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

司马保初次见到陈安,面前之人比想象中要不同,虽然不是很魁梧雄壮,但却如同一柄出了鞘的宝剑,遮掩不住那锋芒锐气。尤其是那一双狭长的三角眼里,凌厉、冷静,使男人毫不拖泥带水的干练气色,彰显的更加明显。

再加上是先父放心使用的旧部,司马保对陈安的初次印象很好。人与人交往,初次印象很重要,一旦落实便很难改变。所以在此后的岁月里,虽然也曾听信张春谗言有过猜疑,但司马保对陈安在内心深处其实一直很看重信任,直到被陈安背叛甚至反戈攻击,也还心存幻想,只说陈安是被逼迫至此,不愿过多苛责。

“陈安,你当初曾为先王驰驱效劳,如今又远涉山水来投奔于孤,忠心可鉴,孤现在便升你做忠勇校尉,望你效忠于孤,建功立业博取功名。”

雕梁画栋的大殿上,司马保的声音绕梁不绝,余音颤动。他高高坐在正中的王座上,头戴诸侯王专用的远游冠,极为宽大的绛纱袍罩在肥大的身上,金丝镶织,华贵异常。

阶下,陈安跪伏在地,叩首拜谢。他心中想着,这座大殿,一点也不比当年长安老王爷的宫室小,气势同样恢宏壮阔,尽显王者风范。来投南阳王,在身份上对自己等于也是一种肯定,刚刚拜见,便立马被拔擢职位,这一步应该是走对了。

“臣叩谢大王赏识之恩,臣必当从此尽心效忠,誓死追随。”

陈安三叩之后,站起了身,毕恭毕敬地垂首肃立道:“臣带来的两百人,也是当年先王的忠实部下,如今随臣来投大王,皆是和臣一般,有颗视大王如父母的拳拳之心,望大王看在此番孤忠上,善待众人。”

当初决定来投奔南阳王时,陈安也给手下人做了保证,会尽力给他们争取一些利益。不能到时候他一个人升官发财,辛苦追随的弟兄们,一文钱的好处也没有,这放到哪里都说不过去,人心一寒,再想暖回来就很困难了。再说,陈安本来就是个非常厚待部下的人,故而此刻他趁着南阳王心情尚好,提出了小小要求。

果然司马保一咧嘴,堆起了脸上的肉,“好,这也可称为两百义士嘛,忠诚可嘉,孤心甚慰,如此,每人提升一级军阶,赏银……”

他还没说完,有个声音便将其打断,“大王,此人率部新投,寸功未立,所有赏赐,臣以为点到即可。如果滥封,那么原先的老兵,本来就对大王忠心不二,还曾在战场上立过各等功勋,又该如何安慰?是不是会有种厚此薄彼、乱了秩序的感觉?”

这声音一响,大殿之上不少人光是听,连头都不用回也知道,必然是平西将军张春。果然张春从阶下两班中闪出,振振有词道:“臣一片公允之心,皆出肺腑,还望大王采纳。”

司马保闻言,又有些踟蹰起来,觉得张春之言似乎也在理。但他前面封官赏银的话已经说出一半,不好收回来,又找不到什么话来掩饰弥补,一时有些尴尬,愣怔住不知说什么好。

司马保一生,最大的为人诟病之处,不是心怀二心,拒不勤王;也不是拥兵自重,坐视宗庙沦亡,而是自小勤学好读,却始终暗弱无能,优柔寡断,最终因此身亡。此种场合,若是正常的主

子,定会斥责张春动辄插话的无礼,继而懂得非常之时要对新投人才有非常笼络,不会采信张春的建议。不要说如符生、石虎一般的暴君,早就将张春当场大卸八块了。

长史淳于定,察言观色,晓得司马保此时正是左右两难、语滞词穷的窘态,于是便越众而出,打了圆场道:“大王,臣建议新附两百义士,每人赏银十两,以作鼓励。军阶嘛暂时不升,留待日后立有功勋再因功轮赏,也是个公正公平的用意,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司马保心中暗喜,直道淳于老儿实在懂我,是个妙人。他面上做出无奈之色,对着阶下的陈安叹口气,道:“本欲厚待卿等,以示孤王爱才之心,奈何为公平计,军阶实不便轻易相授,如此除了卿提任校尉以外,便委屈卿的两百部下,日后再作计较。”

南阳王亲自开了口,便给此事做了个定调。陈安没法,只好叩首谢恩,心中却安慰自己,好歹兄弟们每人能有十两银子,总比两手空空要好。

司马保身材肥硕,正襟危坐时间稍长,便觉得支撑不住。但当下场合,乃是在正殿之上接见新投之人,务必讲究庄重严肃,不可让人觉得轻慢无礼,司马保只好咬牙再坚持一会。

“现在卿已算是孤的麾下之臣,算是家里人,有些话,可以敞开了讲。陇西高岳,日益强势,若他不在我秦州辖内,孤哪里会去管他,但若坐视他这样发展,不出几年,孤王秦州刺史的位子,怕是都要给他,孤王心中渐感不安。”

司马保挪动一下屁股,又往后靠了靠,顿时感觉舒服了些,不由暗自吁了口气,他忙拿眼去看,陈安并不曾抬头观望,仍是垂首肃立,司马保很是满意。

“人皆说未雨绸缪,此言诚不我欺。此前,我在给卿的书信中也曾提过,希望卿能替孤王征讨阴平,如今阴平虽然仍是单独一郡,但实际上已经被高岳握在手中,这样的行为孤王很难忍受。卿去,打下迭部城,孤王任命你做迭部城主,若是有本事能打下整个阴平,孤王给你做阴平太守!如何?”

司马保确实曾在信中说过,会分拨一千精锐士卒给陈安,让他带领去打迭部。不过这正是陈安的为难之处。他并不是怕厮杀,相反他还有些跃跃欲试。他所纠结的,是目标定的太大,而能达成的实力又很小。

阴平距离天水郡上邽城较远,目前又在对方的实际控制中,若事光明正大的出兵,则必须要经过陇西郡境内,高岳怎么可能会放他们过去。若是沿着边境专走隐秘小道,则会绕上很大一个圈,光是师老兵疲、粮草不济这两条,就能摧垮一支本来战意昂扬的军队。所以莫说只带一千人,便是带五千人,陈安也没有必成的把握能够打下阴平来。

不过,陈安对此早已有了打算。他站在阶下,从容不迫道:“大王垂询,臣不敢不据实回答。阴平遥远,陇西军强悍且有防备,臣以为,若只领千名士兵前去阴平,必败无疑。”

“哦?卿可是认为兵力稀少,不足成事?”

“非也。臣认为,陇西军强悍,又且有武都氐人为助,便是给臣五六千人马,胜负也不过是五五之数,成败未可知也。”

这话一出,实在是大

扫士气。顿时整个大殿上的目光,都齐齐集中在陈安身上,讶异的有,惋惜的有,但大多数都是鄙视的目光。

司马保有些不悦,他要的是树一个激昂慷慨的榜样,在听到他的指示后,一往无前的便奉命而去,然后攻城略地,斩将夺旗,捷报连连飞起。不料陈安开口就是畏敌的腔调,实在是有些扫兴。

“闻卿当年在先王帐下,以勇武著称。何以现下这样畏敌如虎?不要让孤王看轻于你。”

接着张春便又是第一个站出来,重重的哼了两下,高声斥道:“这样怯战庸懦,还好意思来投奔大王,在这大殿之上夸夸其谈,真是恬不知耻,还不自己滚出去?”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是什么废物。”

“定是听闻大王仁爱,想来帐下混饭吃的,太过无耻!”

张春的亲信,也唇枪舌剑的纷纷叱骂起来,有几个做义愤填膺状,若不是在大殿之上,真有拔剑要立斩陈安以谢大王的架势。

听着司马保从称呼‘卿’直接就变成‘你’了,周围纷纷嘈嘈之声也不绝于耳,陈安面色不改,毫不以为意。他自觉胸中的谋划和勇略,哪里是这些庸人能想到的。再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都经历过,失意、窘迫都不曾让他心中的火焰熄灭,这些许的质疑又算得什么,一群呱噪之辈,徒逞口舌之利而已。

陈安抬首望向司马保,大声道:“臣斗胆有一事请教大王。”

“讲来。”

“臣请问大王,关于目前陇西的现状,大王是想只不过给高岳些许教训,让他老实一点乖乖的做大王的麾下之臣,还是想一举歼灭陇西的异己势力?”

这番话问的较为犀利,将一件件伪装的外衣全部撕掉,直接把最核心的问题捅出来:到底能不能接受陇西郡的新兴势力,再简练一些,就是要高岳生,还是要高岳死。

殿上众人又交头接耳起来。张春厉声道:“小子何必多此一问?陇西高岳阴奉阳违,居心叵测,能早除掉当然是最好,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大举进攻他,不然大王何以犯愁?”

陈安冷冷地瞥他一眼,复对司马保言道:“其实想要达到目的,也许不需要太多兵力。”

司马保顿时来了精神,“怎么,卿有何良策可行?”

“往昔臣听闻大王也曾派遣军队,意欲强行接管阴平,从而弱化高岳的势力,结果并未成功。如今高岳整练军马,南结氐人,实力日益强盛。若是王师大举征讨,倒也可以凭借优势兵力,取得胜利,但是我军也必将有所损失,使精锐兵卒白白丧掉性命,如今匈奴人正秣马厉兵准备破潼关而东来,此正我军蓄养精力拥兵观望的时候,所以发大军而伐陇西,实乃不得已的下下之策。”

司马保心想这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略皱了眉道:“这其中道理,大家都是知晓,也正是孤王左右两难之处,你可有什么解决办法?”

陈安突然提高了音调,斩钉截铁道:“臣有一计,愿亲领部下两百人,轻装疾行至襄武城,趁其不备,一举攻进城内,直接杀入府衙将高岳乱刀砍死,彻底清除大王心腹之患!”

(本章完)

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六十七章 真实缘由第二十五章 浓浓深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围洛阳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说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凉州之变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两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罗网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两百八十七章 缓兵之计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总戎军机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两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将赵染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二十九章 闭门商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两难之处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两百九十九章 秦军踪迹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一百七十三章 暂退敌军第三百零一章 形势逆转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势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两百八十七章 缓兵之计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十五章 别部司马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
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六十七章 真实缘由第二十五章 浓浓深情第三百五十九章 兵围洛阳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说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凉州之变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六章 小试身手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一百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一百零四章 席间欢饮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两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九十五章 战还是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两百九十三章 天伦之情第八十一章 火烧粮仓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两百三十四章 敲山震虎第三百零七章 自投罗网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两百八十七章 缓兵之计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一百八十六章 闲庭信步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八十八章 总戎军机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七十二章 议立内衙第三十二章 无端示好第两百二十五章 誓言在耳第一百六十一章 叛将赵染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二十九章 闭门商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两难之处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两百九十九章 秦军踪迹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一百七十三章 暂退敌军第三百零一章 形势逆转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势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要紧生意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两百八十七章 缓兵之计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三十八章 安然无恙第十五章 别部司马第两百八十章 平阳之乱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八十章 准备妥当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三十九章 赵王怨愤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第四十六章 韩雍来援第一百三十八章 陈安之谋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