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西京长安

张良谏道,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汉高祖5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长安县属地修筑新城,名“长安城”,意即“长治久安”,于是便从此奠定了汉唐雄都的瑰壮气势。

两汉时期,长安城经过不断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其城内街道,被归纳为八街(纵街)、九陌(横街),纵横交错之下,整个城市被分为160个闾里(里巷),极其兴盛繁荣。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全国总人口不过五千万,长安城内就有八万零八百户,近五十万人,对比当时平均不过几万十几万人口的大中城市来说,长安可谓是庞然大物,王者霸气独步天下,无可匹敌。

汉世祖刘秀中兴汉朝,定都洛阳,长安一度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到了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西凉军阀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192年4月,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不久董卓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入长安,随后又相互连兵攻杀,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

经过汉末三国乱世,长安城备受摧残,还未来得及喘口气,晋朝八王之乱连带胡人南侵,昔年光华壮美的长安,终于被折磨的形容枯槁,破败衰落。

自今上司马邺承袭大统,从洛阳改都长安后,经过一番修修补补,扩建加固,长安虽然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饶是再残破,在眼下烽火连天的乱世中,也又好算是一座坚城了,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溃败西逃的兵卒,或是忠勇报国的志士、心意摇摆的政客等等,都不断地往这座西晋王朝最后的大本营聚集,长安城又恢复了不少活力。

时当西晋建兴二年(314年)四月初。这一日,长安城内朱雀大街上,一骑马当街疾驰而来,那马上骑手拼命抽打马鞭,裹着满身汗水和污泥的战马吃痛,又加快了速度,埋头狂奔。此时正当早市,人流攒动,街中虽然尚属宽敞,但终究不能畅快的纵马扬鞭。

那骑手骑术倒也使得,在马上眼疾手快左控右拨,还不停的大叫闪开,马速却没有因此慢下来多少。来往行人慌忙往两边退缩唯恐避之不及,好几个都手忙脚乱跌滚在地。在一路行人纷纷嘈嘈不满的喝骂声中,那一骑绝尘早如劲风般卷过,空留下泼喇喇马蹄声犹如一阵急促的鼓点,敲打在人们的心中。

骑手一路疾奔,不

多时便纵马来到一座府邸前,那府邸虽谈不上豪奢,但也颇为壮阔,气势不凡,一望便知非是常人所能居住的地方。门前两边各有数名魁梧的卫兵,肃身而立,正警惕地左右梭视之时,那急促的马蹄声破空而来,一下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站住!来者何人,速速下马!”

兵刃摆动的哗啦声乱响,十来名兵卒迅速拢过来,在门前排成一横排,虎视眈眈,刀尖枪头一致对着来人,大声出言呵斥道。

那骑手奔至离一排卫兵前五步外时,急控缰绳,那战马立刻人立而起,振鬃扬蹄长嘶不已,骑手早已趁势跳下马来。

“我有紧急军务,要立刻求见大都督。”

骑手低沉的嗓音中,自有一股掩饰不住的焦急,他说着话,从怀中已掏出了块牌符,递上前去。为首一个卫兵带些疑惑,抬头望望骑手,见那脸上血污斑斑糊作一脸,除了一双机警光亮的双眼,都有些不大看得出本来面目,卫兵还想出言询问些什么,又先接过牌符凑近了仔细瞧看,接着面色一凝,慌忙让开了身:“大都督正在书房,殷校尉,请!”

一路穿阁过廊,不多时便来到了书房门外。引路的侍卫欠身低低禀道:“大都督,有一个殷校尉,说有紧急军务求见。”

“快进来。”

侍卫又欠了欠身,向殷都尉示意请进,便转身自离去。殷校尉推门而入,屋内有一华服的长脸中年人,坐在桌案后,正自停了手中的笔,抬头目有所盼的望过来。殷校尉立即反手关上房门,便即上前拜倒在地。

“属下殷旋,拜见大都督!”

“你回来了,好,起来说话吧。”

那中年人淡淡的回道,又落笔继续在纸上书写着什么。他虽然有一肚子的问话想问,但身份和气度,还是让他忍住了没有急急探询,只在面上做出沉稳镇静之色。

“是。”殷旋站起身来,虽焦急之色未减,但礼数上却没有一丝轻忽,恭谨以对。他往前又上来一小步,才终于压低了声音开口道:“大都督,属下已探查清楚,匈奴人已于昨日攻破潼关,目前兵锋已快抵达渭南。这一次,贼兵大举集结,恐怕不下五万之众,且目标明确即将直奔长安而来,其势强盛。”

中年人呼吸一滞,捉笔的手也微不可查的惊了一抖,那纸上本来工工整整书写的小楷,陡然间便斜斜的横画了出去,带出一笔浓黑,就像平添了道伤痕一般,将大半张纸上工工整整的内容连累着作了废。中年人皱了皱眉,哼了一声,将手中的笔便就轻轻搁在笔架上。

“消息可真吗?我看你的模样,似乎受了伤?”

殷旋目光熠熠:“潼关外,属下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后来属下想再更靠近贼军大营,以便更好打探,却被敌人察觉,属下所带的一队斥候兄弟

,为了掩护属下安全返回,都已,都已全部殉国了。”

中年人一声长叹,喃喃自语道:“无数忠烈儿郎为国捐躯,却始终打不退胡虏,这究竟是为何,难道天意灭我大晋?”他轻轻摇摇头,又开口问道。

“领兵者是谁?”

“前锋大将,仍是我军叛将赵染。全军主帅,乃是匈奴伪汉国中山王刘曜。”

“……赵染!刘曜!”

中年人眼皮一跳,倏地弹直了身子,面上惊惧、愤恨、无奈、不安等神色交织变幻,更让他一张长脸变得苍白。沉默片刻,他慢慢站起身,踱到了窗前,他伸手推开窗棂,目光落在远方,却不知在看什么。又过片刻,他没有转身,低沉的声音却自言自语响了起来。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胡贼掳掠梁、陈、汝南、颍川之间大片土地后,竟集结重兵意欲侵袭朝廷中枢。各地藩镇牧守或忙于内斗,或拥兵观望,并无一个真心勤王,甚至如王衍王司徒,竟公然率兵逃跑,置朝廷安危和大义气节于不顾。而少数忠勇军队奋力抵抗,却因着种种原因,战力低下,致使不断败退最后竟然连败十二场,贼军于是气焰愈发嚣狂,开始大举进攻洛阳。”

中年人诉说着往事,声音已经开始变得激愤和悲凉。“后来,贼兵终于攻破了京师洛阳,在城内城外大肆烧杀抢掠,尽收宫中的宫人和珍宝,又大杀官员和宗室,洛水为之一赤!最后甚至还,还抓住了先帝,先帝也最终遇害。当时贼军主将,便是这个中山王刘曜。后来,刘曜乘胜西进,在叛贼赵染的引导下,又攻下长安,杀害了先南阳王,被伪汉国主加官进爵,命其镇守长安。”

这些惨痛往事,妇孺皆知,殷旋又怎么会不晓得。只是眼下听中年人低沉诉说,更觉历历在目,心中酸楚愤慨,实难排遣,殷旋长身而立,双拳也不自觉的握紧。

“胡虏践踏神州,蹂躏中原,万千子民十不存一,连先帝也被羞辱然后杀害,胡虏种种酷虐手段,罄竹难书。”中年人忽的转过身来,双目有如烈火烧灼,音调也一下提高了起来。“此等国仇家恨,真正是锥心沥血,不共戴天!只恨我麴某才力短浅,费尽了无数心血,屡败屡战,才和索太尉等同僚,赶走了刘曜,迎来今上在此长安城即位,延续大晋国祚,苦苦支撑。这才一年时间不到,我们好容易才喘口气,他刘曜阴魂不散又要来了?”

这中年人,乃是晋朝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雍州刺史、持节、骠骑将军、大都督麴允,是当时朝廷顶尖重臣之一。半月前,他听闻潼关以东,匈奴人大举集结调动,情势异常,忧心忡忡之下,便派遣了校尉殷旋带了一队斥候,前往侦查,日夜侯盼到今日得报,果然与他心中的最坏预想严丝合缝,他失望愤懑之情,一时填充胸膺,难以自抑。

(本章完)

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五十二章 陇西变天第三百六十章 帝业终成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两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两百三十九章 上邽长安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四百二十四章 杀人如芥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战北争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八章 夺命而逃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报到+抱歉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两百四十四章 前后受敌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当前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两百一十四章 岂当儿戏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赏私赠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级拔擢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一百三十五章 岂愿顺服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一百九十八章 虚虚实实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五十七章 军法如刀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一百零五章 洁身自好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
第八章 众人畅谈第一百九十一章 热情似火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五十二章 陇西变天第三百六十章 帝业终成第两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三百七十章 并州军议第两百零三章 螳螂黄雀第一百五十八章 国事日艰第七十六章 威胁逼供第两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九十五章 故人故去第六十九章 主从相商第两百三十九章 上邽长安第三百零四章 要见主帅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四百二十四章 杀人如芥第六十七章 南阳郡王第十七章 汉兵式微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国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战北争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九十八章 见义勇为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一百二十八章 夺命而逃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报到+抱歉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离城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挡路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四百一十五章 来者何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略阳蒲家第两百五十一章 瞻前顾后第两百一十章 攻势再起第一百章 主客欢谈第两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乱第五十八章 严以律已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国被平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两百四十四章 前后受敌第两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四百二十八章 黄粱一梦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逆当前第两百二十七章 气郁心间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西夹击第两百一十四章 岂当儿戏第一百零七章 悠悠我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以身作则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为报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赏私赠第两百七十章 战事又起第一百八十四章 当朝新贵第一百五十章 插翅而逃第两百五十四章 堪做栋梁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使来谒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四百二十五章 以诚动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狭路相逢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九十九章 同舟共济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人自危第十三章 首阳主官第三百零九章 奇略之才第四百零六章 功亏一篑第六十三章 字字珠玑第二十章 自访韩雍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一百五十三章 越级拔擢第五章 马匪之首第三百一十章 伤人暗箭第三百七十四章 志在殉国第六十六章 难遂所愿第一百三十五章 岂愿顺服第七十七章 探知消息第两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一百九十八章 虚虚实实第四十二章 斩首行动第两百五十五章 难言隐患第五十七章 军法如刀第三百四十章 两赵决断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后第十章 一言而决第两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两百一十五章 击退来敌第六十四章 真知灼见第三百八十六章 当面秘奏第两百二十二章 回乡的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师箴言第两百八十九章 子欲养亲第一百零五章 洁身自好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三百九十章 莫名使者第七十九章 灵机一动第八十二章 军制商议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外生枝