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新的坦克

作战思想和作战目的来决定武器的研发,这个说法是绝对正确的,武器不是光看数据,而是看这种武器是否能满足军队的需要。当德国陆军将要建立两种不同任务的部队的指示传达到陆军技术部门的时候,德国的工程师们就必须为了未来德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发展绞尽脑汁了。

装甲部队,作为德国陆军最为倚重的突击和支援力量。其发展自然备受关注。而德国陆军的设计师们还专门前往中东来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甚至于部分间谍也前往伊朗和南亚来为未来的战斗做前期的侦察工作。而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后德国人发现,他们设计的武器不仅仅要受到技术的限制还要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限制。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坦克的机动问题,这里的机动不仅仅是说坦克自己怎么走,还包括如何把坦克运过去的问题......。在欧洲,德国的装甲部队主要是通过铁路将坦克运抵前线,然后下车自己跑过去。西欧是这样,而东欧虽然毛子的铁路规格和德国不一样,但是经过铁道兵的努力,最后德国还是用上了。那么未来到中东怎么办?

虽然在未来德国和土耳其会建设大量的铁路,但是你修的再多,铁路也只能在土耳其境内修啊,没法修到波斯和印度吧?而波斯和印度的铁路规格和覆盖面积完全无法和欧洲相比,也就是说德国坦克必须拥有较大的行程和自己行动的能力,不能什么事情都靠火车。

第二个问题就是维护问题,相对于西欧的平原来说,俄国的烂泥曾经是德国装甲部队最大的噩梦。而当德国人来到波斯后他们发现。波斯的山地、沙漠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是比俄国更为可怕的噩梦。原有的发动机过滤网几乎无法保证隔绝如同面粉一样细的沙子,而较为复杂的地形更是让装甲部队行动难度增加。这些情况下会导致装甲部队的效率大减。故障率也会上升。而为了保证战斗力你必须能维护这些设备,而当地的技术条件实在是......。土耳其不具备给坦克发动机大修的能力,对于换装下了的发动机,要么就地扔掉。要么运回国去!

于是乎,德国技术部门得出的结论就是,德国部署在中东的坦克必须拥有较大的行程,以便必要的时候自己来回跑,同时必须可以在高原、沙漠地形中有足够高的出勤率。同时还要在当地各种桥梁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总之一句话就是。坦克不能太重了,结构要尽可能简单,稳定性要尽可能高。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么坦克的性能也就不要太过期待了......。

也许有人会说英国人也要在南亚部署坦克啊,那么他们会同样受到各种限制啊,那么德国人会让这样说的家伙去看看地图和历史。首先。伊朗是横在土耳其与南亚之间的,英国人不会去占领伊朗去打土耳其,也就是说他们只会守在自己的地方,所以不用经过伊朗高原的地形和海拔的考验。其次,印度是没有保养和生产大量坦克发动机的能力,但是华夏有啊!1战的时候华夏都可以给两边都卖武器,那么要是再打起来的话。华夏可以继续卖啊。到时候只要协约国给的起钱,华夏就能提供足够的发动机和相关配件。而德国从华夏搞到武器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现在双方的共同研发的武器项目几乎都停顿了。

于是乎,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设计师对坦克的性能提出了极其苛刻都要求,坦克重量不能超过25吨,结构尽可能的简单,行程必须足够远。火力是第二位的,必须可以应对绝大部分的目标,而防御则是最差的。因为根据1战的经验,似乎没有什么坦克可以挡住75MM炮的攻击,而如此限制吨位的情况下,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强悍的火炮,德国人也不做指望了。德国坦克强调的是突击和火力支援。前者要求速度和行程,后者要求火力,至于防护吗。只能凑合了。结果经过一番研究后,德国设计师认为即使采用变速箱和发动机后置的设计,正面装甲的厚度也绝对超不过40MM倾斜30度,侧面装甲更是降低到防弹片的水平,估计连性能较好的37MM炮都不一定能防住。因为这辆坦克还要装一门至少75MML40以上级别的火炮!

当报告送到德国陆军部之后,德国陆军高层对于这样的脆皮坦克实在无法容忍,而在打回去无数次之后,技术人员给予的答复是要么你允许我增加重量,要么我就只能设计无炮塔的坦克了,比如说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什么的,没有一个炮塔能省出不少重量。而且高度还能降低不少,完全可以满足军方对正面和火力的双重要求。而被逼无奈的德国陆军在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如果技术不发生大的突破的话,增加坦克歼击车或者突击炮却是是弥补坦克性能不足的重要办法。当然攻弱守强的形势还是无法改变的。

而同时为了增加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火力,德国陆军在研究后要求技术部门拿出轮式装甲车或者半履带车为地盘的自行反坦克炮方案。因为其定位是要求为进攻的部队提供足够强的火力来歼灭那些偶尔出现的重装单位和坚固掩体,自己的位置比较靠后,所以对防护要求也不高,能防机枪和弹片就行了,但是火力必须强,德国陆军部倾向于使用88MM高射炮或者更长的75MM火炮。而因为这个位面上德国人并不缺油,所以坦克发动机方面将采用柴油机而不是汽油机。

除了要应对未来在中东的战争,德国同时需要应对欧洲可能爆发的大战,德国人不傻,如果德国在中东展开的攻势不能迅速击溃英国的话,甚至陷入困境的话,那么法国极有可能趁火打劫。而现在老实的俄国也说不定会落井下石,而面对以火力强悍装甲厚重而著称的法国重装骑兵,德国人也必须认真应对。

“其实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装甲部队与其说是进攻用的长矛,倒不如说是防守用的盾牌,他们机动性交叉,但是拥有厚重的装甲和强悍的火炮。当处于防御状态时对进攻的装甲部队威胁极大。而西欧本来就狭窄,再加上法国人修建防线时极其敬业。所以我国进攻的时候几乎就是硬碰硬的厮杀。”战后,一名德国装甲部队指挥官这样阐述西欧的坦克战。

德国人所仰仗的迂回和快速突进战术在东线是无往而不胜的,在未来广袤的南亚同样有施展的空间,但是在西线,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既然如此,那么德国在欧洲的重装甲部队就只能硬碰硬,不过好在欧洲的技术条件和道路环境相当不错,以至于德国设计师可以放开手脚尽可能的增加重量,提高坦克的性能。不过具体新式坦克多少吨,军械部门和陆军之间发生了争执。

为了能压住法国人一头,德国陆军认为新式坦克必须装备88MML45级别的火炮,装甲必须达到70MM倾斜45度。而侧面装甲应该有50MM以上。而德国的设计师们在算了一下以后认为,这样的话坦克重量至少要在40吨以上。这会导致压垮一些部件,而且相对而言,德国设计师并不喜欢变速箱和动力设备后置的情况,因为这样的话炮塔必须前置,这样以来坦克的重量平衡可能比较麻烦。而炮塔前置在装备了长身管火炮之后会在爬坡或者翻越壕沟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在变速箱前置,动力后置,炮塔放中间的布局下,想要满足陆军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那么坦克的重量会增大到现有技术无法满足的地步。

“其实目前的75MML40以上的火炮已经够用了,装甲也必须适当的削减,因为倾角过大的话,对于前置变速箱设备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坦克的重量最好限制在32吨上下。当然,如果非要强调火力的话,在没有炮塔的话,我们可以设计一款坦克歼击车,上面可以装备88MML45火炮,而且将其重量限制在35吨左右。这款坦克足以应对未来十五年内出现的任何装甲单位,而且我们在欧洲主要是为了防守,而不是进攻。”德国陆军研发部门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而出乎意料的是德国陆军最终接受了这个计划,而这让德国技术部门感到疑惑,按照以往的经验,双方不再技术指标上大战三百回合,以便尽量压榨技术极限这事不算完。后来,曾经参与过德国陆军新式坦克招标工作的一名德国陆军将军揭开了谜底,一方面是德国陆军高层要求装甲部队能够在东欧快速机动,并且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动对俄国的进攻,而东欧条件虽好,但是40多吨的坦克显然超过了机动和维护性的底线。而俄国的技术水平又不是很高。过于精良而稳定性偏低的坦克显然不如便宜够用而且稳定性高的坦克。而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则是德国陆军未来可以用于装甲和地面部队建设的军费会比较有限,因为,这个时候德国国防部开始筹划空军,而这必然会从陆军中分走一杯羹!

感谢书友zhouyu1976、athlon9527的打赏~~~,以及书友我杀杀我的月票支持~~~~。

第687章 攻击开始第104章 提前发生的撤旗事件第1397章 英国人拯救世界?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413章 一击致命第105章 李中堂的决断第1118章 决战那不勒斯第676章 四打六第1037章 推演前的准备第179章 老兵的离去(二)第905章 最后的厮杀第1199章 华夏鹰群第213章 全线进攻第250章 目标横须贺第92章 北洋设计局开张第627章 无畏之战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290章 海军是一个体系第748章 屈服的俄国第868章 拼命第796章 大家一起疯吧!第352章 奇怪的船队第645章 追猎者的初战第23章 准备第1363章 协约国的计划第126章 反间谍!!第1106章 对策第466章 巨兽的对决第572章 进攻还是防御第1248章 战争爆发第31章 论势(一)第1110章 战略轰炸第492章 战列巡洋舰计划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国第732章 破交攻略第269章 新的起点第561章 竞相赶超第15章 来自西班牙的客人第310章 均衡第1042章 苏默VS叶铭2第910章 最后的出航第781章 第二帝国的野兽们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队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1159章 撤退第1019章 徐杰的算计第644章 夜战第874章 东线大雪崩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1063章 轰炸机部队第1337章 季风之后是海啸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舰队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74章 自动武器的搭配第942章 厌战之殇第1413章 一击致命第1024章 谈判结束第812章 赫尔格兰外海第1452章 繁华背后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59章 战舰挖潜计划第1289章 划过黎明的长剑2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1252章 来日方长2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1260章 装甲预备队第624章 大碰撞第709章 迟到的马卡诺夫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524章 战巡横空出世第433章 大洋彼岸第839章 拿还是不拿?第708章 崩溃第1450章 目标英伦第1017章 军备竞赛扩大化第1106章 对策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395章 混战开幕第975章 突破口第194章 但丁级战列舰第16章 徐杰的对策第1520章 压力很大啊!第1352章 总攻第1141章 重铸长剑第1063章 轰炸机部队第278章 托尔金来了第19章 拜会安东尼霍斯金斯第1251章 来日方长1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653章 德国人的愤怒第1366章 华夏海军的挑战2第190章 元山登陆第518章 欧洲海权第1505章 大棋局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436章 混乱的日本海第242章 突破鸭绿江第108章 舰队备战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
第687章 攻击开始第104章 提前发生的撤旗事件第1397章 英国人拯救世界?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413章 一击致命第105章 李中堂的决断第1118章 决战那不勒斯第676章 四打六第1037章 推演前的准备第179章 老兵的离去(二)第905章 最后的厮杀第1199章 华夏鹰群第213章 全线进攻第250章 目标横须贺第92章 北洋设计局开张第627章 无畏之战第1195章 伊朗攻略第290章 海军是一个体系第748章 屈服的俄国第868章 拼命第796章 大家一起疯吧!第352章 奇怪的船队第645章 追猎者的初战第23章 准备第1363章 协约国的计划第126章 反间谍!!第1106章 对策第466章 巨兽的对决第572章 进攻还是防御第1248章 战争爆发第31章 论势(一)第1110章 战略轰炸第492章 战列巡洋舰计划第1103章 印度洋孤军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国第732章 破交攻略第269章 新的起点第561章 竞相赶超第15章 来自西班牙的客人第310章 均衡第1042章 苏默VS叶铭2第910章 最后的出航第781章 第二帝国的野兽们第773章 很有前途的部队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1159章 撤退第1019章 徐杰的算计第644章 夜战第874章 东线大雪崩第556章 装甲军团VS要塞第1063章 轰炸机部队第1337章 季风之后是海啸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舰队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军第74章 自动武器的搭配第942章 厌战之殇第1413章 一击致命第1024章 谈判结束第812章 赫尔格兰外海第1452章 繁华背后第668章 倾斜的天平第59章 战舰挖潜计划第1289章 划过黎明的长剑2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1252章 来日方长2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1260章 装甲预备队第624章 大碰撞第709章 迟到的马卡诺夫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524章 战巡横空出世第433章 大洋彼岸第839章 拿还是不拿?第708章 崩溃第1450章 目标英伦第1017章 军备竞赛扩大化第1106章 对策第346章 北洋和外洋第1395章 混战开幕第975章 突破口第194章 但丁级战列舰第16章 徐杰的对策第1520章 压力很大啊!第1352章 总攻第1141章 重铸长剑第1063章 轰炸机部队第278章 托尔金来了第19章 拜会安东尼霍斯金斯第1251章 来日方长1第665章 胶着的战局第653章 德国人的愤怒第1366章 华夏海军的挑战2第190章 元山登陆第518章 欧洲海权第1505章 大棋局第1460章 宝刀不老第436章 混乱的日本海第242章 突破鸭绿江第108章 舰队备战第129章 准备启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