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没事莫装逼

第16章 没事莫装逼

中午的饭菜多了些野菜及几块黄鳝豆腐。

这豆腐必须去离村塾去村中买,而学究浑家烹饪有一手,黄鳝肉里还放了些红糟。

这一顿山野饭菜,再度令清苦的山间生活改善了许多了,有等满满的幸福感。

午饭后,郭学究亲自下场给章越诵了一遍孝经。

章越记得他给章丘写得《三字经》里有两句话。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这就是宋人治学的先后次序了。不过北宋还没有四书的概念。

儒家都相信书是越老的越好,年代久远才是‘经’。孔子言行的《论语》及传为孔子所作的《孝经》,这时虽说非经,但也不是如《孟子》般的子书,地位已与经相对。

正如古人小学大学的区别就在读经。孝经读透了,才可以攻六经。

若是章越自己孝经都不会,就写出‘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郭学究教章越《孝经》时,郭林就坐在一旁。用郭林的话说,自己可以随时掌握教学进度。

“先生昨日我已听过郭林背过孝经了,今日我欲先学疏义!”

章越看见郭学究的嘴唇一抖。

郭学究温和地道:“疏义不急一时,今日我当将孝经拆开来背,汝三章三章地背诵,一共六日可将孝经背熟,然后再讲疏义。”

六日背熟,一日就是三百余字,郭学究是按照欧阳修所言的‘中才’进度来对自己进行教学。

按照一般而言,先生哪里与学生讲这些,自己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许有二话,别说反对,多问一句都要被赶出学堂。

但章越还是坚决地道:“先生,不明疏义,我实在背不下。”

一旁郭林频使眼色。

郭学究耐心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疏义可不着急一时。”

章越道:“先生,昨日郭林教我后,我已在梦里读了百遍了!”

郭学究干笑两声道:“甚好,那我就将孝经疏义教给你。”

说这里郭学究正色道:“历代圣王皆以孝治天下,正为以此垂范将来之道。为何初学经学之学子,都要从孝经发轫,先孝经次论语。正如这屋子的上梁一般,上梁不正下梁就歪了,故孝为本。”

但见章越道:“学生认为此可商榷。”

郭学究听了瞠目结舌,章越居然反对以孝为根本。

但见章越言道:“儒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孝在于齐家,却不在修身,如何称得上根本呢?”

“那如何才是修身的根本呢?莫非去佛老,玄学中去寻?”郭学究反问道。

章越道:“正如先生所言,修身就是性命之学,圣人从来不谈性命之学,而佛老,玄学都谈性命之学。”

性命之学,古文的性不是竖心旁而是生字旁,也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

“何为性命之学?生来谓之性,穷理尽性谓之命,‘人之初,性本善’谓之性,穷其理执一生谓之‘命’。“

”礼记大学篇,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所以读书人当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为性命根本。”

郭学究,郭林听得瞠目结舌。

尽管他们胸中经学水平是章越的一百倍,但论及道理辩论,哪里是章越键盘侠的对手,故而他们无从反驳。

章越又道:“譬如当今士风以割股侍亲为常事,以至于风行一时,士不割股视作不孝,勉强为之这又岂是正心诚意之道。”

“另外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其意是身体发肤有所毁伤,不仅自己痛苦,父母也会难过,用以体会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之意。而不是不剪发,不剃须,此举有孝行而无孝心,丢了正心诚意的根本。”

章越也明白要是一般的学究听到章越这么说,轻则重责怒叱,重则赶出学堂。

但郭学究犹豫片刻道:“你制举若如此答,考官是不会取你的,还是依书上来。”

这回轮到章越吃了一惊,自己如此作死试探底线?还是没令学究变脸。

章越只好道:“先生说得正是,还请先生慢慢讲疏义讲明,学生好从中体会先王之道。”

郭学究本先教章越先背诵再讲明疏义,但听章越这一番惊世骇俗于是改变主意,先将疏义从中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人的道理,使之纠正过来,然后再默默学习经学。在郭学究眼底,学生的品行可远远比制举重要多了。

孝经的疏义是由唐玄宗亲自作注的,读书人都读这一版。

郭学究大费周章地将孝经从头至尾讲解了一遍,希望能借助圣贤之言,以及浅白些的解释,潜移默化将章越跑偏的心纠正过来。

但见章越一言不发地听后,向郭学究又道:“多谢先生讲解,学生请先生赐书,一面读一面习字。”

郭学究见章越再度违背他的意思,不等孝经背诵完即先行看书,仍然温和地道:“学习之功在于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为匹。既不可懒散,也不可贪多了嚼不烂。”

一旁的郭林也看不过去了道:“章师弟,在你还未背诵下《孝经》前,不可借书来读。”

章越对此微微一笑道:“先生,学生方才听你讲解一遍后,已将经义背下。”

“什么?”郭学究,郭林都是惊讶。

中才背下两千余字的孝经要六日。下才要十二日,即便如郭林这样的‘上才’,也用了三日。

章越一日一夜即背下了?

“为学者不可妄语啊!”郭学究脸已沉了下来,“书会不会背乃个人天资悟性,丝毫勉强不得,但诚与不诚却是人之大本!”

章越笑道:“先生,听闻你当初教郭师兄时,错一字,一顿饭不可吃,错两字,一日不许吃饭。学生当堂背下,若背错一字也是一般。”

“此乃汝自言之……从第一章‘仲尼居,曾子侍’背起!”郭学究脾气再好,也有些动气了。

章越自信地点了点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

不消多久,章越已将孝经全文两千多字通篇背诵……美中不足的是,背错了三字。

此刻章越看看左手,再看看右手,猛然给了自己两嘴巴……没事叫你装逼!

而郭学究见回到己屋,将孝经借给章越。

章越见书是十分珍重地用绸布包好的,边页不曾有半点折角。郭学究临走反复叮嘱:“笔墨纸张书籍,切切爱惜。”

“是,先生。”章越这会认真地回答道。

章越捧着书放在杉木桌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向一旁的郭林问道:“这屋子有两张床,两张桌子,是否在我之前,先生还教过一个学生?”

郭林听了点点头道:“是有一人,两年前走了。”

“为何走了?”

郭林道:“他以前是个天资聪颖之人,也很勤勉,但数年前考县学落榜后,读书就不肯用心,平日也不肯下苦功。有一日爹爹实在看不过去了,说了他几句。他一怒之下,所以就再也不来了,临走时还对爹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爹也曾后悔,说自己当初是否话说得太重了。以他的资质若再认真勤学苦练两年,可以贯通经学文赋,那时再考县学必在话下,甚至能成为一乡之茂才。”

“原来如此。”章越似明白了什么,郭学究对学生不肯说重话,是不是因此?

“章师弟,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只要不是MMP都可以讲。”

“章师弟你说什么?”

“我是说,郭师兄尽管讲。”

郭林斟酌语气道:“你能不能不要昼寝了,爹爹每次见了都是不喜……”

郭林怕章越生气,连忙道:“章兄,孝经我足足背了三日,你却只背了一日,实在是很厉害,强我十倍了也不止。今日我看出你背下孝经的时候,爹爹口中不说,但心底也是极欢喜的。”

“以你的天资才赋,或许考进士科有些难,但去考诸科定可榜上有名。当然你须痛下苦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没有一个勤字,再好的天资才赋也会被埋没,就如我那师兄般泯然于众。”

章越看向郭林心底百感交集,换了自己身处郭林的位置,看见同窗中有这么个人,第一反应是嫉妒而不是高兴吧。

“多谢师兄好意,”章越想了想,“但昼寝我实改不了。”

“就当我没说,”郭林垂下了头,“章师弟,你莫要自持聪明,我虽天资不如你,但只要我下苦功,三日也可顶你一日用,故将来你是不如我的,你信吗?”

面对一脸认真的郭林,章越点了点头道:“我信。”

郭林似一拳打到了空气里,丝毫激不了章越,于是闷闷地低头抄书。

“师兄?”

“郭师兄?”

章越试探地问了两句,可郭林却完全不理会。

这就生气了啊。章越摇了摇头。

章越也不再说话,捧书开始抄孝经。这抄写经书必须心静专心,若是抄错了一字,以后万一考到就糟糕了。

“郭师兄……”章越突而再度开口。

郭林抬起头看向章越。

“那块顶饿的石头今晚借我一用,行不?”

次日章越又被童子们吵吵闹闹的声音吵醒。

章越走到窗边望去,但见一名身材健壮的童子扯着一条裤子正迎着晨风奔跑,而身后另一名童子光着屁股在那边哭边追,一根小面条在空气中甩来甩去的。

正好一股起床气无处发泄,章越走了出去,对这脱人裤子且疯狂奔跑的顽童,大声道:“快,快,将裤子给我!不然就给他追着了。”

那顽童笑嘻嘻地奔跑到章越面前,正要将裤子递给章越。却见章越反手一扭,将他整个人提溜起来骂道:“大清早的还在胡闹!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你娘敢骗老子。”那顽童要破口大骂。却见章越一扭道:“再骂我脱你裤子了。”

“你敢……等老子长大一定用指头插鼻孔。”

章越一把拔下顽童裤子:“看来平日这事你也没干,我还等什么?先用指头弹了再说。”

顽童慌忙捂住,笑嘻嘻地道:“大哥哥,我和你闹呢……别,我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

“错了。”

“大点声。”

“我错了。”

章越沉着脸道:“哼,下次再敢吵我睡觉,左右各弹五十下!”

顽童不由下身一缩:“大哥哥。下次不敢了。”

这顽童求饶后,章越将裤子还给了另一名童子。

“谢谢,大哥哥。”那童子一面流鼻涕,一面感激地道。

章越点了点头道:“等着。”

说完章越走回茅屋,走出手里拿出几个昨日去村里买的红枣分给了那童子道:“吃吧,别哭了。”

“谢大哥哥。”

章越看着一旁眼巴巴望着红枣的顽童,又从兜里取出了些红枣道:“来拿。”

“好!”顽童双手捧起,章越又收了回去道:“你先要答应我以后不欺负人。”

“好!”

“真乖!”章越笑了笑将剩下的红枣都分给了两个童子。

一旁郭学究,郭林看了都是笑。郭林道:“这些村学里的童子们都是狡猾胡闹,没料到章师弟倒是有一手治得他们。”

郭学究欣然地点头道:“若再勤学些就好了。”

“他会明白的,爹爹。”郭林言道。

章越拍了拍手,但见篱笆门一开。

一名近二十岁的青年走进了,两个童子看了对方一眼,匆忙跑开直奔茅屋而去。

(本章完)

第224章 表白第750章 商量第224章 表白第211章 同窗第141章 家风门风第243章 心意第1047章 熟状第909章 后来者第494章 国士待之第841章 西北凯旋第419章 变革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第692章 约降明日更新第1026章 名将气度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449章 小人哉第213章 行卷第493章 公用钱第222章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第672章 西夏点集第789章 打到底为止第272章 逛逛第43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449章 小人哉第306章 读汉书第356章 新婚燕尔第1001章 野望(两更合一更)第496章 修齐治平(两更合一更)第778章 就事论事第292章 赠花第341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900章 纵火和救火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685章 又得徒弟请假第539章 师生第682章 封赏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944章 探病第170章 家宴第205章 凭信(感谢kown1书友的盟主)第965章 你回去和辽主交待吧第17章 山间岁月第676章 不退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421章 故交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954章 万古江河第406章 商人第520章 重聚第545章 富国强兵第421章 故交第161章 手段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17章 山间岁月第1044章 役法之争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679章 报捷第26章 火把和灯笼第805章 计划与变化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176章 阶级第509章 皇太子第412章 贪婪第731章 布置第386章 入宫第710章 幕下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591章 荐人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77章 赚钱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1043章 良知(两更合一更)第884章 谗言第657章 西北行第686章 灯火第597章 正反之论第694章 首战第538章 新党旧党第988章 参知政事(两更合一更)第618章 鹓鶵 鸱和腐鼠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823章 得加钱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675章 擂鼓第756章 数其罪第254章 赋题第138章 见面第434章 演讲第997章 章家和吴家(两更合一更)第239章 相聚第751章 说客登门第1047章 熟状第377章 宫中
第224章 表白第750章 商量第224章 表白第211章 同窗第141章 家风门风第243章 心意第1047章 熟状第909章 后来者第494章 国士待之第841章 西北凯旋第419章 变革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第692章 约降明日更新第1026章 名将气度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449章 小人哉第213章 行卷第493章 公用钱第222章 结童入学,白首空归第672章 西夏点集第789章 打到底为止第272章 逛逛第43章 清官难断家务事第383章 此事非章度之不可第449章 小人哉第306章 读汉书第356章 新婚燕尔第1001章 野望(两更合一更)第496章 修齐治平(两更合一更)第778章 就事论事第292章 赠花第341章 有眼不识泰山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900章 纵火和救火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685章 又得徒弟请假第539章 师生第682章 封赏第79章 苏州来人了(两更合一更)第944章 探病第170章 家宴第205章 凭信(感谢kown1书友的盟主)第965章 你回去和辽主交待吧第17章 山间岁月第676章 不退第382章 建储之诏书第421章 故交第311章 进卷排名第954章 万古江河第406章 商人第520章 重聚第545章 富国强兵第421章 故交第161章 手段第698章 名将是资源堆出来的(两更合一更)第17章 山间岁月第1044章 役法之争第147章 不要玩梗了第679章 报捷第26章 火把和灯笼第805章 计划与变化第892章 送你吃剑第176章 阶级第509章 皇太子第412章 贪婪第731章 布置第386章 入宫第710章 幕下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591章 荐人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177章 赚钱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1043章 良知(两更合一更)第884章 谗言第657章 西北行第686章 灯火第597章 正反之论第694章 首战第538章 新党旧党第988章 参知政事(两更合一更)第618章 鹓鶵 鸱和腐鼠第447章 安国寺塔记第823章 得加钱第693章 陶士行之才第675章 擂鼓第756章 数其罪第254章 赋题第138章 见面第434章 演讲第997章 章家和吴家(两更合一更)第239章 相聚第751章 说客登门第1047章 熟状第377章 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