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儿有策

“哦?事关军机?”

刘曜不禁动了动身子,心中倒泛起一丝喜悦来。子女能不能成材,天下间没有父母不放在心上的。刘曜对这个爱子,更是格外看重。刘胤虽然才十四岁,还有些瘦弱,却愿意跟随在自己身边,受那风吹雨打转战四方的劳顿之苦,也没有丝毫的怨言,这本来就让刘曜心中颇为赞许,难得他还能留意军机,想到来献言献策,这份努力的上进心,和京师中那不少沉湎于声色犬马的二代子弟们相比,简直是鹤立鸡群。

“好!吾儿能这般用心,为父很是高兴。你须晓得,为父这一辈人,四方征战厮杀,也是为了使江山更稳固,能更好的将家底子交到你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所以无时无刻都不可懈怠,总要努力奋发才是。你能早些锻炼出来,我也早早松口气。来!说来看看,无论对错都没有关系。”刘曜目光愈发柔和起来。

听了父亲语气中那明显的鼓励之意,刘胤眨了眨明亮的双眸,也放开了道:“父王,孩儿敢问一句,如今情形,可是左右为难之势?”

“对。我欲回师河东,进剿并州刘琨,也可借此寻机打压石勒。但是一想到长安本来已入我口,现在又要被迫吐出,心中便实在不甘,故而有些烦思。”

堂间只有父子二人,刘曜也不做隐瞒,吐露了心中的真实想法,“灭国之功就在眼前,却被那横插一刀的陇西军搅破了局,为父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但那陇西军确实强硬,可算劲敌,且眼下我军士气低落,若是强行再攻,万一又有所失,那我如何还有脸面!且我年少从军,从来都是一往无前,如今到了这个地位,上下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我,若是就此退却,也自觉无光的很,胤儿你说是也不是?”

“诚如父王所言,那么问题的症结便是在那陇西军身上。”刘胤一双眼,直愣愣的望着刘曜,在努力捕捉父亲心中的情绪波动。

“父王,若是陇西军突然元气大伤甚至就此破灭,那么晋朝便再没有一支能战敢战的生力军,至少在长安以西,也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父王脚步的障碍,父王从此便可以一往无前虎步关右了。”

“对,就是这个话!但陇西军眼下似乎势头正盛,不好对付。所以我甚至想,河东我也不去了,就在此地休整半年,无论如何也要先拿下长安再说,胤儿你觉得如何?”

“不,河东可以立即便去,压服并州这个功劳,父王要拿。但攻陷长安,灭亡晋朝这个功劳,父王同时也要拿!”

“这,一身不能二用,且这两件事,都不是那么简单易与的,如何妥善处置?”听闻刘胤突然冒出的这么一句,刘曜一时有些怔住。

“孩儿有阴阳二谋,献与父王,可做参考。”刘胤张口就道,那略带稚气的面上,一双亮眸仍是清澈,但却不知不觉已带了些狡黠的意味。

刘曜忙不迭点头,刘胤却又道:“说道阳谋,倒要请问父王,晋朝南阳王司马保,父王可知道么?”

“怎么不知。司马保昏聩庸劣,无才

无德,身处高位却置家国君父于不顾,为父很鄙视他,昔年我第一次攻破长安后,他还曾写过书信给我示好,我根本不愿意搭理,你现在提他做甚?”

“正是有这样的人,晋朝才会自己从内部崩坏。”刘胤直截了当道:“之所以提司马保,是因为孩儿知晓司马保与那陇西高岳,很是不睦,常有打压之意,且高岳胸有大志,也不甘任人摆布。故而,父王可立即遣人去上邽,挑拨劝唆,让司马保集中兵力,猛攻陇西郡治襄武城,许诺他若是配合,将来扶持他做晋帝,司马保畏惧父王,又有偌大好处,必然应允,此其一。”

“其二,秦州略阳郡与陇西郡相邻,多是氐人居住于此。前些年,杨茂搜走避武都,如今略阳便是是氐酋蒲怀归盘踞于此。听闻蒲怀归对那司马保历来恭顺,父王可让司马保令蒲怀归发兵攻伐陇西。

同时,父王再暗中使人去面见蒲怀归,就说我大汉如今已经席卷天下,势不可挡,将利害关系告诉他,再讲我与他皆是胡族,何苦敌对?略阳氐人若是现下来归附,我必待之上宾,许其高官厚禄,总之务必唆使其从后方突然进攻陇西的首阳城,略阳氐人突然袭击,陇西哪里能够预料的到?据我所知,陇西郡也就襄武和首阳乃是重镇,如果二城皆破,可谓是头既被斩,肢体又残,那么陇西不死何待?”

刘胤说的兴起,站起身来,面上闪着异样的光彩,索性一股脑的全端了出来。“大本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我料高岳必定如坐针毡,肯定慌忙回军相救,叫司马保届时再派军去阻击,就此消灭陇西势力,最好不过,若是司马保打不赢高岳,也没什么,让他们自相争斗去,使陇西头尾不能相顾。在此期间,父王可以回师河东有所作为,或是等待时机复攻长安,没有强力臂助的晋廷,不值一提,便是从从容容,胜券皆在我手了——此乃阳谋。”

刘曜听得目瞪口呆。他初时听闻刘胤要献策献计,心中虽然嘉许,但总想一个半大小子,哪里能当真想到什么神机妙算,听一听,给些鼓励也就罢了。可眼下听闻刘胤一番计策,合理、准确、高效,可行性极大,心中真是震惊无比。

“你的计策,确实可行,但是,为父倒有一事不解,听你言谈举止,为何对那陇西军上下,似乎颇为熟悉?”刘曜思忖一番,有些疑惑,不禁沉吟道。

刘胤面色数变,突然向着刘曜跪下,郑重道:“孩儿对陇西军上下人等,确实比较熟悉,对那高岳也有所了解。此中缘由,一直想对父王说明,但却因为局势敏感,颇有违碍,屡次话到口中又不敢说出,梗在心间左右为难。现就禀告父王,请父王恕罪。”

原来刘胤便是当初高岳在首阳城中,从潘武都手里救下的那个少年。永嘉五年,匈奴汉国集中优势兵力,大举进攻洛阳,未几洛阳城破,刘曜因功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中山王。随即,刘曜等乘胜之威,西攻长安,俘杀司马模。

刘胤年少,且出生北地胡族,中原名都的繁盛壮丽,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引起了

初长见识、惊羡好奇的刘胤,于是他便趁着刘曜忙于军政事物,无暇看觑他,便独自在长安城内外四处游走观瞧。

虽然彼时长安已经被匈奴军攻陷,但城方易主,城内各种不稳定的情状时有发生,如暗流涌动。有残余晋军屡屡暗自连接意图反抗,还有部分晋军暴起杀伤门卒,突围逃脱而去,甚至还有乱兵为匪趁机劫掠的,总之形势如麻。彼时潘武都正有手下,在城内寻机意欲偷抢一番,却偶见毫无防备单身一人的刘胤面目俊秀,便掳了去,献给了潘武都。

陡遭险境,刘胤惊怕却未慌乱。他作出万分怯懦的模样,使潘武都等放松防备,进而随机周旋。后来当街遇见高岳后,刘胤当机立断,巧妙呼救,终于脱困。但即便面对救命恩人,刘胤也至始至终没有吐露半句实话,高岳纵使有些怀疑,也断然想不到他的特殊身份,后来趁高岳计取襄武时,刘胤终于寻机离开了首阳,逃回刘曜麾下。

刘胤失踪多时,乍见归来,刘曜惊喜不已,也曾当众询问他去了何处。刘胤只说四方游历了一番。匈奴男子,巴不得子侄辈自小便受些磨砺,早日成长,所以刘曜听了也并未往心里去,这番经历便被刘胤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将前因后果说罢,末了刘胤又道:“高岳曾救了孩儿,又对我照顾有加,孩儿本来对他也心怀感激。但如今他既身为晋将,与我大汉作对,那么是父王的敌人,也就是孩儿的敌人。孩儿怎肯因为私恩而罔顾国家公义!所以才暗自筹划,献计与父王,非是孩儿心思猥琐忘恩负义,还请父王体谅孩儿的苦衷!”

听闻刘胤一番言说,刘曜不怒反喜,对其简直刮目相看。这年纪轻轻面若璞玉的少年郎,却竟有这般成熟敏锐的思虑和机智,又且头脑冷静,处处以大局为重,真是难能可贵!若说从前对刘胤是对子女的喜爱多些,那从此刻起,刘曜对刘胤,喜爱之外,乃是对后起之秀的格外器重。

“好,好孩子!不愧是我刘曜的儿子,为父曾说过,你将来不可限量,可见我果然是没有看错你。”刘曜开怀笑道,除了有能解决当下军势麻烦的振奋以外,还有后继有人的深深欣慰之感。

得了父亲毫不掩饰的夸赞,刘胤也放下心事,喜上眉梢。他逊谢几句,顿了顿,待刘曜缓和了些许情绪,便压低了声音又道:“孩儿还有阴谋一策,可谓之祸起萧墙。”

刘曜一摆手,恢复了威严神色,向着堂外沉声叫道:“来!把门先掩上,来人通报,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先入内,违命者斩!”

进堂听令的卫卒,大声应允,趋退而下,带上了大门。堂内的光线立时阴暗下来,肃穆沉寂,只有那一坐一立窃窃私语的父子二人,四目中间或有异芒闪烁。

两日后,数万匈奴军集体开拔,离开了临潼城,行动迅速往东方而去,毫不回头。浩浩荡荡的大军方才离开三个时辰,早有斥候将这最新军报飞马送回了长安。朝野上下更且松了一口气,都道眼下危机总算解除了。

(本章完)

第两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九十章 坚头之勇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险第十五章 别部司马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国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决心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三十七章 盘桓数日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零八章 亲迎氐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特殊情况说明统一回复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围洛阳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三百三十三章 计策有疑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四百一十九章 内有奸细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见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处炼狱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动第两百零八章 见机避祸第两百九十一章 真实身份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四百零八章 峰回路转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两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
第两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九十章 坚头之勇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两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三百七十一章 以身犯险第十五章 别部司马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伐代国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三百九十六章 法外之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决心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三十七章 盘桓数日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零八章 亲迎氐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特殊情况说明统一回复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围洛阳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三百三十三章 计策有疑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四百一十九章 内有奸细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见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两百四十三章 要紧之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三百四十九章 一夜密谈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四十一章 小心为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处炼狱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动第两百零八章 见机避祸第两百九十一章 真实身份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两百二十一章 小小要求第四百零八章 峰回路转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一百三十六章 若有所思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两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