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不由己

“恩?”

西北首阳县。高岳一时愕然,中原朱仙镇旁的黄河水,再怎么流,再怎么淌,也不可能把自己冲到这西北的秦州地界来。

心中真是莫名其妙,他顾不得想许多,急切探出身子,虎目中尽是企盼,沉声问道:“老伯可是汉人?既是在西北,可知我长安以东反抗金虏的各处民军消息?”

胡老汉和冯亮面面相觑,一脸茫然。

“舅舅,他好像发热的紧,在说胡话。”

冯亮毕竟还是孩子,见高岳突然说着听不懂意思的话,且目光凌厉,面有异色,不禁有些不安起来,连忙从床沿边下了地,站到了舅舅身边。

胡老汉道:“咱舅甥都是汉人。不过,云崧说的什么,什么金鲁,嘶……小老儿还真是没有听说过?”

老汉歪着脑袋,不停的眨巴眼睛,咂着嘴,显然是困惑不已。

“是土匪吧。”冯亮忽然叫起来,“舅舅,咱们救起他时,不就发现他身上尽是刀枪之伤嘛,他肯定是反抗什么乱兵流匪。”

看着胡老汉恍然大悟的一脸释然,高岳的心猛的一抖,这舅甥二人神色自然,绝不是作伪,且这二人也没有理由戏耍自己。

他双手不自觉的紧攥住了被褥,忍住心头乱跳,试探道:“我一时眩晕,竟记不起现今是绍兴几年了。”

舅甥二人面色更加惊疑,这回小娃子冯亮倒没有吱声,亮晶晶的双眼只是紧紧盯着高岳。

胡老汉却终于变色,轻捋浓须,缓缓道:“年号吗?如今这个世道,谈什么年号不年号。不到一个月前,还叫做永嘉七年,后来新皇即位,改了叫做建兴元年。不过北边的匈奴国却是叫嘉平三年(公元313年)。”

“但哪来的什么烧心?云崧莫不是戏耍我二人吧?我看你还是发热体虚,趁早躺下多多休息。”

不闻则已,一听此言,高岳瞬间面色煞白,目光呆滞僵冷,嘴在无意识的痉挛蠕动,身子先是像中了雷击似得动也不动,跟着竟抖得打起摆子来。

和胡老汉舅甥一番简单交谈,竟使他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惊惧和不安。

高岳自小被岳飞收养,岳飞待他一如亲子。悉心教导,严厉督促。刀枪剑戟、弓马骑射自不必说,兵法韬略、经史子集的文治功课,也必须了然于胸。

故而他一听到年号永嘉二字,如雷贯耳,就忆起了这乃是晋朝末年时期,西晋第三任皇帝、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

永嘉五年,公元313年六月,匈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军队攻入晋朝首都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的途中被敌军追上并被俘,太子司马诠被杀,史称“永嘉之祸”。

晋怀帝被押送汉国都城平阳,在受尽了各种屈辱折磨之后,两年后被刘聪以毒酒杀害。晋宗室、怀帝之侄秦王司马邺,在洛阳城破时,辗转逃离至长安,先称皇太子,在得知怀帝死讯后,便即登基称

帝,改元建兴,延续晋朝国祚,史称晋愍帝。

至于嘉平,乃是北方匈奴汉国的皇帝刘聪,登基后所立的年号。刘聪乃是匈奴汉国开国君主刘渊之子,刘渊病死后,太子刘和即位。刘聪弑兄自立,如今已有三年。

当年岳飞教导高岳读史的时候,还特别痛心的指出,永嘉之祸,乃是华夏史上第一次汉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被外族推翻,国朝统治集团几乎全灭的悲剧。

这期间,便是不忍卒视的五胡乱华时期。是首次外族大规模入侵,致使中国北方大地沦陷,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和汉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

这一时期,也是北宋末年靖康之耻几乎一样,汉族的中原王朝在异族的钢刀铁蹄蹂躏之下,北方长期沦陷,统治阶级仓皇南渡,偏安一隅,而北方大地战火弥天,胡尘滚滚,不知多少无辜百姓惨死在异族人的刀剑之下。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这一百年余间,是从古至今,可以被称为汉民族最黑暗的时代,是被汉人称为胡虏蛮夷的北地马背民族,将整个汉民族的自尊践踏得低贱到连畜生都不如的年代。

一百年余间,中华大地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人吃人的惨剧层出不穷,中原人民为躲避胡人残暴统治和屠杀,纷纷大量的南迁、西走陇右雍凉处所、或者北逃至辽东苦寒之地。真正是兵戈连天,祸乱不息,天下糜烂,板荡鼎沸之时。

高岳半坐在床上,感觉头被无形的铁箍用力往里挤压,挤的脑袋生疼。他拼命的睁大眼睛,用力咬紧嘴唇,只觉得嘴唇发木,不,是整个人都木了起来,没有知觉。

高岳缓缓抬起了满是汗水的脸,直勾勾地望着胡老汉和冯亮。二人也紧张的望着高岳,不晓得他怎么突然变得像着了魔,失了魂一样。

“老伯,我的头刚才突然很疼,只觉得天旋地转般,我想,再躺一会。”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多年在义父身边的耳濡目染和行伍战阵生涯,高岳使自己竭力稳住心神,张口言道,只是那声音,听起来好似不是自己发出的。

胡老汉赶忙上前,将高岳扶着躺下,道:“怪不得你说胡话,我也寻思是寒气作祟,又发热起来了。孩子,你别多想心事,且躺着,我去煎些草药来。”

冯亮伸手在高岳头上摸了摸,煞有介事的摇了摇头道:“大个子,你睡吧,我也不来搅扰你。”

舅甥二人把被角给高岳掖了掖,冯亮收拾了空碗筷,一起走了出去。

望着柴门被掩上,高岳不禁呻吟出声,却不是因为身上的伤口。

自己在大宋朝的朱仙镇边,跃马入黄河求死,没死掉算是好事吗,却来到了这八百年前的乱世。这里的一切看着都是熟悉的,但更是陌生的,这已经不是自己的世界,这是两个世界。

头脑中的思绪就像风暴似的狂卷呼啸,他忽然怔住了。

“是义父!义父英灵护佑,使我逢难不死,又送我来这异世,故而才有这离奇的境遇。”

高岳紧闭双眼,热泪却汹涌而出。他嘴唇抖动,频频摇头,泪水扑簌簌的浸湿了被头。

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的猛将不见了,宁流血不流泪、毅然赴死也绝不屈膝的刚烈男儿也不见了。此刻只有一个伤心感怀,思念亡父的脆弱孩子。

他卧在被褥里,攥紧了双手,只觉得浑身热汗淋漓,病中虚弱的肉体,再也抵挡不住大起大落剧烈情绪的侵袭,终又昏昏睡去。

凛冽萧条、寒意料峭的西北大地,也有暖暖的春意萌动了。春风吹化了刚硬的高山长水,莽原渐渐褪去苍凉,新绿初上的点点枝头,间或有鸟鸣燕舞。

时近正午,白岭村后的白岭山山腰处,一高大、一瘦小的两个少年,相互说笑,沿着山路向下而行,正是高岳和冯亮二人。

被胡老汉和冯亮救起,又受寒卧床至今,已过去半个月了。高岳已逐渐接受了来到八百年前的事实,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一句话,他已经渐渐战胜心魔,回复了英姿勃发的少年锐气。

支撑着高岳的,是他对义父的感念。他坚定的认为,是冥冥之中的义父英灵,始终护佑着他。

义父肯定是不想自己死,他要自己活下去。那么,即使身在乱世,也要打倒一切阻碍,好好地活下去,有一番大作为,方才不辜负义父的在天之灵。

人都是这样,某个重大的问题一旦不再纠结,不再压抑,长久的困惑忧愁被释放,那么整个人就会恢复活力,健康轻快起来。

现在高岳便完全恢复了健康,他也了解到目前的现状。

如今,晋朝新皇帝在长安刚刚即位,实际控制的区域,西不至陇右,东不出潼关,根本无力对抗匈奴汉国,遑论收复失地。

几年间,北方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纷纷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高岳心知,这已经是为不久后东晋偏安一隅作了综合性的预备。

西北,凉州刺史张轨,收抚流民,整军讲武,其领地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虽然仍是心向晋室,不忘朝廷,但从实际上来讲,已经是个独霸一方的势力。

东北一带,有宇文部、段部、慕容部三家东部鲜卑势力,犬牙交错,占据了辽西至辽东的大片土地,三家常相攻伐,又都对中原虎视眈眈或者心存私念,直欲瓜分蚕食而后快。

而在北方中原大地,主要的势力乃是兵锋正盛的匈奴汉国。汉国自攻陷洛阳、俘杀晋怀帝后,嚣狂不可一世,正自秣马厉兵,准备西攻长安,彻底灭亡晋朝,大有使司马氏不复血食之意。

当此时,正是风雨飘摇、群雄逐鹿之时。鹿是已经快死了,现在就看最后能落在谁家手里。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两百三十章 多日未见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两百八十二章 既定计划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两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决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两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势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处置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两百三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击根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三十七章 盘桓数日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上架感言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九章 当前形势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处炼狱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八十三章 惊惧难言报到+抱歉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场受降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三百四十六章 赵室遗属
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先利其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九十三章 进占西和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两百三十章 多日未见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两百八十六章 北上送礼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两百四十八章 若即若离第两百八十二章 既定计划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一百四十章 议定奇袭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五十三章 为官之本第三百八十五章 传话而已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两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两百一十八章 无可奈何第三百五十一章 痛下决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两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四十四章 异变陡生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一章 前世今生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三百五十五章 与荆州战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势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三百七十六章 据实奏报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处置第两百九十章 什么王法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一十九章 南安使者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一百一十六章 凯旋而归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两百三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三百六十七章 直击根本第三百五十二章 壮士断腕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三十七章 盘桓数日第一百六十章 攻守相持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六十五章 史载大贤第四百一十一章 姚府用膳上架感言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九章 当前形势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处炼狱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一百九十章 落花有意第八十三章 惊惧难言报到+抱歉第一百八十八章 校场受降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三百四十六章 赵室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