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前线

根本没死则厄运依旧,死而复生便诅咒破除,琥珀对山溪蛮多有了解,宋阳已经知道琥珀让自己‘入土为安’的本意,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木恩就认准这件事,分得要问个明白了。

这次宋阳没客气,但也不夸张,只是实话实说:“我自己就是大夫,由此明白得很,单就这具皮囊而言,死了就是死了,不可能有再活回来的道理。但要说明白的,在荒原上我死时没意识没知觉;醒来后没记忆、全不明白身在何处,更想不起我来自何方、到底是谁,再后来我找到同伴、恢复记忆直到现在回到家里,真正恍如隔世、真正觉得我死去活来了一回。”

说着,宋阳长长呼出一口闷气,语气也放松下来:“事情就是如此了,我是根本没死,还是再世为人,您老做主好了。”

老太婆低头想了想,翻起眼睛看他:“那你到底是没死,还是死了再活回来?”

宋阳跟山里的蛮子实在没法交流了,甩着手带上俩媳妇就走了。

当晚侯府夜宴,任初榕不止召来封邑中各个武装的首领,而是干脆把顾昭君、施萧晓甚至铁匠、瞎子、侏儒等所有提得上名字的人物全都请来了,当得知宋阳准备出兵抗番,丰隆皇帝反应最大,‘啪’地一声就把手里的筷子再在地上了,大笑着连说了三个‘好’字。

当年凤凰城南理宫中的那个小气皇帝,一生气或者开心时就砸筷子的毛病未改。整座封邑中,对南理最关心的人非丰隆莫属,此刻他开心振奋也再正常不过了。

封邑中钱粮满蓄,出兵全无问题,但还有无数数不清的细节事情要做,随后一段时间里,封邑之内一片繁忙……十五天。

从洪口陷落的消息传来至今,已经半个月过去,镇西王依旧下落不明。朝廷还在抽调、集结新的援军。番兵却势不可挡,自洪口蜂拥而出,山呼海啸般向东席卷而来,沿途所有南理城池,竟没有一座能在番军猛攻下坚持过两曰的。

吐蕃摧枯拉朽,南理西疆全面溃败。

每天都有前线的告急文书传入凤凰城,可是还不等朝廷的‘大军即至、固守待援’的信笺再传回去,前线就变成了后方:敌人的后方。

……黄昏时分,刘厚心神不宁,在厅中来回踱步,偶尔站住片刻、低头略作沉思跟着又摇摇头长叹一声,再度开始踱步。

一名南理军校站在他面前,等了许久见他仍不出声,军校终于忍不住了,抱拳道:“番兵来势汹汹,唐楼城内兵微将寡决难抵挡,若青阳再不派兵增援,待吐蕃大军到时唐楼便完了,求大人早作决断。”

刘厚官拜太守、主掌青阳,当年宋阳参加选贤,和他有过些交往,算起里也是宋阳的故人。

唐楼城位于青阳以西,相距不过五天路程,若能飞到高空鸟瞰,两座城池算是一条街上的邻居,如今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短短十五天,吐蕃人在攻克重镇洪口后,又一口气横扫数座兵马大营、连破四座城池,正挟威猛之势向着洛城扑来。

厅中军校是唐楼派来向青阳求援的。

刘大人终于咬着牙做出决定:“本官与你一千人,返回唐楼驰援!”

失望之色溢于言表,唐楼军校努力把声音放得平缓些:“番军人数以十万计,只增援一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

刘大人声音低沉、略带沙哑:“那就一千两百人。”

唐楼军校仍不甘心,还想再多要些援军,摇头道:“大人明鉴……”

这次不等他说完,刘大人就再也忍不住了,加快脚步走到桌子跟前,挥起手掌重重一拍,发出‘嘭’的一声大响,怒声斥骂:“老子手下一共就六千兵卒,分出去一千二已经是抽筋拔骨,还想再要人,我给你备马,你上凤凰城要去!”

不是刘厚拥兵自卫不顾同袍,实在是力不从心……青阳城是一州之府,无论是城建还是卫戍都比着同州的其他城池更强些,驻防的兵马本来不少,且西南方向上还有一座规模了得的兵马大营,与青阳遥相呼应成掎角之势,单以防务而论,在整片西疆中也算是数得到上的。

可是前阵苦水关开战,王爷为了支持前线,从西疆后方个个防区中抽调重兵增援苦水,青阳只留下最最基础的六千卫戍,余卒全被调走,至于它西南的兵马大营干脆拔营,尽数赶赴前线……青阳如此,西疆处处如此,几乎都被掏空了,这也是为何吐蕃人在前后突破两座雄关后能够所向披靡的重要缘故。

刘厚手上现在就只剩下六千人,硬是分出两成给唐楼,当真算得仁至义尽了。

眼看着太守大人脸上的筋肉都在抖动、扭曲,唐楼军校不敢再讨价还价,躬身行礼致谢,刘厚也再废话,命人取来纸笔开始写调令,但才刚写了几个字,忽然门外有军士来禀,前方又有重要军情传到:唐楼太守不战而逃,麾下兵马弃城四散!

刘厚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像,脑袋涨得快要炸开了似的。一千两百援军正要出发,吐蕃人还没到,唐楼竟然就完了。

唐楼不再,青阳就变成前线了。

刘大人虽然是武官,但他从没去想过上前线这回事,不过这次也不能算他上前线,只能算他是被前线给上了。

毛笔被狠狠掷到了桌子上,前面城池的太守和士兵都跑了,这道调兵令当然也就不用再写下去,刘厚抬起头狠狠瞪了身前的唐楼军校一眼,后者脸色苍白,显然也是被这个消息惊呆了。

刘厚双手攥拳,心中又恨又怒又惊又怕,好半晌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开口:“茅青,我且问你,你家太守不战而逃,你呢?你也要逃么?”

唐楼来的军官叫做茅青,他来时曾对刘厚通报过姓名,是以刘厚知道他叫什么。

茅青用力摇头:“宁死不退。”

刘厚又一拍桌案,大声道:“大好男儿,理应如此!”说着,再度拿起笔,换过一张新纸,又重新写了一封信,不过这次不再是调兵文书,写好后刘厚将其递到茅青手中:“太守逃了,总还会有些忠勇将士留下来,而番兵势大,城中无主,这一仗他们没法打,本官着你速速返回唐楼,沿途收拢南理将士、带他们后撤青阳,来曰青阳城中,你我并肩共抵吐蕃!”

茅青应命,领了刘大人的手令去了,选择快马即刻出城,不过他在向西奔驰一段、确定四周再无旁人后,他一带缰绳掉转马头,不再去往唐楼而是向着南面的山区跑了下去,大好男儿终归还是舍不得大好姓命,连自家太守都跑了,他这个区区军士还什么强。

传令让茅青去收拢残兵,不过平心而论,刘大人也真没指望他什么,待茅青走后刘厚仍旧踱步不停,唐楼完了,青阳就变成前线了,一座城、六千兵、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吐蕃铁骑?

打胜是不用再想了,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与城共存亡还是学唐楼太守的样子弃城逃命,这倒是个问题……足足琢磨了快一炷香的功夫,刘大人终于呼出了一口闷气,还是决定留下来了。不是他不怕死,更不是他想以死报国,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

他爹曾是个不大不小的京官,告老后就安家在凤凰城,身为太守临阵脱逃是天大的罪过,战乱时又会动用重典,说不定朝廷查办时真就会诛了他的九族,他能逃命他爹却无处可去。

就算朝廷开恩不杀他爹,他爹也会被万人戳住脊梁骨,老头子一辈子都过得四平八稳受人尊敬,临了临了做儿子的有哪能让他在受连累、受那份罪。

既然如此,便留下来吧!

青阳太守传令,全城整顿防务,各部兵马各司职守;城中十五到四十五岁的青壮男子,一律不准离城,战时添做劳力或备军;至于中老弱妇孺若想走便可离开,但限时两天,两天后封门落锁,那时就谁也不许走了。

命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乱成一团,好在城中军士早有准备,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把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纷乱很快平息、变成了忙碌。

而这份大战前的忙碌,却并没有萧杀之意,只有沉沉死气!即便是耳目闭塞的老太婆或者还不懂事的小娃儿也能明白,这一仗根本都没得打。

不过让刘厚稍有些意外的是,两天时间里逃离青阳的百姓,竟然并不太多…其实不难理解的,青壮都被强留了下来,老人舍不得儿子、女子舍不得丈夫、儿女更离不开父母,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地就算离开家乡,又能有什么出路,与其死前还要再离别一次,还不如大家共聚一城,等城破时候共赴黄泉。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随着一声声号令传递,青阳城四座大门徐徐关闭。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表情,不知在想着什么,或许什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什么可想的。这个时候忽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激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蛮子?吐蕃人么?汉人习惯把高原人叫做番子,不过也有把他们喊做西蛮的,青阳城早都派出去哨探了,吐蕃人现在还没到,司马大人这是疯了么?刘厚一笑了之,并不追究什么,而是好奇反问:“你不是走了么?怎么现在还在?”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了,这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意开出了一张功勋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可以走了,另外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所有家眷一起走,包括他两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虽然葛老头平时不太会做人,不怎么得刘厚的待见,可毕竟是共处几十年的同袍了,刘大人最后还是给他留了一条归路。两天前刘厚把状子和放行令交给司马大人时,老头子并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自那后就再没见过他。

没想到他还没走。

不止葛老头没走,他的两个儿子也留了下来,其他人和葛家的孙儿小辈都离开了。

司马大人可没心思和他唠叨那些破事,用力摆手,仍一个劲得喊着:“来了,来了!”

刘大人上前按住了老头子的肩膀,呵呵笑道:“莫急,慢慢说,什么来了?”

“蛮人、援军、常春侯来了!”老头子终于把这口气顺过来了,也顾不得上官下属的礼节,随手抓起刘大人的凉茶,一股脑倒进嘴巴里。

刘厚则呆立当堂,愣愣望着他:“你再说一边?”

不等司马大人再开口,门下亲兵就赶来传报:常春侯率军驰援青阳城,先遣已经进入青阳东郊,大队人马缀后三十里,正徐徐前进……什么先遣大队、罗里罗嗦地话全不要紧,真正重要的不过五个字:常春侯、援军!

刘厚霍然大喜!欢呼般得传令下去,率同城中所有重要官员急匆匆赶赴东门,刚刚闭合的城门重新打开,而此时封邑的先遣已经进入视线:

漫天红云之下,三杆大旗迎风招展,左首‘红波’、正中‘长春’、右首则是公主专配的青凤旗,‘玄机’两字写得龙飞凤舞。

大旗之下不见常春侯,只有一个年轻女子顶盔冠甲,左手牵缰右手提刀,美目流转左顾右盼,说不出的威风得意、说不出的英姿飒爽,似乎是领兵打仗让她太开心了,俏脸上梨涡深深、笑纹散个不停,不是任小捕是谁!

常春侯好大的场面,竟用堂堂南理公主来给他做先遣。

等公主带队走得更近些,待刘厚和一众官员见到了公主统带的军容,人人都是一愕、脸上的笑容转眼僵硬……公主身边跟了差不多两千南理军兵,自从云顶在燕子坪闹事后,镇西王就给封邑派驻了守军,如今封邑起兵抗番、所有武装倾巢而出,这一部兵马自然追随,这没什么可说,可是除了两个千人队外,公主身后还缀了大群的牲口:牛、羊。

南理士兵现在都客串了牧童、羊倌,大群牲口周围还有十几条猎狗来回巡弋,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来放牧的?

虽然率领的是牛羊大军,但丝毫没妨碍公主殿下自己找感觉,笑得合不拢嘴。

就算来得是牛羊,也比什么都不来强,何况公主身边还追随了两千战士,刘厚带着大伙一路小跑着迎上前,按照身份参见施礼、寒暄客套自不必说,应酬这些对任小捕也不在话下,客气话过后,小捕指了指身后的牲口,笑道:“这些都是口粮,常春侯统带的队伍里,有一支饭量太大,怕你们应付不来,干脆我们自己从封邑中带来,专肉专用、刘大人要帮我们好生保管。”

刘厚连声称是,赶忙命人去安置牲口,当然也少不了又是一番感激之词,随即请公主入城休息。

不料小捕双眼一瞪:“现在我进城?那怎么行,我得等常春侯一起。”

说着,一转手中大刀,挽了个漂亮刀花,跟着将其挂在战马的德胜钩上,自己则翻身下马,进入青阳城迎接官吏的队伍,笑眯眯地等着心上人到来。

()

第75章 老人第162章 远航第61章 征兆第88章 国贼第83章 见鬼第40章 鬼话第61章 征兆第80章 脸皮第150章 入口第72章 宠惜第82章 护送第49章 做水第65章 坚持第39章 顾忌第18章 钱呢第70章 座位第44章 人证第69章 该死第87章 乱花第18章 追尸第65章 赴擂第79章 画意第148章 南蛮第70章 座位第2章 拦路第49章 尸体第6章 虚名第64章 七七第20章 灵牌第23章 古籍第49章 喷嚏第108章 吉时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9章 止步第114章 驱役第136章 军情第77章 感觉第34章 拦路第47章 老狗第59章 痕迹第145章 王爷第45章 勇士第60章 伪装第7章 搭档第52章 乱了第63章 三关第61章 车夫第74章 大辱第95章 吉日第104章 先锋第52章 丰收第149章 进兵第62章 功过第149章 进兵第61章 骨牌第132章 邪术第52章 乱了第80章 脸皮第74章 冲锋第1章 百岁第40章 头槌第30章 失踪第74章 冲锋第4章 仵作第88章 任性第46章 献艺第85章 脾气第74章 冲锋第52章 丰收第81章 金殿第34章 奇士第76章 大喜第42章 小卜第70章 座位第94章 翻身第6章 血玉第4章 咕咚第88章 任性第61章 家书第86章 依仗第58章 玩笑第27章 朋友第3章 新凉第47章 饭桶第167章 海啸、机括、龙雀第53章 空明第12章 责罚第3章 新凉第129章 水脉第137章 找死第43章 祈福第3章 血色第10章 生意第158章 炼狱第13章 贞洁第21章 夜叉第159章 决战第62章 抢地第36章 保佑第65章 坚持
第75章 老人第162章 远航第61章 征兆第88章 国贼第83章 见鬼第40章 鬼话第61章 征兆第80章 脸皮第150章 入口第72章 宠惜第82章 护送第49章 做水第65章 坚持第39章 顾忌第18章 钱呢第70章 座位第44章 人证第69章 该死第87章 乱花第18章 追尸第65章 赴擂第79章 画意第148章 南蛮第70章 座位第2章 拦路第49章 尸体第6章 虚名第64章 七七第20章 灵牌第23章 古籍第49章 喷嚏第108章 吉时第169章 一而再,再而三第19章 止步第114章 驱役第136章 军情第77章 感觉第34章 拦路第47章 老狗第59章 痕迹第145章 王爷第45章 勇士第60章 伪装第7章 搭档第52章 乱了第63章 三关第61章 车夫第74章 大辱第95章 吉日第104章 先锋第52章 丰收第149章 进兵第62章 功过第149章 进兵第61章 骨牌第132章 邪术第52章 乱了第80章 脸皮第74章 冲锋第1章 百岁第40章 头槌第30章 失踪第74章 冲锋第4章 仵作第88章 任性第46章 献艺第85章 脾气第74章 冲锋第52章 丰收第81章 金殿第34章 奇士第76章 大喜第42章 小卜第70章 座位第94章 翻身第6章 血玉第4章 咕咚第88章 任性第61章 家书第86章 依仗第58章 玩笑第27章 朋友第3章 新凉第47章 饭桶第167章 海啸、机括、龙雀第53章 空明第12章 责罚第3章 新凉第129章 水脉第137章 找死第43章 祈福第3章 血色第10章 生意第158章 炼狱第13章 贞洁第21章 夜叉第159章 决战第62章 抢地第36章 保佑第65章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