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章吕之比

第594章 章吕之比

王安石的三舍法,绝对是一个具有开创性变革,实现了养士与取士。

在章越改良版苏湖教法下辅助下,可谓是相得益彰。

依照王安石教之,养之,取之,任之四步走的人才规划,人才取之即是通过月考,季考,岁考,来实现三舍人员的升降。

官家本有意让太学的直讲内部自行考试,但章越对此表示不同意。

因为这样会带来严重的不公平,平日与直讲关系好的学生,无疑可以获得优先的提拔。这样如同是拼送礼,拼关系获得晋升的资格,这又恢复到唐朝通榜的弊端来。

唯才是举是寒门读书人唯一出头的办法,如果连考试的公平都不能保障,那么寒门读书人便没有了出头的希望。

故而章越坚持唯才是举,即便自己身为管勾国子监,也不肯利用这可以光明正大徇私的机会。

每次月考的考官,章越决定从馆阁学士之中延请。

季考的考官,章越则从两制官员之中延请。

而岁考的考官,章越则从翰林学士之中延请。

而章越的取士之道,不仅将誊录因工程量浩大则被取消,甚至连弥封卷的形式也没有考量在内。

没错,考官阅卷时,每个考生姓名都看得到。

因为既有经,则也有权!

你为绝对的公平,而不给人一点不公平的机会,那么反而会破坏了公平,最后只有便宜了有办法钻空子的人。

但是空子也不是那么好钻,一年八次月考占每岁考核成绩的百分之五十,一年三次的季考占百分之二十五,而一年一次岁考则占百分之二十五。

如果哪位考生如果有本事能走通那么多考官,只能说明你太实在牛逼了,区区太学已不是适合你,官场才是伱真正施展才能的地方。

至于每次考试都按五档打分,最后每年按比例得出综合分数,以决定三舍的升降,优异者升舍,合格者留舍,不合格者则给予罢黜。

用三舍法以养士,以考试为主的升补法以取士,这便是三舍升补法。

王安石得到章越上呈的奏议后十分满意,特别是不糊名的考试方式,尤其令人不能同意更多,故而让章越立即在太学推行此法。

熙宁二年的年末,王安石的变法全面展开,除了章越这一路的太学改革进展顺利外,其余的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扰反对,朝堂上充满了批评。

这一日的殿上,官家与王安石谈论。

如今王安石用吕惠卿,李常二人在三司条例司内推行变法之事。

王安石对官家道:“陛下,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唯独惠卿,其材他日必为陛下所用。”

王安石这一句他日必为陛下所用,已是点名吕惠卿他日是可以取代自己为官家用之。

官家对王安石道:“朕也以为吕惠卿材高,但朕问司马光吕惠卿如何?司马光却言吕惠卿乃狡险之人。问吕公著如何?吕公著又言吕惠卿,材高却奸邪。”

“然而朕平日听吕惠卿为经筵说书时,却常有司马光,吕公著二卿不能到者。”

王安石听不仅司马光不喜欢吕惠卿,连自己的好友吕公著也不喜欢。

但王安石道:“臣料定司马光,吕公著言吕惠卿奸邪是以为他依附于臣。但是吕惠卿为举人时,便从于臣,而并非臣为执政之时,即从于臣。故而依附之说不可立。”

官家道:“可是吕惠卿虽负其材,但大臣们对他都有所非议,这是不是他的短处呢?”

王安石道:“吕惠卿之所以取人之怒,在于于上无所依附,在下无所结纳而已。”

官家听王安石所言十分欣然地道:“果真如此。朕错怪了吕惠卿。”

“朕也见了不少官员,其他人上殿应答多是仓惶,唯独吕惠卿从容,是因其中有所积蓄所至,故而方能答之不穷。”

王安石道:“陛下所言极是,奸佞之人多内无所负,但凡是内有所负之人,岂可为奸?好比身家丰厚的人,哪里敢与人搏命?”

官家已经不是新登基的时候了,随着司马光,范纯仁一直说王安石的不是。

官家对王安石的雄辩已是有了免疫力,什么有才华的人便不可为奸?

这句话被王安石偷换概念了。

因为章越曾与他进言过,只要当欲望大过能力时,便容易为奸。而往往越有才能的人,欲望就越大,故而有才能的人作恶也是一点不少。

官家突然略有所思地问了一句:“那章越比吕惠卿如何?”

这个问题在官家的心底早已有权衡,不过他想听一听王安石的回答。

官家问了一句,并没有出乎王安石的意料之外。

王安石想了想道:“章越亦是有才,不逊色于吕惠卿矣,此番陛下托他管勾太学之事还是颇为得力,但是他没有在地方历官的经验,这是不如的吕惠卿的地方。”

王安石的话倒是一如既往地中肯。

官家欣赏地点点头道:“朕问司马光,他也是这般说的。

随即官家问道:”这一次青苗法。吕惠卿请以祠部度牒为常平仓本钱,但是为程颢所反对,此事可乎?”

王安石道:“程颢所言自以为是正道,但臣以为程颢未知王道之权。今度牒所得,可置粟四十五万石,若凶年人贷三石,则可保全十五万人性命。卖祠部度牒所剃三千人头,而可以救活十五万人性命,此举若不可为,实不知经权。”

官家道:“朕不是心疼这三千度牒,只是近来多有奸人冒领度牒,以此逃朝廷之役。”

官家心道,吕惠卿这筹钱之法算不得高明,倒是章越不用朝廷拨款,却养活了国子监两千太学生,这方面是不是章越比吕惠卿更善于经济呢?

官家把这话放在了心底,随着新法的推行,反对的官员日益增多,他此刻对王安石的新法不免产生了一些动摇。

他随即告诉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而王安石也知道官家在拿章越与吕惠卿之间相互权衡。

不过王安石却一点也不担心,随着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的铺开,还有一项马上要上马的农田水利法。

这些变革的具体措施,都是王安石让吕惠卿一手起草施画,至于章越只是负责科举太学一个方面。

将来只要新法见功,那么吕惠卿肯定是比章越功劳要大得多,这是不容质疑的。

但目前吕惠卿因为着手的新法太多,推行的都比较慢,而且朝堂上反对的声音比较大,反而章越推行的却是太快了。

过些日子便可以见真章了。

这个时候,内侍来禀告。

原来是富弼参见官家。

富弼又是来说辞相得事情,王安石自是告退一旁。

殿内官家与富弼对坐。

富弼对官家道:“臣为相之后,殚精竭虑如同背负山岳一般,小心更甚于如履薄冰,但仍不堪用,屡遭弹劾,实已是不能胜任宰相之位。还请陛下允臣辞去相位。”

官家也知道富弼去意已决,但仍是执意挽留道:“朕知道是王安石与卿不协,朕再劝劝他。”

官家也不知‘劝’了王安石多少次了。

富弼有些无可奈何地笑道:“陛下如安石者学强辩胜,且年壮气豪,而殿上议论,此恰为臣之所短,故而臣辩不过王安石,倒不如清静求去。”

官家默然。

随着新法推行反对之论日渐增多,官家此刻还需要富弼在朝堂上平衡一下,不愿他那么早辞官。

但随着富弼一走,朝堂上人事就要有剧烈的变动了。

官家问道:“富卿辞相后,谁能替之?”

富弼毫不犹豫地道:“文彦博可。”

官家默然,又问道:“王安石如何?”

富弼也是默然。

君臣之间相互默然了好一阵,富弼决定尝试最后一次规劝官家道:“陛下,如今朝廷官员,非王安石之党则被指为俗吏,在学校者,异王安石之学则笑为迂腐。臣感叹于此,这也是王安石所谓的异风俗,立法度吧。”

“臣观王安石所行乃管商之法,而忽视了祖宗故事,其在朝喜怒惟我,进退官员由他,待圣主为可欺,视同僚于无物。陛下烛照万里,却为何不能察他之奸呢?”

说完富弼起身。

富弼这番话有些打动了官家,让方才他刚刚坚定的心,又再度有所动摇。

次日官家答允了富弼辞相的请求。

然后朝堂人事有了一番变动,曾公亮被升为昭文相,以枢密使陈升之为集贤相。

陈升之当初与王安石代表中书与枢密院同掌三司条例司。

陈升之升任集贤相后,便辞去制置三司条例司的差事,改由枢密副使韩绛担任。

然后取代吕诲成为御史中丞吕公著却上疏,请求索性罢了三司条例司,此事代表了王安石与吕公著的决裂。

同时章越的岳父吴充也是高升了,在王安石与韩绛的推举下,吴充出任权三司使,成为了四入头之一,此时距离岳父升知制诰不过一年。

就在富弼辞相后,王安石通过吕惠卿主掌的三司条例司推出了农田水利法,然而就在这时候朝堂上针对新法的批评却达到了新的顶峰。

(本章完)

第148章 刻章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69章 来信第129章 新舍友第416章 政事堂论政第225章 放榜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827章 空城计第449章 小人哉第882章 政事堂第521章 人间随处有乘除第857章 齐家治家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46章 参加婚事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058章 利民是为了利国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541章 年轻的官家第183章 二三事第1027章 又是上元节(第一更)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538章 新党旧党请假第1046章 睥睨众官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01章 樊楼诗会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97章 翻山越岭第633章 争执第108章 男女(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友大赏)请假第985章 辽国震动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种智慧(两更合一更)第391章 仁君第955章 憨叟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947章 决定人选第349章 学到了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855章 端明殿学士第739章 赐宴第402章 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5章 孝经第523章 言事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349章 学到了第453章 撕破脸第797章 受贺第295章 期集第486章 有想法的韩绛第602章 决定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238章 商量第505章 安排第627章 三舍人第696章 出战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400章 赐绯与鱼袋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两更合一更)第125章 改专业第681章 设为熙州第403章 钞盐法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105章 离别第139章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776章 正副之争第846章 还有机会吗?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第161章 手段第749章 九辞学士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07章 月影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647章 大宋伯乐第178章 韩相公第246章 残信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631章 不易第496章 修齐治平(两更合一更)第256章 审卷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824章 治蕃策论第984章 耶律宏第170章 家宴第214章 大佬的论断第39章 恩情第313章 秘阁第508章 儿臣想出来的第354章 拜堂第75章 他日见之不晚第415章 暴利第900章 纵火和救火第472章 转对之制
第148章 刻章第439章 蔡襄的难处第69章 来信第129章 新舍友第416章 政事堂论政第225章 放榜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827章 空城计第449章 小人哉第882章 政事堂第521章 人间随处有乘除第857章 齐家治家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46章 参加婚事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058章 利民是为了利国第491章 文官也敢打人?第541章 年轻的官家第183章 二三事第1027章 又是上元节(第一更)第1000章 灭夏之志(两更合一更)第538章 新党旧党请假第1046章 睥睨众官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201章 樊楼诗会第364章 吕氏兄弟第97章 翻山越岭第633章 争执第108章 男女(感谢楠木的咖喱番书友大赏)请假第985章 辽国震动第669章 渡河后再议封赏第1033章 Showhand是一种智慧(两更合一更)第391章 仁君第955章 憨叟第1010章 面面俱到第947章 决定人选第349章 学到了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855章 端明殿学士第739章 赐宴第402章 为官一任造福百姓第15章 孝经第523章 言事第542章 王安石进京(感谢曹面子书友成为盟第115章 馒头不错第349章 学到了第453章 撕破脸第797章 受贺第295章 期集第486章 有想法的韩绛第602章 决定第621章 任用之道第660章 不服者如何第238章 商量第505章 安排第627章 三舍人第696章 出战第572章 激励族侄第400章 赐绯与鱼袋第1018章 朕支持章卿(两更合一更)第125章 改专业第681章 设为熙州第403章 钞盐法第1023章 惟精惟一(两更合一更)第105章 离别第139章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776章 正副之争第846章 还有机会吗?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第161章 手段第749章 九辞学士第518章 特旨升迁第307章 月影第119章 欧阳修府上第647章 大宋伯乐第178章 韩相公第246章 残信第340章 价钱挺合适第67章 媒婆(第二更)第631章 不易第496章 修齐治平(两更合一更)第256章 审卷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824章 治蕃策论第984章 耶律宏第170章 家宴第214章 大佬的论断第39章 恩情第313章 秘阁第508章 儿臣想出来的第354章 拜堂第75章 他日见之不晚第415章 暴利第900章 纵火和救火第472章 转对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