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

高岳闻言,心中不由火起。郅平此言,已经是赤裸裸地不愿置身其中,摆明了当前国难国仇,与我何干的态度。

此人之心,竟然卑鄙无耻到了这个地步!高岳暗自不忿,连他这个穿越而来,本与这个乱世毫不相干之人,眼见异族铁蹄践踏神州,也忍不住直欲攘臂高呼,图谋抗争。

而郅平生为晋臣,动辄口吐圣人之言,却在家国君父播迁之时,不思奋勇以赴国难,而冷血无情,麻木自私,一副事不关己的看客模样,可谓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也。

高岳对郅平,一下子厌恶到极点。他沉默不语,别人还以为他在寻思对策,郅平、韩雍便一起望向潘武都。

潘武都也晓得,按照品级和往日惯例,也是自己先开口,但是他现在根本不想先说话,因为他哪里拿得出什么主意。

他假装思考,脑中搜索枯肠的苦想,仍是不得要领。只得闷着声道:“事关重大,本都尉再想一想。”

他刚说完,高岳已忍耐不住,长身而起,目光炯炯道:“高某有一些愚见,请城主指教。”

“你说,你说。”

“依在下之见,我大晋立国至今,已有五十年。列圣相传,安抚四方,天下皆仰其恩泽,国祚应未当绝。”

“匈奴刘氏,本为国家边民,困苦流离,乞附华夏。天子仁德,允其内迁,浩荡之恩,何用多言。孰料非我族类,毕竟狼子野心,趁国家内乱,便磨爪呲牙,哓哓噬主,可谓凶顽无义。”

“至若涂炭中原,破陷洛都,掠辱天子,更是禽兽不如,人神共愤!天幸今上嗣位长安,我汉家河山仍存净土,正是我辈奋勇向前,努力恢复的时候。”

“城主若以大义相召,陇右忠直奋勇之士,岂不感怀?匈奴刘氏,现下虽横暴一时,终究不会长久一世。以大义共击之,焉能不败?故而,无论是从情理还是从实际考虑,都应该遵从朝廷的勤王令,共击胡贼。”

“高副将此言大义凛然,振奋人心,望城主大人三思。”韩雍起身道。

“道理是这个道理……你继续说。”郅平眼睛半闭,皱着眉毛,若有所思。

“要么,城主不如归降汉国,以求来日富贵?”高岳面上似笑非笑,语气转冷。

郅平闻言,浮肿眼皮一跳,他闭上了眼睛,细思琢磨,微微点头,但却面色阴沉。

“不行!”

潘武都瞧见形状,瞪眼一声断喝。他心中对面前三人都很是不爽,只要是对方赞成的,下意识地就要反对。

高岳投以惊讶一瞥,道:“哦?潘都尉忠义之心,怎可忽视。不知何以教我?”

见三人一起望过来,潘武都往后挪了下屁股,缓和了下面色。

他清清嗓子道:“这个。我哪有什么谋划。只是,长安虽然危险,皇帝毕

竟还在,还在和匈奴人相持嘛。反败为胜也未可知啊?我的意思,咱们反正是在大后方,原地观望也就是了。”

“对对。潘都尉言之有理,城主。”潘武都身后的莫胡卢忙不迭应道。

“无知!”郅平斜睨一眼,没好气道:“你道本官就没有想过保持中立,暂不表明态度?都仔细想想,这一次,不是我国赢,便是汉国赢,再没有别的可能。到时候,无论谁赢了,能放得过咱们这种实力弱小的骑墙派?”

“唉。乱,乱,实在是太乱了!”郅平也不知是说眼前时局乱,还是说自己思绪乱,他颓然往后一靠,以手支额,摇着脑袋。

一抹冷笑掠过高岳嘴角。他本以为潘武都反对投降,乃是心有正气,一时倒让他颇为意外感动。到得听闻潘武都话语,高岳心中更加愤懑冰冷,才晓得“忠义”二字,在此乱世,不值一文。

待听得郅平所言,譬如那执钱观望的猥琐赌徒,欲看准风向,稳稳赚个大彩。更是惹人蔑厌不堪。

真要说回来,按照正常逻辑,确实就像郅平所说,不是汉国赢,便是朝廷赢,再没有别的可能。但高岳从后世而来,清楚的知道,后来的结果,还当真是出现了第三种可能。

两家可以说都没有赢。晋朝还有不到三年的功夫,就烟消云散,连带着长安皇族王室,郡王公主等等,被匈奴人杀得几乎绝了血脉。

而刘氏攻灭晋朝后,志得意满,骄狂失德。内乱外患迭起之间,十年左右功夫,汉国自己也很快就败亡,笑到最后的,竟然是现在还给匈奴人做小弟的羯族石家。

“既不愿降……据信上说,汉国大军,前敌主帅乃是刘曜。据传此人刚猛嗜杀,攻陷诸城后,每每不计良善,不问降顺,只按当时心情,决定是否坑杀屠戮。要么,城主和潘都尉,只剩一条路,趁早逃离此地。”

他之所以建议郅平等出走,也是希望郅平和潘武都一旦离去,首阳县自然名正言顺的由高岳做主。他已不愿再受二人掣肘。还有不到最后,高岳也不想和郅平甚至潘武都动刀动枪,徒耗本就薄弱的兵力。

这边厢,潘武都听闻高岳说言,脑中一亮,登时冒出个念头。他想回到以前从洛阳逃出后,做土匪那时予取予夺的日子,当时觉得苦,现在想想,那才叫自在,才叫爽快。

现在天天缩在人下,瞧人颜色,惹一肚子的鬼火;如今更还要担惊受怕,选择站队,这晦气的鸟官,一天都不想再当,一天都不想再过。

而且,若是郅平以城归降汉国,此乃有功,他本就是一城之主的身份,降后可能会被越级提拔为郡将乃至太守,要真那样,他收拾自己起来,更是轻松。

不管帮谁,要老子出力,就必须要有好处,勤王没有实力,若是投降汉国,最后好处明显会落在郅平头上,老子才不做这种傻鸟。

反正他是河西鲜卑人,你汉人的国家要亡,关老子鸟事。不行就奔西海吐谷浑境内去,那里是鲜卑人的部落国家,地广人稀,不怕过不下去。

要么,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郅平及高岳等人,找机会全部除掉,到时候,首阳县便是自己一人说了算,是战是降是走,再来定夺,老子一个人拍板,岂不爽快?

潘武都抱定了主意,反正既不赞成出兵勤王,也不同意投降汉国。但是他又不好直接说自己真实所想,他站起身,把手略一拱,虎着脸道:“你们商量吧,反正我那两百名部下,既不愿打仗,也不想投降。告辞!”

说罢,掉头昂然自去。

望着潘武都嚣张的身影,郅平脸上难看之极,半晌,他砰的一下,重重拍在案桌上,从厚厚嘴唇里,咬牙切齿的迸出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

言罢,他往椅背上闭目一靠,须臾睁开眼,对那堂下的突贵淡淡道:“我与二位司马商量军务机密,你也下去吧。”

突贵应诺一声,躬身告退,待他出的县衙大门,郅平竟自起身,快步走过去,亲自将大门

郅平转身来到高韩二人身前站定,二人也一起站起身来。高岳抬眼一望,郅平面色狞恶阴险,在堂内昏暗光线下,宛如鸱枭。

“二位司马,本城主意欲除掉潘武都那狂贼,还望二位助我。”郅平劈头一句,浮肿眼皮下,咄咄双眼射出阴沉之色,死死地盯住高韩二人。

韩雍眼皮一跳。深陷的眼窝中,在昏暗之中熠熠有光。他沉默无言以对。

“当此非常之时,潘武都非复疥癣之疾,已成心腹之患!如今形势,不由我不动手。”郅平见二人并未出言反对,又跟进了一句道。

郅平见韩雍沉默,便有所悟,立刻转眼去看高岳,见高岳不动如山,面色似水,不由心头微跳。

暗道此人刚才听长安险些失落这样的惊人事情,也是镇静自若,现在与他相商诛杀潘武都,又是这般面色不改,仿佛泰山崩于面前也会无所畏惧。此人城府心机之沉之深,倒不是个简单人物,留之必成大患。

郅平突然出声,要求诛杀潘武都,高岳未置可否,淡淡道:“敢问城主大人,何出此言?”

“潘贼一向嚣张狂悖,强横无礼,不将我这个城主放在眼里,近来已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你们亲眼所见,适才在堂上,以为我要杀他竟而拔刀相向,图我之心毕现,让人实在是无法容忍。”

“这一次商议大事,他既不愿勤王,也不愿投降。我看他的心思,无非是想拉走城中人马,另投他处,要么就是干脆趁乱自立。”

“前者,损耗城中兵力,扰乱迷惑军心,倒也罢了;要是后者,我等三人,皆会死无葬身之地!如今我不图人,人必图我,复有何疑?”

(本章完)

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两百八十一章 各种内斗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争端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一百零八章 亲迎氐王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独斗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二十五章 浓浓深情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四十九章 郅平殒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惊天消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两百零一章 另遣良将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圣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门之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两难之处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零八章 见机避祸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二十五章 献出阴平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二十三章 强力臂助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报到+抱歉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处置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四十六章 赵室遗属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一百三十五章 岂愿顺服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四百章 言出如锋第三百三十五章 乱平之后第两百三十章 多日未见第两百二十章 金屋有娇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两百四十章 国仇家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两百六十四章 实在难料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
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第二十二章 心潮翻涌第一百九十七章 会师宕昌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两百八十一章 各种内斗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钧一发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一百八十三章 徒惹争端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七十章 视察城防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一百零八章 亲迎氐王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三百六十八章 以勇对勇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三百三十八章 随意处置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独斗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二十五章 浓浓深情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四十九章 郅平殒命第一百九十三章 惊天消息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两百零一章 另遣良将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两百八十四章 何处圣旨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方神圣第一百八十二章 名门之后第一百三十三章 两难之处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两百零八章 见机避祸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一百二十五章 献出阴平第两百五十六章 末路殇情第二十三章 强力臂助第三百一十五章 义不可废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报到+抱歉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处置第三十一章 内室智囊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四百一十七章 铁石之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五十九章 敌军如蝗第三百九十二章 抚平边地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两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意松动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三百四十六章 赵室遗属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对第两百七十三章 临汧大捷第一百零六章 又与卿逢第一百三十五章 岂愿顺服第三百二十二章 亲临朔州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四百章 言出如锋第三百三十五章 乱平之后第两百三十章 多日未见第两百二十章 金屋有娇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两百四十章 国仇家恨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一百七十九章 是有难处第七十四章 有惊有险第一百六十四章 痛定思痛第五十五章 不齿之事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二章 迷雾重重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两百六十四章 实在难料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一百六十五章 劲敌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