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妥协

跟上次国债申购的场景十分相似,皇家钱庄的门口两次出现一条长龙,队伍延伸到青砖街道的尽头。

“月息一厘,傻子才不认购!”

“朝鲜米卖到京城,这分明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皇家米行这是变着法子给咱们送钱,焉有不认购之理?”

……

面对皇家米行通过皇家钱庄发行的十万两等值企业债,谁都清楚朝鲜米卖到京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当即吸引京城大量的百姓踊跃前来认购。

因两地经济发达程度上的差距,造成朝鲜米贱而京城米贵的现状。

只要皇家米行打通朝鲜到京城的米粮通道,此举无亚于找到一座新的金矿,所以这种米债压根没有什么风险。

何况皇家米行从此次京城的粮食危机中,既表现出其恐怖的财力,亦透露出其爱民的属性,自然会受到百姓的支持。

不仅仅是百姓的支持,京城的富裕阶层亦是踊跃前来认购。

吕宋金矿的成功案例摆在眼前,若是现在再不进行参与认购米债的话,还真是一口汤都捞不着了。

“我认购十张米债!”

“我认购二十张米债!”

“我认购三十张米债!”

……

面对诱人的利息和皇字号强大的信誉,京城的百姓再度陷入疯狂,上演春节期间的认购场景,纷纷挥舞银元前来参与认购。

虽然有豪迈的土财主想要认购三百张米债,但皇家钱庄设置了上限,单人只能认购一百两新银元。

“我买到了三张米债!”

“还好,我抢到了五张米债!”

“我抢了八张!上次没听英姐的,这次怎么能错过!”

……

由于京城的纺织是蒸蒸日上,而今大量的红利被熟练的女织工所获取,故而女织工群体拥有很强的购买力,亦是抢购米债的主力军之一。

面对皇家钱庄所发行的米债,亦是纷纷选择参与,争取让自己所积攒的钱财得到一定程度的增长。

“只要跟着朝廷的政策走,咱们的日子肯定过得越来越好!”面对周围人的询问,刘英淡淡一笑道。

她在女织工群体拥有越来越高的声望,不仅是享受到皇家布行崛起的红利,而且坚持拥有布票导致手里的钱不贬反升。

最让她引以为豪还是春节期间认购国债,现在有人得知她手里拥有国债,竟然提出以一年息的价格接手她的国债。

只是她已经得知内部已有一个明确的说法,那就是年末可以兑现吕宋黄金,却是比现在拿到利息更加划算。

从目前朝廷的举措来看,分明是贱白银而贵黄金,何况自己想在年底给儿子和女儿换到一款金饰。

现在皇家钱庄发行米债,这既是解决京城的粮食问题,亦是跟她们共享利润,此次自然亦不能错过了。

只是现在大部分的钱财都押在国债上,虽然她有心想要多认购一些,但何况实力已经不允许。

临近中午时分,钱掌柜从里面走出来拱手道:“诸位父老乡亲,抱歉了!今鄙分号的米债已经全部售罄,刚刚询问其他分号亦是如此,还请诸位都散了吧!”

他刚才眼看售罄,便联系其他皇家钱庄分号,想要向他们申请调一批米债过来。只是其他各个分号的情况跟这里相似,甚至城南分号已经售罄一个时辰了。

即便他心里想让这帮纯朴的百姓用积蓄赚一点利息,但奈何米债的数量还是太少,而京城的百姓又过于热情。

“不是十万两吗?怎么这么快就售罄了?”

“十万两很多吗?现在朝廷不加税,家里有积蓄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仅是因为有积蓄的事,而是当今天子爱民是众所周知,这米债其实就是送钱!”

……

后面才赶来的百姓得知已经告罄显得十分失望,只是这种情况反倒凸显现在大家的日子都变好了,而今对朝廷亦是越来越信任。

虽然弘治皇帝被冠予暴君的称号,但跟那些天天嘴里说爱国爱民的帝王相比,他们更喜欢这个雷厉风行的帝王。

想要认清一个人,不能光听对方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对方做了什么。

朱祐樘登基以来,从来没有喊什么口号,从来没有扬言开创盛世的口号传出。

只是安置百万灾民,推动东北振兴,开采吕宋金矿,还有组建舰队前往大洋彼岸寻找宝种等,无疑呈现着盛世的征兆。

“大家不要泄气!我刚刚打听到了,朝廷已经准备着手开采东瀛那座储量一亿两白银的大银矿,此次同样是计划向咱们发行国债募集前期的采矿开支!”

正在大家纷纷沮丧的时候,有消息灵通的人当即便欣喜地透露道。

日本银矿的事情在京城早已经传开,由于两地距离较近的原因,所以大家对日本银矿甚至能够掌握到第一手消息。

特别大明跟日本一直存在贸易往来,东瀛人一直采用白银和黄金跟大明商人进行交易,所以日本岛没有银矿才是希奇。

现在朝廷发行银元跟银锭绑定,又在日本占据那座超级大银矿,朝廷开采日本银矿兑付银元其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此事我亦是有所耳闻,但不知真假!”

“恐怕并非空穴来风了,毕竟采银是势在必行!”

“银元只有两年之期,想必白银国债不会太久了!”

……

在谈及日本银矿的事情后,很多人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却是对接下来的白银国债充满了期待。

原以为朝廷不加税就是最大的幸福,但谁都没有想到朝廷还帮着他们实现财富增值,真正将他们视为华夏同胞了。若是有人认真关注底层的百姓,他们会发现民心已经慢慢向弘治靠拢,即便弘治被士太夫们抹黑为暴君。

时间已经来到八月底,天气正在慢慢转凉。

西苑,养心殿。

朱祐樘蓄的胡须终于初具规模,从最初的白脸小生变成了英气逼人的年轻帝王,双目更是炯炯有神。

由于处理奏疏越来越得心应手,而越来越宽裕的财政更是可以解决很多难题,导致每日留给他钓鱼的时间越来越多。

朱祐樘虽然被逼宅在紫禁城和西苑中,但并不是一个社恐的性子,却是经常将臣子召到这里进行交流。

因他的性子渐渐被人所掌握,却是不可能有人敢像当初的庆云侯周寿和徐溥那般放肆,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忠心耿耿的模样。

其实帝王的苦恼便在于此,若是最开始无法看清底下臣子的真面目,等到你真正掌权的时候,压根看不清谁是人谁是鬼了。

“陛下,今朝廷若是坚持给运河借水,只会让黄河无法根治,而运河又借不到水!今白昂已经陈明利害关系,让运河继续停摆数月,全力疏通黄河可保二十年无大患!”工部尚书贾俊顶着一股无形的压力,如实进行汇报道。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阻塞已久,由于关系到漕粮,朝廷早已经命令治河总督衙门想办法尽快疏通运河。

只是事情反倒是忙中出错,起初是黄河反复变换河道,结果现在竟然再度出现了分流,从而造成山东的水系大动荡。

现在他们工部终于是理清根源,保河和保糟其实是自相矛盾,现在最好的做法是暂时放肆漕运来疏通黄河,解决黄河目前的分流问题。

朱祐樘看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却是板着脸道:“贾卿!”

“臣在!”贾俊仿佛被一头狮子盯着一般,便是低着头拱手。

朱祐樘将温柔的贾俊看在眼里,却是认真地强调:“此次朕不会追究!只是治河总督衙门几个月后还无法向天下人交出满意的答卷,那么休怪朕无情,不仅治河总督衙门要担责,而且你这位工部尚书亦得负主要责任!”

“臣谢陛下宽宏,臣定不负陛下所望!”贾俊反倒是暗松一口气,连忙表示感激地道。

朱祐樘知道这里的问题很多,便是轻轻地抬手道:“下去吧!”

“臣告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贾俊郑重地叩谢,而后规规矩矩地退了下去。

兵部尚书刘宣刚刚被召到这里,自然将所有事情都看在眼里,显得若有所思地扭头望向离开的贾俊。

朱祐樘注意到刘宣的反应,显得不动声色地询问道:“刘卿,你对漕运阻塞数月不通怎么看呢?”

“臣不敢胡猜!只是事情过于巧合,那么便不可能是巧合,但臣认为陛下处置得很好!”刘宣犹豫了一下,当即便表态道。

朱祐樘端起刚刚送来的茶盏,当即苦笑地道:“很好?谁都晓得其中有猫腻,但朕却不想查了,这分明是姑息养奸!”

“陛下乃明君,所虑的是万民得失!治河关乎国运,治漕迫在眉睫,若严查治河总督衙门势必让形势恶化。今虽有差错,但近年黄河确实是越来越通畅,陛下是忍下眼中沙而使黄河漕运两通!”刘宣自从看到百万灾民在东北安家乐业后,便知晓眼前的帝王是真正的爱民之君。

现在朱祐樘没有选择清查其中的缘故,而是直接向主要官员施予压力,虽然是一个妥协,但却是为了天下万民的一种让步。

如此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此进退有度的君王,大明焉有不兴之理呢?

朱祐樘知道刘宣确实宛如自己肚子的蛆虫一般,轻轻地喝了一口茶水道:“依你之见,漕运何时能通?”

“臣以为陛下如今并不关心漕运何时能通,而是更在意黄河能否真如白昂所说二十年无大患!”刘宣迎着朱祐樘的目光,显得十分自信地道。

咦?

站在旁边的刘瑾困惑地扭头望向朱祐樘,虽然自己自谬是最了解帝心的人,但压根没有往此处去想。

朱祐樘确实是被白昂所画的饼打动,不然不会这般轻易妥协,而是要将治河总督衙门查得底朝天。

跟漕运阻塞几个月相比,若是那位治河专家能够保证二十年黄河无大患,那么这一切其实都是值得的。

一直以来,治漕和治河存在着对立性,现在既然被迫选择优先治河,那么他索性做一个糊涂皇帝。

шшш ¸ttka n ¸c○

原本他还担心坚持治河会遭到漕运的反扑,现在治河总督衙门替自己挡枪,自己完全可以坐收渔利。

朱祐樘将茶盏轻轻放下,显得有几分兴致地道:“刘卿,漕运关乎北方军民口粮,朕岂有不关心之理?”

“陛下雄才大略开发东北府,今东北府军民开垦农田,不出三年便可成为大明北方粮仓。此次若能从朝鲜购米,漕运是兴是衰已无关重要!”刘宣知道朱祐樘是在考自己,便是自信地交出答卷。

朱祐樘意识到将京城重臣放到地方历练确实效果显著,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道:“朝鲜方向可有消息?”

“朝鲜国王李娎已经同意改用弘治银元,今后亦会坚持以银元派发俸禄!”刘宣听到是朝鲜方面的事情,当即便认真地回答道。

自从朝廷推出新钱,他们亦向周围的藩国要求使用大明新钱,而朝鲜作为最近的邻居便第一个被抓来做小白鼠了。

其实不需要大明出面,而今朝鲜民间亦会使用大明的货币。

朝鲜位于朝鲜半岛,虽然朝鲜小朝廷同样推出属于他们的铜钱,但跟华夏一些不靠谱的王朝那般。

朝鲜的财政更加脆弱,加上铜矿十分稀少,最后推出所谓的“以一当百”的大面值铜钱,致使信用已经破产。

由于朝鲜半岛缺铜少银,所以他们根本没有银本位的基础,最终选择较为轻便且畅销的五升布为民间货币。

只是随着大明棉布入侵,加上朝廷的布商纷纷跟大明合作,致使布票越来越吃香。现在大明新出的银元跟布票挂钩,而且还能在两年后兑换银块,这大大地加强了布票和银元的信誉。

最主要还是两国间的贸易逆差,朝鲜方面即便得到银元亦是留不住,最大的作用还是用于购买大明物美价廉的商品。

正是如此,大明朝廷新推出的银元同样雄霸朝鲜的市场,亦是顺理成章地成为朝鲜民间的流通货币。

朱祐樘知道朝鲜国王李娎并没有跟自己讨价还价的资本,便是端起茶盏满足地道:“他此次倒是识趣!”

“陛下,而今他遣使而来,再次提出让朝鲜世子归国,不知该如何答复?”刘宣显得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朱祐樘喝了一口茶水,便是准备松口道:“既然如此,那么便送回去吧!只是……”

“请陛下吩咐!”刘宣感受到朱祐樘的目光变得不一样,当即低下头道。

朱祐樘将茶盏放下,眼睛闪过一抹杀意道:“你通知夜部!既然朝鲜国王声称得了天花,那么便如他所愿!”

原本朝鲜世子在京城为质子,只是朝鲜国王李哲动了歪心思,竟然通过诈病来骗取大明将朝鲜世子放归。

此次面对大明朝廷派太医进行查验,朝廷国王却是以天花之症为由拒绝,导致大明御医亦不好强行查看。

只是这种小伎俩想要欺骗其他人还行,但如何能够骗得了无处不在的夜部,又怎么能够骗得了大明朝廷?

“臣遵旨!”刘宣知道他们是要对朝廷方面动手了,当即规规矩矩地拱手道。 

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勋有谋第293章 大内索弓,汉城尚文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73章 余波5488.第486章 西方社会对东方财富的执念第75章 余波7第58章 京山风波5第235章 举国巨震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65章 武勋点火,帝防夺门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第160章 陈案不公,旧人当诛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371章 底牌尽出,阴盛阳衰。485.第482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232章 横山(求订阅求月票)第431章 灾降华夏,帝解疑团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20章 扬州梦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523.第521章 这还是我们的祖国吗?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临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宫廷水深第332章 圣人有劫,命悬一线调整通知!第22章 糊涂有福,帝王不庸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为末第107章 血溅刑台,帝闻噩耗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528.第526章 朝事遇难,喜恩献策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434章 擒贼擒王,文明碰撞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记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377章 皇命在天,红颜祸水第427章 果然有了钱都想着女人啊!512.第510章 一个来自整个日本的阻力第13章 给你机会,你不珍惜?第341章 知恩图报,如此清官?第26章 千官听政,新帝敕谕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302章 帝谋长远,黑暗归满第192章 斩尽魑魅魍魉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358章 术道长夜,自清遇兵第177章 吏治大坏而清名在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505.第503章 权力使人疯狂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69章 余波1第48章 西苑初驾,有监二十第309章 缺钱的财政会议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23章 怀恩似忠,礼部求恩第416章 皇帝向纸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157章 有刀雪枫,神盾将危第314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第370章 兵部双杰,侯陷绝境第173章 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第132章 京城四骏,案情明快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记第199章 取胜的钥匙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256章 以铁为契,帝陷两难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271章 帝出难题,京势渐显第201章 湖广非明,狠人汪直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541.第539章 后宫有主,案情难明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第306章 犯明必诛,一路向东第29章 君君臣臣,好梦易醒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变第412章 乾清宫夜里的一场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108章 外有神盾,内有书堂第75章 余波7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
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勋有谋第293章 大内索弓,汉城尚文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73章 余波5488.第486章 西方社会对东方财富的执念第75章 余波7第58章 京山风波5第235章 举国巨震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将士第65章 武勋点火,帝防夺门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第160章 陈案不公,旧人当诛第218章 再无廷和,王越献策第371章 底牌尽出,阴盛阳衰。485.第482章 一树千获的耕藉礼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232章 横山(求订阅求月票)第431章 灾降华夏,帝解疑团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120章 扬州梦第251章 帝之一言,毛骨悚然523.第521章 这还是我们的祖国吗?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临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宫廷水深第332章 圣人有劫,命悬一线调整通知!第22章 糊涂有福,帝王不庸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为末第107章 血溅刑台,帝闻噩耗第481章 温柔和血性并重的弘治朝第331章 罪在言闻,凶岛难生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75章 夷狄奉中国(月票加更)528.第526章 朝事遇难,喜恩献策第380章 步步为谋,布局天下527.第525章 血染王池,盒中乾坤第434章 擒贼擒王,文明碰撞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记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377章 皇命在天,红颜祸水第427章 果然有了钱都想着女人啊!512.第510章 一个来自整个日本的阻力第13章 给你机会,你不珍惜?第341章 知恩图报,如此清官?第26章 千官听政,新帝敕谕第151章 榜眼有污,廷和生恨525.第523章 交通强国,十年首战第302章 帝谋长远,黑暗归满第192章 斩尽魑魅魍魉第162章 双管齐下,再现雪枫第358章 术道长夜,自清遇兵第177章 吏治大坏而清名在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当赏505.第503章 权力使人疯狂499.第497章 皇帝会给我们奇迹对吧?第56章 京山风波3第123章 扬州浮尸,帝遇难题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贵第69章 余波1第48章 西苑初驾,有监二十第309章 缺钱的财政会议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第240章 军功封爵第三文臣第242章 富裕后的财政预算第335章 首辅已老,国债有阻第153章 五国来使,帝宠朝鲜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军犯边第23章 怀恩似忠,礼部求恩第416章 皇帝向纸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157章 有刀雪枫,神盾将危第314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第370章 兵部双杰,侯陷绝境第173章 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第132章 京城四骏,案情明快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记第199章 取胜的钥匙第272章 远窥石见,近观骥遁第154章 妙笔喜恩,画中帝王第263章 小人作怪,越教做人第256章 以铁为契,帝陷两难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带钱,东方衙门八字开第271章 帝出难题,京势渐显第201章 湖广非明,狠人汪直第468章 刀割王喉,生死不论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541.第539章 后宫有主,案情难明第109章 有声金铃,新元弘治第384章 存天道灭人欲?第306章 犯明必诛,一路向东第29章 君君臣臣,好梦易醒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变第412章 乾清宫夜里的一场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第108章 外有神盾,内有书堂第75章 余波7第47章 诗起诗终,臣子如棋第87章 库房大开,官清似水?(求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