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

石虎大举进攻冀南之际,慕容皝叛变、雁门遇袭、常山陷落等急报,一前一后紧连着送到御案上。高岳急怒交加,唯有打起精神,调派后援针锋相对。夏州牧樊胜,长期镇守西北并及塞外,并没有多参与中原战事,此番也奉命派遣老将何成率师两万精锐,驰援并州。

晋阳方面,杨韬本来骤闻燕国突袭雁门,正亲自领兵北上迎敌时,半路又惊悉常山失守,杨锋不屈被杀,当即痛上加痛。他有三个儿子,皆在军中效力,但论及过人的勇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在天赋资质上,却都远远不及侄儿杨锋。近年来,杨锋也确实凭着自己出众的能力,再加上杨韬有意的培养,在年轻将领中脱颖而出,累建功勋,渐有名声。故而,于公于私,杨韬都极为信重杨锋,视其为自己的接班人。

此前,攻下常山郡后,在考虑守将人选上,杨韬最终还是选择了杨锋。一方面是杨锋确有本事,叫他去镇守常山是合适人选;另来派自己的侄儿去最前线,也可向所有人表示身先士卒奉公为国的忠义精神。此外杨韬总还有些私心,虽然常山是危险的地方定会迭遭敌袭,但不经险地,哪有奇勋,他也是存了让侄儿进一步去建功立业的思想,将来才可以凭借傲人战功,逐步升迁,续他杨家显赫地位。

孰料人算不如天算,杨锋果真命丧敌手,人死不能复生,痛失骨肉至亲的心爱接班人,怎不叫人断了肝肠。而半生希望一朝灭绝,杨韬从此深恨石闵及慕容皝,为其后来屡次对慕容恪打压迫害、公报私仇埋下了因由。

伤痛归伤痛,眼下,鉴于并州当前的严峻形势,作为本地最高长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几近晕厥之际,杨韬强忍激动情绪,不得已上表自劾,请求朝廷论罪处罚,并调派重臣前来主持并州战事。

未及皇帝旨到,免去杨韬并州牧、卫将军之职,黜为并州都护、征西将军,并从郡公爵位降为县公,罚俸半年。但同时皇帝并没有派任何人来代替杨韬,仍准许他都督并州军事,统帅三万余并州军,继续全权负责北线战局。杨韬明白这是皇帝在给他一个将功赎罪而能堵住悠悠谤议的机会,不禁百感交集,流着眼泪谢恩领旨。

何成将入并州的时候,洛阳城有司来报,御史中丞多柴携镇东将军石生入朝,请求觐见。高岳正当午休,闻报立时披衣而起,特在寝宫内召见,以示亲厚之意。石生甫见高岳,远远便即跪倒,膝行至前,抱住高岳双腿,失声大哭,说自己在青州私自用兵,竟敢对朝廷无礼,更使皇帝增添了烦忧,而今羞悔难当,愿意以死谢罪。

时隔三年有余,再见石生,竟已两鬓斑斑,面容憔悴。高岳见他跪在脚前,真情流露哭得不能自己,又见他短短几年便落到如此委顿身形,也晓得他的天大难处,立生同情。感慨唏嘘之余,高岳一把扶起石生,当面表示既往不咎,免他一切罪

责,并再次重申了君不疑臣、臣不背君;君臣同心、携手共进的原则。石生重新获蒙皇帝的信任,长期以来的重大心病一朝卸落,当即激动地连叩九首,并噬破手指,不顾高岳的拦阻,当即在地板上,以血书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指天发誓,此生若有背叛,当鬼神共诛,子嗣无存。

数年嫌隙,一朝消释。石生复对多柴深深礼拜,言道生我者父母,恩我者皇帝,全我名节者,多公也。高岳也十分高兴,对多柴言道,能使自己与石生消除了误会而不至于愈走愈错反目成仇,更且彼此知心君臣融洽,使得国家避免了一场牵扯甚多的内斗,这都是多柴在背后的努力付出,非常难得,功劳巨大。为了赏酬,高岳当场封了多柴颍川侯爵位,并叫他开始做好接手御史台的准备。

石生请求交还兵权,只身归朝,另派良将镇抚青州。高岳不许,让他放心大胆的继续带兵就是。继而谈到而今赵将石闵不仅攻陷了常山窥伺云中,还时常南下袭扰邺北,似堪猛锐难制。石生当即自告奋勇,表示皇帝既然如此信任允其继续领兵,自己当为皇帝分忧。石生言道,石闵乃是自己的侄辈,从前初入军中,便是在自己的麾下供职,从偏裨步步升迁,都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可谓既为族亲,又份属师徒,对石闵颇为了解。眼下石闵势大猖獗,他石生无法坐而视之,愿意亲率兵马,北上冀州,往击石虎,并寻机与石闵战。

高岳点首,允他率部北上,可径直去围邯郸,协助胡崧抵御石虎及石闵。高岳道:“卿且去。朕当亲自修书一封给胡崧,叫他与卿好生相处,勿得生隙。”

石生昔年为后赵顶尖的王牌将领之一,曾与秦军大小数十恶战,多次和胡崧等兵戈相向,互有杀伤。后来投入秦国,胡崧对其颇为厌憎,便在公开场合斥讽石生。而石生桀骜未消,敏感自尊,也即不顾身份,反唇相讥过,胡崧怒不可遏,甚至扬言必要杀他。再之后,石生为国屡立功劳,胡崧便也作罢,而时过境迁,二人也不似当初那般针锋相对,但毕竟还是不睦。现今,石生将要入冀,而冀州最高长官便是胡崧,高岳生怕两人再起波折,乃有此语。石生感激皇帝为他设身处地考虑,也表示会从大局出发,时时礼让胡崧,绝不会让皇帝忧心。

君臣欢谈一番,虽已吃罢午饭,高岳却执意再次设了私宴,款待石生及多柴,亲自接风洗尘。并推心置腹言道,石生正当壮年却面有病容,为他担忧。叮嘱其定要保重身体,将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倚仗他多多出力。石生感动至极,从此死心塌地效力,终生再未起半分异志,为秦扫荡北方统一中原立下汗马功劳。十七年后,石生在幽州牧任上病逝,终年六十二岁,追封郡王爵,赠车骑大将军、枢密副使,谥曰武毅,皇帝更亲书挽联相送:“用武安国一身凌云胆,去邪归正两朝河东王。”

宴席将毕时,

侍卫进来禀报,说李松年求见。高岳晓得一般寻常之事,李松年是不敢来打扰的,定然是有什么专门事情汇报。但此刻还是传话,让李松年在堂外等候。

略说几句后,多柴与石生便识趣地站起要告退。高岳允了,叫石生先留一步,拍着他的背,温言与语道:“卿多年在外征战,戎马倥偬,难得回京一趟。趁着现在回来了,且休憩几日再出发罢!可去看看你的兄弟石堪,叙叙手足之情。”

说到私话上,石生更加放松了些,但还是躬身敬道:“陛下不说,臣其实也正有此意。臣这个人,生于草莽,出身粗鄙,有江湖之气,喜爱结交朋友。但从前臣担心与王公大臣走得近了,会引起不必要的流言,故而可以避嫌,寡言少语。时间长了,臣在洛阳,也就没有什么相熟的朋友,只得石堪等寥寥数人。石堪比臣小四岁,昔年臣的兄弟们中,他与臣关系也最为莫逆。后来时局变幻,物是人非,不料臣与他竟殊途同归,皆来仰仗陛下的恩德。”

高岳点点头,面上又起了笑意道:“朕光明磊落,往后也望卿心怀坦荡,再不须刻意压抑。这个,说到石堪呢,你可能还不知道罢。去年里,他不知怎地却迷上了佛法,动辄便前往白马寺听禅论经,朕也不去管他。前些时日,他竟然要求剃度,正式出家,住持晓得他身份特殊,不敢擅定,结果一层层便报到朕了这里,还未来得及找他。正好卿去,卿是他的兄长,意义不一样,去好好问问,若是真心向佛,朕也支持,绝不会干涉他;若只是为了自保避嫌嘛,那么大可不必这般做戏。”

石生有些愕然,继而啼笑皆非。石堪曾经犯有大罪被擒拿归国,虽然皇帝最终没有杀他,石堪却总是日日忧心忐忑不安。而今听说石堪竟要出家,石生暗忖,不晓得石堪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若是当真潜心修行,好歹也算他有个相对清静无灾的好结局,很不错了。

石生应承下来,拍着胸脯表示会好好教导石堪。高岳顿了顿,又道:“还有一事。三月前,桃豹得病,朕数次遣太医去诊治,都说愈发沉重。五日前,太医还来禀报,说桃豹年迈体衰,加上长期郁郁不乐,这次恐难好了。他满门老小都被石虎杀光了,被迫孤身来投,朕想,则必然会有人在异域、孑然凄惶之感。念着他与你家先君的关系,你便可算是他如今唯一能说上话的亲人,这次也去看望看望他,全彼此一个故人之情!”

石生立时下拜,动情道:“石堪、桃豹乃至臣,从前都是圣朝的罪人。天幸遇见陛下恩深似海,不但不交付有司,还愿意抬爱任用或者优容恩养,使臣等能安然处之。臣无他话,只能为陛下多多杀敌,也算替石堪桃豹,赎罪便了。”

高岳笑笑,摆摆手叫他不要如此多礼,再略说几句,石生便告退而去。高岳缓了缓情绪,坐定了,便传唤李松年进来。

(本章完)

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特殊情况说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两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报到+抱歉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两百六十二章 靖边城主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特殊情况说明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一百五十一章 换个思路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十一章 首阳小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说客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两百零一章 另遣良将第两百六十二章 靖边城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驻兵陈留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三百八十三章 双双获赞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一十四章 凉州之变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七十五章 闭门自恼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恶魔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八十章 端阳节至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八十三章 惊惧难言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两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惬意聚酌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
第二十七章 谆谆以教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二十八章 韩雍生辰特殊情况说明第一百六十八章 长安危急第五十一章 意外惊喜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义士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道好还第两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级封赏报到+抱歉第三百三十一章 进爵为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两百六十二章 靖边城主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难解危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两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两百七十二章 撒豆成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七十三章 身陷绝境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特殊情况说明第三章 来之安之第两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一百三十四章 陈安之名第两百四十九章 幕后操纵第一百二十章 重焕生机第一百五十一章 换个思路第两百一十三章 陈安又来第十一章 首阳小城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辱使命第两百八十三章 感念旧恩第一百四十七章 觑机而退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说客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两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八十四章 亡命途中第两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关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两百七十一章 避实就虚第一百六十六章 名王威势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预备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五十七章 奴家惜奴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五十章 陇西郡守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献一计第两百零一章 另遣良将第两百六十二章 靖边城主第三百二十四章 驻兵陈留第九十四章 陇南氐王第三百八十三章 双双获赞第两百六十九章 后园之请第一百零一章 机锋涌动第九十六章 智囊献议第四十章 三人密谈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国第三百一十四章 凉州之变第两百四十七章 往事已矣第两百九十七章 头号节将第一百六十二章 相接逆战第三百零三章 大川河畔第七十八章 粮仓重地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罗地网第一百七十五章 闭门自恼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心有恶魔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八十章 端阳节至第三百零六章 谁是罪首第三百八十七章 目的何在第八十三章 惊惧难言第四百二十一章 奔走串联第三十四章 陡然遇袭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两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请圣裁第两百六十章 再起争端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九十九章 偶然邂逅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一百四十二章 惬意聚酌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