

那样地,看着她。

容婉玗心尖一颤,就这样硬生生醒过来。

醒了醒神,听到床边的小塌上有轻微的呼吸,容婉玗探了半个身子,见是牵风缩着身子睡着。大概是被子有些薄了,冷得缩成了一团。

扯了自己最上面盖着的一条薄绒被,轻轻搭到了牵风身上,这才闭上眼重新躺好,可困意全消散了个干净。容婉玗揉着头慢半拍地想:怎么会梦到他呢?

——许是这两日见到的次数有点多吧。

那日徐肃被扔进了监牢,吃了三天难以下咽的饭菜,和蚂蚁、老鼠作了三天伴。万幸大兴吏治清明,自上而下监管严厉,监狱里头没有滥用私刑的虐俘行为,饭食顶多粗了些,并不是吃了还拉嗓子的糠咽菜。

不过这冷却是真的,本来天儿就冷得厉害,关他的这间牢房连条薄被都没,冬日的冷风从那一扇天窗嗖嗖得刮进来,徐得整个人都快冻得没了知觉。这种冰冷如同跗骨之蛆,从曾经受伤的膝盖一点点蔓延上来。徐肃紧紧咬着牙,伏在地上让伤腿能少受点力。

纵使他在边关那穷地方呆了五年,却也从没受过这样的苦。

那日进宫前,徐老夫人还要他一定好好跟公主赔礼道歉,不管皇家人说了什么不好听的,自己都得恭恭敬敬应了。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进宫拉下面子赔了礼道了歉后居然是这样的情形?

他想不明白,他不过是像别的男人一样宠了个女人,许了她两个孩子,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为何所有人都觉得是他的错?是他痴心妄想胆大包天?

——他们皇家欺人太甚!

徐肃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可没有一人在意他。每天只有到了饭点的时候,狱卒才会从栅栏外递进一碗半温不凉的水和一碗难以下咽的饭。

牢房的窗口上能看到太阳,徐肃数着时辰过了整整两日。这日夜里,徐肃正昏昏沉沉地睡着,却听到吱呀一声响,他睁眼看去,居然是一个狱卒给他开了牢门。

徐肃骤然一喜,难道是要放他出去了?

正这么想着,却见一个全身黑衣的侍卫走了进来,身材颀长面容沉静,正是那日拧断了他肩膀的那个!

深更半夜前来,又一句话都不说。徐肃瞪圆了眼心道不妙,却见那侍卫墨色暗纹窄袖在他眼前一挥,他就像被捏住了嗓子一样说不出一个字。

那侍卫缓步走上前,徐徐伸脚踩上了徐肃曾经打仗受过伤的右膝。徐肃悚然一惊,霎那猜到了他的意图,可他右臂被拧断了使不上力,如今又是躺着的姿势,被踩着腿只能挣扎,却根本躲不开。

江俨动作并不如往常一样干脆利落,明明能一脚踩断腿给他个爽快,却偏偏脚下一点点施力碾压,骨骼碎裂的咯吱声听得人头皮发麻,本就有旧伤的右腿膝盖处被踩出了一个深深的凹陷。

徐肃面上青筋直暴,张着嘴无声痛呼,死死盯着江俨,恨不得生啖其肉。守在牢房门口的两个狱卒垂头盯着地面,像是什么都没看到一样。

待徐肃痛晕了过去,江俨弯下腰半蹲在地上,突然出手如电般捏紧了徐肃被拧脱臼的肩胛骨,让他又生生痛醒了过来。

江俨俯视着他没作声,只是突然轻击了两下手掌。

自牢房之外的阴影处快步行来一个看不清神色的太监和一个老嬷嬷。那太监走到徐肃面前,深深弓下腰,把手中恭敬端着的托盘呈在徐肃眼前,上有两盏细长酒杯直挺挺立着。杯中酒液澄澈,浓香四溢。

徐肃一怔,一时间连挣扎都忘了。这太监他不认得,后头那老嬷嬷看着极为眼熟,像是在公主身边见过。

只见那老嬷嬷微微一笑,本是生着一副和善面庞,在这阴暗的天牢中偏偏显得阴森可怖。那老嬷嬷启唇缓缓道:“公主心慈,念在与徐公子夫妻一场的份上,特来赏您一条活路。”

徐肃心中不安,竖直了耳朵,只听她说:“您面前这两杯酒,一杯是琼浆玉液,另一杯里头掺了剧毒。徐公子,请选吧。

徐肃一时怔愣,回不过神来,听那老嬷嬷又微微笑道:“都是价值千金的珍藏国窖,便是选了掺了毒的那杯,临走前被这宫里贵人才能尝尝的珍酿送上路,您也不亏。”

天牢内四下皆寂,只有被点了哑穴的徐肃从嗓子眼漏出的“咯咯”气音,他瞪着这老嬷嬷恨不得活剥了她,却一个字都吐不出。

那老嬷嬷也丝毫不觉意外,又是缓缓道:“您若是选了,赌的是一场运道。您若是不选……老奴只好两杯一齐给您灌下去。”如嬷嬷停下话头,伸出拢在袖中的手指了指地底,慢腾腾道:“那赶明儿,您就能去陪阎王爷喝茶了。”

徐肃心知今日逃不过去,怎么着也得选一杯。闭眼缓了缓心中慌乱,哆哆嗦嗦地伸出完好的左手,拿起了左边的一杯,死死盯着端着托盘那太监的眼一瞬不瞬地看。

他在战场多年,这紧要关头时对危险的敏锐直觉不知救了他多少次。此时心中如巨浪滔天,一时定不下心神,当即以左手作拳重重地砸了两下太阳穴,又盯着那太监看了两眼,再不迟疑,一仰头灌了下去。

江俨双眼微微一凝,眸光骤然变深些许,颇有点想把另一杯酒给他灌下去的意思。

徐肃脑袋上青筋暴突,暗暗运起丹田微薄内力,生怕下一秒就从肺腑哪处传来毒发的剧痛。心神绷得太紧,但也没漏过江俨这个表情,惊觉自己凭着直觉选对了。

心中上一秒还是惊骇,转瞬间便变作狂喜——哼,他们都想自己死!偏偏连老天都要自己活!

他脸上无声又狰狞的笑看得江俨心烦,当下朝着徐肃胸口一脚踹出,“嘎嘣”清脆一声,不知道踹断了他几根肋骨。

徐肃忍着痛绷紧面上表情,再不敢得意笑了。

如嬷嬷心头也有点不高兴,面上冷冷笑着补充道:“人人都说徐公子于战场历经艰险而大难不死,是有大运道的人,老奴瞧着果真不假。只望徐公子日后收敛着些,莫要把这仅剩的运气耗尽了。”

话落把托盘上剩下的一杯毒酒倾倒在地,溅起了监牢地上的泥尘,以及腾腾而起的一袅毒烟。

生与死只在一念之差,徐肃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目送着狱卒送了这三人出去并锁上了牢门,这才放心地晕了过去。

徐肃是被冻醒的,醒来的时候全身也快要冻僵了,也不知自己昏了多久,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勉强坐起身来,疼出了一身冷汗。他抖着手摸了摸膝盖,整颗膝盖骨软趴趴的,怕是已经废了。

他整个人都在哆嗦,干涩的嗓子出声艰难,“啊啊”嘶声叫了两声,却无人应答,只有回音在这空旷的监牢里回响。

到了下午便有人给他开了门,开门的狱卒常年在这消磨人心的地方呆着,面容死寂苍白,十分可怖,任凭徐肃一个人折腾,没有丝毫表情。

徐肃死死盯着他,那狱卒被他看烦了,龇牙僵硬地笑了下,笑得有恃无恐。徐肃心知这是上面有人交待下来要整他的。看到江俨和公主身边的老嬷嬷对他下手,却连个面罩都不遮,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左手扶着墙,踮着一只脚走出了牢房,监牢外头的日光太盛,刺得眼疼,徐肃不由捂了眼,却只觉一个人步履蹒跚地扑上前来痛哭道:“我的肃儿啊!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徐肃身形不稳倒在地上,惶然睁眼,见扑在他身前的正是自己的祖母徐老夫人,不知这三日哭了多少回,两眼肿成了核桃样,不由心中大痛。徐家好几个老仆赶忙上来搀住两人,架着徐肃一瘸一拐地回了公主府。

徐老夫人撑着身子回了府,整个人再也撑不住了,晕晕沉沉地又请了一回大夫。

第二日大上午的她还没清醒,听到外头乱哄哄的,徐家家仆一片慌乱。就连跟了她许多年的赵姑姑都有点沉不住气了,徐老夫人心中一咯噔,赶紧问是怎么回事。

赵姑姑为难地把刚才来人的话转述了一遍——原是宫里来人传话,要徐家的人去朱雀大街街口处接旨。

——明明是皇家的旨意,不进府宣读,却偏偏要人到街口去接旨?这是要做什么?徐老夫人想不明白,却也不敢多耽搁,换好衣服就带着徐肃还有一众徐家下人,浩浩荡荡地去了街口。

公主府坐落在朱雀大街上,这条街上商铺鳞次栉比,十分繁华。公主府闹中取静,正是极好的地段。

正是大上午,大太阳一照天儿又暖和,不少平民百姓三三两两地在街上寻热闹。只见好些个绿衫的太监往那儿一站,面庞白净,拾掇得又体面,周围又有十几个带刀侍卫护着,生生地震住了一群人。本来繁华又嘈杂的街市一下子安静得厉害。

为首的大太监也不拿架子,旁边凑热闹的百姓围了一大圈,有的百姓跪下了,有的百姓不知道接圣旨要跪下,只管挤在一起朝最里头看。这太监还有周围护旨的侍卫军也不为难他们,任由他们凑热闹。

这也是上面人事先交待好的——赶着大晌午街上人最多、最热闹的时候去,宣旨的场面越热闹越好,围观的百姓也越多越好。

赵姑姑和另一个老仆扶着徐肃,徐老夫人陪笑道:“公公你看这伤着了腿,不方便,公公可否通融一二?”

大太监笑了,“老夫人说得这是什么话,便是没了腿的将军也得趴在地上接旨,徐公子这旧伤复发,难不成还要拿乔?”

“旧伤复发”这四个字咬得清清楚楚的,摆明了说这是小伤。徐老夫人恨得咬牙,徐肃扔开双拐,被下人架着胳膊扳正腿跪下了。

这是徐肃生平第一次跪太监。中了武举探花的时候是报喜官来的,赐婚圣旨是礼部侍郎并两个全福老人来宣旨的。至于跪过的别人,也都是长辈或身份贵重的人。

很少有人知道,徐肃最瞧不起的就是窝囊的男人,不学无术的、坐吃山空的、靠家族荫庇得以平步青云的……都是他心中所恶。

而太监这样窝囊的男人尤甚。这是徐肃头一次,跪在一个太监的脚下,心中节节攀升的耻辱感简直要吞没了他。

见徐肃、徐老夫人并徐家家仆都端端正正跪好了,大太监恭敬地捧着圣旨,捏着个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帝女承熹,温懿恭淑,礼教维娴。文景廿一年帝女下嫁,敬上恭谨,驭下宽厚。然徐长子肃轻薄无行、品性不端、辜恩背义,不堪为父。今帝女休夫,驸马不再,剥除其爵位及封地。徐家无德,徐氏三代内直系子弟,永不得入朝为官。钦——此。”

念旨的大太监嗓门儿嘹亮,声音又尖细,把“轻薄无行、品性不端、辜恩背义、不堪为父”四个词咬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

围观的百姓哗然大惊,诧异的茫然的不知所谓的、嘲讽的嗤笑的幸灾乐祸的……什么表情都有。老夫人一个趔趄,被眼疾手快的赵姑姑一把扶稳,好歹听完了圣旨。

那大太监又扬声念道:“宣承熹公主休书函:帝女承熹,与徐长子肃成亲五年,二心不同,难归一意,结缘不合。立此休书,此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永无争执。恐后无凭,立此文约为照。”

徐肃手指深深扣进泥地,额上的青筋突兀,狠狠咬着牙,才没有脱口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从牙缝中硬生生憋出了一句:“徐肃领旨谢恩。”

大太监面上含笑打量他一圈,领着人施施然走了。

——呵,曾经有多少磨不平的傲气,如今真是……低到了尘埃里。

——还不都是自己作的?

日光闪烁,周围百姓指指点点的声音让老夫人都不敢抬头,赵姑姑赶紧掏出帕子给她挡着众人嘲讽的视线,半搀半抬着老夫人回了府。

作者有话要说:  我承认作为一篇应该给读者带来爽感的网络小说来说,女主对渣男小三这样的处理方式挺失败,也不符合古代皇家的权威。

公主对渣男小三的处理,是放到三次元现实的基础上考虑的结果。因为作者没在古代生活过,只能把这样的情节放到现实中考虑——如果渣男不爱女主、欺负了女主就是渣男必须必须家破人亡或者满门抄斩的理由,我觉得有点严重。所以没有写对渣男千刀万剐、五马分尸、家破人亡、满门抄斩……与古代皇家权威不相符,实在抱歉。

作者本人信奉善恶到头终有报,罪与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渣男小三的结局会很惨,在后文中会越来越惨,会声败名裂,会断子绝孙……但所有的恶果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女主不会对渣男小三下手虐到死,而是放任自流的心态。但她会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很好,天天秀恩爱的同时冷眼看着曾经欺负了自己的人过得越来越惨。

女主不是无原则原谅的圣母,感情凉薄的人天生心性淡,一旦受了伤害之前再深的感情都能瞬间收回。不吵不撕,守着自己的底线直接走人,不在渣男身上再浪费半点时间。与其浪费时间浪费心力跟渣男撕逼,不如冷眼看着他们自己把自己作死。

这个打脸只是第一步,后文会间歇性拎出徐家来打脸,并不是由公主来虐他们,而是徐家自己会把自己作死。会让不在意婚姻和家庭的渣男得到惩罚,让小三得到教训,让心比天高的徐老夫人也得到惩罚。

虔城暖心扎马步大皇子(上)失败回宫喝药回宫怀疑海底针重润逛街花匠神秘人上元佳节徐家往事(中)花匠迎春日春联故人回宫陶艺玉坠与遗书纳面首旧情不复流鼻血彻查山洞过夜和好方晟睿方大人姻缘不成情分在?心疾喂鸟落地驸马(捉虫)隐情整书受宠若惊(捉虫)往事(上)襄城回宫月底休沐喝药情不知所起(下)大婚(下)选择新居挑选郡马争端(大修)险招易容押解圣旨下(大修)临别月底休沐火树银花 心事 破冰面首身份可疑金楼刺绣进城战起三字锦囊贼窝易容姻缘不成情分在?洗三礼回宫回京洗三礼1.方家和刘夫人的旧事在第32章。长乐宫(捉虫)徐家朝事刺绣京兆尹别说话解释吃素纳面首襄城临别陶艺贼窝决定休夫方晟睿方大人春宫图回宫太学院发热陶艺姻缘不成情分在?挑选郡马玉坠与遗书襄城往事(下)圣旨下(大修)相助往事(下)进宫玉坠与遗书
虔城暖心扎马步大皇子(上)失败回宫喝药回宫怀疑海底针重润逛街花匠神秘人上元佳节徐家往事(中)花匠迎春日春联故人回宫陶艺玉坠与遗书纳面首旧情不复流鼻血彻查山洞过夜和好方晟睿方大人姻缘不成情分在?心疾喂鸟落地驸马(捉虫)隐情整书受宠若惊(捉虫)往事(上)襄城回宫月底休沐喝药情不知所起(下)大婚(下)选择新居挑选郡马争端(大修)险招易容押解圣旨下(大修)临别月底休沐火树银花 心事 破冰面首身份可疑金楼刺绣进城战起三字锦囊贼窝易容姻缘不成情分在?洗三礼回宫回京洗三礼1.方家和刘夫人的旧事在第32章。长乐宫(捉虫)徐家朝事刺绣京兆尹别说话解释吃素纳面首襄城临别陶艺贼窝决定休夫方晟睿方大人春宫图回宫太学院发热陶艺姻缘不成情分在?挑选郡马玉坠与遗书襄城往事(下)圣旨下(大修)相助往事(下)进宫玉坠与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