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伤花

如是,达瓦齐被解京师之日,皇帝御午门,封以亲王,赐宝禅寺街居住。端淑宫拜见太后,其时腹部已经隆起,行走不便。母女二人一别二十年,不觉在慈宁宫中抱头痛哭,以诉离情。

达瓦齐从此便在京中与端淑长公主安稳度日,只是他不耐国中风俗,每日只向大池驱鹅逐鸭,沐浴其中以为乐趣。达瓦齐心志颓丧,每日耽于饮食,大吃大喝,日夜不休。他身体极肥,面庞比盘子还大出好许,腰腹阔壮,膻气逼人,不可靠近。公主看不过眼,便请旨常在慈宁宫中居住。皇帝倒也允准,只让太后答允少理后宫之事,方才成全了端淑长公主于太后的母女之情。

如是,宫中也宁和不少,连着太后与如懿也和缓了许多。

偶然在慈宁宫见着端淑,如懿与她性子倒相投。大约见惯了世事颠沛,端淑的性子很平和,也极爽朗通透,与她说话,倒是乐事。

二人说起少年时在宫中相见的情景,端淑不觉掩唇笑道:“那皇后嫂嫂入宫,在一众宫眷中打扮得真是出挑,连衣裙上绣着的牡丹也比别的格格精致不少。我虽是皇家公主,也不免暗暗称奇,原来公卿家的女儿,也不是输阵的。”

真的,年纪小的时候,谁懂隐忍收敛为何物?春花含蕊,哪个不是尽情恣意地盛放着,闹上一春便是一春。

如懿便笑:“公主记性真好。”

端淑微微黯然:“自从远嫁,宫里的日子每一天都在我心里颠倒个过儿,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的。连额娘袖口上的花样绣的什么颜色,也如在眼前。我还记得,我出嫁那一日,额娘戴着一枚赤金嵌翠凤口镯,那镯子上用红玛瑙碎嵌了一对鸳鸯,我就在想,鸳鸯,鸳鸯怎是这样让人心酸的鸟儿。”

如懿正要出言安慰,端淑先自缓了过来,换了清朗笑意:“如今可好了,我又回来了,一早便向额娘讨了那只镯子,以后便不记挂了。”她又道,“说来那时我可喜欢皇后嫂嫂裙子上的牡丹了,就如今日这件一样。那时我想摸一摸,嫂嫂却似怕我似的,立刻走远了。”

太后盘腿坐在一边,慈爱地听着端淑碎碎言语,仿佛怎么也听不够似的。听到此节,太后便笑:“多少年了,还念着这事儿。那定是你顽皮,皇后不愿理你。”

如懿念及往事,不觉唏嘘:“皇额娘,真不是臣妾矫情莽撞,实在也是怕了。”

端淑咂舌:“皇后的性子,也知什么是怕?”

如懿颔首:“当日皇额娘与臣妾姑母不算和睦,臣妾随着姑母,哪里敢与皇额娘的女儿亲近。且在家时,姨娘所生的女儿绵里藏针,屡屡借着一衣一食生出事端,臣妾虽为嫡出,但不及妹妹得阿玛疼爱,发觉斥责无用,只好避之不及。”

端淑“咦”了一声:“一直以为你出身后族,又是格格,不意家中也这般难相处。”

如懿轻嗤,却也淡然:“天下人家,莫不如是。”她又笑,“当年得罪公主,不想公主如此记仇,看来哪一日必得好好请上一桌筵席,向公主赔罪。”

说着,太后也笑了,道:“你们便时太闲,记着这个论那个。多少旧事了,还来说嘴。”

噫!不意真有今日。

可放下旧日种种恩怨仇隙,笑语一饷。

那,那些曾经放不开的情仇,都是哪里来的呢?莫不真是自寻烦恼。那此刻放不下的,又算什么呢?

她轻轻叹息,坐看天际云起云散,飞鸟四逸。

时近盛夏,京中晴日无云,已经渐渐酷热。因达瓦齐受降之故,李朝等属国也纷纷来贺,派使臣入京,朝中一派喜庆之气。只是因着两位小公主新丧不久,皇帝也无意前往圆明园避暑,只在宫中忙于平定准噶尔之后的种种事宜。

如懿午睡初醒,饮了一碗酸梅汁,便抚着胸口道:“吃得絮了,没什么味道,反而胸闷得很。”

容珮笑道:“这几日天热,娘娘的胃口不好,总是烦闷难受……”

容珮的话未完,如懿已经横了她一眼:“不相干的话不要多说,扶本宫起身梳妆,咱们去看看皇上。”

午后的养心殿安静的近乎寂寞,皇帝独立于窗下,长风悠然,拂起他衣炔翩翩,如白鹤舒展的翅,游逸于天际。他的背影肃肃,宛如谛仙。这般无人时,如懿凝望向他,宛若凝望着少年时与他相处的时光,唯有他,唯有自己,再没有别人来打扰他们的宁静。

皇帝的沉醉,在于壁上悬挂的巨幅地图,喃喃道:“准噶尔诸部入版图......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辇全图。自圣祖康熙时至今,三代的梦想与期盼,朕终于实现了。”他兴奋地看向如懿,满眼沉着与喜悦,“如懿,朕已经命人重新绘制新疆地图,将准噶尔之地完整画入。又吩咐在避暑山庄东北面的普宁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记述我大清平定准噶尔部的历程,定名《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你说可好?”

如懿分享着他的快乐,并肩立于他身旁:“皇上完成先祖之愿,理当普天同庆,以告慰列祖列宗。”她微微垂首,靠在他肩上,“臣妾最高兴d是,皇上的山河万里,宏图挥鞭之中,是臣妾何皇上一同经历的。”

皇帝的笑容清湛,抵着她的额头道:“如懿,你这样的话,朕最欢喜。”皇帝指点着万里巨图,挥斥方遒,“平定准噶尔后,便是天山一带的不肯驯服于朕的寒部,还有江南的不服士子,虽然明面上不敢反抗我大清,但暗中诋毁,写诗嘲讽的不在少数,甚至蔚然成风。”

如懿摇一摇手中的轻罗素纱小扇,送上细细清凉:“士子们都是文人,顶多背后牢骚几句,皇上不必在意。”

皇帝冷哼道:“先祖顺治爷宠幸汉臣,他们就敢说出--若要天下安,复发留衣冠,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康熙爷与先帝都极重视民间言论,尤其百姓愚昧,极易受到这些文人士子的蛊惑。

如懿听皇帝说起政事,只得到:“是。”

皇帝侃侃而谈:“不止民间如此,朕的朝廷里难道就清静么?广西巡抚卫哲治告内阁学士胡中藻自负文才,不满朝廷,写诗诽谤。你可知他都写了些什么?”

如懿见皇帝深色不悦,只得顺着说:“臣妾愿意耳闻。”

皇帝冷冷道:“胡中藻姓胡,就惯会胡言乱语,写什么--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斯文欲被蛮、与一世争在丑夷等句,尤其是--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加“浊”字于我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如懿听得心有戚戚,只得含笑道:“他一个文人,写诗兴致所致,恐怕没有咬文嚼字那么仔细。”

皇帝眉心一皱,愈加沉肃道:“皇后有所不知,胡中藻不仅如此,他悖逆、抵讪、怨望之处数不胜数,他所出的典试经文题内有’乾三爻不像龙’之句,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显然是诋毁朕,再有’并花已觉单无蒂’句,岂非讥讽孝贤皇后之死。胡中藻鬼魅为心,语言吟诵之间,肆行悖逆抵讪,实非人类之所应有”有凛然的杀气凝在他墨色的眸底,看得如懿心惊胆战,“朕已决定,胡中藻罪不容诛,斩首弃市!”

如懿心头一哆嗦,正欲说话。皇帝看向她的颜色已有几分不满:“皇后难道对这样的不忠之人还心存怜悯么?”

如懿还如何敢多说,只得道:“臣妾不懂政事,只是想,若于文字上如此严苛,天下文人还如何敢读书写字呢?”

“要读就读忠君之书,要写就写忠君之字,如若不然,朕宁可他们个个目不识丁,事事不懂!”

有清风乍起,身上浅紫色棠棣花样的袖口随风展开,飘飘若举,宛如蝴蝶扑扇着阔大的翼,扇得她的思绪更加烦乱。如懿有一瞬的出神,难怪天下男子都喜欢单纯至无知的女子,这样捧在手心,或弃之一旁,她什么都不懂,亦不会怨,不比识文懂字的女子,情丝剔透,心有怨望,才有班婕妤的《团扇歌》,才有卓文君的《白头吟》。

她微笑着,无知无觉的女子,或许叹息几声,哀叹命运不济也便罢了,如何说得出卓文君一般“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话呢!这样的才女,固然聪慧玲珑,自然也不够可爱了。

皇帝蹙眉:“皇后,你在笑什么?”

如懿心中一凛,那笑容便僵在了脸上:“臣妾在想,臣妾也喜读诗文,以后更该字字篇篇都小心了。”

皇帝拂袖道:“本就该这样。朕想起胡中藻乃朕先前的首辅鄂尔泰的门生。虽然鄂尔泰已死,但他认人不清,朕已下令将其牌位撤出贤良祠,以儆后人。

如懿口中应着,看着眼前勃然大怒的男子,心思有片刻的恍惚。曾几何时,那个与自己一起谈论《诗经》、一起夜读《纳兰词》的男子呢?他温文尔雅的风姿,怎么此刻就不见了呢?

仿佛记忆中关于他的已越来越模糊,最终也只幻化为一个朦胧而美好的影子,凭自己旖念。

或许,眼前的男子还是和从前一样吧,只是他在意的,再不只是那样美丽如萤火虫般闪烁的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忠诚与稳固吧。

最后,皇帝以一言蔽之:“不管是谁,不管他身在何处。只要悖逆朕的心意的,朕都容不得他们,必定一一征服!”

皇帝的话,自此便开启了平定寒部之战,自然,那也是后话了,然而眼前,如懿只听的皇帝说:“朕平定准噶尔大喜,万国来贺,嘉贵妃金氏的母族李朝也不例外,前朝后宫皆有庆典,这样的场合,嘉贵妃若还禁足不出席,恐怕李朝也会担心,有所异议。”他停一停,有几分为难,看向如懿,“毕竟,璟兕之事并非证据确凿,不能认定了是嘉贵妃所为。”

若是不怪嘉贵妃,又能怪谁呢?如懿满心冷笑,脸上却只能强忍着,露出温婉神色,她太过于明白皇帝的心思,他已经决定的事,又是关乎颜面的事,有何可辩驳的呢?她不屑,亦不欲在这种小事上反对,便以更谦和的笑容相迎:“皇上思虑周全,皇上决定便是,臣妾没有异议。”

皇帝的神色放松了许多,赞许道:“皇后贤惠。”

如懿的笑,柔婉得没有任何生硬与抵触的棱角,怎么能不贤惠呢?在宫中浸淫多年,从姑母而始,有太后点拨,又朝夕见孝贤皇后的模样,她再愚昧冥顽,也该学的些皮毛了吧?于是她索性道:“嘉贵妃禁足后一直是以常在的位分对待,既然黄色要顾着她和李朝的颜面,索性还是恢复贵妃的待遇吧,免得她遇上母族的人抱怨起来,说咱们表里不一委屈了她。”

皇帝不悦地轻嗤:“出了这样的事,嘉贵妃还敢说嘴么?”然而他还是答允了如懿,嘱她细细办妥。

如懿欠身从养心殿告退,三宝便迎上来道:“愉妃小主已经到了翎坤宫,在等着娘娘呢。”

如懿面无表情,只是口中淡淡:“她来得正好,本宫也有事要与她商议。”

三宝见如懿如此神色,知她有不喜之事,更是大气也不敢出,赶紧扶如懿上了辇轿,伺候着回去了。

长街夹道高墙耸立,透不进一缕风来,天上连一丝云彩也无,日头热辣辣地泼洒着热气,连宫女手中擎着的九曲红罗黄凤伞也不能遮蔽分毫,如懿斜在辇轿上,听着抬辇太监们的靴底喋喋地刮着青石板地面,越发觉得窒闷不已。

过了长街的转角,便望得见后宫的重重飞檐,映着金灿灿如火的阳光,像引颈期盼的女人渴望而无奈的眼神。

如懿不知不觉便轻叹了一口气,转首见角门一侧有女子素色的轻纱裙角盈然飞扬,人却痴痴伫立,啜泣不已,在这泼辣辣的红墙金日之下,显得格外清素。

如懿眼神一飞,三宝已经会意,击掌两下,抬轿的太监们脚步便缓了下来。三宝望了一眼,便道:“皇后娘娘,是祈嫔小主。”

如懿有些意外:“祈嫔才出月子不久,怎么站在这儿,也不怕热坏了身子。”

三宝连忙道:“娘娘忘了?前两日祈嫔小主宫里来报,说祈嫔小主没了公主之后一直伤心,所以请了娘家人来说说话。这不,祈嫔小主大概是刚送了娘家人回去吧。”

如懿微微颔首,示意三宝停了辇轿,唤道:“祈嫔。”

祈嫔尚在怔忪之中,一时没有听见,还是伺候她的宫人慌忙推了推她,祈嫔这才回过身来,急急忙忙擦了眼泪,俯身行礼:“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如懿苦笑:“如今本宫还有什么可安的,还不是与你一样么?”

一句话招落了祈嫔的眼泪,她泪眼朦胧的容颜像被风吹落的白色山茶花的花瓣,再美,亦是带了薄命的哀伤。

如懿步下辇轿,取下纽扣上系着的绢子,亲自替她拭去腮边泪痕:“才出月子,这样哭不怕伤了眼睛么?”

一语未落,祈嫔抬起伤心的眼感激地望着如懿:“皇后娘娘,这样的话,除了臣妾的娘家人,只有您会对臣妾说。”

如懿执着她的手,像是安慰自家小妹。她婉和道:“咱们原本就投缘,如今更是同病相怜,不彼此安慰,还能如何呢?”她停一停,“送了家里人出宫了?”

祈嫔点头:“是。家人进宫也只能陪臣妾一个时辰,说说话就走了。”

如懿温然道:“本宫同意你家人进宫,是为舒散你的伤心,好好宽慰你,而不是更惹你伤心。若叫你难过,不如不见也罢,且你不是足月生产,而是受惊早产了六公主,更要好好养着自己的身子才是。”

祈嫔死死地咬着绢子,忍不住呜咽道:“皇后娘娘,臣妾是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臣妾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六公主的脸。她一生下来就比小猫儿大不了多少。脸是紫的,人也皱巴巴的,可臣妾看她一眼,就觉得她像足了皇上和臣妾,她是个好看的孩子,臣妾心疼她,可是她不肯心疼臣妾,才活了几天就这么走了。”她的泪大滴大滴地滑落在如懿裸露的手腕上,带着灼热的温度,烫得如懿的心一阵一阵哆嗦,“臣妾就是想着她,睡不着的时候想,睡着了又想,可是臣妾与她的母女情分就这样短,臣妾就是想不明白,她在臣妾肚子里长到这么大,千辛万苦到了人世,难道就只为了或这么几天就丢下臣妾去了么?”

祈嫔哭得伤心欲绝,连如懿身后的三宝也忍不住别过脸去悄悄拭泪,如懿怜悯而同情地抚摸着她的鬓角,随手从她的髻后摘下一朵小小的纯色的白绢花儿在指间,低低道:“这朵花儿,是戴着悼念你的六公主的吧?”

祈嫔有些畏惧地一凛,盯着如懿,嘴唇有些哆嗦,作势就要跪下去:“臣妾,臣妾糊涂。六公主过世月余,臣妾不该再戴这个,宫里头忌讳的,皇后娘娘恕罪。”

如懿的声音凄然而温柔,扶住了她道:“宫里头是忌讳这些白花白朵儿,可本宫不忌讳。”她将鬓边的银器花儿摘下戴在祈嫔髻后,“你伤心,本宫和你一起伤心。你的眼泪,本宫替你一起兜着。只是这朵白绢花,到了本宫这里就是最后了,别再让别人看见,你的六公主才活了这几天,你就伤心成这样,那本宫的璟兕养了这么大,本宫是不是就该伤心得跳进金水河里把自己给淹进去了?本宫跳下去了,也拉上你一同淹着,这样害了咱们孩子的人就越发高兴了。不过,左右咱们都淹没了,那些人的笑声再大,咱们也听不见了,是吧?”

祈嫔猛地一颤,眼里皆是狠戾的光:“皇后娘娘!咱们的孩子是被人害死的!臣妾的六公主不该这么早就出世,更不该这么早就离开了!”她环视着四下,惊惧而狠辣,“是她!是她养着的疯狗害了咱们的孩子!”

祈嫔的身体剧烈地颤抖着,牙齿格格地咬着,仿佛要咬人似的。如懿搂过她,轻声哄着,笑容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别这样!别说这样的话!湄若,你的孩子走了,是跟本宫的五公主做伴儿去了。咱姐妹俩在一块儿,到了九泉底下也不会寂寞,她们都在一块儿呢,就跟咱们一样。”如懿一字一字缓声说来,任由心口的烦恶如扑腾的海浪,颠仆起伏。

祈嫔的泪大片大片洇湿了如懿的衣袖,那种腻嗒嗒的感觉,让如懿难过又生厌:“你会哭,本宫也会哭,谁不会伤心呢?可偏偏为什么是咱们伤心?这些眼泪珠子,活该是咱们的人来流,对不对?”她抚摸着祈嫔绾起的青丝,动作轻柔得如在梦中,“你还年轻,应该比本宫更明白。孩子没了,与其伤心的不死不活,还不如想想,加把力气再生下一个,只要能生,就不算完!还有啊,皇上解了嘉贵妃的禁足,她也要出来了。见了面,把你的眼泪收起来,把你的恨也收起来,自己知道便罢,别叫人看见了,也知道该怎么防着你了。知道么?”

祈嫔伏在如懿的臂弯里,只是无声地抽泣着,好像一只受伤的小兽,终于寻到了母兽的庇护,安全的瑟缩成一团。

如懿静静地怕着她的背,仰起脸时,忽而有风至,有大团大团的雪白被吹过宫墙,纷扬如雪。

如懿轻轻地笑了,伸出细薄的手接住,低声叹道:“六月飞雪啊!像不像?”

祈嫔愣愣的抬起脸,低声道:“皇后娘娘,是老天爷觉得我们的孩子死得太怨望了!”她的声音弟弟的,像是从幽门鬼谷传来的女鬼的悲切声,让人心酸之余,又觉不寒而栗。

如懿的神情渐渐淡漠下来,像沾染了飞雪的清寒:“湄若,即便受伤,流血,与其看着它腐烂流脓,溃烂一团,还不如雕上花纹,让它绽放出来,是伤也是花,才不白白痛这一场,明白么?”

第二十七章 烈火044 纯嫔来访第十九章 初老第十一章 复恩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61章 尚书房第二章 皇子010 册封第四章 遥遥030 御花园赏雪017 慧贵妃请安第五章 笑语闲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045 传召第十六章 淑嘉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023 玫答应第二十二章 妄事第一章 琉璃脆第十六章 旋波010 册封第十九章 辱身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第四章 遥遥第十章 穿耳第二十七章 姐妹018 打赏慧贵妃第十二章 空谷017 慧贵妃请安第四章 春情037 凌辱013 夜微凉第十九章 琅烨第八章 凤位第十章 夭亡第七章 伏变028 玫答应得宠048 大血藤005 而今识尽愁滋味第三章 迷离040 君心第五章 三雕第十七章 同林鸟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029 拜见皇后025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二十七章 烈火第十四章 伤金048 大血藤第六章 春樱(上)008 请安第二十八章 媚好第十一章 相随第二十八章 无处话凄凉(下)第三十章 昆艳第十六章 茂倩第十九章 琅烨第九章 无路003 隐忍第十二章 永琮第二十四章 两相别第十八章 分飞第十章 故剑001 先帝驾崩(一)第三十章 香见欢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六章 宝月明第十二章 永琮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八章 前事004 步步为艰第十九章 暗香第二十七章 烈火034 永和宫024 众人闲议第二十二章 佛音惊缠心第二十二章 暗涌(中)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036 一念之间,盛衰荣辱 (未完待续)029 拜见皇后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二章 魂归第十章 故剑第二十二章 佛音惊缠心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五章 两心第十章 夭亡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十七章 远嫁第一章 香事第十一章 相随031 激怒慧贵妃011 延禧宫第四章 红颜哀(上)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五章 黄鹄歌第二十一章 海兰
第二十七章 烈火044 纯嫔来访第十九章 初老第十一章 复恩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61章 尚书房第二章 皇子010 册封第四章 遥遥030 御花园赏雪017 慧贵妃请安第五章 笑语闲第十三章 红粉意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第二十四章 巫蛊(下)045 传召第十六章 淑嘉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023 玫答应第二十二章 妄事第一章 琉璃脆第十六章 旋波010 册封第十九章 辱身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第四章 遥遥第十章 穿耳第二十七章 姐妹018 打赏慧贵妃第十二章 空谷017 慧贵妃请安第四章 春情037 凌辱013 夜微凉第十九章 琅烨第八章 凤位第十章 夭亡第七章 伏变028 玫答应得宠048 大血藤005 而今识尽愁滋味第三章 迷离040 君心第五章 三雕第十七章 同林鸟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029 拜见皇后025 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二十七章 烈火第十四章 伤金048 大血藤第六章 春樱(上)008 请安第二十八章 媚好第十一章 相随第二十八章 无处话凄凉(下)第三十章 昆艳第十六章 茂倩第十九章 琅烨第九章 无路003 隐忍第十二章 永琮第二十四章 两相别第十八章 分飞第十章 故剑001 先帝驾崩(一)第三十章 香见欢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六章 宝月明第十二章 永琮第十二章 朱色烈(下)第八章 前事004 步步为艰第十九章 暗香第二十七章 烈火034 永和宫024 众人闲议第二十二章 佛音惊缠心第二十二章 暗涌(中)第二十三章 巫蛊(上)036 一念之间,盛衰荣辱 (未完待续)029 拜见皇后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二章 魂归第十章 故剑第二十二章 佛音惊缠心第二十九章 进退第五章 两心第十章 夭亡第三十章 私情(下)第十七章 远嫁第一章 香事第十一章 相随031 激怒慧贵妃011 延禧宫第四章 红颜哀(上)第二十一章 见喜第五章 黄鹄歌第二十一章 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