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乱平之后

二人便聊了一阵。王敦转而道:“……高岳封王了么。好朝廷,好朝廷。”虽然一时停了口,但愤懑轻蔑之意,显而易见。

钱凤应和道:“是。朝廷已封了他做秦王。说起来,朝廷对明公您,实在不公!他高岳远在西北,朝廷见不到摸不着,只不过打退了几次匈奴人,便屡屡赏酬他的功劳,如今更是破例封王爵。可是高岳打下的地盘,可曾有尺寸之地,被纳入朝廷的管辖内?国内一县之令,可曾是朝廷指派出任?虽然藩镇,实则自立矣。反过来,只因明公近在眼前,朝廷便忽略您过往拥戴赞翊之功,而处处看不顺眼,各种防备猜忌,岂不使人寒心?故而属下一直说道,这样的朝廷,不反也要逼着人反。”

王敦面色阴寒,又重重哼一声:“高岳,山野村夫,如今竟也能登上高堂,享受非常名爵,欺世盗名怕不教天下名流笑死。而我名门世家,江表豪族,却落得被反复排挤嫉视,甚至被当做心腹之患。哼,这样本末倒置,早知当初便不该立他为帝。你说得对,天子既然愈发昏聩,还是早些废黜他的好。且司马氏历来无德无才,我琅琊王氏,英杰辈出,为什么反而要向这种庸主屈膝,不如独立自主。”

钱凤巴不得他这般说话,当面又奉承了一番。正说话时,又有斥候上得船来,奉上两轴纸卷,却奏道其一乃是刚刚得到的秦王诏令,目前也正在传示天下;另一份却是湘州的军报。

“快拿来与我看!”

这次,王敦反而没有方才看圣旨时候,那般轻描淡写的镇定。他两步走过去,从斥候手中一把夺过来,立时展开了凝目细读。钱凤面色也变得俨然起来,忙凑过来也在旁仔细观瞧。

平日里阅览书信奏报等等,王敦几乎都是一目十行,现下却逐字逐句的去看,看完这份,又去看那份,接着再反复重看一遍。

“高岳奸诈,果然不可轻信!”

终于再找不出一丝额外的有价值的信息,王敦放下两份纸卷,面色已经阴寒的可怕,他将两手往背后一负,径直走到船舷边,望着天边兀自思索,忽而心中发起厌烦。钱凤默默地走到王敦身边,一时也蹙眉沉吟,心中斟酌对策。

第一封奏报上,高岳大义凛然地表示不可容忍王敦的反叛行为,并坚决的站在皇帝司马睿这边,严词斥责王敦。高岳不仅以实际行动来响应,已然发兵东出荆州襄助朝廷平叛,更以秦王之名,号召天下南北,凡是忠于王室的藩镇,或者民间义士,都立即行动起来,共同贡献力量,早日剿灭逆臣。

第二封奏报上,乃是最新的战报。魏乂围攻长沙城,将要得手的时候,却不提防忽然有秦军杀到,来势狂猛迅疾,兜头便纵马劈砍。魏乂猝不及防,麾下兵卒也惊骇莫名,正渐至混乱的时候,城中谯

郡王司马承又遣出敢死士卒千余人来,结果两相夹击,魏乂很快便抵挡不住,正要撤逃,却被秦将杨坚头堪堪拦住去路。魏乂忿而与其交手,不及二十合便被砍死,余部立时溃散,故而围攻长沙的军事,算作失败。

两封奏报,皆是极坏的消息。王敦将舷栏重重一拍,恨声道:“……来日我若得势,必要高岳贼子好看!”他转头看了眼钱凤,见其满面凝重若有所思,便又道,“世仪,如今攻伐湘州事败,秦贼与司马承相会,声势必然甚嚣尘上。若是彼等趁势北攻,我荆州根本之地空虚,如何是好?倘若我现在立即回师江陵呢,你看可好?”

“不可!”

钱凤一下从沉思中惊醒,连连摆着手道:“万万不可!大将军,目前为止,上庸、秭归两地,都没有任何警报传来,说明没有遇到敌袭。那么,秦军究竟是如何兵至湘州的,我们眼下还真的无从得知。但,既然魏乂兵败身死,湘州目前局面已然败坏,一时也不可挽回。那么,眼下上上之策,便是索性放任不管,加快行军速度,直扑建康,只要将皇帝捉拿到手,便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大将军便是魏武帝,高岳便再强横,终究也不过袁本初也。”

“可是江陵乃是我根本之地,不容有失……”

“江陵重要,孰与建康?高岳势盛,孰与帝皇?大将军眼下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乃是关心则乱的迷局。当前局势,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半途而归,纵使费一番气力而打退了秦军,大将军也是疲于奔命徒劳无功。那时候再想鼓动兵卒,重新出发再度与天子为敌,士气衰且沮矣。且朝廷不断下诏斥公为贼,让天下齐来讨伐,如何应付?故而请依属下之言,一鼓作气决然东进,只要打下建康抓住皇帝,便是将区区江陵暂时让与他,又值得什么?”

钱凤越说越急,到最后连声音都大了不少,忘了殊为失礼。他紧紧地盯着王敦,生怕这位主子,当下又改变主意,执意要回师与秦军厮斗,徒然将精力损耗在不该损耗的地方,而将眼前的大好局面,生生放弃。钱凤暗忖,从前费了多少心思,终于劝得王敦公然叛乱,钱凤自己正是踌躇满志激动不已,若是突然又回去,不要说他,部下兵士们,有多少人都得扫兴失望,届时人心一散,万事皆休,到最后能逃过朝廷追剿,保住一颗头颅,就算是意外之喜了。

王敦负着手,在船舷边急速地来回走动,脑海中左思右想,天人交战。下意识地伸出头去,四周那波翻浪涌的森冷雾气,几乎润湿头面沁入肌肤。耳听着滔滔江水奔腾咆哮之声,愈来愈急,王敦双目猛然大睁,定定地看着如箭离弦的东去之水,他蓦然回头,映入眼中的,是钱凤迫切且期盼的眼。

“传我将令——全军开拔,直扑建康!”

数日后,王敦叛军顺江东下,抵达建康城西,京师戒严,皇帝亲自披甲临城。王敦本打算先进攻刘隗驻守的外镇金城,但部下都劝他不如直接进攻石头城,王敦应允。驻守石头城的周札,本就对朝廷不满,当下直接开门迎降。随后王敦又击败了刘隗、戴渊、周顗、刁协等人的进攻,建康城遂成为再无防务的孤城,完完全全的暴露在了王敦的面前。

永昌元年十月,梁州刺史谢艾、湘州刺史司马承合兵一处,在击败魏乂军而抚平湘州之后,北上攻略荆州,并陆续夺取江陵及襄阳,于是荆州之地,由南至北,非复王敦所有。但此时,王敦已然攻占建康,掌控了朝廷根基之地扬州,声势更加煊赫。刘隗、刁协先机遁走投往后赵,戴渊、周顗等忠于朝廷的大臣皆被杀害。王敦软禁天子,自封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楚王,随即还镇芜湖,遥控朝廷,军政大事皆从己出,皇帝开始成为摆设。

未几,秦军及司马承的军队,开始准备东进继续平叛。广州刺史陶侃,也发兵北上遥相呼应。王敦矫诏,责骂高岳及司马承等皆是居心叵测的叛军,而勤王军也针锋相对,遍发檄文,反斥王敦乃是恶行远迈操莽之流的篡国逆贼。两边唇枪舌剑,更且大打出手,南方遂也烽火连天,兵戈不息。

内忧外患之下,司马睿忧愤成疾,染病卧床不起。到了年底,司马睿终于在不甘恨怒中驾崩,享年四十七岁,在位六年,谥号元皇帝,庙号中宗。皇太子司马绍继位,越年改元太宁元年。

新帝登基,王敦欺他年轻,根基尚浅,于是忍耐不住,开始谋求篡位,自率大军移镇姑孰。晋廷也暗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以作防备。正是危机重重的时候,谢艾的梁州军与司马承的湘州军,已然将要兵临江州,开始进攻武昌城。王敦此时已患病,闻讯不禁大怒,亲自领兵又逆江而上,与勤王军大战,双方相持不下。朝廷趁势征召临淮太守苏峻等出兵讨伐,王敦遭遇两面夹击,支撑不住,开始转入颓势。皇帝司马绍更是御驾亲征,在击败王敦之乱的局势上,增加了最后一块重要砝码。

王敦气恨焦急,病情便越来越严重,但仍旧勉强支撑部署反击,但屡遭不利。还曾派钱凤督军复攻建康,又被皇帝率军击败。到了太宁二年的时候,王敦一病不起,终于死去,余部在钱凤、沈充等铁杆造反派的统领下,仍然负隅顽抗,但根基已倒,枝叶如何还能茂盛,没有多久,钱沈等都被陆续剿灭身死,至此王敦之乱彻底平定。

大逆得平,东晋朝廷终于缓过一口气来。朝廷对朝野内外的各种勤王力量或者身处敌营、藩镇但却始终忠于皇室的臣子,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嘉奖。不过最后面对秦王高岳,朝廷却变得含糊其辞,态度转而微妙起来。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章 穷途末路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三百八十八章 总戎军机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难自已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四百章 言出如锋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许期待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两百零四章 俱有所图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二十八章 夺命而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两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统一回复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儿有策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二十九章 闭门商议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四百零五章 当面告发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二十三章 强力臂助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动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独斗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八十二章 既定计划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两百五十二章 消释疑虑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四百二十四章 杀人如芥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岭盛会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两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间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十一章 首阳小城第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
第一百九十六章 祸起萧墙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两百一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三百章 穷途末路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归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三百八十八章 总戎军机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枢之险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情难自已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四百章 言出如锋第两百二十三章 疑窦丛生第十六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第三百五十八章 始料未及第两百七十八章 当面提点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两百三十六章 吾道不孤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四百二十六章 如许期待第两百五十九章 灵魂出窍第两百零四章 俱有所图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二十八章 夺命而逃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两百三十五章 朝廷求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约秦之议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四十三章 难得一醉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五十九章 人心如秤统一回复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一百七十六章 佳儿有策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两百八十八章 鸣沙柴堡第两百二十九章 闭门商议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种僵持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四百二十章 想象不到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十四章 口舌如枪第四百零五章 当面告发第两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二十三章 强力臂助第七十三章 初次行动第三百一十二章 初次独斗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一十八章 神卜妙算第一百零三章 共赴宴席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救人救心第一百三十九章 张春犯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明敌情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八十二章 既定计划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一百六十七章 死间失败第两百五十二章 消释疑虑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四百二十四章 杀人如芥第一百一十八章 白岭盛会第两百九十二章 秦国肇基第四百一十六章 动情晓礼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两百六十三章 主动来附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两百二十八章 花香满楼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两百二十四章 美人反间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游子之心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十一章 首阳小城第三十六章 原来如此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