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焦煤炼钢法,工匠们的震惊!

夏末的阳光透过云层,斑驳地洒在冶铁所外的空地上,朱雄英手持一块焦黑的煤炭,在众工匠和蒋𤩽等人疑惑的目光中,他解释道:“这是焦煤,也就是煤炭经过高温干馏后得到的产物,它的热值比普通的煤炭要高很多,如果用它来作为熔炉的燃料,我有信心可以提高炉温。”

工匠们面面相觑,圣孙说的话他们前半句没太听懂,但是后半句听懂了,不过他们从未听说过煤炭烧完后还有这种用途,更别提实际应用了。

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这位圣孙殿下是有些说法的,既然说了,那不妨信一信。

实际上,焦煤是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一千度左右,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的,也就是所谓的高温炼焦不过这个过程不复杂,正常使用煤炭也有可能形成当然了,如果大量制取,肯定要通过炭化室,从常温到三百度是煤的干燥脱气,三百度到五百度是半焦形成,五百度到一千度就是焦煤形成了。

朱雄英知道,要想让这些工匠信服,光靠说是不够的,必须付诸实践,于是,他指示工匠们准备一个小型的炉子,打算亲自试验给他们看。

工匠们搬来一个貌似煮饭锅的小炉子,叫做“甑炉”,听工匠说是用来炼白口铁的,这种铁通常都是用来做器具的次要部位。

在工匠们的协助下,甑炉很快准备就绪,朱雄英亲自将焦煤放入炉中,点燃火焰,随着火焰的升腾,炉温迅速上升,比平时使用普通煤炭时更加炽热。

当然不是有人用手摸了,而是里面的铁矿石,明显融化的比平常炼白口铁还要快。

不过,这种小小实验虽然能够证明焦煤对于提高炉温有帮助,但可能是由于炉子太小且鼓风不足的原因,所以铁矿石只融化成了铁水,但并没有融化成钢水。

受到鼓舞的工匠们准备进一步实验,开始将大鉴炉熄火,然后等待冷却后,将里面的煤炭和铁矿石、铁水、炉渣都清理出来,重新用焦煤铺进去,然后开炉炼铁。

这个过程相当漫长,以至于都到了下午才开始。

阳光照射在树梢上,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晕,躲在阴凉处等了好久的工匠们都围在了炼钢炉旁,他们的脸上虽然看不出什么,但双眼中却难掩期待,有不少人更是紧紧地抿着嘴唇显得很紧张。

随着炉温的逐渐升高,工匠们的脸上开始露出震惊的表情,从来都没有人想过,焦煤蕴含着的力量竟然会比煤炭强这么多,焦煤使得炼钢炉内的火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烈,炉火的颜色也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其实,这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就像是人类科技的很多进步,原理说穿了都很简单,可这么多年来,就是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

随着炉温的持续升高,工匠们的震惊也越发强烈,他们开始兴奋地交流着,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天哪,这温度……”一位老工匠喃喃自语,他的眼睛紧紧盯着炉内翻滚的火焰,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俺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温度!”另一位工匠也感叹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畏。

过了很久,炼钢炉的炉门被铁钳子拽着缓缓打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工匠们却不约而同地向前靠近,想要一睹即将出炉的钢水。

炉内的钢水开始缓缓流动,发出耀眼的光芒,工匠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钢水的每一个波纹,仿佛它们都在跳动着,就像是有生命一样。

“这焦煤太神了!”一位年轻的工匠激动地喊着。

工匠们的震惊不仅仅是因为焦煤带来的高温,更因为它所带来的可能性,他们都意识到有了这种燃烧能带来更高温度的能源,他们将能够直接获取钢水。

不要小看“直接获取钢水”这六个字的意义,对于重工业来说,这就是跨越式的进步,量产铁和量产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意味着将为大明未来的冶铁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

朱雄英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如果能够大量使用焦煤来炼钢,那么钢材的质量和产量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工匠们纷纷点头称是,此时他们对朱雄英佩服得五体投地,虽然用焦煤代替煤炭只是一个很小的改动,但效果却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这些人在冶铁所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现焦煤的功效,如今圣孙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而后,朱雄英又大概提了一下专门弄高温炼焦的炭化室的事情,就离开了冶铁所。 当夕阳的余晖洒满三大殿的重檐庑殿顶,朱雄英踏着长长的宫廊,稳步而回。

朱雄英步履虽稳,但心中却是波澜起伏,今天去冶铁所的行程让他对大明的建设有了更多的想法。

穿过层层宫门,他终于来到了奉天殿,朱元璋还在埋头批阅奏章,听到他的脚步声方才抬起头来。

朱雄英静静地等着,等着批完了奏章。

“皇爷爷,孙儿今日巡视了京城周边工部军器局的冶铁所,有些想法想与皇爷爷商议。”朱雄英躬身行礼后,开门见山地说。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章整理好,示意他继续说。

当听到使用焦煤能够获得钢水的时候,朱元璋的眼眸中也闪过了一丝惊讶,朱元璋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大明可是百战艰辛才得以立国,因此朱元璋非常知兵更知道武器装备对于军队的重要性,而无论是什么武器装备,基础材料都是最重要的,钢不仅能够用来打造甲胄、制造刀枪,还能给火铳和火炮制造炮管,钢这个基础材料的获取进步了,几乎就代表着武器装备的全方位进步。

“除了可以扩大规模设立钢铁厂,孙儿今日看到京城周边地区,觉得还可以在那里建立水泥厂和沥青厂。”朱雄英的声音充满自信,“这样不仅可以为京城的建筑提供必要的材料,还能通过铺路来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朱元璋微微皱眉,显然在认真思考这个提议:“这两个厂子,能有何用处?”

“皇爷爷,水泥和沥青都是铺路的好材料。”

朱雄英解释道:“水泥可以用来建造更加坚固的房屋和城墙、堤坝,而沥青则可以用来铺设更加平整的道路,方便百姓出行。”

水泥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技术含量其实很低,最难攻克的技术难点无非就是两个,第一个需要一千五百度以上高温,这个通过焦煤的制取能够一并解决,第二个则是原料,制作水泥的石灰石和黏土容易得到,但是与火山灰相似的辅料却没那么容易,现代工业体系下,可以用高炉生产的炉渣,这些都是工业副产品,废物利用,所以成本低、来源广泛,但是古代世界显然没有。

不过不要紧,虽然大明没有古罗马那种火山灰作为天然水泥的材料,理论上硬造水泥的话成本很高,但是却有时空虫洞来输入现代世界的技术,只要高炉弄出来,甚至不需要现代高炉,只要有近代钢铁工业的高炉,就足够用了,这样的话作为副产物,水泥的话,不仅造价低,而且可以说是要多少有多少。

沥青也同理,都是人类从很早时期就开始采用的了,只不过华夏因为地理条件和物产的原因,没有去点这些科技点,而是更钟爱夯土结构。

考古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就已经开始应用天然沥青,在生产兵器和工具时用沥青作为装饰品,为雕刻物添加颜色,还用来给圣殿浴池和水箱做防水,而沥青是可以从松油和焦油中获取的,只要稍加研究就能搞出来,只不过一开始产量可能比较有限,毕竟大明在这方面的资源还是不算特别得天独厚。

但不管怎样,沥青费点劲,但水泥先搞起来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水泥后续还能弄出混凝土来。

当朱雄英解释完了水泥和沥青的获取原理以及作用以后,朱元璋也有些期待。

朱雄英顿了一顿继续说道:“而且,孙儿认为,这两个厂子的建立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工匠和工人前来,朝廷建立制度进行管理,也算是给工业开个好头。”

朱元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自家的大孙不仅有着出色的才智,还有着过人的远见,他点了点头道:“大孙,你的想法很好,咱会派人帮你详细规划,让户部给你拨钱,务必把这两个厂子建好。”

“另外,厂子建好以后,先弄一批出来,这样的话,也算是给大臣们打个样。”

朱雄英听后,心中一喜,再次躬身行礼:“是!”

“若是皇爷爷有兴趣,到时候用水泥铺一条路,再用石板路来对比;用钢筋和水泥建一截城墙,再用包砖夯土城墙来对比。”

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196章 保险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36章 告白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86章 您说我应该回到大明吗?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瞒着咱!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175章 鬼市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22章 《西凉伎》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12章 大孙不会害你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192章 父与子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24章 出现在别古崖的古代猎户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28章 蒸汽机模型带来的震撼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41章 北失南补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101章 爷爷想做海贸生意?缺钱有办法啊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78章 下下签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
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军团第218章 岳山投诚第196章 保险第33章 坏了,爷爷不记得前世记忆了第36章 告白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99章 镇江龙王节,蒸汽船亮相第86章 您说我应该回到大明吗?第38章 人麻了,你管这叫寻常字画?第72章 天花与琴纳牛痘接种法第92章 郭桓案后续,严刑之下为何无法除贪?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225章 幼军初立(八千字大章)第24章 虫洞传输实验第142章 还请王妃告诉我答案第160章 被散养的藩王们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状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瞒着咱!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09章 千里镜作用完美发挥第51章 土豆种植神书第224章 来自郑梦周的求救信第205章 秦岭虫洞再次开启第202章 朱雄英的反行业垄断调查第1章 爷爷,我想你了第50章 沐锦月的决定第175章 鬼市第180章 工业农业商业三条腿走路第222章 《西凉伎》第63章 如何让大明摆脱宿命?第217章 兀纳失里的恐惧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127章 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国公们的震惊第197章 内帑的钱不能真躺着啊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44章 蓝玉到来(感谢‘37天下无双’的上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3章 朱棣:好侄儿,放学别跑!第121章 马皇后的担忧第12章 大孙不会害你第113章 航海展与古董航海仪器第192章 父与子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106章 蓝玉的感激第232章 五京之议第124章 出现在别古崖的古代猎户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28章 蒸汽机模型带来的震撼第74章 郑和下西洋?第41章 北失南补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81章 沐胜的揭秘第209章 众志成城第129章 爷爷是什么品级?第146章 卧槽,舅姥爷!第16章 敕封圣孙?吕氏的警觉第48章 来自姜老师的解答第238章 幼军演习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227章 高丽使团第155章 被皇帝认证的先知第71章 徐达病重,千钧一发!第206章 压缩饼干带来的震撼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119章 隆庆开关的巨大利益第101章 爷爷想做海贸生意?缺钱有办法啊第240章 云南边患第18章 签订合同,拿下土地!第137章 解缙的介绍信第208章 天降暴雨,第二个预言应验第153章 我在地府那些年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11章 李奶奶的过期药第134章 朱雄英的伪装身份第88章 李景隆,咱还是低估你了!第62章 迈不过去的槛,王朝周期律!第84章 朱雄英的长命锁第115章 龙江造船厂大匠们的惊叹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30章 朱棣的求证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89章 曹国公府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第25章 咱大孙果然是有办法的!第69章 时空虫洞的秘密第35章 讲《明史》的姜老师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连锁反应第226章 火器化部队的想法第172章 朱雄英的谋划第44章 朱元璋的两个困扰第182章 火车实验,深深震撼的众人!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第141章 四海商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无敌啊!第78章 下下签第43章 “送点人下去”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