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村子里的日子还是一天天过着,一年后麻县政府为了方便村里人进出,给葫芦峪口架一铁索软桥,直接过桥到对岸国道上可以搭班车,结束了出行靠船的历史。

葫芦峪村平安父亲选为队长,骑着洛华留下的自行车,不时到镇上开会,姐姐李莉已经生了三胎,都是女孩,平安除了干农活外,平时看洛华老夫妻递来的书籍报刊,还和程校长(现在已经是程主任)的儿子程向东在南方当兵,也常有书信往来,每每看过他们的信,自己心里激动不已,让他提前知道了什么是土地下放,改革开放等新的政策。

虽然村里还没实行,相信很快村里会实行,平安经常和几个一起长大的伙伴在一起谈论着未来将要面临的事情,咋样才能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社会发展中。

平安也经常去王小薇家,小薇已经出落成一大姑娘,个子有近乎一米七,两根长长的辫子,搭在肩膀上,一身湖蓝色的确良布衣服勾勒出成熟少女的丰腴身材,弯弯的眉毛下扑闪着一对明亮眼睛,高挺的鼻梁,稍微翘着的嘴巴,白净的脸盘,和谁说话前都微微一笑,给人一种很恬静的感觉 。

两个年轻人从小到大就在一起,平安时不时的给小薇拿来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糕点,小薇一家人都很喜欢平安,尤其小薇的爷爷只要平安来家里,都要拉着平安下几盘棋,有时小薇父亲王德顺也留平安在家吃饭,偶尔也取酒出来让平安陪自己和父亲喝点,只是小薇的双胞胎兄妹大强和小倩很黏平安,尤其是小倩,每次平安来,都缠着平安,或者爬平安背上,搞的一家人都取笑小倩:“那是你姐夫,不是哥,女孩子要注意形象”。

小倩泼辣的说:“我就当是我哥,咋了?”。

小薇只在平安走时,给几双鞋垫,或者一双自己做的布鞋,或一件衣裤,有时也和平安跟小雨,大壮,几个去阙镇玩。

平安只有在和小薇独处的时候,才露出对前途的茫然和焦躁,倒不是不想当农民,只是觉得马上政策好了,除了种地应该还能干点啥,如何才能更轻松更快的挣钱,带动大家集体挣钱,也曾和小薇偷偷去县城,去过大点的樊镇,想去汉水市,可又太远,条件也不允许,由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到来的迟点,农村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农耕时代,也只有遇集,到镇上卖自己家的菜,县城除了卖菜的多点,就是新开了几家小饭馆,几个很小的烟酒店,买东西的人还是少的可怜,大家手里钱都很紧缺,还有县城那个大百货商店,商品也比较单一,除了种地外想干啥,能干啥,他很迷茫……,也让平安觉得很烦闷,每每这时说给小薇,小薇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干脆啥也不说,依偎在平安怀里,脸贴在平安怀里,静静的呆着,偶尔也会蜻蜓点水般的吻下平安,让平安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就像葫芦峪里的溪流,缓缓的流进心肺,也许这就是农村姑娘对自己心爱的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平安想起洛华说过一句话,才明白小薇就是自己的仙女,值得自己这一生会用生命去呵护女人。

不觉到了结婚的年龄,身边几个玩伴陆续结婚,平安的婚事也在两家人的催促下,提上日程,平安对此也有着些许期待,小薇已经把自己当成平安媳妇了,不时的来平安家帮忙干家务活,时常被自己家人拿来取笑一番,但这个朴实的姑娘就是一心对平安好,平安父母很满意老族长当初给平安订下的婚事。

眼看着结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姐姐李莉怀着大肚子来帮忙,操持平安和王小薇的婚事,同龄的几个玩伴,也被平安叫过来帮忙。

有点耳聋的老族长也坐在院里招呼着人,因为是一个村,又基本上都是拐弯亲戚,一番迎娶仪式下来,倒也热闹无比。

平安父亲借着儿子的婚礼,在吃席的时候给村里人说了件事:“葫芦峪也要土地下放,包产到户,以后大家可以各尽所能,勤劳致富”。

土地的划分,大家都没啥意见,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规划,那片地种啥,这片地种啥,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很快就执行下去了,把村里能分的农具都分到各家各户手里,村里的耕牛也分了,整个葫芦峪的人似乎比平时起来的更早,早早的在自己的地里刨扒着,希望在土里刨出钱来,把稻田每年都深翻一次,秋后收的稻子一家比一家多,更有勤快的人把靠坡的荒地也开垦出来种了玉米,但暂时除了卖中草药外,还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挣钱。

时间到1981年阴历六月中旬,李凌再次从阙镇公社回来,召集村民开会,说了计划生育的事,平安父亲都没想通,不管去镇上多少次,他始终想不明白,一个娃以后咋种地,咋养活几个老人,在农村都是出力活,政府管天管地,咋还管生娃。

为此他专门写信问了洛华,洛华回信中说:国家说大了,是无数个家组成,说小了就是一个家,一个村。

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农民没有受到高级教育,素质还没得到提升,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必须要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立门顶户,女孩不能养活父母吗?等到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的素质普遍提高后,就会明白生孩子,只是生命的延续,不论男孩女孩,都是生命的延续,人活着,除了生命的延续外,还有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比如咱葫芦峪,过去人少,地多,除种粮食,还种中药,大家的日子过的还行,靠卖中草药,换日常买油盐酱醋钱,衣服一年换一身新的,这已经是好日子了,在国内好多地方,你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每天为了吃饭而发愁,更别说穿新衣服,

即使国家在最艰难的时候,咱葫芦峪也人人有饭吃,不管吃的好坏,也没让谁饿肚子,更别说饿的有人讨饭,饿死人。那是咱地多,以后人多了,这些人得住房,得吃饭,光种粮食都不够吃,那有那么多的地种中药换钱,买生活必须品?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咋解决这么多人的温饱问题。社会要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应该相应平衡,而我们人口发展太快了,快的让社会发展拉下好大一截,就好像一杆秤,秤一边挂很小坨,秤另一边挂很重的东西,严重失去平衡。

现在我们还很落后,农村没有机械化生产,全是靠人力种地 ,种下庄家,没有化肥使用,靠天下雨,产量低的可怜,(当然咱葫芦峪村有地里优势除外)外面发达国家土地使用化肥,修建水渠浇地,机械化生产,那产量高的吓人。

我们国家现在底子很薄,尤其还是农业大国,而农业基本上是最原始的人力方式,工业处在最初的发展时期,猛然的人口增多,加大了生存压力,大家温饱问题都很难。

相信这个现象是暂时的,从农业大国转变到工业大国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会容纳很多人,农村种地机械化,地里施上化肥,浇上水,粮食产量会爆发式的增长,是现在粮食产量的三到五倍,甚至更多,就拿咱葫芦峪村水稻来说,现在亩产是300斤,以后亩产能过千斤都不是问题,既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又能让更多人投入到别的工业生产中,工业的高度发达才会日新月异 ,在不久的将来你我应该都能看到,那时当然也需要人,但需要大量的高技术人才。

国家设每五年一个计划,不断的调整政策,针对出现的问题,好及时解决。

以后科技发达了,加上人口老龄化,需要年轻的血液,也许国家会适当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当然人口发展和社会平衡这个问题是每个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这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能给你解释的只是这些,也是我能理解的,叔,希望你看了信,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十四章第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章第四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二十一章第四十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七章第九章第三十三章第三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三十九章第十八章第六章第二十六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章第三十章第二十四章第四十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七第三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六章第四十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七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五章第三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第一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章第四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二章第二十一章第四十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一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五章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八章第七章第九章第三十三章第三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九章第三十九章第十八章第六章第二十六章第六章第十章第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章第三十章第二十四章第四十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章第十七章第一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二章第四十一章第十一章第三十三章第十六章第二十七第三十八章第二十八章第六章第四十章第十七章第二十章第十九章第四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九章第三十一章第十八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一章第十二章第三十七章第五章第十四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十七章第三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五章第三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三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