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本一字一顿地阐述了他所认可的方针,陆相听完,默却几乎将茶杯捏得粉碎。

“请恕我直言,首相的想法是对陆军的羞辱,陆军很难接受这样的方案,尽管我本人原则上并不反对。”

“其实,这是我犹豫了许久的方针,尤其是还没有得到圣上的认可与元老的审议。”说到这里,山本的声音有些低沉,“对方已明确要求我们给予有力地答复,否则便要有公诸于众的举动。”

“这是要挟。”

“我完全明白,可是藏相的话又非常有道理。”看似矛盾的对答说到底是山本的心中还是有一丝犹豫,既希望能够付出不太重大的代价以保持日本经济与财政的稳定,又持有将战争进行到底,不惜一切代价取得胜利的决心。这是一个军人出身的首相,尽管已经习惯用政客的眼光来看待政治,愿意通过妥协、谈判来实现目的,但还是不能摆脱日本军人那种厮杀到底的冲动,仍然抱有侥幸成功的幻想。他的立场在其中不停的摇摆,一时倾向于此,一时倾向于彼,最后却是一个最差的结局。

……在紧急召开的陆军会议上,由于山本事先的沟通,陆相没有露骨地将矛头指向内阁,而是对准了海军――不想打了,他们一直认为攻略青岛是我们陆军的事情,以为青岛这个港口对于日本是可有可无的,认为中国并没有潜在性危害,害怕打下去丧失与美国作战的本钱和军费……他们错了。我们如果连支那也打不赢,那什么去对抗美国和其他国家?中国是一个庞然大物,日本如果不抱有充分地实力和最大的警惕,只要这个庞然大物翻一个身就能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20多年前,为了对付清国的‘镇远’、‘定远’两艘巨~开始全体国民勒紧裤带用于海军建设,那个时候远比现在要困难,我们也咬牙坚持了过来,现在遇到一些挫折,海军反而畏缩了。岂不是有辱皇军的威名。海军忘了本,我们没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也咬紧牙关,让海军看看我们陆军的精神,让国民明白,他们每年耗费了巨大的金钱的海军到底是什么货色!我们只要打赢了这一战。不管海军的条件有多么苛刻。我们都能够获得国民的支持!”

经过参谋本部地紧急谋划,陆军以甲午战争的作战计划为原则性依据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但是。这个计划能不能得到实现完全有赖于元老和重臣的决策――在神尾师团覆灭后,无论是日本内阁还是海陆军已经失去了对于局势的决断力。

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中日地秘密会谈却还在进行,双方都对借谈判契机达成妥协抱地希望不高。却又试图借助谈判来证明自己“爱好和平”的形象,所以不得不在谈判中虚与委蛇……在中国军队展示自身实力之后,朱尔典得到本国政府地训令。尽量调和中日两国!但是,这一目标可是可望而不可及,虽然朱尔典在双方外交人员中四处奔走、来回中,却发现根本无法弥补这其中之鸿沟。他在日记中哀叹:“要调和这两种不同的要求,简直比让男人变成女子那般困难……”

面对日方以外交拖延来掩护其后续决策地情况,帝国政府决定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还击。经过大本营地认可和皇帝亲自审定,《帝国日报》通过加印《号外》的形式,适当披露了在山东战场所进行的战事,报道中透露歼敌逾5000余人,俘敌C人、击毙敌指挥官地消息,虽然这一“官方报道”已经对真实的战果进行了大大的缩水处理,但消息甫一传出,舆论与坊间一片哗然。

各地民众首先是不信,待得第二天《帝国日报》配发了部队记者拍摄的有关作战、敌军尸体、敌俘虏群、净法寺五郎少将尸体及指挥刀的照片后,却掀起了自甲午以来最大的民族主义浪潮。白天,以各地师生为主力的民众自发上街游行,抗议日军侵略行径,欢庆国防军取得了盛大胜利――2000年的学生突然一朝翻身..这其中酿就了比“西夷”更大的仇恨。

如今,郁积的愤懑终于得以宣泄出来。

最好的经济风向标,在得到山东战事的进一步消息后所沸腾了,原本已经逐渐稳定的日元汇率又开始大幅度下降,华元汇率一升再升,甚至在帝国银行不再干涉外汇交易后仍然不能阻止这一行为的继续,华元的汇率指数不但对日元,就连对美元、马克、英镑等主要外汇的比价有了上升,以华元为价格指数的各种国债、股票均处以历史最高景气状态。日本大藏省派驻上海的代表脸色刷白,看了收盘时的价格差点昏厥过去,仅仅一天的功夫,汇率的变动就让日本承受了大约3000万日元的损失。

第二天,各大列强的报纸证实了《帝国日报》报道的可靠性与权威性,随即他们纷纷转载了这些新闻,并加以第三方的观察与渲染,虽然战区依然还是处以被封锁的状态,但冠有“消息灵通人士”、“观察家”名头的新闻却大量见诸报端。例如《远东评论》就如此写道:“远东爆发的这场冲突其实是双方一直以来的历史恩怨的继续,在长达成百上千年的战争中,中国总是此类冲突的胜利者……只有在20前才不光彩的输掉了一次并引起了轩然大波,并进而造就了后来一系列的内部动荡……无论如何,针对日本的强硬举动总是能够博得民众的欢呼――20年来,抵制日货的举动几乎等同于抵制其他国家次数的总和,中国以前那位著名的大臣(暗指李鸿章),由于他的赫赫功勋,不仅在民间有强大的号召力,也深为政府高层与各国外交师团所尊重,但由于他主张对日让步乃至于妥协,仅仅数年的功夫,他通过几十年积累的名声便损耗殆尽――不理解中国人在对日关系问题的立场与态度,我们是无法完全认清这场冲突的意义的……”

“鉴于日本军队在不久前取得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指日俄战争),我们不必对其军事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表示怀疑,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军事冲突的失败者,而且在这场冲突中一直以‘安全’为由断然拒绝欧洲记者的采访,似乎存在种种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一切难道是在暗示中国政府在撒谎?不,本报经过多种渠道的了解再加上军事专家的判读,他们一致认为,中国舆论刊登出来的照片基本是属实的,除了净法寺五郎少将尸体及其指挥刀那张――专家经过判读,特别是经过一位与该将军有过一面之缘人士的辨认,确认属实无疑,只是从现场看来,这位将军是死于自杀而非中国人宣传的那样是被国防军击毙的……因此,中国拒绝记者采访的唯一解释便是――为了获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中国人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虽然中国方面一直含糊其辞地宣称‘我军损失甚微’,但此间的观察家一致认为这不可能。于是,本报试图让他们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从9000~20000之间不等,大多数人士赞同华军损失至少C上,即约1个满员师的水平的推断。”

日本政府虽然可以封锁消息,严禁本国的新闻界刊登此类消息,但对于列强的报纸却毫无办法,好在日本民间懂英文之人甚少,列强报纸的发行量也不似中国这么大(在华欧洲人远远多于日本,而且有一部分华人习惯于看这类报纸),日本政府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将各种各样的报纸都予以大量购买,尽可能降低消息的传播范围。不过,虽然日本政府有各种遮掩的办法,但混迹证券界、金融界的都是消息敏感人士,在听闻日本受挫、日元暴跌的消息后,理性地选择了沽空日元与以日元为基准货币的有价证券,次日,日元汇率下挫到与上海市场几乎一致的水平,各种股票、债券等大幅走低,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甚至于跌落到只有7的水平,市场一片狼藉……

的消息后,理性地选择了沽空日元与以日元为基准货币的有价证券,次日,日元汇率下挫到与上海市场几乎一致的水平,各种股票、债券等大幅走低,日本政府发行的国债甚至于跌落到只有7成的水平,市场一片狼籍.

第26章 冠冕堂皇第三十三章第28章 体察圣意第73章 革新兵器第57章 御案九件第52章 维新重宝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章 改弦易辙第75章 禁卫军容第46章 幕后操纵第31章 果有天书第91章 祸水旁引第84章 睚眦必报第79章 面授机宜第42章 各种心思第33章 各显神通第40章 殊途同归第2章 浴雷重生第13章 伪托神迹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8章 深谋远虑第25章 横生枝节第7章 大浪涌来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章 宁缺毋滥第31章 中日博弈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章 胶东风云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4章 暗度陈仓第45章 不虚此行第67章 国防经费第35章 以华制华第9章 进退失据第72章 校场展示第30章 既往不咎第82章 剑指广州第40章 最后时刻第14章 各怀鬼胎第68章 弥留之际第88章 控制局面第7章 多事之秋第74章 创新思路第35章 额外插曲第30章 圣意难懂第5章 胶东风云第33章 各显神通第1章 全面推进第1章 全面推进第36章 多方触谈第95章 制度改良第53章 帝国国会第30章 语重心长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章 慈禧归西第62章 悲情诉说第4章 暗度陈仓第64章 痛下决心第86章 猝然发动第36章 自求多福第57章 推心置腹第81章 渐次推行第55章 首日议程第9章 短兵相接第62章 另有用意第2章 火上浇油第8章 满头大汗第64章 大惊失色第67章 国防经费第40章 革故鼎新第25章 煽风点火第47章 针锋相对第39章 平地惊雷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9章 先易后难第23章 内外有别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排除干扰卷首语第8章 改弦易辙第34章 排除干扰第90章 危在旦夕第5章 果断决策第7章 多事之秋第93章 步步紧逼第66章 以权制权第27章 相互妥协第59章 锦囊妙计第14章 各怀鬼胎第54章 惊弓之鸟第24章 下定决心第67章 国防经费第27章 瞒天过海第17章 鞠躬尽瘁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8章 海雷神威第57章 御案九件
第26章 冠冕堂皇第三十三章第28章 体察圣意第73章 革新兵器第57章 御案九件第52章 维新重宝第87章 表面功夫第8章 改弦易辙第75章 禁卫军容第46章 幕后操纵第31章 果有天书第91章 祸水旁引第84章 睚眦必报第79章 面授机宜第42章 各种心思第33章 各显神通第40章 殊途同归第2章 浴雷重生第13章 伪托神迹第20章 恩威并施第48章 始于海关第28章 深谋远虑第25章 横生枝节第7章 大浪涌来第20章 出人意料第6章 宁缺毋滥第31章 中日博弈第83章 箭在弦上第5章 胶东风云第17章 弦外之音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4章 暗度陈仓第45章 不虚此行第67章 国防经费第35章 以华制华第9章 进退失据第72章 校场展示第30章 既往不咎第82章 剑指广州第40章 最后时刻第14章 各怀鬼胎第68章 弥留之际第88章 控制局面第7章 多事之秋第74章 创新思路第35章 额外插曲第30章 圣意难懂第5章 胶东风云第33章 各显神通第1章 全面推进第1章 全面推进第36章 多方触谈第95章 制度改良第53章 帝国国会第30章 语重心长第75章 人心惶惶第3章 慈禧归西第62章 悲情诉说第4章 暗度陈仓第64章 痛下决心第86章 猝然发动第36章 自求多福第57章 推心置腹第81章 渐次推行第55章 首日议程第9章 短兵相接第62章 另有用意第2章 火上浇油第8章 满头大汗第64章 大惊失色第67章 国防经费第40章 革故鼎新第25章 煽风点火第47章 针锋相对第39章 平地惊雷第100章 新的起点第9章 先易后难第23章 内外有别第93章 真相大白第34章 排除干扰卷首语第8章 改弦易辙第34章 排除干扰第90章 危在旦夕第5章 果断决策第7章 多事之秋第93章 步步紧逼第66章 以权制权第27章 相互妥协第59章 锦囊妙计第14章 各怀鬼胎第54章 惊弓之鸟第24章 下定决心第67章 国防经费第27章 瞒天过海第17章 鞠躬尽瘁过渡内阁时期帝国主要中央机构及人员第8章 海雷神威第57章 御案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