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

后宫甄嬛传 后宫-甄嬛传Ⅰ 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 天天书吧

乾元三十年七月十一,玄凌崩于显阳殿,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庙号宪宗。

皇太子于灵前继位,登基大典便安排在太极殿举行。登基大典的当日亦是册封太后的盛典。为避兄弟名讳,润儿更名为纾润,眉庄为纾润生母,被追赠为“昭惠懿安太后”。作为纾润的的养母,我顺理成章地成为太后,入主颐宁宫。润儿是孝顺孩子,册封礼极尽隆重,甚至超过了皇帝大婚的规格,普天之下,万民同庆,大周附属及邻近诸国皆派使臣前來纳贡相贺,贺纾润君临天下,贺我母仪垂范,同时为我上徽号“明懿”,时称“明懿皇太后”。新帝年幼,本需太后垂帘听政。我以多病相辞,只以玄汾是至亲皇叔为由,命他秉辅政之责;而我,不过是偶然于宫苑重重之内轻语一二而已。

凤座高位如能凌云,然而其中冷暖,如人饮水。

镂月开云馆如今已是予涵在宫中的住处,从叶澜依的绿霓居移植回來的合欢开得极好,依旧枝叶葳蕤,密密宛如绿云,蔚成华盖。

暮春时节,已有零星粉色合欢点缀绿云间,涵儿正握了笔饱蘸了浓墨,在窗下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客从远方來,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绵绵轻薄的日光下枝影寂寥,似淡淡的烙印浮在涵儿白净的小脸上,他似是不解其中意,一边念一边轻轻反复吟哦。有清淡的风从容吹过,打开的窗轻轻扑棱,发出沉闷绵长的声音,偶尔有被风吹落的羽扇样的合欢花,轻轻拂于乌沉沉的紫檀案几上,那样轻绵的落花声声,却似击在心上。

或许许多年前,玄清也是如此,临风窗下,书写他原本应该清隽闲逸,畅然无阻的人生。

心蓦地一痛,终至潸然泪下。

涵儿抬头恰巧瞧见,忙上前拉住我的手,忧色满面,“母后为什么哭了?”

我含笑,“见风流泪而已,沒什么。”

我拈过帕子轻柔擦拭他额角的汗珠,温和嘱咐,“若是累了,便歇会儿吧。”

他摇一摇头,道:“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儿臣还不明白,既然如胶似漆,是否真能不别离?”他抬头,天真的眼眸里满是好奇与追寻,“母后知道么?”

我脉脉垂首,抚着他的额头,“母后也不明白。你的几位皇叔里属你六叔学识最渊博,可惜他已不在了。你应多向你六叔学,旨在博学多思才好。”我停一停,爱怜地抚摸他的面颊,“母后要你住在此处,意在如此。”

涵儿极认真地答道:“儿臣一定不负母后期望。”

我深深颔首,槿汐轻声道:“太后,九王妃在颐宁宫等候。”我抚一抚涵儿,“母后先回去。”

他答了“是”。我走远,又忍不住回首,花雨点点,花事如烟中,涵儿的神情气度,越來越像他当年。酸楚的心底漫生出几许温柔,凄凉,却又安慰。

玉娆嫁与玄汾多年,膝下唯有一女,王嗣无继,不免有些不豫。

我欲安慰她,想一想,道:“反正予澈育在平阳王府中多年,自幼以你和王爷为父母,不如就继嗣平阳王府也好。”

玉娆素來极疼爱予澈,不觉含笑,然而她又忧虑,“如此一來,六哥一脉岂非无嗣。”

我温静而笑,“不妨。我已决定让涵儿入嗣清河王一脉,以承香火。”

玉娆一惊,大是意外,“赵王是太后膝下独子,怎可入嗣皇室旁支,断断不妥。”

窗外有和煦的风,秾丽的春色一蓬一蓬盛开在金色艳阳下,绿肥红丰,满目秾艳娇娆。我目光清澈如静湖无澜,“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润儿并非我亲生,我如今置于太后之位,多少人怕我动了私心來日行废立之事废黜润儿。我已推了垂帘之嫌,更要安置好涵儿,以免來日两宫生出嫌隙,伤了母子情分,也可免涵儿卷入帝位之争,毕生不安。只有出嗣旁支,永无继位之可能,才能保住涵儿永生平安。”

玉娆深深懂得,颔首赞同。

午后,我已困倦,在颐宁宫长窗的紫檀榻上轻眠些许,梦见玄清依旧清朗温和的笑容,他轻抚我的额头,“嬛儿,已经沒有什么能让你害怕。”

我在梦中惆怅,“如果那一年在甘露寺我们可以远走高飞,我并不稀罕太后之尊。”我停一停,不觉含泪,“你可知道,我终于下旨,让涵儿承继你的血脉。”

他颔首,“我一直视他如子。”

他浅笑离去,飞雨逐花。

我怅然醒转,眼前是颐宁宫陌生而华丽的殿宇,重重珠帘外,有一只燕子轻悄悄飞过,低婉一声。炉中乳白的香烟如一脉游丝幽幽细转,昏黄的斜阳一抹拂过九龙影壁,落进深深庭院。空落落寥无一人,我才惊觉自己已是一朝太后。

我不过三十余,已是一朝太后。

太后?我凄然轻笑,再多荣华富贵,不过是披着华裳的孤魂野鬼一般的女子。

发怔许久,才唤进宫女伺候梳妆。小允子见我醒转,方进來悄悄在我耳边道:“太后,凤仪宫的宫女來回话,今日朱氏听得礼乐炮声,问了是否是新帝登基。”

我瞧着铜镜里端正的容颜,不觉冷笑,“她还惦记这个?”我徐然起身,“哀家有多加沒见朱氏了?”

小允子俯首回话,“十一年了。”

我盈盈一笑,“今日皇上登基普天同庆,哀家也该去问候故人。”

小允子劝道:“凤仪宫空落许久,朱氏名分未定……”

我理一理衣上流苏,“如何沒有定她的名分?”我一笑,“是了。只怕她也惦记着名分未定,所以记挂新帝登基。她还有一丝盼着是齐王登基么?还是想若是晋王身登大宝,或许会赦她出凤仪宫,还是会复她太后名位?”

小允子忙忙陪笑道:“她是痴心妄想!太后留她性命至今已是宽仁无比。”

我静静道:“去吧!”

凤辇去得又稳又快,春光如织锦披离,叫人情愿沉醉。凤仪宫外四时花卉如新,金栏玉殿沉静伏在翠柳娇花之中,一点也瞧不出里头已是禁闭十一年之地。

时光荏苒若流星,一别经年,不知朱宜修已是如何面貌?

正寻思间,里头的宫女早已得知我要來,朱漆宫门缓缓打开,一溜跪了一地宫女内监。我凭着十余年前的记忆,扶着小允子的手迈进凤仪宫,过了花苑,过了雕花长廊,东侧的偏殿含光殿,西侧的凉风殿,一切如旧。似乎还是昔年景象,我含笑,朱宜修也的确还是昔年的皇后。

逐渐接近曾经熟悉的昭阳殿,“嗖”地一声从地上飞起几只鸽子,扑棱着翅膀飞得远了,洁白的羽逐渐融进深蓝如璧的天空。我问掌事的宫女,“皇后还是像从前一样盯着这些鸽子看吗?”

那宫女诚惶诚恐道:“早些年是,如今她眼睛不大好了,便不像从前那样成天望着这些乱飞的鸽子。”她战战兢兢看我一眼,又道:“依太后娘娘的吩咐,这些鸽子老了就再养,总要活蹦乱跳爱飞的那些。”

我赞许地看她一眼,“很好。”

她引我向前,“她就在里头。”说罢为我推开殿门,后退几步。昭阳殿里的光线有些暗,我一时有眼盲的错觉,看了片刻,方借着洞开的光线瞧见朱宜修的身影。

她背对着我坐在窗下,窗早被木板钉得封死了,只留下一个透气的小口子。她依旧梳着端正的凌云髻,那是皇后才许梳的发髻,亦是她往日最爱。明黄朱紫正色的皇后凤衣整齐穿在身上,只是那颜色早已旧得狠了,细看下有些仓惶的稀皱,似她这个人一般,每一毛孔气息都透着过时与颓败的潮湿霉气。

她静静道:“是你來了吧?”

我笑言:“你依旧耳聪目明。”

她淡然:“今日是登基大典,除了你,谁还有闲情逸致來看本宫?”想是许久沒有开口说话,她的声线有一丝掩藏不住的枯涩嘶哑,“而且你沒有成为太后,又怎会再來看本宫?”她转身,面容的颓败让我在一瞬间有难掩的震惊,她已经那样老,头发已经全白了,早已簪不住华丽玲珑的步摇。

她摸一摸脸,自嘲道:“本宫老得已经吓到你了么?外面那些人和泥胎木偶一样,即使本宫浑身是血,他们也不会多看本宫一眼。”

我微微一笑,“不怕,谁都会老。”

她走近我,微眯了眼细细端详我的脸孔,“你还不老,望之如二十许人。和本宫心里一直厌恨的样子沒有什么区别。”

我恬和地笑,“劳您牵挂多年,哀家亦很荣幸。因怕您忘了哀家的样子,所以不敢老去。”

她的目光陡地凌厉,停驻在我青丝云鬟之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拨开我的发髻一捻。她一惊,“你已有那么多白发!”她侧首沉思,“本宫记得你不到四十岁。”

我拢一拢发髻,平静看着她,“还好,发髻梳得高,花宜手巧会得染黑,不细看也瞧不出來。”

她缓缓笑起來,起先只是一缕笑意,渐渐笑容渐浓,终于扼制不住笑出声來,“甄嬛,看來这些年你的日子也不好过!”

“还好。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

我早已吩咐了人不许跟进來。外头小允子听得动静,终于按捺不住赶了进來,正见朱宜修笑得不止,不由怒喝道:“大胆!竟敢在太后面前失仪,还不跪下!”

朱宜修冷冷瞧他一眼,只那一眼,便尽显皇后应有的高贵风仪。“皇帝即位,她是生母便是圣母皇太后。昭成太后懿旨‘朱门不可出废后’,皇上未曾废后,本宫依旧是先帝正宫,如今便该是母后皇太后。母后皇太后是东宫,圣母皇太后是西宫,嫡庶有别,过了这些年,还是该她甄嬛拜见哀家才是。”

良久的沉默,她的气势风度一如当年,仿佛还是那个高高凌位于凤座之上的皇后,等我跪拜如仪。

我的笑意似一朵稀薄的花。小允子会意,“娘娘好糊涂!先帝生前太后已是皇贵妃,摄六宫事,位同副后。如今登基的四殿下并非太后所生,怎会有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之别?当今皇上只尊咱们这独一无二的太后。”

皇后浑浊的眸光如利剑般倏地一亮,“你说什么?登基的不是皇三子?!”她似不可置信,“你竟不让你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天下竟有你这样的母亲!”

我轻轻拨开她的手指,曼声道:“当皇上未必是天下第一得意事。先帝生前受了后宫几多算计,连他自己也算不清楚。哀家可怕极了自己的儿子将來娶上您这样的皇后,算计得先帝几乎断子绝孙。”我轻笑看她,“皇后,您息怒。”

她缓缓吸一口气,旋即恢复素日的淡定高远,沉稳道:“无论是哪位皇子登基,哀家都是太后。即便会被你甄嬛困在昭阳殿一生一世,哀家也是太后!名分之数,不是你甄嬛可以改变。”

“您放心。皇帝纯孝仁厚,必定不会不顾您的名分。”我笑盈盈觑着她,“昨日哀家已与新帝商定,依旧尊您是皇后。礼部连徽号都拟定了,便是‘温裕’二字。温裕沉密,最能彰显您的品性了。”

朱宜修素日沉静如石的仪态在一瞬间如潮退去,她厉声喝道:“你好毒的心肠!兄终弟及或弟终兄及才能尊先帝正宫为皇后,哀家为皇帝嫡母,你竟压哀家为皇帝平辈,岂非叫世间笑话皇家无法度尊卑可言?!”

“还有一样您忘了说,若先帝正宫是当今的晚辈,那也只能是尊为皇后另居别宫。所以,您若以为哀家压您为当今的平辈或晚辈都无妨。”我笑颜温婉,“而且世间之人也不会笑话!宫中多年只知哀家而不知皇后,皇后实在不必担心是否有人会耻笑皇后。你只需自己心安即可。”

她惊怒交加,容颜似要破碎的布絮,颤抖而狰狞,“昭成太后要先帝亲口答允‘朱门不可出废后’,先帝尸骨未寒,你竟敢压制正宫如此!他日你与先帝黄泉相见,将以何面目面对先帝与昭成太后!百官竟能容许你如此践踏先帝颜面!”

我端然坐上她素日升座的凤座,以目光凌驾于她,缓缓道:“哀家这样做正是秉先帝旨意,顾全先帝的颜面。先帝的确答允昭成太后‘朱门不出废后’,所以您还是皇后,以后也一直都会是皇后,连死也不会改变。先帝说过与你‘死生不复相见’,若你成太后,他日必得与先帝同葬陵寝,岂非要先帝食言,魂魄不宁。而且,他日即便到了黄泉,想必先帝也不会与你相见的,所以你实在无需担忧以何面目见先帝,因为在先帝面前你早已无面目可言。所以哀家会按先帝生前所言,先帝与纯元皇后同葬景陵,你死后以贵妃之礼葬入泰陵,与早死的贤妃、德妃作伴。”我以手支颐,漫不经心道:“你是先帝生前最厌弃嫌恨之人,百官绝不会有异议。何况,你长久以來都是有名无实的皇后,顶皇后之名以贵妃礼下葬,也很合宜。”

她怔怔地,微干的嘴唇喃喃地张合,“死生不复相见?皇上真的这样说?”

殿外春意迟迟,无尽春光似一幅工笔描绘的画卷,我的声音在着温然春意里显得格外清冷,“先帝恨毒了你。你害死他毕生最爱的纯元皇后,害死他那么多孩子,他肯保全你皇后的名位已是勉强,怎愿再见你歹毒心肠。”

她的目光如冰锥,似要将我身体戳裂,“到底是先帝恨毒了我,还是你恨毒了我?”

“沒有温裕皇后,何來今日的甄嬛。哀家能有今日,全是由皇后您指点历练,自然感恩戴德,尽力保全你此身荣华。”我低低道:“只是哀家已是太后,秉承先帝旨意就得替先帝成全你,他日史书工笔,乾元朝有四位皇后,却只有三位太后得享太庙祭祀。先帝会让你生生世世都是皇后,永不超生。”

她不语,绝望的气息迅速淹沒了她。仿佛一息之间,支撑她身体的所有力量被一丝丝抽走,她缓缓走到方才的窗下,软软跌坐下去,再无声息。

我环视昭阳殿,富丽缠绵的雕画显得空洞而死寂,缓缓道:“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里日月长。昭阳殿,当真是好地方。”我扶住小允子的手离去,再不回顾。

次日大典,皇帝封端贵妃为端康贵太妃,德妃为和敬德太妃,贞一夫人为贞怡太妃,庆妃为庆恭太妃。我在颐宁宫含笑受礼,亦安排下寿祺、凝寿、长寿等宫予她们居住。礼仪甫过,却见小连子匆匆赶來,我还以为是贞怡太妃不适,便问:“是贞怡太妃又哭晕过去了么?”

德太妃眉间微生悯意,举起绢子点一点眼角,叹息道:“燕宜为了皇上龙驭殡天伤心得水米不进,若弄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庆恭太妃忙笑道:“二殿下已去陪着开解了,贞姐姐顾念儿子,也必会保养身子的。”

二人正议论,小连子附耳低语几句,我微一蹙眉,只道:“知道了。”

德太妃问我:“怎么了?”

我伸手按一按发髻上因素服而佩戴的白银簪子,淡然道:“温裕皇后薨了。”

德太妃手中端着的茶盏一动,几乎洒了出來,“什么时候的事?”

小连子道:“是昨日半夜,心悸而死。宫女发现送进去的早膳不曾动,才发现出了事。”他声音一低,“來报的宫女说温裕皇后的身子都僵了,可是眼睛仍睁得老大,死不瞑目。”

庆恭太妃不掩嫌恶之色,“大好的日子,真是晦气!”

贵太妃眉毛也不抬一下,淡淡道:“该怎么做便怎么做,不必费事。”

德太妃微微一笑,“皇上虽然年纪还小,只是也该考虑着迎几位妃嫔入宫了。当年贵太妃不也是昭成太后早早鞠养在宫中的么。”

我漫然而笑,倦怠地倚在椅上,“是呢。等过些日子也该打算起來了。听闻殷大人家的女儿月镜与皇帝差不多年纪,十分懂事……”

窗下有微风过,引來上林苑弦歌声声,有年轻的歌女轻柔地唱着: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云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我侧耳倾听,信手拨起搁在身边的那具“长相思”,有流畅的琴音缓缓流出若秋水潺涴。

往事茫茫倾覆,我忽然觉得,这阙《山之高》,早已唱破了我的一生。

周遭安静极了,仿佛人人都被这旋律浸染,只是默然倾听。良久,德太妃才轻轻道:“先帝驾崩,宫中不宜见乐声的。”

我淡然一笑,“无妨。毕竟有新帝登基之喜。”

晨光融融清美,我倦然微笑,已经是正章元年了。

浮生恍若一梦,乾元年间事,皆是旧事,弹指刹那尘烟。

横汾旧路独自渡,空余红颜映残阳。

我转眸,颐宁宫富丽华堂,空庭寂寞,日影渐渐向晚,满壁斜阳空。

尾声后來,我的予涵被过继入清河王府,再后來,润儿和涵儿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数十年后,润儿的孩子沒有孩子了,涵儿的孩子,我的曾孙便被迎入宫成为新帝。

只是那时的事,我再不知了。

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人生。而我的故事,已经完了。

浮生一梦,不过如此。

第26章 碧玉小家女第14章 青青河边草第9章 蘼芜三十二九华帐里梦魂惊第9章 花好风袅一枝新第7章 冰心谁问第10章 杏第10章 春日凉第22章 渔翁第37章 瑞脑香消魂梦断二十六细雨闲花静无声上第31章 犹记年少春衫薄第3章 冷月第23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下)第17章 舒痕胶四十三鸾镜朱颜惊暗换第14章 青青河边草第36章 陌上花第17章 祺嫔第4章 支离笑此身三十四恼乱层波横一寸第2章 夕颜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9章 未央旧客第18章 空翠孤燕第7章 刀影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3章 温仪第18章 睡起莞然成独笑十七花动拂墙红萼坠上第30章 金风玉露(下)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第18章 脸容初断故人肠第22章 娥眉不让八两处沉吟心自知第1章 甘露莫愁第16章 贵嫔第2章 厌听啼鸟梦醒后五十三只影无处话凄凉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第13章 绝代有佳人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5章 故人来(下)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推荐好看的小说三十昨夜秋风入汉关第16章 出其东门第13章 正是新承恩泽时第38章 同心三十昨夜秋风入汉关第17章 风弥霜落掩平生第8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第21章 花落第24章 夜笛第16章 贵嫔第8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第32章 春时无限歌衫翠第39章 荣极第18章 睡起莞然成独笑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26章 新妇红颜愿霓裳二十九谁家女儿字莫愁第36章 陌上花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4章 蝶幸第7章 刀影五十三只影无处话凄凉十四凤箫吹断水云闲上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二十四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第4章 支离笑此身四十六忍把平生话断肠第24章 合欢五沉香亭外倚栏杆第34章 解隙第13章 正是新承恩泽时第23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下)第33章 隔叶黄鹂空好音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第3章 冷月第6章 朝政第13章 绝代有佳人二十四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第7章 妙音娘子十一玉树琼枝作烟萝上第19章 花落人亡两相知第19章 福祥之争第33章 蛇毒第8章 春遇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22章 渔翁第9章 花签第22章 娥眉不让第42章 挽断罗衣留不住(上)二十七细雨闲花静无声下十五凤箫吹断水云闲下第17章 风弥霜落掩平生第6章 意难平第10章 翠袖倚风萦柳絮
第26章 碧玉小家女第14章 青青河边草第9章 蘼芜三十二九华帐里梦魂惊第9章 花好风袅一枝新第7章 冰心谁问第10章 杏第10章 春日凉第22章 渔翁第37章 瑞脑香消魂梦断二十六细雨闲花静无声上第31章 犹记年少春衫薄第3章 冷月第23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下)第17章 舒痕胶四十三鸾镜朱颜惊暗换第14章 青青河边草第36章 陌上花第17章 祺嫔第4章 支离笑此身三十四恼乱层波横一寸第2章 夕颜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9章 未央旧客第18章 空翠孤燕第7章 刀影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3章 温仪第18章 睡起莞然成独笑十七花动拂墙红萼坠上第30章 金风玉露(下)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第18章 脸容初断故人肠第22章 娥眉不让八两处沉吟心自知第1章 甘露莫愁第16章 贵嫔第2章 厌听啼鸟梦醒后五十三只影无处话凄凉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第13章 绝代有佳人第16章 迟迟钟鼓初长夜(下)第5章 故人来(下)第25章 不识鸳鸯是怨央推荐好看的小说三十昨夜秋风入汉关第16章 出其东门第13章 正是新承恩泽时第38章 同心三十昨夜秋风入汉关第17章 风弥霜落掩平生第8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第21章 花落第24章 夜笛第16章 贵嫔第8章 惊鸿宛转掌中轻第32章 春时无限歌衫翠第39章 荣极第18章 睡起莞然成独笑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26章 新妇红颜愿霓裳二十九谁家女儿字莫愁第36章 陌上花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4章 蝶幸第7章 刀影五十三只影无处话凄凉十四凤箫吹断水云闲上四十一千载琵琶作胡语二十四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第4章 支离笑此身四十六忍把平生话断肠第24章 合欢五沉香亭外倚栏杆第34章 解隙第13章 正是新承恩泽时第23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下)第33章 隔叶黄鹂空好音五十五算来一梦浮生第3章 冷月第6章 朝政第13章 绝代有佳人二十四似曾相识燕归来上第7章 妙音娘子十一玉树琼枝作烟萝上第19章 花落人亡两相知第19章 福祥之争第33章 蛇毒第8章 春遇三十七情知此会无长计第22章 渔翁第9章 花签第22章 娥眉不让第42章 挽断罗衣留不住(上)二十七细雨闲花静无声下十五凤箫吹断水云闲下第17章 风弥霜落掩平生第6章 意难平第10章 翠袖倚风萦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