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德国空军的重组

“德国空军必须独立于海陆军而存在,因为在海军和陆军那里,空军不过是他们实现自己战役目的的工具而已。。。海军关注的是飞机能为他们击毁几艘战舰,能否让他们免收对方飞机的攻击。而陆军关系的是飞机能否在必要的时候取代火炮来提供更加直接支援或者说切断对方的运输线。很显然,他们的目标都有极强的局限性。空军的目的不仅仅是服务于海陆军,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去做,我们不能顺着海空军的指挥棒去走。”在一战中出名的红男爵里希特霍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死于战争之中,而是活过了战争,并且在战后成为空军中将,负责未来的德国空军发展规划。

而他走上领导岗位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空军从海陆军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他认为在海陆军的影响下,德国空军只能作用于战术层面,而无法像皇家空军那样作为一支战略力量登上战争舞台。虽然德国空军在挪威海战以及西班牙战斗中占据了优势,并且帮助海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在最为关系的法国战场上,德国空军始终捉襟见肘,虽然他们可以重创对方的轰炸机群的,但是却无法彻底组织英国空军组织的对德国工业区和后方运输线的轰炸。协约国的重型轰炸机犹如梦魇一般在德国后方飘荡。对着交通枢纽和重要工厂进行着轮番轰炸。这直接对德国陆军的进攻以及军工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英国人的表现给德国头号王牌以启示。那就是,在未来。德国能否组织一支强悍的远程轰炸机部队来对敌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进行打击,进而彻底瓦解对方的抵抗?这支轰炸机部队必须要脱离陆军和海军,只有这样空军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而且昂贵的重型轰炸机才不会用于打击一些前线的战术目标。任何武器只有当数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引起质变,而且在拦截轰炸机的时候,这位德国王牌也绝对压力很大,毕竟硬冲如同刺猬一般的重型轰炸机编队实在是太危险了。“子弹从四面八方射来,技术有的时候根本没用,能活着回来很大程度上是上帝保佑你。”这就是德国空军飞行员对于攻击重型轰炸机时的感觉,有的时候比打战斗机还危险!

里希特霍芬认为这样一支战略空军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德国主要的对手是英国和法国,实战证明想通过陆军突破协约国的地面防线是相当费劲的,双方在西线整整打了5年都没能迫使对方屈服。而英国人的轰炸机却可以越过地形和前线的军队直接对德国纵深进行打击,既然英国可以那么德国为何就不可以呢?英国比较远,而且航空工业发达,但是法国呢?只要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可以对其工业和交通造成一定影响。那么陆军推掉法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如果法国失败了。虽然德国人不一定能打上英伦三岛。但是整个战略形势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然目前来看,响应他的人并不多。

有了远程轰炸机并不能够,同时还要防御对方的轰炸机攻击,必要的时候还要派战斗机给轰炸机护航。所以,里希特霍芬还想组建一支重型战斗机部队,这支战斗机部队有较大的航程可以伴随轰炸机作战。考虑到当时技术的局限性,德国飞机设计师开始摸索能否设计一款双发战斗机来作为“战略战斗机”使用。这个思路和后世的bf110有些类似,当然这货也是悲剧。在2战中真正量产的双方飞机中空战唯一称得上可以的就只有p38了。当然,里希特霍芬不是穿越者。他自然也不清楚这一点,到目前为止,他还是在为他的双发远程战斗机计划努力着。

空军既然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那么在进攻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防御力,里希特霍芬认为在未来,空军要独立撑起德国及其盟国上空的保护伞。必须要对领土内的重要城市和工业基地以及交通枢纽提供足够的保护,以免遭对方的战略轰炸。这支国土防空力量将有空军和地面的观察哨以及高炮共同构成,这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比如说构建高炮阵地,观察哨,以及散步全国各地的飞机场。根据集中使用的原则,里希特霍芬希望全部用于国土防空的战斗机可以在一个指挥体系进行作战。而这一点尤其获得了德国高层的支持和欣赏。甚至还有一些海军和陆军的军官表示支持。

里希特霍芬的想法不可谓不前卫。但是他这套思想却遭到了陆军的抵制,原因很简单,你整天这么搞,我们陆军怎么办?先不说真正打起来,德国陆军要支援要防空先要和空军联系协调这个麻烦事,最终于的一个问题就是战术飞机的问题,即陆军对飞机的要求和里希特霍芬的战略空军完全不一样。陆军需要的是可以方便部署在战场前沿,随之为部队提供保护伞的战斗机以及可以俯冲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的俯冲轰炸机,还有数量相对够用能够对对方纵深目标进行打击的双发轰炸机,对于那些不能够俯冲,只能水平轰炸,精度懒到一定程度的东东陆军表示没有一点兴趣。

同样德国海军也表示了对里希特霍芬的不满,虽然德皇已经同意了舍尔在未来公海舰队会有独立的海军航空兵,但是其数量和类型并没有规定。海军方面担心里希特霍芬的战略空军计划会严重削弱德国海军获得的飞机数量。因此对战略轰炸机部队和远处战斗机部队的必要性表示质疑,毕竟他们面对的目标是协约国强悍的空军以及防控体系。这种造价一架可以顶6架以上单发战斗机的飞机是否有大量存在的必要呢?但同时,德国海军对航程较远的战斗机比较支持,因为这些飞机可以从岸上起飞为近海的舰队撑起一道防空网。

按理说,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政治经验来说,里希特霍芬都无法和海军以及陆军那些人老成精的官僚去斗,分分钟拍死已经给你面子了,本来他的计划都不会送到德国国防部去讨论的。但是奈何德皇威廉二世对于里希特霍芬非常的支持,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份计划迎合了他日益增长的雄心和报复即,德国陆军已经世界第一了,海军有望冲击世界第一,那么德意志的空军也不应该落后,说白了就是,对方有的,我们应该有,对方没有的,我们也应该有!而且要比对方更多性能更好!而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德皇希望建立一支听从于德国皇室的军队。

德国陆军是由原普鲁士军官团来负责,虽然他们的忠诚度还算不错,但是有的时候这些刻板的家伙并不能完全按照德皇的命令去做。德国海军曾经被戏称为威廉的玩具,但是在1战中,舍尔开始过于激进的政策与威廉二世的保守策略发生了冲突,虽然因为后续接连的胜利让这个冲突没有扩大话,但是在威廉心中,掌控性极强的他对于海军的行为也十分的不满。而当提尔皮茨这个老水手下台后,舍尔坐上了海军大臣的宝座之后,更让威廉心中多少有些不爽,只不过因为舍尔才华让德国舰队离不开他,所以对于这点,威廉二世也有些无可奈何。

不过虽然德国皇室支持里希特霍芬的意见,但是未来空间和海陆军之间的矛盾也是必须要调和的。军费和飞机的分配可以放放,但是飞机的研发却是刻不容缓,不过好在里希特霍芬还是找到了一个协调的方案,首先就是三军通用机型,无论是未来的战略空军,还是海军亦或者陆军,大家都需要双发中型轰炸机,4发轰炸机是用来应对英国的,但是双发轰炸机足够完成战略空军对法国的攻击,海军的正常需要以及陆军对战役级别支援的需求。然后是战斗机,无论是未来空军的防空以及前线的支援,便宜而且多用途的战斗机无疑是大量需要的,这个也可以通用。当然海军需要的适合航母起降的各种战斗机和攻击机需要另作安排。

至于原本在里希特霍芬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的4发轰炸机,却不得不向后推移。德国虽然航空技术落后于英国,但是在1战中也是有类似巨人这样的大型4发轰炸机的,但是奈何这种轰炸机的耗资太大,而且研发难度也很大。对于目前的德国来说并不是最需要的,所以其重要性在不断降低,不过即使这样,这位红色男爵还是打着运输机、客机以及海上巡逻机的幌子为未来的4发轰炸机研发项目打好基础。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个位面的德国因为实力和战略需求的因素对于远程战略轰炸机异常的上心,这也就使得德国空军在除了能完成战术战役任务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战略打击能力。当然,受到历史局限性的问题,这支力量还远未到成熟的时候,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只日耳曼巨鹰最终会飞翔在欧洲的天空。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大汉草民的打赏和月票支持,zhenyiliu、白胡子老鼠、fatchi1979的月票支持~~~。

第165章 新的计划第349章 俄国人的远东舰队第1014章 16寸风暴第322章 战争前奏第1439章 特殊的劝说方式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1131章 孤注一掷第853章 余波第1319章 虎狼之战1第597章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第144章 尘埃落定第858章 猫之殇第301章 舰队出访第101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530章 东线泥潭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1004章 初战第1278章 巨人杀手第29章 谈判正式开始第1043章 船厂密谈第528章 大格局第257章 郁闷的俄国人第1000章 关键情报第99章 风险与收益第1350章 血与火1第1353章 绝唱第323章 一路抢过去!第659章 会猎巴达维亚第1000章 关键情报第125章 整军计划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谋杀第1288章 划过黎明的长剑第388章 北海道风云第947章 危机时刻第1073章 担忧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51章 北洋备战进行时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758章 培养俄国军官第106章 尚方宝剑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战斗第105章 李中堂的决断第779章 德国人的反应第1074章 华夏新式坦克第1048章 德国空军的重组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16章 徐杰的对策第24章 杰里科?没搞错吧第1071章 鏖战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国第333章 崩溃的前兆第118章 巴达维亚条约(一)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995章 未来的打算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271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912章 最后一战第1018章 会议前夕第1126章 这叫一切正常?!第255章 俄国舰队最后的准备第1196章 向东还是向西?第45章 大生意(二)第1252章 来日方长2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945章 战斗还是撤离?第1345章 阻击战第485章 祸不单行第456章 可怜的东方号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军第1469章 夜战2第869章 贝蒂你在哪?第1297章 鹰之墙第228章 扫荡第921章 美国人登场了第1167章 死从天降第1200章 华夏鹰群2第935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第1464章 行动第1176章 沉默的德国海军第174章 战力之源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战斗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1034章 非正式会谈第830章 大出血第1070章 交锋第160章 北洋大阅第1337章 比斯开湾上空的鹰5第1450章 目标英伦第823章 被发现了?!第396章 关门打狗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775章 终于有人识货了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第889章 鏖战第1290章 飞跃第1032章 条约巡洋舰历史第841章 吓唬一下
第165章 新的计划第349章 俄国人的远东舰队第1014章 16寸风暴第322章 战争前奏第1439章 特殊的劝说方式第720章 动态防御第1131章 孤注一掷第853章 余波第1319章 虎狼之战1第597章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第144章 尘埃落定第858章 猫之殇第301章 舰队出访第101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530章 东线泥潭第711章 拉仇恨啊第1004章 初战第1278章 巨人杀手第29章 谈判正式开始第1043章 船厂密谈第528章 大格局第257章 郁闷的俄国人第1000章 关键情报第99章 风险与收益第1350章 血与火1第1353章 绝唱第323章 一路抢过去!第659章 会猎巴达维亚第1000章 关键情报第125章 整军计划第20章 意想不到的谋杀第1288章 划过黎明的长剑第388章 北海道风云第947章 危机时刻第1073章 担忧第704章 雷霆手段第151章 北洋备战进行时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758章 培养俄国军官第106章 尚方宝剑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战斗第105章 李中堂的决断第779章 德国人的反应第1074章 华夏新式坦克第1048章 德国空军的重组第989章 诸神的黄昏1第16章 徐杰的对策第24章 杰里科?没搞错吧第1071章 鏖战第838章 磨刀霍霍的美国第333章 崩溃的前兆第118章 巴达维亚条约(一)第324章 第一滴血(一)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995章 未来的打算第325章 第一滴血(二)第271章 日军最后的攻势第35章 初步合作意向第912章 最后一战第1018章 会议前夕第1126章 这叫一切正常?!第255章 俄国舰队最后的准备第1196章 向东还是向西?第45章 大生意(二)第1252章 来日方长2第1348章 光杆司令第945章 战斗还是撤离?第1345章 阻击战第485章 祸不单行第456章 可怜的东方号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军第1469章 夜战2第869章 贝蒂你在哪?第1297章 鹰之墙第228章 扫荡第921章 美国人登场了第1167章 死从天降第1200章 华夏鹰群2第935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第1464章 行动第1176章 沉默的德国海军第174章 战力之源第1314章 夜幕下的战斗第1368章 定海神针第1034章 非正式会谈第830章 大出血第1070章 交锋第160章 北洋大阅第1337章 比斯开湾上空的鹰5第1450章 目标英伦第823章 被发现了?!第396章 关门打狗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044章 快速远洋舰队第775章 终于有人识货了第1210章 装甲部队升级计划第889章 鏖战第1290章 飞跃第1032章 条约巡洋舰历史第841章 吓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