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陪都

圣驾出了长安,一路无人能够真正安心,此时得了五千羽林郎的助力,进了陪都洛阳,才真正松下绷紧的神经。

局势变化太快,我脑子委实有些跟不上,直到荆佩来访,将所有事件串在一起,我才算弄清了整个事变的始末。

原来齐略在确定李昭仪给自己下了毒以后,又气又怒,顾不得太医署没有对症的治疗办法,就决定强行戒毒。可已经有了三年多毒史的人,突然强迫自己断绝毒品,那反应可不是一般的强烈。毒瘾上来的时候,毁物自伤也罢了,还有几次猝然昏倒,连呼吸心跳都停了。多亏他身体底子不错,意志强韧,才又在太医们的救治下醒过来。

他毒瘾发作疯狂的时候,竟将皇后的灵堂毁了,连伤了十几个内侍。为此宫里一片惶惶,他自己深觉不妥。越姬和王楚初时为了安抚他的情绪,让他不会太过狂躁,就哄他太后的毒已经解了,能够主理军政,让他把庶务放权给尚书台代理,好安心养病。

越姬安慰在当时是出于好心还是出于心怀谋算,不得而知。齐略相信了越姬和王楚的话,以为太后的身康复,能够主理军政,便真的传诏给尚书台,让他们暂理庶务,自己则搬到桂宫戒毒养病。

尚书台一开始行政,还算有条有理,但见齐略发起病来状若疯癫,病了一个多月毫无起色,太医署束手无策,便都有了些异心。不过齐略积威日久,他们一开始还不敢放肆。但越谨身为皇长子和皇次子的舅公,有恃无恐,却是胆子越来越大,竟挑唆越姬哄齐略将天子印“借”给尚书台,给尚书台“临机决断”之权。

陈全一开始是十分信任越姬的,认为齐略确实需要静养一段时间,所以最初也帮着越姬她们对齐略只报喜,不报忧。但他的信任在发现越姬伙着叔叔来骗天子印,盗印空白诏书时,就动摇了。

便在此时,楚国的刺客潜入宫中,意图刺驾。齐略虽没受伤,但却受了惊,据说还中了楚巫的诅咒。陈全警惕心起,当即借口去太医署传医生,将传国玉玺和天子之宝带去了太医署,扔进井中。

越谨哄骗国玺不得,暗生毒计,一方面联系李昭仪的家属,威吓利诱跟李氏结党,准备害死嫡皇子,以皇长子为嫡;另一方面,他欺齐略病发时神智不清,哄他割分南州,以钱粮挟制南疆大营,谋取南军的兵权。

楚国在长安的间谍闻听越氏有异心,真是喜不自胜,当下由楚国的翁主亲自出面与越谨订约。楚国愿意帮助越氏夺权,但越氏当权以后,要承认楚国为一朝,两方划江而治,各取所需。

越氏在眼见楚国刺杀太后,咒惑天子后,本来对楚国又有惧怕之心,再听说虎符在他们手里,更觉惊惧,左思右想,利欲熏心,竟真的与楚国订了盟约。楚国一方面利用虎符调遣军队胡乱打战,另一方面又试图利用巫术控制齐略。

齐略哪料所信赖的嫔妃和臣属竟为了权柄联合起来,大大的坑了自己一把,一时不察,差点着了道,就此变成了傀儡。幸而他意志之强,实为世所罕有,在差点迷失本性的时候又清醒了过来。只是他强制戒毒,身体和精神本就虚弱,再跟巫师做了一次精神对抗,损耗过剧,一条命十亭里去了九亭,昏迷了四五天才醒。

这时候宫禁军里天子直掌的凤翔军已经被越谨借口给皇后建陵调走;荆佩和林环两名武卫,已经一个护着嫡皇子外逃,一个往楚国求援;陈全被越谨派人软禁;日常随侍的亲信内侍则被越姬或杀或调隔离了。

齐略困局一隅,最初的惊怒愤恨过后,便开始策划脱身之计。为了不让越氏生疑,也为了防止越氏猛下毒手,他不得不继续装病,甚至有时候装出半疯的样子来。

也亏得越氏虽然野心被楚国挑拨得无法无天,但才具却实在不足,加上怕被人发现破绽,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撕扯不开,竟让齐略寻隙找到了几个可用之人。

凭这几个人要将齐略从越氏的囚禁里救出去是不可能的,但他们却能充当信使,替齐略调兵遣将。

楚国得了虎符以后,倒也没想过仅凭虎符就能掌握朝廷的军队,而是派使者拿着虎符先后给各地的军队下一些看似合理,实际却是大肆削减朝廷军队实力的命令。

楚国的间谍却不知道,齐略与太后考虑到虎符调兵存在破绽,有意改制。凡是以原羽林郎、龙骧卫、虎贲卫、期门军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新军,都另有一套调兵的系统。那就是调兵的文书,必须以白篾间青简,册线上另系细索标志,行文的抬头文字和落款都点墨为记。

楚国所得的虎符,除了北疆军因为成军日久,势力错综复杂,一时不好革新,沿用旧制以外,所到之处半点用处都没有,却引起了诸军的疑心。

齐略相信这些宫禁军出身的军队的忠诚,在得了信使以后,了解了朝廷的情况后,没有急于脱困。反而准备趁楚国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将之彻底荡平,借越氏这次的动乱,一辩朝廷臣属的忠诚与才能,为日后革新作准备。

他的这番计划没有传给长乐宫,是因为太后中毒昏迷,如果没有异动,有鸣鸾军和三署郎驻守,无论是楚国还是越氏,都不会对她不利。却不料长乐宫寿延等人见势不妙,沉不住气,竟想用矫诏强召的办法,先把他带去长乐宫。

结果桂宫事变,寿延和数百名内监宫娥枉死,于事无补,却让齐略白受一次折磨,被雨淋成了伤寒。

越姬所居的宫殿被烧,越氏一党为了给越姬正名,给皇长子正位,索性拥着她住进了未央宫椒房殿。这是已故皇后的势力所在地,皇后大行以后还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内内外外数千宫娥内监,越氏换不过来,大大的方便了齐略,也大大方便了各派势力的渗透。

我们这派人救驾和王楚出手,都出乎齐略的意料,但我们出手的那天,也正是他传令救太后的日子,加上他当时感冒引发肺炎昏迷,竟就在糊里糊涂中被我们抢出长安来了。

齐略身在军中,一时吃不准我们这派人的忠奸,加上他身体亏损得厉害,他最急的是先恢复健康,因此虽然身在异地,但却没打算询问缘由。

“楚国以为朝廷大乱,好拣便宜,在四月二十日的时候派兵突袭宛城,准备夺取南阳,进犯司隶,哪知陛下早已传令吕纯等人准备,沿着洛阳、南阳、襄樊、巴东筑成了防线,严阵以待。楚国一动,他们这里就设好了埋伏,一战全歼楚国五千骑后,一万步卒。楚国不产马,骑兵总共也就一万,这一战下去,相当于打掉了楚国向关中发展的半只手……云郎中,陛下真是天纵奇才,病成那样,竟还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楚国和朝中的奸佞笼入彀中,真是太叫人佩服了。”

荆佩说得眉飞色舞,一扫桂宫起火那夜所见的凄惨颓丧。我附合着点头,心里却暗暗叹气:齐略狠下心来除了太后以外,谁也不顾的弃了长安,准备来一次彻底的朝臣清洗,这哪里是天纵奇才,谋算在前?分明是伤心至极,被逼得不能不狠心。

以他的性情,是能采取温和手段绝不滥用血腥的。若不是对唐源等不思忠君,坐等渔利的勋贵老臣灰心,加之前期的身体和精神太差,实在无力控制局面,他怎么忍心把政局给越氏糟蹋?又怎么忍心抛弃长安?

“荆佩,吕纯他们忠心可靠吗?”

荆佩笑道:“陛下的亲卫三军,历来是最忠于陛下的。怎么会不可靠?”

我仔细一想,叹道:“如果吕纯他们都不能靠,陛下也就真没有可靠的人了。”

吕纯他们忠诚可靠,那两枚玉玺也就该拿出来了。

给我守了十几天医箱的陶实和岑默两人,一直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等我领着荆佩拿过那医箱,用钥匙打开被锁了五层的里盒,取出里面的两颗大印,对着光一验,登时把凑过来看陶实和岑默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战战兢兢,汗出如浆,结结巴巴的叫嚷:“天啊,我们居然……居然背着……背着……天……天……天……国……国……国……”

文奇比他们镇定一些,只是吓得两腿发抖,有些语无伦次:“老师,它们怎么会在医箱里……不,是怎么会在你手里?”

荆佩看到这两颗大印,恍然大悟:“你去见陈常侍了,这是他交给你的?他怎样了?”

“他被期门卫救出来了,但四肢断折,不能奔波,我将寄在长安的一家医馆里了。”

我细看两枚大印上我做的暗记还在,没有被调包,这才将它们重新包好。荆佩有些不解的问我:“两枚大印都在你这里,你怎么早不拿出来给陛下用?”

“这个原因再简单不过了!”旁边的文奇终于恢复了正常,看着我说:“在陛下没有掌握全局,身体康复以前,这两枚印玺能起的作用不大。拿出来可能让别人起异心,危害陛下。反而是在没有玺的情况下,陛下本身就是国之大宝,全军上下必须誓死保护。”

荆佩恍然大悟,看我有意让陶实和岑默去献国玺,赶紧阻止:“云郎中,你若让你的学生去替你献玺,你让他们怎么解释得宝的原因?”

我知荆佩所言有理,想到有意的躲避齐略,连他昏睡都不敢去看,终究还是不免要直接面对他,不禁心间酸甜苦辣涩五味齐出,一时人都木了。

洛阳是在西周或周城和西汉雒阳城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作为前汉便有的陪都,其建筑规模虽然不如长安,但所定的规格却是都城的。在承汉朝的历史里,天子移驾洛阳就食不算少见,因此洛阳除去具备军事功能以外,还具有储备关东财赋的功能,财力足以支持行朝所需。

齐略到洛阳后,先去拜见了依旧昏迷不醒的太后,然后驾临北宫却非殿,以却非殿为起居朝议之所。

却非殿没有长安未央宫的几大殿那么宽阔宏伟,且因为其建筑起因是为君王就食游乐,沉肃之气便淡了几分,里面的布置偏于纤巧华丽,连悬垂的幔布都是色泽明亮的蝉纱薄绢。

天子在却非殿缺少亲信贴身的内侍,我献玺又不能让无关人等知道,因此齐略召见我时,殿中除了一个陛下听宣的文侍以外,连传物的阿监都没有。

我的目光落在自己足前尺许方圆的地方,托着装着两枚国玺的银盆,静静的向丹陛的台阶走去。心跳似乎凝滞了,带得连手指都仿佛僵硬不听使唤,在将国玺奉上案几后,用尽全力的力量克制,才压住想抬头看他的冲动:“这便是陈常侍交托予臣的国宝,请陛下查察验收。”

一双纤瘦见骨的手伸过来,将两枚印玺拿了过去。我等了许久,才听到他淡漠平静的声音问道:“除了国宝,你可有其它应缴之物?”

我早有准备,伏首道:“臣自陈常侍处得到国宝之后,曾经四次盗用陛下的大宝,用于救驾。虽是事急从权,但盗用国宝,罪在不赦,臣有奏疏请罪。”

盗用国玺,矫诏调兵,这罪名如果放在太平时期,足以株连五族。我这么慷慨的认罪,却是认准了眼前大局未定,需要安稳局势,且我行事是放在救驾这一背景下,料想不会有太多的责罚。所以我虽然递上请罪的奏疏,但心中却并没有多少恐慌。

只是我没想到,我将奏疏呈上后,过不多时便听到一声拍案的大响。我心一惊,眼前黑影一闪,刚刚递上去的竹简竟已被他当头掷在我前面。他那一掷的力量好大,竟生生的将串简的绵线都绷断,竹片四散飞溅,有两片射到我怀里。

我心一突,脱口道:“陛下息怒……”

“息怒?你居然有胆叫我息怒?”空气中却陡然多了一股凝重凛冽氛围,那是极力克制,却依然洋溢四散的暴怒戾气,他的声音在我头顶咆哮:“你这混帐东西,配在我面前这样说话么?你配么!”

他因为久病而中气不足,咆哮到后来声音便有些尖利,熊熊的怒火带着森然的寒气直刺人心。我被他异乎寻常的狂怒一激,脑海里如有一道惊雷劈过,猛地抬头,想看清他怒骂时的表情。

但这时他却已经因为刚才那急促高亢的怒骂而低头剧咳,面色涨得青紫一片,喘不过气来。我心一慌,无暇思索,扑过去扶住他的肩膀,指掌撒开,按住他肺腑的穴道,用力推压。

好一会儿,他缓过气来,哑声道:“你退下!”

我微微一怔,这才发现自己情急出手,竟忘了身份差异与情感控制,在给他推拿透气的时候,两手一扶一抚,若再环过去些,宛然便是正面拥抱着他。

刹那间我有些忘了时空差异,怔然抬头,向他望去——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用这样的姿态拥抱他,当时他回抚着我的肩膀,眼里满是浓情的含笑望着我。

那个很久很久以前,是我刻意深藏的时光,在我意识海里,我将它看成了一世完满的轮回,想将它造成一个遥远的时空片断。但在这一刻里,那遥远的时空片断,却倏然回掠,逼到我眼前,鲜活的与此时的情景交错。

有所不同的,是那时的他对我凝睇而视。此时的他,却是双目紧闭,满面铁青冷硬之色。

他说的不是情侣的蜜语,而是一句斥责:“你退下。”

我应声放手,退了开去,轻声道:“陛下身体尚未大安,最好尽量避免大喜大怒,静心安养。”

他喉中传出几声急促的低笑,冷然喝道:“你用什么身份来管我?”

我心头大震,刚才的惊骇再次浮现,忍不住再次抬头看他。可这时他却已经站了起来,袍袖展开,正将我的视线遮住。我心头一阵惊,一阵疑,细想他刚才的话语,那却不是帝王对臣属该用的口吻,更像是人一种对亲近者直觉反应的怒恨!

难道我给他的记忆封印没有生效?难道他记得以前的事?

不,不可能!

我在南疆这几年,也有不少人请我让他们忘记一些不愿想起的事,面对以后的生活。在我医过的两百多个病例里,从来没有谁能自行摆脱催眠暗示,将已被封锁的记忆回想起来。齐略的意志再坚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我催眠,下了几重心理暗示,他也不可能仅凭意志力就真的冲破链锁,将记忆找回来。

我眼前一阵恍惚,耳朵却听到他森然道:“朕一时不察,竟使国器被女流宵小窃用,矫诏调兵,若不严惩,便是自毁纲纪,他日难免流毒之祸……”

我诧然,我虽然勉强算是调了严极和铁三郎为用,但那种情况下盗用国玺,怎么算也是反经行权,过错有,功劳也有,功过相抵,轮不到严惩的处罚后果,怎么他这时的话意,却大有绝不宽贷,追究到底的意思?

说到窃取国器,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算也该先打击了越氏和楚国,然后才能算到我头上吧?

又或者,他这是因为一时想不出对长安的越氏做出最合宜的处置,心理不平衡,所以将我当成出气筒?

齐略的袍袖移开,我终于看到了他的脸,他面上的红潮还未褪尽,看着我的眼里却是冰冷的憎恶。

四目相对的瞬间,他眼里的冷冽,让我如被雪水淋头一浇——他的眼里,没有我!

那冰冷,是对陌生人的;那憎恶,也是对陌生人的;

我在他眼里,只是一个不熟悉的臣子,但却因为盗用了国玺,让他有名正言顺的罪名,重惩于我,将权柄为人所窃的恶气发泄出来的途径。

他不顾身份的暴怒,并不是想起了我,而是由于我盗用国玺,让他想起了越氏的叛乱。

我在他冰冷如雪的目光里低头,轻喃:“臣知罪。”

他忘了我,本是我一手造成的局面。可我没想到,当我面对他,正视他已经将我遗忘,不复记忆的时候,心会这么的痛。

本就是我让他将我遗忘,早已预料今日将有的伤痛,何必再作这般小儿女情态?

本就是我封印了他的记忆,取走了他对我的所有情感,却有哪般资格心里暗生怨怼?

只是这预料中的疼痛啊,为何逼上身时,竟是如此的剧烈,比我想象的更难受?

“你既知罪,那便说说盗用国玺,矫诏调兵应处何刑?”

他冰冷的声音从极遥远的地方传来,我恍惚的回答:“主犯者处枭首之刑,株连五族……”

一句话说完,我不自禁的笑了笑,喑声道:“只是臣一身孤孑,并无直系血亲,陛下降罪,臣只有一身相承,却无五族之亲。”

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十九章 离宫第四章 面君第五十八章 政乱第十一章 无谢第四十四章 战事第四十章 年关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九章 托付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二十三章 释怀第二十九章 救兵第六章 治病第一章 风起第七十章 桃符第七十章 桃符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四十二章 事变第四十二章 事变第十二章 冬至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五十八章 政乱第四十六章 重逢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五十章 所会第十章 未负第二十五章 纨绔第六十八章 雾重第十四章 为臣第三十章 意外第四章 面君第八章 定案第四章 面君第十章 未负第十四章 为臣第十八章 断念第六十六章 陪都第五十七章 长安第五十二章 偷闲第十六章 惊情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五十三章 永好第十章 未负第四十六章 重逢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六十一章 面君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三章 释怀第六十七章 罪罚第十章 未负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四十五章 丛林第四十五章 丛林第四十四章 战事第四十章 年关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五十三章 永好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十四章 隐忧第六十章 皇子第十章 未负第十章 未负第二十七章 遇险第三十七章 冲突第九章 托付第四十七章 传声第十七章 迷意第六十一章 面君第三十章 意外第三十四章 巫蛊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五十七章 长安第三章 探狱第十四章 为臣第三十三章 南国第十七章 迷意第十六章 惊情第八章 定案第三十二章 离都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六章 滇客第四十九章 入主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五十二章 偷闲第三章 探狱第十二章 冬至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三十七章 冲突第八章 定案第二十二章 疑问
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十九章 离宫第四章 面君第五十八章 政乱第十一章 无谢第四十四章 战事第四十章 年关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三十五章 王庭第九章 托付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二十三章 释怀第二十九章 救兵第六章 治病第一章 风起第七十章 桃符第七十章 桃符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四十二章 事变第四十二章 事变第十二章 冬至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五十八章 政乱第四十六章 重逢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五十章 所会第十章 未负第二十五章 纨绔第六十八章 雾重第十四章 为臣第三十章 意外第四章 面君第八章 定案第四章 面君第十章 未负第十四章 为臣第十八章 断念第六十六章 陪都第五十七章 长安第五十二章 偷闲第十六章 惊情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五十三章 永好第十章 未负第四十六章 重逢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六十一章 面君第六十三章 偷天第二十八章 错落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三章 释怀第六十七章 罪罚第十章 未负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四十五章 丛林第四十五章 丛林第四十四章 战事第四十章 年关第六十四章 东进第六十五章 帝心第二十二章 疑问第五十三章 永好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五十四章 隐忧第六十章 皇子第十章 未负第十章 未负第二十七章 遇险第三十七章 冲突第九章 托付第四十七章 传声第十七章 迷意第六十一章 面君第三十章 意外第三十四章 巫蛊第五十六章 返京第五十七章 长安第三章 探狱第十四章 为臣第三十三章 南国第十七章 迷意第十六章 惊情第八章 定案第三十二章 离都第三十八章 蛇咒第三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六章 滇客第四十九章 入主第三十九章 滇王第五十二章 偷闲第三章 探狱第十二章 冬至第五十九章 火起第三十七章 冲突第八章 定案第二十二章 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