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峰回路转

魏世良死了!梁王不是误杀!

一霎那,桂勇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太过于害怕,而陷入了光怪陆离的幻觉。他照着自己的脸,猛抽了几个耳光,疼得自己龇牙咧嘴,却发现场景还是这个场景,人还是这几个人,魏世良仍然无声无息地躺在血泊中,四周暗沉沉的。

“大王,大王饶命!饶命啊!”

呆看了片刻,见石挺从魏世良尸体旁站起身来,目光灼灼朝着他看过来,桂勇猛地一个激灵,忙不迭又俯下身子,拼命磕头,他实在搞不清面前这位主子,究竟是不是得了失心疯。

石挺瞥他一眼,满面不屑和厌恶:“虎背熊腰的一条大汉,却是这样胆怯怕死的软蛋,反倒不如人家秦人有骨气。而今特殊情形,留你有用,要搁在从前,孤早就一刀砍了你!”

听到这,桂勇大喜过望,晓得自己一条小命,多半是保住了。虽然满肚子疑惑,但管他怎么说,能活着比什么都好。

石挺哼了一声,再不看他,径直朝牛德志走去,在他面前站定。牛德志努力仰着头,却一直与石挺对视,毫无退缩之意。

石挺点点头,蹲下身来,道:“孤看你身躯瘦弱,倒有一股子硬气!难得,难得。若是我大赵,人人都像你这般毫不畏死,如今也不是这般局面了。”

牛德志也不说话,只拿眼睛望着。石挺顿了顿,将桂勇招了过来,令他也蹲在牛德志身边,方才压低了声音道:“时间紧迫,孤便开门见山吧。邺城,孤知道,定然是守不住了。孤不想殉城,不想死在这里!孤打算潜遁出城,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均衡的妥善法子,回京师后能对上对下,都有个说得过去的交待。正好你二人勾结在一处,打算开门献城,甚好,这样孤回去后,起码就能将邺城失陷的责任给推卸掉。”

石挺之前听桂勇密告魏世良有降敌之意,本来确实怒从心起,但鬼使神差的突然转念,这可能是他最好的脱身之道了。他苦守在此多时,早有离去之意,作为城主,石挺自然知道邺城究竟能不能再撑得住,陷落是早晚的事了,他还有野心未实现,怎甘心就此死在这里!但回去后,面对石虎和朝臣,若是没有好说辞,那么临阵脱逃以致失陷邺城的大罪,必然是他自己来抗,后果非常严重。但是,若是有军官兵卒等,突然叛变私开城门,导致局面不可挽回,那么,他就是被迫地、不得已地逃回襄国,显然,罪责就小得多,甚至可以无罪。

故而,一念及此,石挺当然变恚怒为惊喜,竟有几分巴不得魏世良立时叛变开城的意思,所以决意不管不顾,不去追究,任由他去做。谁料到后来魏世良因察觉到近几日桂勇行为反常,似有反迹,故而来秘密求见,当面撞见桂勇,两下一对质,真假立分,桂勇当即跪倒认罪,承认了确实是里通外国,密谋献城。

魏世良愤怒无比,但石挺却

不。管他是魏是桂,只要有个人是当真要投敌就好。若杀了桂勇和牛德志,那么就肯定会按照魏世良的提议去鼓舞士气坚定斗志,加大死守的力度。那么要不了多久,邺城就是他石挺的葬身之处。私心一起,当然战胜了公义,石挺怎愿处死桂勇和牛德志,反倒觉得在当下,挡了他的生路的、最为碍事的,反而就是忠心为国决意死守的魏世良。

短短时间内,石挺便下决心就此除掉魏世良。魏世良曾多次表态说要死守邺城,以身殉国,甚至曾当众要求石挺也表态要与城共存亡。石挺不好公开驳斥他,但心中怏怏不乐,颇为衔恨。另外,还有一层隐秘点,魏世良从前曾是太子石宣的旧部,石挺嫉视石宣,当然不待见魏世良。

“魏世良死心守城,曾数次劝孤宁愿战死,也不能降敌,不能逃遁。若由着他坐困愁城,必然是绝路一条,孤怎愿被他这类人拖死在这里!眼下索性秘密将他杀死,然后将所有罪责都栽陷在他身上,就说他人前装作忠义,实则是心怀叵测的叛徒,反正总是死无对证。桂勇听着!今夜你便可以去骗开城门放入秦军,此后对外宣称,叛变完全是奉了上司魏世良的命令,而魏世良本人,随后死在乱军中了。孤今夜饶你性命,也算对你有恩,你乖乖照做,你在京师中的亲戚故旧,孤设法替你多保全就是。”

桂勇心中各种滋味,但总归是喜出望外,不禁连声应命,表示一定会按照石挺的吩咐去做,绝不会让他失望。石挺略略颔首,又对着牛德志道:“明着告诉你,斩去你的双耳及手指,虽然是做戏给魏世良看,让他彻底放松警惕,孤才好一击即中,但更有惩戒你的意思。作为敌军,竟敢大模大样潜到了孤的眼皮底下作妖作怪,若是让你毫发无伤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岂不是对孤的藐视和嘲弄?孤怎能让你全身而退?”

牛德志嘿嘿两声,有些冷笑的意思。石挺继续道:“回去告诉韩雍!邺城,孤便当做礼物送给他了,给他做加官进爵的阶梯。但孤也知道,作为最高统帅,十数万秦军,惟他之命是从。希望他见好就收,得到邺后就勒兵回国,不要再意图北进,若是逼人太甚,小心乐极生悲。还有一层重中之重:将来等孤做了主子,孤愿意与你秦国划疆而治,便是以幽州为界,也是可以商量的,只要从此互不侵犯。这是孤最大的诚意,记住,回去后你定要如实上奏你家皇帝!”

牛德志这回有些愣了,这大起大落的峰回路转,让他几乎有做梦之感。他不停地眨巴眼睛,半晌才慢慢点了点头。

三更时分,邺城城北忽然无预警的爆发骚动,俄而全城开始哗变。很多人都听说了左将军魏世良突然开门放入秦军,屈膝降敌,虽然被义愤填膺的兵卒给乱刀砍死,但终归秦军是进城了。梁王临危不惧,指挥迎敌,但无奈局势已不可控制,最后在随从的苦谏之下,才不得已放弃了邺城出奔

,随着愈来愈多的秦军山呼海啸般涌入,守卒们如无头苍蝇般惶恐失去抵抗的意志。到了黎明时分,邺城在坚挺两年之久后,终于易主。

洛阳城内。

离正午还有一个时辰,在阴沉了十数日之后,天气终于晴好,高岳轻装微服,不带一个侍卫,走上街头随意转转,吐一口憋闷之气,也可以换个环境,思考些事情。

邺城之战两年多了,耗费了巨额的人力和物资,仍然不能奏凯。虽然心中急火燎烧,但吸取了上次急躁失态的教训后,如今高岳在公开场合下,还是做出了镇定神色,安抚住朝野上下的心。韩雍的本事毋庸多说,再加上能力卓越的胡崧为副手,这最优秀的两大帅才,统领十数万大军攻邺,却如此停顿,只说明了敌人的守御力量,怕也是超乎想象的强大。

虽然焦急让高岳夜间经常无法入眠,但事已至此,犹如开弓断无回头之箭。高岳咬着牙想,就算打光了家底,到了这个地步,也不能传令收兵,做那前功尽弃的下下之策。只有拼下去,看敌我哪一方会先支持不住。但听说长期在北方做牵制的杨韬部已被击败,石虎毅然全部放弃幽州事务,亲自领兵去救邺,形势愈发艰难了。纵使高岳历来意志如铁,但也开始逐渐惶恐起来。

此外,幽州的慕容家,愈发有狂妄不臣之意,已经形同独立,对他的命令很多时候都阴奉阳违,从大局考虑,不可不讨,关键是现在实在抽不出手来。而梁州李凤,前几天也发来了奏疏,言明成国朝堂现在愈发混乱,蜀地人心不安,信上竟然还有谢艾的附议,说明确实是战机已到。虽然没有明说,但南方军团想伐蜀之意跃然纸上,高岳有些为难,答应吧,还是因为国家精力不足,不答应吧,可能确实将会失去大好机会。

还有,自从周盘龙病逝之后,求死军都指挥使一职,也已空缺了很久。虽然周盘龙临终前,推荐了邱阳,但高岳再三考虑后,还是觉得不妥。邱阳忠诚不用怀疑,但他的资历和能力比周盘龙来说,还是差了不少,指望求死军里那些个个悍不畏死、亡命之徒般的兵中精锐,像服从周盘龙那样去服从邱阳,估计很是困难。人心就是这样,纵使用皇帝之尊去强行勒令,至多表面上做做戏,心中不服就是不服,到时候求死军搞到一盘散沙,反倒坏了事。宿将吴夏倒是够资格,但是吴夏并不是能上阵斩将夺旗的猛将,也不一定能带好求死军。若说到勇猛,杨坚头、雷七指两人,各方面条件都够格,关键是两人都不像周盘龙那般稳重大气,又细腻谨慎,做贴身亲随的卫将,这两人都是那种耐不住长期性子的人,怕是有些勉为其难。

高岳一路走,一路乱七八糟的想。末了叹口气,又开始怀念起周盘龙来。闷闷的转过街角,却被一阵嘈杂的喧哗声打断了忧思,抬头一看,前方堵着一大群人,不知在吵嚷些什么。

(本章完)

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四章 少年骄狂上架感言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诱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九十七章 王储行事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六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十二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级拔擢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两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难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两百零四章 俱有所图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五十二章 陇西变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战北争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零五章 当面告发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
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四章 少年骄狂上架感言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诱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九十七章 王储行事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六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十二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级拔擢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凉争锋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二章 身不由己第三百七十七章 公私抉择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两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难第二十四章 村中集会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五十四章 痛贬庸吏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两百零四章 俱有所图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四百零一章 遗臣之情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五十二章 陇西变天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战北争第三百八十章 私人身份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四百零五章 当面告发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