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快速战列舰

1893年8月20日,秦铠授权军政部颁布特别嘉奖令,对中英战争中立功人员进行了全面晋升,海军诞生了两位海军上将吕翰、许寿山,另外有12人晋升海军中将、22人晋升海军少将,而陆军方面,则显得低调的多……

周瑞东宣布建立包括南洋、南亚、东瀛、高丽、西伯利亚在内的12大军区,将60个陆军师、11个南华陆军师和4个海外师划归属地,而在这一次的军政部命令中,内阁特别要求,各军区部队将筹建军产部门,由军政部直接任命管理军官,而军区调配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在保障军队训练、后勤的同时,建立军队到地方的退役安置通道,同时出来了地方安置军队退伍军人的明确条文。

这一切自然是来自秦铠的规划,随着中英冲突的结束,他早就已经开始筹划国家建设的大计划,而实施这些计划,则需要一直能征惯战的队伍……很显然,对自己拥有绝对忠诚的军队条线以及地方上的复兴党员,成为了秦铠的首选,而各军区指挥官,在军事任务之外,维持地方稳定成为了首要责任。

而军产的问题,他自然明白其中的问题,作为需要绝对贯彻命令的军队,产业显然会滋生**,不过,如今内陆地区,尤其是刚刚归并入中国领土的地区,要真正实现工业化,仅仅依靠地方,显然不容易.

放任军队中大批相对而言的高素质人才不用,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更何况,他可别任何人都清楚,除非欧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否则,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对于中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他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时间。甚至可能付出一些政治上的代价,至于**问题,那应该是情报司和军政部宪兵司该干的事情。

9月11日,国家总理秦铠在北京颐和园召开了各军区首脑的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名高级官员参加了这次重要的会议,而这一次会议的重要性,几乎影响了之后整个中国的发展史!

秦铠对于几乎清一色南洋系的高级军官,他既感到亲切,也多少有些无奈,好在各地的复兴党官员,还是颇具地方特色,否则还真成了南洋系的大会,而整个会议的内容是列入国家高度机密。

军政部首脑周瑞东、章奎、吕翰、许寿山分别进行了军事形势分析,海军方面。许寿山对于海军战力大发牢骚,对英国铁乌龟的对战,虽然自己占尽优势,但是,对方铁乌龟的雄厚装甲。还是让他大感头痛!

“海军在未来10年内,必须摒弃如今的破交战术,我们已经是世界一等的海军强国,必须拥有绝对的海上打击力量……所以,我向军政部和内阁提交了一份10年太平洋舰队扩建计划,海军方面希望能获得至少20艘15000吨以上战列舰,40艘新型6000吨以上巡洋舰。150艘昆仑级驱逐舰……我们还希望建造3万吨以上、搭载40艘飞艇的超级飞艇母舰和更加精准攻击的新型飞艇……海军还需要至少20艘潜艇,当然,目前的潜艇续航能力差的问题必须解决!”

一群海军将军们激昂的听着这位海军上将的侃侃而谈,不过,吕翰却给海军司的将领们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位海军大佬十分明确的告诉自己的搭档。“国家建设的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未来五年内,每2年将提供一到两艘新型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每年建造5艘驱逐舰、1-2艘潜艇外,其他建造计划一律取消!”

面对海军将领们的错愕,秦铠自然要来安抚一番。他立刻接过吕翰的话题,“玉珊、赓堂,你们要明确海军的发展规划,优秀的兵员才是制胜的关键,海军新战舰的研发和建造将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不过,目前的任务是对海外销售,为国家建设服务,当然,最优秀的战舰将提供给我们自己的舰队,你们的任务,就是不断熟悉新技术,并提出新的设想!”

秦铠的发言结束了海军高级将领们的幽怨,而他同时向陆军各军区提的要求,也让海军的大佬们放平了心态,各军区只维持一半的战斗力,采取严格的优胜劣汰,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内阁已经制定了五年内建造3万公里铁路线的宏大计划,而陆军方面唯一得到的安慰,也就是军产在这其中也将受益。

而各地赶来的地方高级官员,则带来了军方十分陌生的地方经济情况,沿海地区的两广、闽浙、江苏、山东、盛京,甚至高丽、东瀛四省,在过去数年间,轻工业和商业贸易增长迅猛,经济增长最快的江苏在1891、1892年增幅都达到17%以上,但同样带来了商品价格飞涨的问题,因为地方食品供给不足,粮价甚至涨了超过30%。

相比之下,内陆省份的两湖、江西、安徽、四川、山西、陕西等地,因为根据国家资源法案,当地资源根本不允许私营经办,而当地的轻工业则主要集中在农林渔牧和低端的制造业,其中烟草产业几乎成为了各省的支柱产业,而纺织业、木材加工等产业则竞争激烈。

这些内陆省份的官员听到沿海省份官员通报的经济数据,一个个都是嫉妒得双眼冒火,不过,如今虽然各省都通了铁路,但这运能显然还无法跟上地方经济的发展!

当天的通报后,按照地域划分,各省的高级官员和内阁大员进行分别的小组讨论,针对各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策划,几乎每个讨论小组都进行了极其激烈的辩论,原本计划1周的小组讨论会议,最终延长到近17天。

最终,由内阁笔杆子刘大同、李品草拟了颐和园会议纪要,9月28日,秦铠亲自主持进行了逐条讨论,直到10月3日,最终完成了整个地方发展方案的认定。各省都认领了地方公办资源产业的额度,而这些产业都由国土部、工业部、地方政府联合筹建,收益按地方、中央四六分成。

秦铠自然知晓,内陆在发展初级阶段。唯一能爆发式增长的,也就是煤铁复合体,但任由地方发展,早期确实迅速发展,但这等重工业、资源产业的层级将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最终也就是加剧恶性竞争,而这显然不是自己规划下的国家工业计划。

他充分利用了后世国家经济调控中的配额观点,向各省指派配额,而各省在有限的配额内进行获利,唯一的办法。就是无限量提高地方产业的含金量,初期低端产业确实会存在,但在配额约束下,将会迅速被转向更高利润的高端产业,以高附加值的产业来获得高利润。

颐和园会议中另外一个关键事务。自然是悬而未决的地方土地分配制度,事实上,在强大的国家机器干预下,各省的土地国有化进度进展极快,而秦铠关心的,不是把土地收上来,而是让土地回到农民手里。解决吃饭的问题。

1893年10月9日,在商业部、农业部联合工作组开展土地国有化回购9个月后,北京的国民议会出台了极其重要的《国家土地法》,法案明确规定土地国有化,明确了筹建五个月的国土局的执法地位,对于目前尚未向完成国有收购的土地。明确给予2年的缓冲期进行协商,之后将按照国土局指定价个进行强制回收。

而第二天内阁就颁布了《土地使用权法案》,各省国土局肩负起土地分配的重任,而作为一个重要措施,军方工作组将加入其中。解决地方人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非当地人员参与的土地再分配,显然更具公平性。

消息几乎是在短短几天内就随着国家媒体喉舌立刻传遍了全国,10月17日,北京城郊丰台的周庄子村成为了《中国时报》的头条,由村民公推的村长从北京市市长宋小濂手里接过盖着国土局大印的土地租赁文书,全村137户、603口人,获得了村子周边340亩的土地使用权。

让所有村民激动不已的不是拿到土地,而是如今的向国家租赁的土地,在租赁文书上白纸黑字写着免租税的条款,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一旦分发到自己手上,这其中的产出百分之一百属于自己的家庭……唯一要做的,只是以每亩50斤向政府按当年市价出售公粮,而其中更有附加的福利,一旦土地绝收、欠收将免交公粮,而且可以以特价获得政府粮食补贴。

15天后,山东省长周馥签署了国营山东矿业公司的成立政令,山东获得了50万吨煤矿、10万吨钢铁的生产配额,这一次,这位淮系大佬十万分不放心的让自己的儿子、当年颇得秦铠认同的周学熙亲自带着一批得力官员操办此事。

很快,周学熙就从南洋银行获得了30万元的贷款,又通过南洋重工获得了第一批机械采煤设备,并在十余天内选定的已经通行铁路的临沂开建煤矿,这里周边早年就多有小煤矿,建国后因为销路不畅加之政府禁止,纷纷歇业,如今重开煤矿,几乎在半个月内,山东矿业公司就招募到近600工人……

11月20日,当周学熙神色激动的在临沂往海州的铁路上送走整整5车皮的煤炭时,在几百公里外的上海,数十名德**人在一名中国少校的陪同下登上了刚刚完成舾装的夏级战列舰,卡普里维上校激动的站在舰首两座巨大的重炮炮塔下,他十分愉快的告诉正在进行最后勘验的廖德昌,这艘新战舰即将被命名为“威廉国王号”。

廖德昌对于这名字并没有太多兴趣,他感兴趣的仅仅在于这艘战舰是否足以展示江南造船厂的技术能力,他自然不会告诉德国佬,江南造船厂在设计夏级战列舰的同时,其实也在建另外一艘夏级战列舰,但那艘战舰按照秦大总理要求,完全对外保密,而它的正式名字则是——夏级快速战列舰!

而为了这“快速”二字,江南造船厂、马尾造船厂、北海造船厂近100名高级工程师拼了命将战舰上的所有部件……从是每个铆钉到每座锅炉……都进行最小化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将这艘17000吨的大家伙的速度推倒25节。

第1008章 铁血风暴第499章 危机结束前的疯狂第1160章 战争爆发第228章 红河逆袭战第844章 肮脏的政治交易第141章 占领菲律宾的丫丫第1095章 火神级和强盛级战舰第119章 太政官的对策第1136章 土着的难题第404章 黑龙江城的风云第1349章 特拉华号的终结第92章 施政的天下大计第895章 斡旋和反击第537章 秦铠的密信第1040章 杀机暗藏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959章 大大的借口第1120章 英国的请求第1216章 奥斯曼的大单第439章 愤怒的沙皇第424章 钱景美妙第650章 宗教权第482章 新能源争夺战第209章 日本的采购计划第1273章 胜负手第631章 在谈判桌上摆平英国人(二)第464章 康梁出世第792章 双城子之战(二)第12章 宝芝林印象第139章 苏比克湾第325章 大麻烦上门啦第47章 胜利与危机的来临第672章 葡萄牙人的噩梦第1172章 加勒比之战(一)第1215章 中国的依仗第1073章 乘胜追击第1109章 布尔战争的序幕第254章 目标,太平洋彼岸第51章 英租界风云第692章 欺人太甚第9章 第一堂课第23章 打我黑枪,就挖你家底第767章 来自日本的消息第1130章 火控平台大比拼第935章 充满活力的国家(二)第830章 淮系的妥协第951章 四国密约第548章 乱象第991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机遇第810章 战后的布局第1046章 大海战导火索第1365章 拂晓突击第632章 胡萝卜策略第24章 巨炮工程上马第170章 中日步兵第一战(一)第382章 钢铁的时代第569章 应变第270章 昭平县的吏治第582章 禁军最后的内战第449章 向北进攻第692章 欺人太甚第1125章 布尔战争入场券第587章 慈禧的末日第1120章 英国的请求第860章 国家银行第22章 超时代的技术等级第1004章 定点清除第610章 关外的策略第97章 炮口下的战栗第305章 手伸到菲律宾啦第524章 京师的对策第530章 北洋的订单第429章 北方的异族团第413章 挑战哥萨克骑兵第1235章 逆转班加西第453章 601舰的绝杀第41章 风云再起第759章 击沉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第950章 血色黎明第1351章 天宁岛突袭第1269章 巴黎之战序幕第158章 中华南洋公司第399章 悄悄的进吉林城第872章 新闻和民乱第225章 战况突变第1031章 主动决战第609章 积重难返的体制第1267章 中国的战争新立场第362章 蜚声在外点金手之名第1259章 伦贝格战线第717章 俄国舰队动手了第1043章 史上第一次空战第1311章 东线那个圈圈第814章 外交制胜第1332章 空袭(一)第545章 嫁祸第885章 新战舰和新技术第1142章 野火计划第546章 特使任务第1124章 非洲扩张计划
第1008章 铁血风暴第499章 危机结束前的疯狂第1160章 战争爆发第228章 红河逆袭战第844章 肮脏的政治交易第141章 占领菲律宾的丫丫第1095章 火神级和强盛级战舰第119章 太政官的对策第1136章 土着的难题第404章 黑龙江城的风云第1349章 特拉华号的终结第92章 施政的天下大计第895章 斡旋和反击第537章 秦铠的密信第1040章 杀机暗藏第597章 枪已上膛第959章 大大的借口第1120章 英国的请求第1216章 奥斯曼的大单第439章 愤怒的沙皇第424章 钱景美妙第650章 宗教权第482章 新能源争夺战第209章 日本的采购计划第1273章 胜负手第631章 在谈判桌上摆平英国人(二)第464章 康梁出世第792章 双城子之战(二)第12章 宝芝林印象第139章 苏比克湾第325章 大麻烦上门啦第47章 胜利与危机的来临第672章 葡萄牙人的噩梦第1172章 加勒比之战(一)第1215章 中国的依仗第1073章 乘胜追击第1109章 布尔战争的序幕第254章 目标,太平洋彼岸第51章 英租界风云第692章 欺人太甚第9章 第一堂课第23章 打我黑枪,就挖你家底第767章 来自日本的消息第1130章 火控平台大比拼第935章 充满活力的国家(二)第830章 淮系的妥协第951章 四国密约第548章 乱象第991章 全球经济危机的机遇第810章 战后的布局第1046章 大海战导火索第1365章 拂晓突击第632章 胡萝卜策略第24章 巨炮工程上马第170章 中日步兵第一战(一)第382章 钢铁的时代第569章 应变第270章 昭平县的吏治第582章 禁军最后的内战第449章 向北进攻第692章 欺人太甚第1125章 布尔战争入场券第587章 慈禧的末日第1120章 英国的请求第860章 国家银行第22章 超时代的技术等级第1004章 定点清除第610章 关外的策略第97章 炮口下的战栗第305章 手伸到菲律宾啦第524章 京师的对策第530章 北洋的订单第429章 北方的异族团第413章 挑战哥萨克骑兵第1235章 逆转班加西第453章 601舰的绝杀第41章 风云再起第759章 击沉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第950章 血色黎明第1351章 天宁岛突袭第1269章 巴黎之战序幕第158章 中华南洋公司第399章 悄悄的进吉林城第872章 新闻和民乱第225章 战况突变第1031章 主动决战第609章 积重难返的体制第1267章 中国的战争新立场第362章 蜚声在外点金手之名第1259章 伦贝格战线第717章 俄国舰队动手了第1043章 史上第一次空战第1311章 东线那个圈圈第814章 外交制胜第1332章 空袭(一)第545章 嫁祸第885章 新战舰和新技术第1142章 野火计划第546章 特使任务第1124章 非洲扩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