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扶危济困

“卖报卖报,江南铁路即将勘察结束,铁路贯通江南!”

“卖报卖报!”

“给我一份!”

“我要一份……”

四月,随着第二季度的《大明报》刊发,江南普通百姓直到这时才知道了江南即将修建铁路的事情。

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商贾和平民百姓来说,铁路他们已经不陌生,但对于繁华之地的江西、浙江各地,他们却只在报纸上见到过火车和铁路的素描图,并不知道火车和铁路长什么样子。

人往往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此前看到其它地方有铁路,而江南没有的时候还不觉得有什么,但随着其他地方铁路越来越多,那作为赋税之地的江南自然会心生不满。

“早就该修建了!”

“没错,不在江南修建铁路,修去那种贫寒之地,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坐上火车,要是朝廷能让我等随意走动的话,我们倒也能乘坐两京铁路去北京看看。”

“实乃喜事,当浮一大白!”

火车的消息成为了江南的头版,相比较下,颜李案的风波却并没有那么惹人关注。

这并非是百姓麻木,而是报纸上对于颜李案结案的报道是比较模糊的。

报纸上并未报道抄家所获多少,只是以一句“累财千万计数,主犯车裂,其余流配”为结案报道。

正因如此,所以百姓们显得并不关心。

相比较颜李案,他们更在意江南铁路的事情。

当得知江南铁路有两条,两条合计里程三千三百余里后,许多底层百姓立马高兴了起来。

按照他们过往所看报纸的内容,三千三百余里铁路,起码要修建十余年,用工百万计数。

加上朝廷的工价通常高于市价,故此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可以长期依靠的生计。

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几年,相比较一年干不了半年的力工,铁路修建所需要的民工更能解决江南底层百姓的就业问题。

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在高兴,就连原本还在因为“颜李案”而谩骂三杨的许多乡绅富户都纷纷高兴了起来。

颜李案过后,江南乡绅富户被牵连一片,毕竟自古以来,乡绅富户的子嗣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科举从仕。

倘若真的没有天赋,那为了家族,去谋一项吏员的差事也是不错的。

毕竟即便只是吏员,获取情报的手段也要比普通的富户强上太多。

乡绅富户之所以能富裕,主要就是情报掌握的比普通百姓要多。

正因如此,颜李案收割了近乎五成以上的北方和江南富户乡绅。

这样的情况下,幸存之人不痛恨三杨不作为才奇怪。

只是现在三杨谏言修建铁路,这无疑会使得江南的繁荣更上一层楼,而这样的结果,也让这群幸存的乡绅富户平息了不少怒气。

江南铁路是三杨为自己想好的退路,而事实是这条退路也起到了作用。

消息传回北京后,散班后聚首的三人坐在杨士奇府邸上议论着接下来的安排,毕竟不能浪费这个官吏一空的机会。

“朝廷从地方上选了七千多名举人任职,加上一个月后的科举,这次只要挑选出得力的才子,江南一百多位进士席位足够填满江南正五品以下的空缺官员。”

“至于正五品以上的那些空缺,也只有暂时让旁人暂摄,待日后累功操作了。”

杨溥交代着眼下的局面,杨荣也接上话茬:“官员补满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过去那么多年都没有兴大案,癸卯案虽然严重,但北方学子也待职严重,这次对江南下手,想来效率能提升不少。”

“江南盐酒茶政居然能让朝廷增收三百余万贯,这是我等没有想到的,看来下面人积极阻拦也是因为牵扯的利益太大所导致。”

“如今盐酒茶政已经收归朝廷官营,具体数目我也看过了盐课司的文册,仅是过去两个月便利用铁路售出近一亿三千余斤,获利六十余万贯。”

“按照这个速度,仅是盐政,每年便可获利四百万贯,而且当下盐价偏低,若是选择抬高,那每斤抬高一文,朝廷便可盈利百万贯。”

“此外,酒和茶,以及油也是大项,每年最少可岁入八百万贯。”

“这一前一后相加,即便价格不变,朝廷也能由此三项岁入一千二百万贯,怪不得陛下要将此三项收归官营。”

杨荣诉说着颜李案后大明盐酒茶政的进展,要知道在案子开启前,天下盐酒茶政不过岁入七百余万贯。

而今盐价经过调整降低,盐酒茶政收入本该降低,事实却依旧达到了一千二百万贯的收入。

如果盐价略微增长一两文,那朝廷便能多收入一二百万贯。

想到这里,杨荣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朝廷的财政会在岁末达到一个新高,而且涨幅比去年还要大。

原本的利益集团已经死了,他们几人也就不用再抗拒朝廷官营这些茶酒油盐的政策了。

现在他们要做的是推动江南铁路的建设,而江南铁路建设就必须保障账面上有足够的钱粮。

他们自然不会想着去为朝廷创收,毕竟每一个行业都有一批利益集团,为了朝廷而得罪他们并不值当。

倘若钱粮短缺,他们更愿意去劝停北方的铁路,而非创收。

不过就眼下局面来看,国库还有六千余万贯的积存,显然不需要他们担心钱粮之事。

“吏部那边夏原吉唯才是举,让下面人干出点成绩,拔擢起来也更为方便。”

杨士奇端着茶抿了一口,同时提点道:“提前从工部获知铁路具体路线,把有才干的人安排到临近的府县,这样更容易得到拔擢。”

杨士奇话音落下,杨荣也皱眉道:

“东宫那边已经布置好了,不过殿下还是偏信任詹事府的高观,这人虽然官职低微,但油盐不进,对殿下来说是个好帮手,但有他在的话,我们的人便得不到重用了。”

“此外,东宫私下已经拉拢了人,江西参议的陆愈,浙江参议的江淮都是他拉拢的人。”

“这两人有陛下安排,累功不少,估计再往上拔擢不是参政就是入京为官。”

“若是这二人入京为官,那詹事府那边就彻底成为摆设了。”

“总归要有人能平衡南北。”杨士奇看透道:

“当今陛下虽然在弥合南北,但南北弥合又岂是那么容易得?”

“即便依靠海外金银扶持北方,可若是失去了海外,北方被打回原形也就是转瞬间罢了。”

“更何况北方只是一味从海外索取,而南边则是不同。”

“海外所需的红糖、白糖、棉花、布匹、瓷器、茶叶都是南边生产,海外越强则江南越强。”

“江南之势大,非一人之力可以阻挡。”

杨士奇给这场所谓弥合南北定下了调子,当下时代,南北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永乐洪熙年间的北方繁荣,也不过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对于他的言论,杨荣、杨溥二人深以为然。

他们的对话很隐秘,只是对于朱高煦来说,天下没有他关注后还能保持隐秘的事情。

“简直放肆!”

干清宫内,朱瞻壑听着胡季汇报的事情,当即出言呵斥起了三杨的言论。

反倒是相比较他,朱高煦却老神在在,并不因为这件事情而生气。

朱瞻壑见状看向他:“父亲,三杨此言,您难道不生气吗?”

“生气能解决问题吗?你也不必装给我看。”

朱高煦一开口,朱瞻壑立马心里一惊,连忙躬身作揖:“儿臣班门弄斧,父亲见笑了。”

朱瞻壑毕竟已经协理政务一年有余,三杨言论虽然惊人,但也不至于让他失态。

他的失态,主要是为了表态罢了。

对此,朱高煦缓缓看向面前的胡季,随后才开口谈论道。

“南方势大是需要承认的事情,南北弥合并非一朝一夕,朝廷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很大。”

“不过,所谓南北矛盾,倒不如说是阶级矛盾更为合理。”

“我且问你,江南的普通百姓会去仇视北方的百姓吗?”

朱高煦对朱瞻壑提出问题,朱瞻壑摇头道:“自然不会,百姓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天下最大的问题永远是阶级矛盾,而不是地域矛盾。”

“百姓兴亡皆苦,唯有贫穷是不分民族和性别的。”

“那天家……”朱瞻壑犹豫着提问,他自然知道阶级矛盾是什么,毕竟中学政治课上讲过。

“政治课上,阶级矛盾如何调和和解决,还记得吗?”

朱高煦继续询问朱瞻壑,朱瞻壑想了想,这才模模糊糊的说道:

“课本上说阶级矛盾可以调和,从经济上,可以通过社会福利实现资源的再分配,政治上则是以民主协商为主,而文化上以尊重其他民族,施行民族自治制度为主等等……”

闻言,朱高煦摇摇头道:“你说的这些,这些都是在协调阶级矛盾。”

“书上所说的,其实是出于对政权稳定的考虑,而非真正的解决办法。”

“那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朱瞻壑谦虚询问,朱高煦却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听到自家父亲的话,朱瞻壑愣住了。

在他眼里,自家父亲可以说无所不知,然而在面对阶级问题的时候,自家父亲却给出了不知道作为答案。

“或者我应该说,有办法,但这个办法以当下的情况是无法实现的,也不可能为你我所接受。” 朱高煦想到了后世的制度,不过这些制度需要搭配科技,顺应时代背景来推行。

如果只是单纯的照抄,不顾时代背景,那就是自寻死路。

更何况以他朱家的身份背景,后世子孙注定不会接受新的制度。

新制度的出现,一定会让朱家跌落高位,所以他才说无法为他们父子所接受。

“阶级矛盾解决不了,但剥削阶级却能够解决。”

“解决剥削阶级,以他们的财富分配给普通百姓,那南北矛盾就会被弥合。”

朱高煦再度谈起了财富分配的问题,这让朱瞻壑意识到了,自家父亲想让自己继承的,其实就是财富分配的思维。

“不患寡而患不均,儿臣明白了。”

朱瞻壑突然开口说出这么一句话,这倒是让朱高煦高看了这小子一眼。

他将朱棣让人记录的文册放在了桌上,示意朱瞻壑翻阅。

朱瞻壑见状将其打开,很快便从中了解到了西北百姓的生活。

“今后是海洋的时代,当下的南北矛盾不难解决,日后的东西矛盾才比较难解决。”

“不过不管是什么矛盾,只要记住分配合理,那百姓就不会闹事。”

“只有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富贵者不断对百姓盘剥,那百姓之间才会意识到所谓阶级矛盾是什么意思。”

“当下,颜李案查获的田地足有四百余万亩,这些土地还在变卖中。”

“待土地变卖完全,朝廷还能再收入三千余万贯。”

“正常来说,这些土地应该均分给百姓,但朝廷现在拥有上亿人的海外市场,单纯均分田地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人口不断增加后,朝廷也会出现钱荒,而届时朝廷必然要发行纸币。”

“大明宗藩体系下,只能有一种纸币,那就是大明通宝。”

“让大明朝成为世界工厂,用商品来控制藩属国。”

“这其中有许许多多问题,三言两语间我即便告诉你,你也记不下来。”

“改日我手书一本书册,你拿回去翻看,也好方便你管理东洲、北洲和印度厮当。”

朱高煦只觉得有些口干,拿起桌上的茶杯便抿了一口,同时看向胡季询问道:

“太上皇和太孙,自上次返回后,一直都在大明宫吗?”

“回陛下,一直都在大明宫,不过近日太上皇准备等西北开春后前往西北的肃州。”

胡季回应着朱高煦的问题,同时还说道:“吏部尚书夏原吉得知此事,常上疏太上皇切勿远行,但太上皇不听,还让人把夏尚书的奏本拿来当柴火烧了。”

“呵呵……”听到朱棣和夏原吉相爱相杀的事情,朱高煦忍不住笑道:

“这夏原吉去烦太上皇,总比烦我比较好,这老头总是劝我善待官吏,却不想想又有几个官吏能像他这样清廉。”

评价过后,朱高煦也不免对朱瞻壑交代道:“这夏原吉着实清廉,伱从内帑拨赐钱百枚赏赐他吧。”

洪熙改制后,所谓赐钱也就是纯金打造的永乐通宝,一枚重五钱,两枚一两,百枚也就是五十两黄金。

“是,儿臣稍许就让人去操办。”朱瞻壑如此说着,随后有开口道:

“父亲,如今已经是洪熙十年,朝廷却还在用永乐通宝,这是否有些不太合理?”

“没什么不合理的,版型定在那里,突然改了也浪费钱粮,照旧便是。”

朱高煦对铸钱没有什么执念,铸钱主要是为了让百姓有钱用,将海外资源分配给百姓,而不是满足他个人。

对于百姓来说,用永乐通宝和洪熙通宝没有什么区别。

“过去二十八年,朝廷铸币两亿六千余万贯,近年来,海外流入银铜铸币九百余万贯,而朝廷每年出生口数却朝着四百万人在靠近。”

“东洲的治理你要多多上心,那里的白银和铜锭足够朝廷维持很多年。”

“眼下,朝廷的货币流出海外也不少,宗藩各国大部分已经开始使用天朝货币,这会加大货币供给问题。”

“我在位时尚好,若是到了你在位时供给出现问题,那适当回收宝钞,发行纸币是可以的。”

“纸币的发行,必须要有锚定物,不能随意发行。”

“这点,我也会写在给你的书上,不仅仅是你需要翻阅,钺儿和他的子孙也要翻阅,直到其中内容过时。”

“儿臣明白。”朱瞻壑应下,总觉得自家父亲今日有些奇怪。

如果不是他知道自家父亲的身体情况,他甚至都觉得自家父亲是在交代后事。

“行了,该说的也说得差不多了,你坐下理政吧。”

朱高煦吩咐了一声朱瞻壑,同时对胡季道:“你父亲年迈致仕,让他在家中休息也好,你如今被拔擢为西厂指挥使,切记不要骄纵,不然即便是我,也只能狠心处置你了。”

“臣谨记……”

胡季心里吓一跳,反应过来后连忙作揖行礼。

作揖过后,他这才开口道:“陛下,伊王和谷王的事情已经查清楚,伊王年幼遭宦官蒙蔽,谷王之事属实,已经按照陛下您的吩咐惩处二位了。”

“此外,昆仑宣慰司的军功也核查属实,波斯卫那边找到了几个精通西夷语言的人,从那几名降兵身上得到了情报。”

“该国为弗朗机,位于西洲西南滨海之位置,国土仅有两三个府的面积,人口近百万。”

“此次远征入侵我天朝昆仑角,已经耗尽了其国国力,想来经过这次失败,他们恐怕不会再轻易进犯了。”

胡季将弗朗机入侵昆仑角的后续情报给交代了一遍,朱高煦闻言颔首道:

“西洲各国林立,单论国力不值一提,不过朝廷现在在东洲、北洲东部沿海没有太多力量,若是他们入侵此二洲,也会给朝廷带来不少困扰。”

话到此处,朱高煦看向朱瞻壑:“扶持几个势力在东海岸,以防这些西夷侵犯天朝疆土。”

“是!”朱瞻壑应下,朱高煦见状也将目光继续投回胡季身上。

“西洲的情报要早些布置,朝廷要了解天下,即便这些国家国力孱弱也不能放过。”

“此外,海战中这弗朗机逃回不少人,这些人逃回本国后,应该会让西洲发生一些变化,让人尽早将情报探查回来。”

“臣遵旨。”胡季颔首,并交代起西洲的一些情报。

“西厂驻鲁迷国(奥斯曼)百户所也传来了消息,鲁迷国的国主打造了许多射石炮,看样子是准备强攻拂临国(拜占庭)的国都。”

“强攻君士坦丁堡?”朱高煦来了兴致,在他记忆里,拜占庭似乎在君士坦丁堡被攻破不久就灭亡了,拜占廷最后一代皇帝还在城池被攻破后殉国了。

这种参与到历史大事件中,却居高临下看待事物的感觉,不得不说还挺有意思的。

“君士坦丁堡?”胡季愣了愣,大明对各国都是采取音译,所以取名都比较随意。

地图上凡是比较好听的名字,基本都是朱高煦随口说出来,然后绘图官员们绘画上去的。

见自家陛下将拂林国国都称为君士坦丁堡,胡季自然没选择纠正。

只要是自家陛下开口,即便这地方以前叫猪圈,那以后也应该叫君士坦丁堡了,反之亦然。

“没事,你继续汇报吧。”

朱高煦示意他继续汇报,想知道还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不过胡季接下来的汇报,注定会让他失望。

面对他的示意,胡季显得有些犹豫,支支吾吾片刻后,他才壮着胆子开口道:

“汉王府御医传来消息,汉王近来身体变差许多……”

胡季带来了一条坏消息,这让朱高煦心里出现了波动,就连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他忍不住站了起来,语气沉重:“严重吗?”

“汉王已经入住昆明医院。”胡季低下头,这让朱高煦意识到了老大的情况有多严重。

汉王府有御医,而御医显然无法在汉王府全天照顾朱高炽,所以将他安排到了昆明医院,由御医和昆明医院的医生联合调理他的身体。

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后,朱高煦手心冒出了些许细汗,他也揣摩着手上的细汗,将目光看向了朱瞻壑。

“东洲和北洲,还有印度厮当的事情,可有紧急需要处理的?”

朱瞻壑明白自家父亲想说什么,当即作揖道:“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况且西南近海,儿臣愿意为父亲走一趟,亲自去看看大伯的身体。”

“好,你带太医院的王完者他们一起前往昆明,顺带看看你岳丈。”

朱高煦没有迟疑,选择将自己手中最好的医疗团队派往西南帮自己大哥治病。

朱瞻壑闻言作揖应下,同时抬头询问道:“这件事情需要告诉爷爷吗?”

“暂时先搁置,我怕他受不了。”朱高煦得考虑朱棣的身体。

朱棣已经经历过一次中年丧妻的事情了,老大这件事情除非真到了药石难医的地步,不然他不想轻易告诉朱棣,让他伤心伤神。

“那儿臣告退。”

“臣告退……”

朱瞻壑作揖告退,胡季也作揖告退并跟上朱瞻壑脚步。

在他们走后,朱高煦脑海中则是充斥着当年他与老大在南京的那些事情。

良久之后,这些回忆化作了叹息……

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82章 拓土之论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479章 传统手艺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57章 入宫觐见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94章 朝夕祸福第415章 战争序幕第387章 中亚老四第377章 明灭锡兰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469章 建元洪熙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427章 积学有待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134章 以待天时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8章 以钞抵税第25章 春和宫内246.第246章 末路尽忠第28章 潜龙在渊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116章 末路尽忠第466章 各怀鬼胎第443章 未雨绸缪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第338章 朝贡外交体系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7章 便宜舅舅第66章 宫中密谈第83章 擅寡而长第440章 东洲自古以来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08章 诸王态度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6章 为孙补偿第9章 营中小院第357章 朱家欢乐第418章 明日条约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23章 爷孙较劲第502章 洪熙大阅兵第103章 乱我家者第377章 明灭锡兰第30章 父子相似279.第279章 永乐新政第361章 轻敌冒进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481章 日不暇给第44章 为天子笔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第415章 战争序幕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85章 行钞税法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第377章 明灭锡兰306.第306章 定额之争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第33章 金陵街坊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122章 临出行前第409章 资本道路193.第193章 却胡兵七百里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131章 日出松江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201.第201章 丧子之痛第60章 岳婿矛盾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33章 金陵街坊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545章 风向南吹第86章 施以恩惠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355章 忘恩负义
第462章 孤家寡人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82章 拓土之论第20章 靖难战神曹国公第479章 传统手艺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312.第312章 不安分的爹第57章 入宫觐见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第510章 漠北大捷第94章 朝夕祸福第415章 战争序幕第387章 中亚老四第377章 明灭锡兰第84章 帝王心性第491章 各有心思第469章 建元洪熙295.第295章 筹谋安南第427章 积学有待第492章 衣冠禽兽第134章 以待天时第378章 着手北方第58章 以钞抵税第25章 春和宫内246.第246章 末路尽忠第28章 潜龙在渊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494章 癸卯案终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116章 末路尽忠第466章 各怀鬼胎第443章 未雨绸缪253.第253章 渤海争战第487章 草台内阁第485章 远征克什米尔291.第291章 兵临福冈第338章 朝贡外交体系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7章 便宜舅舅第66章 宫中密谈第83章 擅寡而长第440章 东洲自古以来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第448章 迁都北京第482章 狼子野心第108章 诸王态度140.第140章 建功立业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46章 为孙补偿第9章 营中小院第357章 朱家欢乐第418章 明日条约255.第255章 渡海登陆第473章 自取灭亡第381章 背有靠山第23章 爷孙较劲第502章 洪熙大阅兵第103章 乱我家者第377章 明灭锡兰第30章 父子相似279.第279章 永乐新政第361章 轻敌冒进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481章 日不暇给第44章 为天子笔156.第156章 兵临城下第415章 战争序幕187.第187章 螳螂捕蝉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85章 行钞税法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178.第178章 得寸进尺第450章 浙江新政第41章 兄仁侄狠第398章 大发战争财第377章 明灭锡兰306.第306章 定额之争258.第258章 杨清水驿之战第33章 金陵街坊274.第274章 阖宫焚燃第122章 临出行前第409章 资本道路193.第193章 却胡兵七百里第394章 药石难医第131章 日出松江271.第271章 兵围京师172.第172章 育婴圣手266.第266章 衣冠禽兽201.第201章 丧子之痛第60章 岳婿矛盾224.第224章 靖难之役第383章 河中风云第33章 金陵街坊176.第176章 三王巡边第545章 风向南吹第86章 施以恩惠219.第219章 湘王自焚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355章 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